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开车上班的员工是什么心态?

每个人的经济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父母的经济条件也不,虽然挣了4000块钱,他到底有多少存款?你也不知道,

所以,无论他挣多少钱?开什么车都有它的原因。

1、张小三在准一线城市上班,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母亲是一位牙科医生,他的父亲早年就下海经商了。

张小三大学毕业以后,他的父母,把他安排进入了医院的后勤做一些管理工作。

小张非常的愿意,他不想经商,也不想自己创业打拼,对复杂的工作根本没有一点兴趣。

他上班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干一些不紧不慢,力所能及的事儿就可以了。

张小三的父母也希望他平平安安。到医院没有多久,张小三就跟一位儿科大夫恋爱了,这也是张小三的妈妈介绍的。

张小三的父母在他上班的医院附近,购买了房产,供他们上班使用。另外,还在该区最好的小学附近购买了学区房。

这一切都安排得稳稳当当,小张的父母就等着他恋爱,结婚,抱孙子了。

这样的人开着车上班也很正常。

你非要问是什么心态?那么我就告诉你,汽车只是他的工具,他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挣4000块钱和开车有什么关系。

2、小李大专毕业,进入了城市工作,他的父母依然留在农村,小李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养老金和退休金。

小李工作两年以后,年龄已经25岁了,他的父母给了他30万算是给他买房的首付。

他所在的城市虽然是一个准一线城市,但是他工作的单位在边远的区域,新房只有一万五一平,老破晓8000块钱一平就能买到。

但是小李放弃了买房的打算,他还说服了父母,他打算一辈子租房住,并且他也不想结婚生子。

她的观念让他的父母非常的担心。

小李告诉她的父母,我这一辈子如果不结婚,我只需要赡养你们二老就可以了。

如果我买房、结婚、生子,我还要供房贷,还要养活家人,抚养孩子,同时还要赡养你们两位老人。

这样的重担,以我一个普通的工人,确实很难实现。

在小李的反复劝导下,小李的父母无奈地接受了他的想法。小李买了一辆20多万的汽车,过节放假的时候,他就开着车拉着父母去旅游。

这样的日子他已经过了5、6年了,今年,小李已经30岁了,他依然没有谈恋爱,也没有买房。

3、还有一种人挣4000块钱工资,开着车来上班,是因为她的老公能挣钱。

这样的女人出来工作,不是为了纯粹的挣工资,仅仅就是为了打发生活,不想和社会脱轨。

她的车是她老公或者她公公婆婆给她买的。

养车都不用她管,她开什么样的车,跟她挣多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一切都由其他人安排。

一个人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他不影响到别人,他就是一个文明人。

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别人的行为指手画脚,对别人的观念进行评判。

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开车上班的员工是什么心态?

我们公司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年薪15-40万之间的基本上都是8万-20万之间的车,而月薪几千块钱的95后跟00后都有好几个开BBA的,而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别说BBA,几万块钱的比亚迪都买不起;所以让我明白两句话:你开什么样的车并不取决于你的月薪;你能不能一毕业就开得起车更不取决于你赚多少钱。

我们部门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纯正的95后,98年的小姜,自打去年入职就是我带的,跟我关系还算不错吧,他从刚开始月薪3500也涨到了将近5000块钱;而我年薪去年就已经将近30万了,但是我只敢开十几万的途岳,而他月薪几千块钱,去年开的小菠萝,今年干脆换了一辆model 3,强调一句是新车,不是二手的,而且是全款买的。

说到这个小伙子我感触还是挺深的,毕竟“朝夕相处”,我还被他“无情地伤害了好几次”,不过都是被动伤害的。

他跟我一样都是学的设计专业,理工男一个,毕业的学校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就是很一般的本科院校,虽说学校一般,但其实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点:专业课很扎实,说明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只顾着谈恋爱。

所以在校招的时候很顺利地进入我们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集中培训了2星期,分到了我们分公司,小姜刚开始非常的低调,低调到什么程度呢?

