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食堂菜?
1、当时是第一次离开家去上高中,开始了住校吃食堂的生活。
那是1983年,食堂里除了正常打饭以外还有小炒。
我也是好奇,去凑热闹点了一份青椒肉丝,五毛钱。
一个大碗打了四两米饭,青椒肉丝就盖在米饭上。
端上来看着是真漂亮,带着香味冒着热气,是又有卖相又开胃。
我在家吃饭,从来不吃辣椒,父母炒菜从来不放辣椒。
吃第一口感觉有一些辣,同时也感觉很香。
接着吃,没吃两口脑门就辣出汗了。
关键是开始打饱嗝了,不停的打饱嗝,可怎么吃饭呢?
看着一大碗肉丝,花了我五毛钱,我也舍不得倒掉啊!
一边忍受着辣,一边打着饱嗝,吃了一个满头大汗。
对了中途的时候我还又去打了一两米饭。
边上的同学问我怎么啦?我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冲他摆摆手。
这顿饭我吃了半斤米饭,一份小炒青椒肉丝。
撑得我够呛。
这是我在食堂吃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
有哪些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食堂菜?
现在这个单位,有个下属小单位,大约三十人就餐,一位中年男性师傅负责买汰烧,因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原因,那位师傅常常去买几元钱一斤的野生鲫鱼,几斤鱼可以熬出一大锅浓白的鱼汤,三十人,每人喝一碗,从冬天走向春天,温暖了无数人的胃。
这位师傅还擅长买现杀的鸡血烧豆腐,各位看官,一般来说,猪血烧豆腐这道菜比较普及,可惜菜市场的猪血来自规模化屠宰场,猪血在成型的过程中还是比较脏的。
这位用心的师傅,知道其中的奥妙,所以去找现杀的鸡血来替代猪血,简单而廉价的食材,因用心不同,结果就大不同。
我对好厨师的评价是,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美味,才是好厨师。
那位食堂师傅小炒极为出色,在猪肉贵到普通家庭吃不起地步的时期,食堂的预算也被猪肉逼到墙角。即便如此,在以蘑菇大蒜一类蔬菜为主角的小炒,常常能见到先单独烹制肉片,后合炒的荤素联姻菜,每个人碗里为数不多的肉片,安静而喷香。
那位师傅特别愿意看到我去吃饭,因为我比较喜欢主动与各种烧菜的师傅交谈,交友,因为我不仅不吝啬鼓励的言辞,还与他切磋厨艺。
美食,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情的关怀,食堂菜,一旦有了温情,就会令人难以忘怀。
有哪些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食堂菜?
中学毕业后,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锻炼一颗红心,因是第一批积极分子,知青安置办联系了县城近郊的公社某大队某小队,插队落户,属于奖励带鼓励,早起的乌儿有食吃麻,反正早下晚下都要下,国家政策嘛,早去有好的条件,晚了好萝卜好菜被人挑了,剩下的歪瓜裂枣你挑的权利都没有,后悔去吧,就这样,生产队的乡民们也觉新鲜,城里学生来当农民了,乡民们优越感倍深,农民也当老师了,队上瞬间豪情万丈,安排了那些衣着干净,能干的廚艺也好的大娘嫂子们,担任了知青煮炊的工作,时间半年,工分队上支付,反正知青下乡有一年的粮油补贴,何乐而不为呢,况剩湯剩水又没有浪费的,家中养得有猪,一举两得嘛,就这样,包谷饭,南瓜湯,土豆粑,盐菜拌辣椒,辣椒参点零星肉,茅草房,菜根香,都是十七八岁吃死爹娘的年龄,再加上集体生活,个个吃饭如虎,香啊,还真是吃在碗里看在锅里,那副狼吞虎咽笑昏了大娘嫂子们,原来城里娃和自家的狗蛋屎蛋牛蛋的吃象差求不多,差求不多的娃儿们就好对付,只要不挑食,粗茶淡饭就应有尽有,我印像最深的是吳嫂子的杂海椒,红咚咚的一大碗端上桌,那馋口水是吞了又吞,尽管辣得汗流夾背脸红筋涨肚子疼,那筷子就是眼晴,一大土碗只见龙飞舞凤,尤如战埸上撕搏,三大碗都不下桌,一个字,爽,爽,爽,这就是农村那几年的知青生活,至今难忘,七零年,知青招工进厂,又吃上了食堂,但食堂大锅菜就少了农村味道,什么早餐稀饭馒头,中餐豆腐顿白菜,晚餐白菜顿豆腐,第二天菜谱白菜豆腐一起饨,吃久了,胃里翻得胃酸水,大家就称呼食堂张师付是豆腐白菜西施,抗议能不能换换菜名哟,但张师付有一绝厨,回锅肉炒青椒,豆辨酱住作料,炒出来那叫一个香啊,但香归香,生活费却猛涨,一月菜票半月光,剩下半月伴米湯,又恢复了白莱豆腐打大锤的岁月,直到结婚结束单身汉生活,从此咀叽白菜,怨恨豆腐,宁吃米豆酸菜加泡椒,决不染揩那两个菜直至暮年,闲来无事和同事们闲聊,大家都说,张大厨如家有喜事,我们铁定去送礼,背一背兜白菜,扛一板豆腐去朝贺,因为那是他的招牌菜恶心恶的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晚就在今朝,结果此主意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其乐无穷,这就是我们当知青,当工人的人生快乐乐章,至今回忆起来,乐淘淘,淘淘乐哟!
