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相当于高考,状元、举人、秀才和大学生比哪个知识更渊博?
古代科学制度,仅考取秀才相当于高考录取者;考取举人则相当于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者;状元则相当于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成绩第一名并录用者!
古时的读书人,在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称为童生,俗称白衣;你看,《水浒》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既使八十岁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经唐、宋不断完善,至明清时期,形成严密完备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明、清时,科举考试分为县试、院试、乡试、会试、殿式等层次考试,考取者获得不同的功名、入学、教学、出仕为官。
一.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为贡生中的优贡;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秀才只是取得入县、府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可免除差徭; 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谋生。
你看,秀才相当于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有公费的、自费的、扩招的、保研的(拔贡)。
二.举人:乡试,省级举行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人们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
举人不同于秀才,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你看吧,举人是相当于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录用者。
三.贡士:会试,礼部(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举行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不授官出仕,取得参加殿试资格。
四.进士:殿试,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对会试录取者——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
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皆出仕为官,授予京官者,有择优进翰林院备皇帝咨询、学习为仕经验,含有培养后备干部之意,也有分发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外放则可为知县主官或府、州附官。
瞧瞧,状元是不是相当于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第一名并录用者!
仅供参考。
古代科举制度相当于高考,状元、举人、秀才和大学生比哪个知识更渊博?
古代科举并不同于高考,举人知识跟大学生不是一个量级,泡妞大学生好很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