开了一辆很旧的小菠萝来上班,说是他姐夫不要的二手车给他练练手,当然是白给的,小姜说他也没钱买,就是几千块钱的二手车也买不起。

那时候我还一点怜悯他,跟我刚毕业的时候一样,真的很穷,我跟我女朋友一起刚工作,月光族,租着几百块的小出租房,好不容易家里老人帮忙付的房子首付,至于车连想都不敢想。

那时候我还挺羡慕小姜能有一个好姐姐,虽说是二手车,他姐夫不要了的,但好歹也能代步,不至于跟我当初似的总是去挤公交车。

一个是因为感同身受、可怜他;

一个是因为他确实能干、聪明、悟性高,

我确实对他挺照顾的,我们公司的实习生都是实习期3500,转正是3800-4500之间,都是根据表现还有岗位性质来的,在转正评价的时候我给他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人事部经理跟我聊实习生情况的时候我倾向于直说他的有点,至于缺点只是一带而过,所以小姜的转正工资算是这批学生里边最高的,4500块钱。

我们是三线城市,确实工资不是很高,刚开始毕业的大学生能拿到四五千就很不错的了。

我们公司有食堂,但也会经常跟我部门的人中午出去解解馋,吃顿麻辣烫、小火锅或者是炒几个菜,要么大家AA,要么轮流请客,都不很在意这个,如果只有我跟小姜两个人的话,我会主动买单,毕竟我的月薪是他的好几倍,小姜总是不好意思的,说下次请我,但下次我还是主动买了单,可能就因为脾气相投,想照顾照顾“刚毕业时候的我”。

那时候我月薪比小姜低,一点都不舍得出去吃,每次都是带着女朋友一起,吃顿麻辣香锅花个100多块钱都感觉很满足。

但是到了年底的时候,公司也是事情比较多,大家忙的是饭点都顾不上去吃饭,叫了好几次外卖,大部分都是小姜主动叫的,他基本上是整个部门最清闲的一个,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肯定不会占它的便宜,我主动提出来给他钱,让他算算,来回推了好几次我还是把钱给他了,然后无意间瞧见了他微信的零花钱,如果我没眼花的话应该是20000多。

我当时就是条件反射地反问了他一句:“你工资都放到微信了?”

小姜随口说了一句:“没有,这是爸妈给我的零花钱我剩下的,工资卡我都没动过,都不知道里边多少钱!”

然后我悄悄地走了,后来也是无意间听他们八卦说小姜家里很有钱,但却是我没看出来,毕竟他穿得都很朴素,也不是什么牌子的,就是他带的手表不便宜,但他说这是他女朋友送的,就没当回事。

结果今年年初我们都来上班,小姜直接开了一辆model 3,少说也得20几万,居然是全款买的。

我这个人不爱八卦,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天天跟小姜打交道,就随口问了一句:“买新车了?不错啊!”

小姜很随意地回答了一句,感觉就跟见怪不怪一样:“嗯,我爸给买的,住的地方有点远,原来那辆车实在是不好开。”

我接着问他:“你住哪儿?郊区吗?”

然后他说的那个小区让我沉默了好几秒,可能我奋斗好多年的终点都比不上他的起点,居然还自以为是地以为他跟我当初刚毕业一样,确实有些眼拙了。

月薪几千块钱开车上下班的人什么心态?

其实是很正常的:

1、家里有钱,上班那不过是体验生活或者是锻炼自己能力的

小姜就是属于这种人,他的爸爸是做生意的,倒不是什么大生意,但是几千万的资产还是有的,小姜算是一个小富二代吧,他的妈妈并不是全职太太,是国企上班的,还有几年就退休了。

小姜只有一个姐姐,已经结婚生子;

其实对于小姜来说,完全可以去帮自己的父亲做生意,但是他本身自己不喜欢,又或许是为了体验生活,工资显然并不是他的生活来源,家里给买20几万的车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

2、真正低调的人,自己确实有钱,但是退休以后不想闲着

比如我们公司的保洁阿姨还有写字楼一楼的那个张叔,一个月就是三五千的工资,但是他们会经车来上班,而且车子还不便宜。

他们本身以前上班的时候就赚了钱,并不缺钱,但是即便是退休了也不想闲着,就找事情多,不在于工资多少,就不想让自己整天无所事事而已。

3、还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尤其是家庭条件一般的

我三姨家弟弟就是这样的,三姨跟三姨夫都挣钱,但即便是都挣钱,一年几万块的纯收入就不错的了。省吃俭用的给弟弟买的房子,就为了弟弟在市里好找媳妇。

但是毕业三年多一直没有好消息,谈了没几月就分手了;

弟弟觉得是自己没车人家看不上,就非要买车,而是还是打肿脸充胖子直接买的15万左右的车,其实对于弟弟来说几万块钱的车就很不错的了,毕竟三姨为了给弟弟买房子,给欠了外债,他自己工资低,又没攒多少钱,确实挺难为人的。

