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柳永的词,当为宋词之冠!

上古神话、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各领风骚数百年。

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璀璨光辉,灿烂夺目,为宋朝文学创作的主流,是无可否认的!

实事求是的说,柳永的词,应该说是宋朝文学创作主流的词中居第一,妥妥的词冠,无出其右者。

柳永一生专攻词作,是成绩卓著的人民词人,无人可以超越。

若论宋词当年的群众普及、认可度,为人民大众创作,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所喜欢的词人,首推柳永,再无第二人。

柳永,原名三变,史评“白衣卿相”!

“白衣卿相”,所谓白衣者,布衣平民也,柳永其词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是其占尽宋词第一人的根源所在,其他纵行宋词的“豪放派”、“花间派”所不能也!

柳永,平生放荡不羁,生活于社会底层,视官场如过眼云烟,大宋皇帝慕名召之,其行事如诗仙李白,不事承欢奉迎作词,而不得龙颜垂青,怎能得志!

帝遂逐之曰:“汝既会填词,且去填同吧”!其遂自由游走江湖,自诩为:“吾乃‘奉旨填词柳三变’者也”!

柳永,当属致力专攻宋词第一人,《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风委婉,感情细腻,贴近现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历史上,时评“但有井水处,便能歌柳词”,就是说,柳词,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万民乐奏,老幼传唱,(词是可以谱曲歌唱的)。

所以说,柳永,实为大众词人,人民词人非其莫属,当然是宋词第一人!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柳永的词在宋朝是一流的,市井柳巷更是风靡一时,据说柳永去世时,长安街万人空巷,有大约三十多名烟花女子自杀殉情。

只是柳永的词大多是风花残月之词,很少有选入教科书的。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婉约派"的领军人物。他的《乐章集》留下了将近二百首词,被叶梦得在《避暑录语》中描述为宋元时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影响之广。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时福建崇安人。三变年少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替她们填词作曲,也因此被宋仁宗批为“且去作词",失去了当官的机会。后来他写了大量描写妓女的词,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其狂荡生活和浪子作风。

柳永在受到不能在仕途发展的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江湖流落的感受也是柳词的重要内容。他的《雨霖铃》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他飘泊江湖的感受;“此去经年"以下,又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之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创制慢词,为词家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柳词在艺术表现上也自成风格,白描见长,倾吐心情,语意刻露,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又大量吸收口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柳永(984年—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他生活的时间历经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位皇帝,诗词创作主要在真宗、仁宗两朝,以词创作为主,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柳永一生词创作丰富,柳词在宋朝的流行程度最高,成就非凡,在整个宋朝应该属于顶级水平。柳永是宋朝前期成就最大的词人,也是宋朝的大宗师级词人

柳永的词在宋朝流行程度最高、流行数量最多

在整个宋朝,柳永的词流行程度最广,流传词作最多。以今人唐圭璋编撰的《全宋词》为例,全书收录了两宋时期1330多位词人的作品,一共20000余首词作,其中,柳永一人的词就占到200多首

柳永的词在宋朝流行到什么程度?时人说,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会有柳永的词在被传唱,由此可以想见柳词在宋朝的盛行程度。北宋陈师道评价柳词流行的程度时说:

(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因为柳永的词雅俗共赏,所以才会大为流行,流行原因跟今天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点类似,不过其流行程度要远远超出后者。

柳永是宋朝最具有开创性的大宗师级词人

柳永是最具有开创性的宋朝词人,他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全面创新的词人。他对宋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词调、题材、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上。

1.柳永对宋词词调的创新

柳永擅做慢词,在慢词上的开创成就巨大,可以说是宋词慢词的祖师,后世周邦彦的慢词就是师承柳永的慢词,如清代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所述:

清真(周邦彦)词多从耆卿夺胎。

柳永对宋词词调的开创不仅仅体现在慢词上,宋朝初期,宋人写词延续的还是唐词的小令,词调只不过十多首。到了宋朝,词调发展到了880多个,柳永一个人就创造了125个。

在柳永的开创下,词的形式由原来单一的小令逐渐扩展成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具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人丰富宋词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柳永对宋词题材的创新

词源于敦煌曲子词,原本通俗,到了唐宋时期,词逐渐为文人所用,但题材多限于宫廷、文人的伤春悲秋,内容高雅却,脱离现实生活。

到了宋朝,柳永将词的题材逐渐扩大,柳词的题材逐渐扩展,不仅描写市民阶层尤其是女性生活、情感,而且将词的内容也扩展到了描写羁旅行役,大大地完善了词的题材内容,将词通俗化。

自柳永以后,词由原来的高雅文人词逐渐演变成了雅俗共赏的文人、市井词。

3.柳永对宋词语言的创新

在柳永之前,宋词受唐风的影响,语言大多辞藻华丽,典雅高歧,绮丽浮夸(花间词),柳永一改宋词的这种语言风格,在词中大量运用一些口语词和俗语俚词,如“你”、“我”、“伊”、“自家”、“阿谁”、“怎”、“争”、“消得”等,使得宋词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形式活泼。

