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问题是: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工作?
答案是: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当然可以调入公务员部门。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多是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委托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习称参公单位。
一、参公,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简称;
什么是参公,要先回答什么是参公事业单位, 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们习称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一)具有行政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
这类参公事业单位,原来多是具有行政职能的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在多次机构改革中,因压缩党政机关机构限额、精减行政编制所限,退出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序列,转为使用事业编制,成为事业单位,仍履行原有行政职能;办公经费及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由同级财政全额拨款供养。 工作人员执行标准的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待遇等,(既国家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仍然执行国家公务;机构编制部门对其使用的事业编制,同行政编制一样的严格管理。
这个类型的参公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走向:
1、成建制转为行政机关,继续履行行政职能。 在当前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的形势下,全部转为行政机关不可能,只有小部分确有需要可以。
2、行政职能划转行政机关,退出参公事业单位序列,这将是多数具有行政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走向。 原参公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保留原国家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等;新进人员实行“新人新办法”,执行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等。
(二)具有行政执法、委托行政执法职能的参公事业单位
这个类型的参公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走向,将予以保留,整合职能,改多系统、多部门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设置综合执法机构。
(三)中共中央党校及各级地方党校,中国行政学院及各级地方行政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学院及地方社会主义学院等参公事业单位。
二、国家公务员,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法律规定授权,依法履行公共职务的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党务机关、各人民团体机关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办公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等,同级财政全额拨款供养,实行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险制度;使用行政编制,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三、参公人员,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人事制度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同样的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待遇等及社会保险制度,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仍然执行国家公务;
说句大白话,就是国家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 与国家公务员的唯一区别,就是国家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使用事业编制。
参公事业单位,是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人事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
参公单位工作人员,说白了,就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
如果是借调,没有办理调转手续,则另当别论。
仅供参考。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一般情况下,基层工作人员如事业单位职工、参公事业单位职工、辅警、招警、教师、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人才等一系列性质的人员,要想成为公务员,进入行政编制的途径就只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性公务员省考、选调生考试以及特殊岗位的公务员聘任。
行政单位、参公事业单位的区别
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和事业单位都是事业编,公务员与参公待遇是一样的,事业编与前者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编制不同
公务员具有行政编制、有国家财政供养、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不具有行政编制的,都不是公务员。参公人员是事业编制人员,非行政。
原本只有公务员和事业编两种编制,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具有行使政府相关权力的职能,但是其单位的职工却没有公务员身份,而编委会又不可能审批通过扩大行政编的编制,于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这一中间衍生产物就产生了。
名称不同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国家公务员。参公单位人员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具备了这2个条件后经过本单位申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报上一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经过批准后这个单位叫做参公单位,参公单位的人员符合登记条件的,经过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登记后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参公的叫单位,不叫机关。
转任不同
从行政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参公单位调到公务员单位,身份就由事业编变成了行政编。
参公单位人员是否不用考试就能成为行政编制人员呢?
参公人员要转任到行政机关有些省份是允许的(如山东省),但有些省份是不允许的,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山东省,参公人员想转任到机关当公务员要看这个单位有无多余的行政编,而公务员转任则无此限制。
也就是说,参公人员想转任到行政机关,不但要象公务员一样办理各种转任手续,而且还要看对方有无多余的行政编制(一般行政机关编制有空余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因此参公人员转任公务员基本是不可能的!
如有多余的行政编制,参公人员转行政编制也要进行考试的。公务员转任参公人员比较容易,但谁会这么傻呢?
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人员的人员交流”。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从法理上来说,公务员就是一个权利义务的集合体,既然履行了公务员义务,就应享受公务员的权利。参公单位人员和行政单位人员之间的流动,不应该设立参公单位公务员不能流动到行政单位的界线。这仅是从法理角度来理解,不能作为实践的标准和依据。
想要成为公务员,赶紧准备11月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吧!
(图文、重庆中公)
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一、公务员和参公编制的区别
公务员与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有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和事业单位是事业编,但公务员与参公待遇是一样的,事业编与前两者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1、公务员的定义
公务员从事的主要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工资收入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由国家财政拨款。公务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保险福利等也是与《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相挂钩的。
2、参公的定义
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二、公务员和参公编制区别
参公整体上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但编制上不属于公务员的行政编,属于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区别,参公的事业编和公务员都属于国家财政同一拨款,几乎在薪酬福利上没有差别,然而一般来讲参公单位比党政机关的规格要低,晋升空间可能不如公务员大。
三、参公单位与公务员单位人员可以互调么?