弟弟倒是挺实在的,只要是上下班都是开车,到了周末、节假日的就开车带着女朋友出去玩,听我妈说最近谈的这个挺不错的,但至于能不能奔着结婚去咱就不确定了。

4、工资不高,但是有其他收入渠道的。

我们公司的行政部有一个,不过也是因为这个离职了;

她做行政专员一个月也就5000多块钱,但是穿着打扮一点都不像是月薪5000的,所以刚开始很多人都说肯定是交了一个有钱的男朋友,但是到后来她被劝退我们才知道原来她有其他的收入渠道,具体是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就是听他们八卦了一句,好像是开的网店还是带货啥的,我也没仔细听。

不过她确实每天开车上下班,我印象中是一辆大红的甲壳虫。

不过还是奉劝一句月薪低于5000,没有家庭后盾支撑,还有房贷的,买车之前三思而行,因为你是实打实的“穷人”,买得起开不起,打肿脸充胖子确实不值当的

我身边有小姜这样的富二代,当然也有像我弟弟这样打肿脸充胖子的,本身自己的工资就不高,靠着父母的宠爱紧紧巴巴还有可能借钱买的车,还要还房贷,确实养不起车,硬撑着非常养车的话,难为的要么是自己,要么就是父母。

我就拿三姨家弟弟来实际的给大家算算,为什么说买得起养不起,要么难为自己,要么难为父母?

弟弟的车是途岳:

裸车价:138000

购置税:13800/1.13*10%=12212

上牌费:弟弟问了我以后自己去上的,花了不到300块钱;要是让4S店给上的话怎么着都得1200。

车险:买的全险是4960元(车船税420元,交强险950元,第三者100万的1630元,车损是1930元)

其他的配件:一般买新车时候需要的配件就是全车贴膜、底盘装甲、脚垫、挂件等等,全车贴膜是送的,脚垫也是送的,其他的都没要,算是没花钱吧。

这样的话弟弟总共花了155472元将车开出4S店,据我所知,弟弟自己出了也就几千块钱,其他的都是三姨出的,三姨为了给弟弟买房子就已经拿出所有积蓄了,又攒了两年打算做彩礼钱的,但又拿出来给弟弟买车,不够的部分三姨家姐姐给出了点,其他的都是借的

不过这仅仅是买车的钱,后续养车的钱其实才是重点:

油费:弟弟开车比我多,我一年得10000公里,他最起码得12000,加92汽油,不过现在92汽油我们这也得8.5元,弟弟买的车油耗差不多8个油,这样一年的油费就是7872元;

保养车的费用:基本上就是5000公里一小保,10000公里一大保,一年的保养费差不多在1200左右。

过路过桥费:比如回老家,还有去其他的地方旅游啥的都是倾向于上高速,一年下来最起码也得1000块钱。

停车费:弟弟的车位是租的,租了个比较便宜的,一个月400块钱,一年下来是4800块钱;

外出停车费:比如逛街办事啥的,都需要停车,我们都知道在市里停车大部分地方都是要收停车费的,一年下来杂七杂八的算下来也得1200。

违章费用:这么说吧,弟弟开车挺不在意的,因为这我没少嘱咐他,但还是毛毛躁躁的,一年下来光违章罚款就是1200还得多。

配件费用:我看弟弟还挺讲究,夏天跟冬天的坐垫都不是一套,还有挂件啥的,我估摸着一年下来也得800块钱最少。

这样一年养车的钱就得23032元(包括车险跟租车位的费用),每个月平均下来就是1919元,弟弟的工资不过才5000左右,房贷是2800多块钱,其实单单凭弟弟的工资养车、还房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虽说他可以在单位吃食堂,但是买衣服、人情往来什么的,确实都需要花钱。

所以说月薪不只有三五千,要么需要还房贷,要么上有老下有小的真不建议买车,可能你能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买得起车,但是是好不容易攒的钱,本身拿出来买车就挺心疼的,后期开车还要加油、保养等都需要费用,三思而行。

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开车上班的员工是什么心态?

