《水浒传》里的高俅在历史中真有这么坏吗?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不似《水浒传》描写的那么坏,并不在弄权误国的“宋末六贼”之列,与“宋末六贼”等奸相权臣相比,至多算是个宠臣。
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善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之人,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赵佶——后来的徽宗皇帝,深得其赏识。
徽宗即皇帝位后,有意提拔高俅,奈其无科举考试正途的功名身份,高俅虽然有点文采,但并未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身份,这是宋朝提拔任用官员制度里的首要条件,徽宗皇帝有心提拔高俅,也不能坏了制度,也是无可奈何。
于是,徽宗皇帝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名将五元帅之一刘锜父亲——刘仲武西北边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宋末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童贯等“宋末六贼”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掌管禁军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刘仲武家多有关照帮助,刘锜升迁高级武职,与其提携有关,得以成为手握重兵的抗金名将。高俅,在金人入侵,随徽宗南逃时,与“宋末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仅供参考。
《水浒传》里的高俅在历史中真有这么坏吗?
说实话,高俅有文化,有能力,有才干,但是他心术不正,嫉贤妒能,残害忠良,使朝庭有识之仕纷纷离开,甚至走向对立面。所以,高俅是历史见证的千古罪人。
《水浒传》里的高俅在历史中真有这么坏吗?
民间对高俅形象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在这部小说之中,高俅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人,依靠陪伴太子玩耍而荣登高位。又设计陷害林冲,还派出杀手要整死林冲。我们的印象对他不好,大致就是因为这些文学的描述。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确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官,没听说他位列贤臣良将之列,但是,他只是大宋朝廷千千万万普通“庸官”的一员,没有什么大的劣迹。当时最著名的六大恶官,被称之为北宋徽宗朝的“六贼”,即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人。这六个人,才是标准的奸臣,他们卖官卖爵,把持朝政,是真正的坏蛋。而高俅的劣迹并不彰显,与他们比较,就算是好人了。所以,高俅并没有列入“六贼”。从《宋史》上看,高俅应该没有做过特别坏的事情,因为如果他做过,一定会被史官记录,可是关于高俅的章节很简短,没有记载他有什么特别的事例。
其实,高俅还与大名人苏轼有关系。高俅小的时候做过苏轼的书童,也就是一个小秘书。后来,苏轼把他推荐给好友王晋卿。王晋卿是驸马都尉,和端王一起吃喝玩乐,于是高俅又被送给了端王。这个就是高俅的发迹之路。虽然高俅不是科举出身,但据说他很有一些奉承上级的才干,类似于和大人那样的人物。
不过,也要注意,高俅对领导宋徽宗绝对的忠心,从来不结党营私。高俅和蔡京、童贯这些人不是一个阵营。此外,蔡京为了打击异己,曾经迫害过很多旧党人物,苏轼因为和司马光反对过王安石变法,所以蔡京迫害了苏轼的后人。还是高俅不忘旧主之恩情,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保护苏家后人的安全。
《水浒传》里的高俅在历史中真有这么坏吗?
不管在《水浒传》里,还是在历史上,高俅都是一个靠炫球技上位的官员。其实,史书中关于高俅的记载并不多,可能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施耐庵老爷子在《水浒传》中更大的发挥空间,把高俅生生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反派。但史书中关于宋江投降后随官兵去镇压方腊一事确有明确记载,换个角度说,宋江才是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