有哪些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食堂菜?
今生永远难忘的冬瓜汤、臭腌菜。
七十年代初,在中学读书,住校,吃食堂。学校食堂千天一律的是:中餐、晚餐5分钱一铁勺粉丝汤或冬瓜汤;早、中、晚都有2分钱小半铁勺有点黑不溜湫的臭烘烘的腌菜。只有碎粉丝是食堂花钱购买的。冬瓜、腌菜都是各班利用劳动课种的,每班的菜园大约有1亩地,学校称之为五、七农场,专门提供给学生劳动实习用的。那个年代,学生毕业了又不存在要升学考试,作文题目都是“一颗红心 两种准备”,“拜贫下中农为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身泥巴 两脚牛屎”,“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每周劳动课以后,要写心得体会,要评选劳动积极分子,只有积极分子才可以加入共青团组织。所以,劳动课就是竞赛课,一不怕苦,二不怕脏,三不怕累,比、学、赶、帮、超,都干得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每当冬瓜成熟的时候,每个都有十几、二几十斤,因为有粪水经常浇,肥力足;新铲的大辣菜差不多都有七、八斤重,简单洗一下,凉晒一下,就放在大水泥池里,放一层辣菜,撒一层盐;老师指挥,男女同学们下去踩,忙得不亦乐乎!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场附近,修建了有七八尺深的七个大水泥池,上面分别加盖了七间土草房,遮风挡雨,本来还是很不错的办法。谁知不到半个学期,窗户的玻璃渐渐的消失了,一个暑假过后,窗户玻璃的影子都不见了,只剩下铁丝网了,七间菜窖房(其中四间在菜窖上方铺上厚树板,留作堆冬瓜),成了麻雀、蝙蝠、老鼠的栖息地、黄金屋,几尺长的蛇也经常出没,大概是为了逮麻雀、老鼠充饥,反正褪的蛇皮时常可见。每天食堂派人去抬腌菜、冬瓜,麻雀似乎很不乐意,密密麻麻,上下翻飞,叽叽喳喳;老鼠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摇摇晃晃,四处溜达;每一个池子里面,麻雀屎、老鼠屎一层,时不时还会有死老鼠、死麻雀。
唉吆,现在想起来都好恶心。好在眼不见,心不烦,食堂人员解释说,都淘了好多遍,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老师不都吃吗?换句话说,不吃又能怎么办呢?又吃什么呢?那个年代,饭能吃饱,就不错了,经常是夜里饿了,能到食堂搞点做好了的臭腌菜吃,再喝点热水,那都是抢不到手的美味佳肴,谁还在乎干净不干净?
不过,老师每餐都是单独排队吃小灶,菜汤里面飘的油珠好诱人。因此,经常幻想:以后长大了,能当个老师,不也就可以单独排队吃小灶,菜汤里面不也就有点油水了吗?
有哪些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食堂菜?
上世纪71年五一结婚,当年在黄龙滩工地食堂加餐,中午每人一张票购买粉蒸肉(0.50一份),没有办法拿一包烟(0.21)送给炊事班长,等到最后把多余的卖给我十份,(5块钱)。几个来宾朋友直喊,今天中午你结婚,吃的过瘾!过去50年了,仍记得那十碗蒸肉。
有哪些你一辈子也忘不掉的食堂菜?
07年,在广州白云区新市镇一家机械仪表厂打工!厂里一共二三十人,买菜做饭的都是一个老头,老板的岳父!老头荤菜就会做一个菜,酸菜鱼!就是把鱼切成块,放点酸菜放点辣椒加点油来点盐煮开就完事!
那时候吃饭一个人一个不锈钢盆,下面是饭,中间是菜,一般都是炒青菜或者红烧萝卜,然后每人一勺酸菜鱼!刚开始吃着挺好,有荤有素,营养均衡!关键是老头荤菜就会一个。我在那个厂里呆了七个多月,酸菜鱼吃了七个多月,吃的我看到酸菜鱼就想吐!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看到酸菜鱼还想吐!我家皇后娘娘也是,她也吃了七个多月酸菜鱼,而且是中午吃,晚上吃!那里是包吃包住的!就早饭可以出去吃个炒粉什么的!除了休息的时候出去吃顿好的!不过那个厂休息的时候真的不多,一个月有两天就不错了,而且还经常加班,加完班宵夜也是青菜萝卜配酸菜鱼! 吃的我现在都有点心里阴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