1月初我们公司入职了一个小姑娘,23岁刚留学回来不久,职位是国际市场营销专员,工资4000元,吃住没有要求。面试的时候就知道她家里条件不错,结果人家上班第一天她开来了一辆奔驰大G,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上个月我们市场部入职了一个小姑娘,Fiona, 菲奥娜,染了一头黄发,脚踩时尚短靴,身高168,体重估计95斤左右,整个人浑身散发着青春和活泼的气息。最关键的是,她上班的时候开了一辆奔驰大G,所以整个公司都有点轰动,毕竟我们老板开的车比她的还要便宜点100来万。

简单一点,叫她小费吧。

小费经历了三场面试进来的,我是初面者之一,因为那天我们人事专员临时有事出去,叫我去顶包——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干这事了,所以初面我还是应付得来的。

初见小费,我就觉得这个人身上有一股不一样的气质,简单的自我介绍、专业技术问答、外语水平测试之后,我问小费,“Fiona,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费摇摇头,表示没有什么问题,还说看好我们这个行业。因为她刚毕业不久嘛,又不是本地人,所以我就问她,“工作餐、公司宿舍这些你有需求吗?”我刚毕业的时候,巴不得公司包吃包住养着我,别让我有花任何一毛钱的机会,因为那点工资根本不够花。

小费说,“不用不用,我现在住在朋友家,离这里十多公里。”

我接着说,“那我们还有五条班车路线,你看你要不要坐班车?”

小费摇摇头说,“不用不用,我自己开车来了,停在路边了。”我一听这话吧,不禁对她刮目相看,看来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非常不错,刚毕业回来就有车了。大学的时候考出驾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有车还是不多的。

后来我就把她推荐上去了,我觉得她专业好,语言好,格局也挺大。到最后录用,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我当时最担心的是薪资的问题,人家花那么多钱学成归来,但是我们匹配的应届生薪资只有4000,我怕她嫌少。

小费来的那天整个公司都很热闹,尤其是他们市场部,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开奔驰大G的姑娘到底啥来历?可能是哪个股东家的孩子过来体验一下社会?

因为我之前见过她嘛,所以就过去跟她打了个招呼。

我说,“Fiona,欢迎加入我们公司。”

小费说,“谢谢谢谢,今天给大家点了下午茶,也给你算了一份,算是我给大家的见面礼。”

哦哟小姑娘太客气了!然后我指着那辆车,办公室在一楼,隔着窗户玻璃就能看到那辆非常耀眼的黑车,问她,“这是你的?”

小费点点说,说,“是啊,上次来面试就开的这辆车。”

啧啧啧,她上次说开车来的,我没想到是这么一辆车。

我说,“这辆车一年养养也不少钱吧?”

小费说,“对,这个车就是费油费钱,但是特别酷有没有?酷就行了。”

那我说,“你的工资拿来养车是不是都有点费劲?”

小费说,“当然不够,没事,反正我也不常开,前两天刚在公司旁边买了个公寓,偶尔可以走走路。”

我吓了一跳,“你家里给你买的啊?你爸妈也太宠你了吧。”

小费说,“嗐,不是,我爸才不给我买公寓,我拿自己零花钱买的,不瞒你说,我以前在国外还做过一点小生意,然后帮我爸盯盯外贸订单什么的,他会给我按照公司规定抽成。”

Hum……我突然有点自闭,并且后悔自己主动去搭话,没事问那么多干嘛,呜呜呜看看,被人家吊打了吧。本来想要关心一下刚毕业的小孩子,可是人家好像老早就已经站在足以俯视我的高度了。

然后我回到自己座位上,喝了口水冷静了一下。身在职场,其实身边有一些有钱人也很正常,有些人是从爷爷辈就开始很有钱,有些人从爸爸辈开始有钱,有些人是靠自己的投资头脑挣钱,还有一些虽然平时看上去只是规规矩矩地上班,但实际上理财能力很强,早已是个隐形的富豪。

后来快过年了,我们部门搞活动,市场部的几个小姑娘也来凑热闹,小费也来了,她已经把头发剪短,还带了一个鸭舌帽,很嘻哈的感觉。

我说,“Fiona好久不见啊,最近忙不忙?”

小费说,“还行,感觉比上学的时候要轻松一点。但是我晚上回家还要给我爸干活,他看不懂那些曲线图,还得我给他远程指导。”

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家里生意做得那么大(虽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但是开得起奔驰大G还随时能买个公寓的的应该是很大的),为啥不回家给他爸爸干呢?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一个人生活,还得自己照顾自己,多累啊?

然后我就问她,“你怎么不干脆回家帮忙呢?”

