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吗?该如何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发生在心脏的一种很严重的疾病,死亡率也很高。在我国,每年大概有250万的人发病。心绞痛会不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呢?答案当然是会的。那么,要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呢?

急性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又有什么关系?

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这个疾病的名称其实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疾病的特点。首先,急性这两个字说明病情很急,不是慢性病,拖延不得,越早治疗越好。

其次,心肌指的是心肌细胞,也就是发病部位是在心脏。整个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

最后,梗死说明是因为缺血而死的。在医学上,梗死大都是缺血的意思。比如肺梗死、脑梗死、肾梗死,这些都是缺血导致的。

二、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关系?

心绞痛,其实可以说是一种症状,也可以作为一种疾病。作为一种症状,心绞痛指的是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或者胸闷,可能伴有背痛、手指等地方的放射痛。

作为一种疾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一样,都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

1、冠心病是怎么回事?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冠心病的问题,主要出在这个冠状动脉上。

冠状动脉出了什么问题呢?

  • 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喝酒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斑块。
  • 冠状动脉长了斑块,导致心脏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2、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根据冠状动脉斑块的特点,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稳定型心绞痛

斑块稳定不易破裂的,叫做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心绞痛不会无缘无故地发作,比如老年人走路走得快了,心绞痛就发作了。又或者生气、情绪激动,心绞痛发作。这里的人走路、情绪激动都属于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诱因。

而一旦停下来休息,或者情绪恢复,心绞痛很快就能缓解。

稳定型心绞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 因为无论是走路还是情绪激动,其结果都是心脏的耗氧量增加,需要血液量增加。因为氧气是通过血液运输的。
  • 冠状动脉斑块比较小的时候,对血液供应影响不大。但是当斑块逐渐增大,狭窄超过70%的时候,平静状态下,心绞痛不发作。但是当活动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脏耗氧量增加,这个时候供血无法满足心脏的需求,就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也就发作了。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指的是斑块不稳定的情况,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可能没有诱因,或者比稳定型心绞痛更轻的活动就行诱发,甚至睡觉或者坐着休息都能发作。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 不稳定指的是斑块不稳定,包括斑块的破裂,溃疡;不稳定的斑块会诱发血小板的聚集,导致冠脉狭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比如原来狭窄70%,安静状态下不会发生心绞痛;但是斑块破裂后,可能狭窄进一步加重到90%,这种情况下,不活动,心肌也会缺血。

(3)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数的原因都是斑块的破裂,导致冠脉100%堵塞,心肌细胞完全缺血坏死。
  • 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的是,心肌梗死更严重,血管完全堵塞了。但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没有完全堵塞,或者堵塞了又很快再通了。

小结:

  • 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都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不管是稳定性还是不稳定性心绞痛都有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但是不稳定性风险更大。不稳定型心绞痛就相当于定时炸弹。
如何去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做好以下4点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的一部分坏死了,心脏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多说,因此,心肌梗死是很严重的疾病。冠心病患者,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呢?做好以下3点很重要。

一、坚持危险因素的干预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能够导致冠心病的一些慢性疾病、不良嗜好,还有一些是不可干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年龄增大等。

得了冠心病,危险因素一定要干预。不去干预的话,危险因素持续作用下,斑块会越来越大,病情也会越来越重。

1、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

“三高”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就是所谓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另外,高尿酸、肥胖、慢性肾病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因素。

  • 得了这些慢性疾病,要积极地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至少控制在140/90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7.0%以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控制在1.8以下。

2、对不良嗜好的干预

  • 不良嗜好主要是吸烟和过量饮酒。吸烟对心血管影响很大,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同时容易导致斑块破裂,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吸烟的人,心梗发病平均年龄年轻10岁。
  • 过量饮酒主要影响血压,导致血压的升高。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饮酒,不喝度数高的酒。

二、坚持正确的药物治疗

得了冠心病,需要长期的服药。服药的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种是抗心绞痛的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作用是防止血小板的聚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些人可能会问,吃了抗血小板药物就能保证不发生心肌梗死吗?当然不能保证。虽然吃着药,但是还是发生了心梗,也是大有人在的。