柳永的词在宋朝的盛行,与柳词的语言通俗有很大的关系。柳永及后代师承柳词这种语言风格的词派也因此被称作“俚俗词派”。

4.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柳永在创作宋词时也开创性地使用了大量前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描写景物、陈述事实、运用意象时大量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

尤其是柳词中大量的白描手法,写作方式直白平实,一改之前词风的委婉含蓄,使得柳词具有情感直露强烈的特色,这也是柳词深受市井阶层喜爱的原因。

就柳永对宋词曲调、题材、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及这些创新对中后期宋词的影响,说柳永是宋朝最具有开创性的大宗师级词人一点也不为过。

柳永对中后期宋词及宋词作者的影响可媲美苏轼

柳永在宋词上的非凡成就,尤其是他对宋词全面改革的成就,对中后期宋词及宋词作者的影响巨大。宋朝中后期在词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词人,如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沈唐等都受到过柳永词风的影响。

在宋朝,甚至有“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的说法,由此可见柳永对中后期宋词及宋词作者的影响程度。就对宋词的影响来说,柳永和苏轼最巨。

柳永是宋朝流行乐坛的顶流

柳永非常擅长写歌词,在宋朝,歌词一经柳永之手,便会大为流行,成为红极一时的歌坛顶流。所以,当时的乐工歌手们都以求得柳永写的歌词为荣。

北宋叶梦得曾述写过这种盛况: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柳永是当时宋朝流行乐坛最受欢迎的歌词写手,是当时宋朝流行乐坛当之无愧的天王级人物。

写在后面的话

柳永的词在宋朝流行程度可谓最高,是北宋流行乐坛的天王级歌词写手,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人,柳永的词代表着早期宋词的最高水平,在整个宋朝也属顶级水平。

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与苏轼基本决定和影响了宋词的发展方向,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柳永是宋朝当之无愧的一代词宗。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这实际上就是问柳永的词在整个词牌史上是什么水平。

评论一位诗词家是有两个角度的。一个是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另一个则是从诗词史的角度来看。

很多诗词大家在艺术上登峰造极,同时也改变、发展了诗词的走势;但也有一些人在诗词史上可能很关键,却在艺术上未必冲顶;更有一些人在艺术上造诣非凡,却不见得对诗词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这两个方向其实并不相悖,只是偏重不同而已。

一个好的诗词艺术家总会在客观上对诗词史的发展产生影响,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李白是唐诗之顶,但是他于诗歌形态进步的贡献就没有杜甫大。

在宋词领域,辛弃疾作品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集前人大成,融会贯通,一气行之,其他人难以匹敌,但是他于词牌这种体制的发展并没有什么突破。

唐诗中上官仪、宋之问、沈佺期诗名远没有李白、杜甫、王维大,但他们是格律诗成型的关键人物。于艺术上次之,于诗词史上地位却一点也不轻。

柳永也是这么一位在词牌史上相当关键的人物。

词牌在宋朝有三大变革,柳永首当其冲。另外两人是苏轼、周邦彦。

他们都是在艺术上成就极高的同时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柳永打开了词牌小令的体裁限制,开创了叙事写景类的慢词长调;苏轼则以诗入词,拓宽了词牌的书写对象,让词牌从根本上飞跃,成为能和诗对抗的文体;周邦彦则集中归纳制定了词牌名、体式,在格式上大成,被称作“词中老杜”。

这三个人在词牌史上都非常重要。但是单论词的艺术成就,不说辛弃疾、李清照,在这三人里面,柳永是排在最后的。

不过即使最后,也是第一梯队的最后,就好像盛唐诗歌第一梯队,李白、杜甫、王维。谁敢说王维的诗水平不行?

至于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个只能够代表他作品的传唱度,并不能代表他真实的文学水平。

柳永的文学水平是高的,但并非是那些流行歌词为他取得的地位。

这个也好理解,就好像唱烂大街的“两只蝴蝶”吧,或者其他烂俗歌曲,包括现在的抖音神曲,只怕传唱流行早就超过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毕竟现代网络传播速度比千年前快了无数倍。

但你能说“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代表了现代诗歌的文学水平吗?

