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108条好汉接受招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结果又如何?

《水浒传》108条好汉接受招安,并非历史记载,为小说家言,不足为凭!

宋江,历史上实有其人。

史载,宋江为北宋末年一支规模、实力不大的农民起义军队伍首领,活动在山东南部、河北东南部一带;并非《水浒传》中描写,西至陜西华阴,南至长江江州半个中国那么大的活动范围。

宋江起义军队伍规模,远不及方腊起义军规模大、影响广、军力雄厚,有一定规模的、较为稳定的根据地,登基称帝,建立政权。

宋江起义军也没有建立梁山根据地,流动作战,乘船在海上流动至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附近登陆,海州知州张叔夜,仅以招募的一千多乡勇,纵火烧船断其退路,前后夾击,宋江不敌,兵败投降,并非接受北宋朝廷招安!

你看,一个知州张叔夜,相当于今日市地领导人,并没有宋朝政府中央军——禁军参加,至多有海州政府地方军兵勇、捕快衙役参加,主要以招募的一千多农民乡勇既击败生俘宋江,可见宋江起义军的规模、实力是不大的!

宋江是否参加征讨方腊,史书并无记载,估计征讨方腊的可能性不大,因其并非招安成为政府军,而是战败被俘,且也没有什么实力! 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小说家言而已!

仅供参考。

《水浒传》中,108条好汉接受招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结果又如何?

刀叔观点:宋江刀笔吏出身,自身的局限本就与晁盖不同。

梁山泊兔死狗烹的结局总是让人伤感,千百年来宋江都被定义成一个投降派。小说固然是小说,作者安排好梁山的最终结局也是有一定根据的,符合历史的真实环境。

从真实北宋历史的角度讲,造反绝无成功的可能性。

宋代自赵匡胤开国以来,一直举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特别是北宋末年,由于推行上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十分剧烈,封建剥削也异常残酷。

但北宋时代的经济发展远比我们认为的唐朝,更加发达。

官员腐败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情,老百姓虽然活得不痛快,但还不至于像秦末明末两段时期那样水深火热,最终被人民推翻。翻看整个宋朝历史(北宋和南宋),没有一次全国规模性的军事起义。老百姓活得虽然苦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去冒掉脑袋的风险干革命,宋江又无法提出陈胜吴广般的号召,规模没办法扩大。

如果按照小说中的描写,宋江率领梁山军消灭了田虎、王庆和方腊,又北上击败辽国的先锋。能打这么多胜仗,可谓实力雄厚,再来对比北宋军队。都说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冗官、冗兵、冗费,跟辽国怎么打都是输,只能送钱送城池苟延残喘。

如果这么来看,辽国强于北宋,宋江梁山强于辽国,那为何宋江又非要招安?

第一,宋江先是官员后是土匪,这还不等同于一辈子从出生就当土匪的人;第二,宋江确实想利用梁山兄弟为大家获取更大的利益;第三,宋江自身的局限性,这一点同晁盖不同,“忠义堂”三个字足以表明。

对于梁山的前程,宋江如此心思缜密的人很清楚:无法夺天下,只剩下两条路,饿死或招安。

解体不符合宋江实现野心的需要,那只有一条路可走——招安!宋江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亲自去东京寻求招安路子,终于得到了朝廷的回应,最后众人随宋江接受招安,归属朝廷,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可见招安符合梁山的大局利益,实现了梁山好汉招安做官的人生价值。

这种环境下,也真是难为了宋江,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宋江的选择未必有错。只是108人死剩27人,最后还是被卸磨杀驴了。最后,估计现在有很多读者又在抱怨拿小说当真事。

其实真真假假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您能从中汲取的人生智慧,那便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