小费说,“我家那个生意吧比较传统,我呢就想进到朝阳企业里来,学习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我对市场营销这一块特别感兴趣,我爸那个公司呢这一块又不行,所以我边干边学呗,将来也许能帮他转型啥的,对吧?但是我这应该不算兼职吧,嘻嘻,我只是帮他看一下。”

说实话,我对这个小姑娘还是比较看好的,虽然家里有钱,但是不娇气还愿意学,虽然不不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就能过上优渥的生活,但是她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家里的生意作改进。虽然我觉得她应该干的不会太长……

所有身边同事工资4000一个月但是开豪车上班是什么感觉?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要是靠自己或靠自己家里来路清白的,那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呀。当然,也有些人会有点妒忌,你工资没我高,但是过得比我好,哼!嗐,投胎这件事呢,还是要点技术和眼光,其实小费出生的时候,她说他们家也就还只是个小作坊。

所以我觉得,面对这样的同事,我们要理性看待:

1. 不要嫉妒,人家家里有钱或者没钱,跟我们没有关系。人很神奇,有天生的保护弱者心理,如果一开始你不知道人家有钱,可能还会想着照顾她,但是一旦知道她很有钱,就觉得自己之前都是白瞎。

2. 有钱的人也许比我们更加优秀。像小费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处旅游,长大还出国留学,还一边学习一边帮家里处理生意,其实她早就跑在一般的职场人前面了,无论是眼界还是收入,或者是思维方式。

3. 看人不是要看对方有没有钱,而是人家努不努力。我也有很有钱的闺蜜,她也不嫌弃我没钱,当然我也没有嫌弃她有钱,但是她很努力,虽然没有去家里的公司上班,但是自己创业搞了一个工作室,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好像她才是真正需要自己奔生活的那个人。

总结一下,我觉得有个有钱且上进的同事,还挺舒适的。当然如果是有钱而且很跋扈的,那还是离远一点好,你们觉得呢?

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开车上班的员工是什么心态?

那绝对是好心态啊!

我老公就是这样的人,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到手四千二三,但仍然开个小车去上班,叫他把车停在家里,坐公交车去上班,他还不乐意,还说车不经常开会坏掉。

他每个月收入少,并且还要养车,所以家里的生活费、水电气费,还有上高中儿子的费用,就只能我来承担了,但我的工资也不怎么高,只有6000块钱一个月,所以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我也和很多女人一样埋怨他,作为一个男人,让我过的太辛苦了!

后来他生病了,得了焦虑症,也许是我埋怨他造成的,也许是婆媳矛盾造成的,一病就是两年多,跑遍了大小医院都好不了,总是反反复复的,有时候下班回家累得要死,一开门他就说他不舒服,我真的是鬼火冒;有时候他说他感觉好了一点,我会非常开心。

慢慢地我明白了,钱多钱少无所谓,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不再阻止他开车去上班了,虽然油价那么贵,但是我都看淡了。

后来我老公他自己也说:既然买了车就要开,小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只要能够养得起,不负债就行。虽然收入只有4000多,但是也不该只能走路上下班啊。

所以他的心态就是:人生就该即时享受,因为不知道幸福和意外哪个先来。

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开车上班的员工是什么心态?

3600一个月的清洁工,开着7、80万的宝马上班你见过没?她来我们店都是和同事一起吃盖浇饭,或者几个人拼餐AA 制。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是不会相信她就是一个清洁工的。

张姐是我们对面办公大楼的清洁工,50多岁,很朴素的一个人,剪了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说话声音洪亮,一看就是一个做事很利索的人。

她们的夏主管比张姐还要年轻,才40多岁,他老公做办公楼的保安。

有次夏主管来订餐,说端午节公司福利,他们后勤的人都有份,晚餐外加每人一盒粽子和一桶油。

等会儿有人会送货过来,让我帮她们签收一下,员工吃完饭直接从我们饭店提回家。

他们保安和清洁工一共有30多人,坐了满满的3大桌。

张姐人很好,席间一会儿下楼来取米饭,一会儿来帮同事要根大葱,一顿饭她很少安心地坐下来吃,总见她跑来跑去,有时候还给岁数大的阿姨夹菜,我就以为她是新员工,意在和同事搞好关系。

吃完饭大伙儿一手提粽子,一手提油,陆陆续续拎着东西离开了。

张姐说让夏主管等一下,她去公司把车开出来,我以为代步车嘛一般就10多万的。

呲,一辆黑色的宝马停在我们饭店门口,张姐打开后背箱,让夏主管把油和粽子放进去。

我们都很惊讶,她不是大楼里的清洁工吗?可是她的同事们却显然一点都不奇怪,很平静很淡定,显然是知道张姐开宝马上班的事儿。

后来夏主管来吃饭,我就问她,张姐都开7、80万的宝马了,为啥还要出来上班呢?