有正常认知的人都会笑掉大牙。

要讨论柳永的文学水平,是肯定要自动屏蔽掉为他带来名声的花街柳巷低俗作品的。

我们从小读书学到柳永的词,都是精挑细选之后的作品。实际上柳永的词有很大一部分相当艳俗,毕竟红粉堆里出状元,你就算有这水平写,别人没这水平听。

柳词人要吃饭的,而且钱给得多,就把请他写词的美女名字写进词里去,就好像今天做的收费文案广告一样。

才华再好,毕竟只是个勾栏广告。

所以李清照说柳屯田的词,虽然为“新声”——这是指他为词牌的体裁和写法做出了开拓贡献,但是“语出尘下”——写的东西太俗了,简直有些污眼睛。

能够体现出柳永真实文艺水平的,主要是他的羁旅词。

比如《雨霖铃》之类的,这也是我们初高中时期学过的柳词之一。

这与他的生活有关。

柳永写了首《鹤冲天·黄金榜上》,自称“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

这首词是他不第后的愤懑自我消解,却因此被皇帝给记在心上,以后只要看见他上榜就勾掉了。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他混迹欢场,艳名远播,觉得他品行不端不足以出仕。

这个时候他还叫柳三变,排行老七,又名柳七郎。最后不得不把名字改成柳永,才蒙混过关,进入仕途,成为“屯田员外郎”,所以又称柳屯田。

但是他的前半生都是在青楼里度过的,甚至因为皇帝让他去“浅吟低唱”,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也算是借风炒作的高手。

正因为这种奇特的际遇,他无法在仕途进取,作为官二代的柳七郎,又不缺钱,那就到处旅行散心。

每到一个地方,就凭借着在都城打出来的名声,去结交青楼头牌,为女将们写新词。

用今天的话说,那是凭着几两墨水,骗财又骗色,女子们还心甘情愿。因为大名鼎鼎的柳三变肯为她们写带入名字的新作,意味着她们的价码直接飙升。

在这样的到处游历、留情、写作中,柳七郎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恋爱,写下了一首首动人心扉的缠绵作品。

但是咱柳哥儿是无比清醒的一个人。

他为每一个美女写作,但是从来都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他一个人来,他一个人走,口里婉转缠绵,脚下走得比谁都洒脱。

我们看他的作品,有大量送行流泪的词作,但是遍览《乐章集》,就会发现不管文字里感情多么深,他都是一个人在旅途中。他从来没有让谁黏上,脱不了身的。

这样的花丛王者,在一个人的旅途中,虽然洒脱,肯定是寂寞的,而且他是个才情极高的文人。再加上当年的行程,多走水路,在漫长的旅途中,不用为了稿费写词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带入了情感、身世、郁闷,从单纯给歌女演唱而娱乐,转变为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了。

这种作品,才是柳永真实文学水平的体现。

《雨霖铃》,就是这种作品,属于柳永最上乘、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应该没必要赏析了吧。

总之,柳永词的水平和特色,就在这首词里面可以找到。

柳永对词牌发展的贡献超过了他对词牌文艺水平的提升。

因为婉约派虽然分为雅派(晏欧派)和俗派(柳永),但是婉约一直是词的基本特色,并不算新鲜。而将词写得婉约而不俗气,才是清派词人(晏欧、秦观、李清照、姜夔、纳兰性德)一脉相承,甚至整个词牌史都是婉约为主,也就人才辈出,各有胜场。

但是这些人对词牌都没有推动,如果没有柳永的话,慢词、长调的诞生只怕还要晚很多年。周邦彦、吴文英、姜夔这些格律派词人的艺术水平也就未必能在前人肩膀上走得更高。

柳永的艺术水平虽然在婉约俗派中稳拿第一,但天生缺乏政治视野,让他的作品无法与苏轼等人匹敌,更不要说和经历了战争洗礼的李清照、辛弃疾来比较。

从气势上,天生就短了一头。

柳永在宋词中大概就是这么个位置。流俗婉约派第一,但从宋词整体来说在第三、第四的样子,不过还是在第一梯队里面。

我们能称他为“一流词人”,但不能加上“超”字。

柳永的词在宋朝算什么水平?

凡有井水处,就有他的词。

柳永,或者叫柳三变,在宋代时就已经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如今更是因为代表作《雨霖铃》被写入了中小学生课本而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当然柳永写的好的不止这首,其他譬如《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富饶,有点像词版的清明河上图。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又或者是被苏轼称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八声甘州》。

关于柳永可以用来闲谈的小故事也有很多,时间的冲刷下,再是轰轰烈烈如陆游唐婉那样的故事,也不过一盏淡茶,聊佐清欢。但于字里行间细细的窥,也可看出些往日风流的影来。

众所周知,柳永是一个好词人,成为一个好的词人必须懂得音律,因为在唐代到柳永的时代,是词刚刚开始成型变得成熟的时候。它本来只是宴会上用作助兴的小曲,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既然是歌词就必须和音律,苏轼就常常因为所做之词不和音律而被同时代的人诟病。当然我们的东坡不是不懂音律,只是不愿为之,这是另话。

总之,柳永对音律是十分精通的,他甚至有一些自度曲,也就是自己谱的曲子。所以当时的歌妓都爱他,他逛妓院从来不用给钱。

再看一看他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