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邮局,古代是怎么传输信件东西呢?

现代有邮局,古代虽然没有邮局,但有类似邮局的机构——驿站,传输信件信息。

古代限于科学技术水平,通讯技术不如现代发达,虽然没有邮局,但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邮局系统。

一.驿站,亦称递铺,类似于现代的邮政局兼招待所,但不受理民间业务。

古时,在中央政府联系地方的交通沿线,设置驿站,设官员驿丞管理,配备马匹、车辆、舟船和驿卒,朝廷下达及地方上传的公文、信件由驿卒驰递,遇有加急公文,限定送达时限,昼夜急驰,不得有误,误者当斩。

大家熟知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大顺王朝短暂的皇帝,“闯王”李自成,原是驿卒。

可笑吗?大明帝国竞然毁于一个小小驿卒之手,相当于今日之邮政局邮递员!

二.驿站,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政府招待所,接待公务出行人员食宿,明代著有《徐霞客游记》的旅行家徐霞客,就曾有军队朋友送给通行凭证而公费旅行。大家看地图,黑龙江省境内现有一站、二站……直至二十八站的数条连线地名,就是古驿站留下的印迹。

现在,各地有不少古驿站地名及建筑留存,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尚有保存较好的鸡鸣驿站。

三.而民间,主要是急重信息,家庭财力充足者,专人信使;一般情况下多是商旅托带信息;另有家乡在外地重要城市设有的会馆,人流较多携带传递信息,不一而足。

仅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