夏主管说张姐家原来也是做生意的,宝马是她儿子结婚买了新车,这辆旧的不要了给张姐开的。

张姐在家无聊,一开始还和姐妹们一起学习茶道,练习烘焙,练练瑜伽,可是里面总有人今天炫耀老公买的包包,明天炫耀老公买的钻戒。

有人说我今天买的鲍鱼多么的好,有人说我买的燕窝是顶级的,张姐和老公是白手起家,苦过来的人。

她们祖籍原本也不是上海人,是她爷爷来上海讨生活就这样留在上海,她和父亲母亲就成了上海人。

张姐懂得居安思危,和那一群太太们在一起有点格格不入,慢慢地就不和她们来往了。

闲在家的她无聊得很,家务有保姆,更年期的她不是腰疼就是腿疼,总喜欢发脾气,不是说保姆的菜淡了,就是说她卫生没做彻底。

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她去看中医,中医给她开药调理,让她走出去,做做简单的事情,把注意力从更年期这个字眼里转移开。

她想了想就到我们对面的办公大楼里做清洁,办公大楼做清洁工的工资不高,但是很轻松,本来办公室就不脏。

她每天和姐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她们家请个保姆做饭打扫卫生6000一个月,她自己出来上班才3600一个月。

不了解的人以为她傻子。

她要是天天在家做家务,6000块是省了,可是她和外界隔绝了,时间长了她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许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怨妇。

现在虽说她是一名清洁工,可是在陆家嘴办公大楼工作的人,很多都是生活在社会前沿的人,和他们一起工作。听到的话,接触到的人,见识到的事,和在家里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从此她和老公和儿子儿媳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她们家不缺她挣的3600,她缺的是工作氛围,一种对她来说没有压力,又能融入社会进步的氛围。

听夏主管怎么一说,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之前我们店有个吃饭的小姑娘,她家经济条件很不错,爸爸妈妈在上海在国外都有公司。

她大学没毕业就有跑车。

家里的衣帽间都比我们饭店的包间大,她为什么还要来我们对面的办公大楼赚4、5千一个月的工资呢?

人家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体验生活。

而我们工作是为了生存,为了有饭吃有衣穿,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儿子买婚房。

题主问:一个月4000左右的工资开车上班是什么心态?

人家开得起车上班,就证明能养得起车。

说明有那样的经济实力。

我们作为普通人,

像我这种什么车都买不起的人,

我就经常告诉自己说:

不要去羡慕,不要去攀比。

我坐地铁上班快还不堵车。

我不管去哪里也不用纠结车应该停在哪里?

我们一定要知足常乐!

生活已经很苦了,我们要学会在碎玻璃渣子里寻找到一丝丝甜、一点点温暖。

一个月工资4000左右开车上班的员工是什么心态?

我结婚的时候公公婆婆给我买了辆SUV,然后我上班的时候肯定正常是开车去的,记得我去面试一个国企合资的公司,当时是集体面试后等通知,然后通知我去上班,大概上班没一个月吧,和一个老员工闲聊的时候得知,当时总经理觉得我不错,但是技术老总有点反对,说我上班开的那个车,肯定干不了多久,我应聘的那个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和很多国企对接生产订单和生产计划,还有根据工艺要求可以报价啥的,在我面试之前已经换了几个了,然后我当时没有在意过,我觉得拿的工资低就不配开车了吗?我家里买车了,我不能为了迁就就委屈自己啊,刮风下雨的有个车子肯定是很好的,再说车子除非到BBA级别,普通的车子我感觉每年的消费水平差不多,最多保险稍微贵一点,但如果不出险是可以打折的,现在的车子可以开好久,也不会动不动就需要维修啥的,所以我身边也有很多工资拿的不高然后开车上班的,除去一些富二代,一些人开车只是因为上一辈人省吃俭用给下一代买了辆车,即使工资三四千,但养一辆车还是可以的,当然在其他开销上就会降低,所以没有什么惊讶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