可以,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一个愿意放人一个愿意接收就可以,我们单位就有例子,从公务员单位调到我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还有一位同志从我们单位调走了,去了机关,他的身份很自然就由事业编变成了行政编,这也就解释了我上面说的为什么事业编与公务员和参公在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不可能调入这两种单位的,而公务员和参公是可以互通的。
一句话,公务员是行政编制度。参照公务员是跟公务员待遇接近的事业编。
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参公单位人员编制不可以调入行政单位,原因如下:
首先,从单位及人员的性质上来说。参公单位本身是属于事业单位,只是因为其承担的职能和其他方面原因,国家批准其可以参照行政单位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干部,这就是参公管理单位。行政单位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本身单位是行政机关,人员管理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而且在人员使用上来说,参公事业单位职工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只是这种编制比较特殊,是参照公务员法来管理的,而公务员编制单位人员使用行政编,也就是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是截然不同的一种编制,两者不能互通。
其次,说说为什么不能调入。对于参公编制来说,其人员身份已经固定,如果将其调入行政机关,那么将面临无法为其落编的情形,这个时候,即使你人过来,编制仍然过不来,因为行政单位没有事业编制(参公),同时,法律法规也不支持调入事业编制人员落行政编。其实,从这一点上来讲,单位性质决定了不调入。
最后,做一些补充,可以从行政单位调入参公单位,这个政策是支持的,不过要签订放弃公务员编制的责任书。另外,这里讨论的参公事业单位不包括团委在内的群团参公,因为群团参公调入行政单位,在编制使用上,没有区别,假如你在团委是参公,调到行政单位就是公务员,反过来也一样。
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当然可以调入行政机关任职,在行政编制有空缺的情况下,还可以置换身份转为公务员呢
所谓参公人员,实际上就是事业编制人员,不过这类人员不同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他们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工资福利和晋升待遇。他们和公务员之间,除了一纸编制区别外,其他方面和公务员无异。
由于两者几无差别,很多地区已经出台政策,实现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无障碍交流,参公人员可以在行政机关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调入行政机关任职。反之,公务员也可以随时调入参公单位任职。
但参公人员毕竟是事业编制,不是公务员,在很多地区从参公到行政机关仍属于逆向流动,需要走调任程序,才能解决调动和身份问题。除此之外,因机构改革单位撤并整合,参公人员也可以随职能划转分流到行政机关安置,不过,这种安置受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只是人员的单纯划转,不会轻易改变身份。换而言之,参公人员因机构改革并入行政机关后,一般不会置换为行政编制,变为公务员,而是继续保持参公身份。
综上,参公人员调入行政机关在目前形势下,并无大的障碍,只要有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有空编,完全不是问题。
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能否直接调任或者晋升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过渡为公务员身份?答案是:能!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法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中在岗在编的干部身份人员,登记为参公人员。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的区别:一是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二是所在机构不同,公务员是指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参公人员是指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除此而外,其他都是一样的:公务员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资收入和结构相同,都执行的是公务员工资;个人身份都是一样的,都是干部身份;提拔晋升,都是职级模式。其他退休相关规定、养老保险、福利待遇、补贴都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讲,公务员和参公人员之间都可以自由转任。即公务员可以交流到参公事业单位任职,参公人员也可以调任、晋升到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任职。参公人员转任到公务员岗位,身份也不需要重新登记,直接过渡为公务员。只有少数省份或者地区,公务员可以自由转任包括参公事业单位在内的任何岗位,而参公人员要想直接转任公务员岗位,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年龄、任职年限等,或者是程序上的限制,比如从参公过渡到公务员需要培训、考试等,有的甚至和事业人员条件一样。
无论是公务员转任事业岗位,还是参公人员转任公务员岗位,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目标单位有空缺的编制,或者领导职数。机构编制部门规定,空编才可以进人,不允许超编调人,也不允许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也就不再参公管理,除行政执法外,绝大部分参公单位的参公属性被取消,参公人员身份暂时保留,以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出台。虽然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随行政职能划转,部分参公人员可以直接划转到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但是,由于党政机关行政编制紧缺,各部门基本都没有多少空缺的行政编制,县区更是存在大量超编还待解决。因此参公人员想随职能划转到党政机关成为公务员,十分困难。即使正常的参公人员调任都会变成十分困难,从2018年开始正常的公务员招考,也会因为行政编制的短缺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招考名额大幅减少。参公人员向公务员岗位的自由转任,将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仅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