预防并不一定是100%的不发作,能降低一部分的心梗风险也是好的。可能某一次的斑块破裂,因为吃着抗血小板药,血小板没有聚集起来,没有发生心梗。如果没吃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就要发生心梗了。

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过敏的,吃了出血的,可以换成氯吡格雷。

2、他汀类药物

  • 他汀类药物是另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的破裂。
  • 服用他汀类药物,要求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至少1.8以下。
  • 常用的他汀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伴有高尿酸的首选阿托伐他汀。

3、其他药物

  • 冠心病伴有高血压的,可以首选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ACEI/ARB类药物等降压药。
  • β受体阻滞剂既能预防心梗,又能抗心绞痛的发生。

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药物治疗重要的补充。比如高血压患者,一边吃着药,一边又吃得很咸,这样就不利于血压的控制。

1.饮食方面

  • 冠心病患者,要做到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病的还要注意低糖饮食。

2.坚持中等强度运动

  • 要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不要以为得了冠心病,就尽量不动,这样是不对的。当然,如果心梗后半年内,或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建议以休息为主。

3.规律睡眠

  • 不要熬夜,坚持每天在差不多时间休息。失眠的,可以服用安眠药。

4.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

  • 有些人得了冠心病后,就显得很焦虑或者心情很抑郁。这些不良的情绪,对于健康都是有害的。
  • 患者自己要注意调节,家属也要多鼓励。

四、避免一些导致斑块破裂的因素

1、不要吃太饱,尤其是一次性吃很多脂肪。吃太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

2、冠心病患者尽量不要做重体力活

3、情绪不要大喜大悲

4、早晨是心梗高发时间,最好不要在早上锻炼身体。

5、不要用力排便

五、发现病情加重,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 怎么才算病情加重呢?其实也就是从稳定型心绞痛变成不稳定型心绞痛。
  • 比如原来休息的时候不发作的,最近休息的时候也发作心绞痛。再比如心绞痛发作疼痛更剧烈,发病时间更久等等。
  • 出现这些情况,说明斑块变得不稳定,就好像心脏有个定时炸弹一样。最好是去医院,及时的放支架,把危险消灭在萌芽里。
最后,谈一谈如何降低心梗危害

有些时候,尽管药吃了,危险因素也干预了。但是心肌梗死还是发生了。这要怎么办呢?如何降低心梗带来的伤害。

1、发现不对劲,及时去医院很重要

  • 怎么才算不对劲呢?简单来说,就是心绞痛持续30分钟还是没有缓解。这种情况,就要及时的送医院。
  • 一般心肌梗死发生30分钟后,心肌细胞就开始坏死。时间拖得越久,坏死的心肌细胞就越多,心肌梗死范围就越广,病情也就越重。

2、到了医院后,要听医生的

  •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是急诊PCI治疗,通俗点说就是放支架。
  • 医生找谈话签字的时候,不要因为道听途说,觉得支架不好,在哪里纠结半天,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 一般情况下,医生说能做PCI,就尽量要做。
总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凶险的一种类型,心绞痛当然是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

要想预防心肌梗死,坚持危险因素的干预,坚持药物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心梗的诱因。做到以上几点很重要。

心绞痛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吗?该如何预防?

心绞痛患者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坚持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就是心绞痛的最终结局。但是,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列措施预防心绞痛发展为心肌梗死的。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心脏耗氧增加,但狭窄的冠脉不能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供,就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血流突然中断,心脏得不到供血,而发生急性坏死。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冠脉斑块的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堵塞冠脉。所以,要想预防心绞痛发展为心肌梗死,关键在于稳控制冠脉斑块,防止血栓形成。

控制冠脉斑块

动脉斑块是在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症、肥胖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发斑块形成,其中,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堵塞冠脉。所以,要想预防心绞痛发展为心肌梗死,就应该去除引起动脉斑块的致病因素:戒烟、控制好三高、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针对不稳定的斑块,应该加用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加用他汀的好处在于不仅可稳定斑块,防止破裂,还可缩小冠脉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缓解冠脉的狭窄程度,增加心脏的血流供应,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防止血栓形成

在动脉内膜受损处,很容易发生血小板聚集,继发血栓形成。冠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后会诱发血栓形成,所以,心绞痛的患者应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阿司匹林,但如果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有使用禁忌症,可换用氯吡格雷。

此外,心绞痛患者还应坚持长期使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降低心肌耗氧,减慢心率,尽量将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左右,最好不低于50次/分,降低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其次,若无禁忌症,建议坚持服用ACEI(普利类),降低终点死亡率,若对ACEI不耐受,可换用ARB(沙坦类)。

综上,心绞痛是可以发展为心肌梗死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斑块生长并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其发展为心肌梗死的。

感谢阅读!

心绞痛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吗?该如何预防?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

什么意思?就像从小孩长大成人,我们分成儿童和青少年,再到成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

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是一样的,都是血管中的垃圾袋子破了,之后长了血栓,部分或全部堵住的血流。

堵了部分血管是心绞痛,全堵了或者有心肌坏死就是心梗。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分界点是血中有心肌坏死的标记物,一般是指肌钙蛋白。

没有在血中发现有心肌坏死标记物,就是心绞痛。一旦有心肌坏死标记物就是心梗。

而且,现在研究发现,仅仅凭症状,不能判断是否存在为心肌梗死。

以前,我们诊断心梗叫“三选二”模式,就是“症状、心肌酶和心电图ST段抬高”三者中有两项叫心梗。现在诊断心梗叫“1+1”,是有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是必须的,再加上有“症状、心电图变化、超声或造影有缺血证据等”其中的1个。

当然,症状越严重,是心梗的可能性越大。

发作越来越频繁,或者休息时都有心绞痛发作的人,越有可能是心梗,演变成心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如果有心绞痛,需要及时就诊,按着医生的建议用药。

心绞痛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吗?该如何预防?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可以说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是一对难兄难弟,而且还是亲生的。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可以看得出来它的发生都与冠状动脉有关,都是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结果。

冠状动脉之所以会供血不足,是因为血管上的斑块不足以完全堵塞血管,但造成了管腔的狭窄,血液流动时不顺畅,受阻严重,给心肌的供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氧而表现出剧烈疼痛,通常患者会服用硝酯甘油等急救药物,把血管扩张开,使受阻的血流得到疏通,心绞痛就会得到缓解,但斑块并不会被消除,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还可能再次影响血流,心绞痛就频频发作了。

每一次心绞痛发作,都表明斑块对血流造成影响,在阻断血流时,就象淤积的河道会导致河水聚积不断冲击河道而可能引发决堤,局部血液受阻会导致血压升高,斑块受到高血压的冲击就可能发生破裂,破裂的斑块中像粥一样的物质便暴露在血液中,大量的血小板就会赶来聚集在一起形成团块导致血栓形成,血栓是可以完全把血管堵塞的,结果就是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

由此可见,心绞痛频频发作表明斑块对血流的阻断不断发生,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因此对心绞痛要积极治疗,才能有效避免其向心肌梗死发展。治疗的根本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特别是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应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斑块意外破裂时血栓的形成。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心绞痛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吗?该如何预防?

心绞痛,心肌梗死,不是一回事!

虽然两者都有胸痛症状发生,发作时患者一般难以区分开来,但是两者的预后却是截然不同!

心绞痛,心肌梗死,均是冠心病急性加重的表现,只是心绞痛可以自行缓解,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而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是持续不缓解的。

一般而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由轻到重,最开始可能是活动后出现胸闷不适,休息后可以缓解,逐渐加重变为轻微活动即胸闷。再加重一点就是活动后胸痛,休息后缓解,这就是心绞痛。再加重就是胸痛不缓解,这就是心肌梗死。

因此,心绞痛通常是冠心病发展加重的一环,心肌梗死通常是冠心病的最终阶段,那么大家应该知道了心绞痛发展成为冠心病是成立的。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就要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着手,戒烟、限酒、低脂饮食、适当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要有,再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要跟上,辛伐他汀、阿司匹林、降压药、降糖药等等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就可以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心绞痛会发展为心肌梗死吗?该如何预防?

心绞痛如果治疗不确切,会发展为心肌梗死。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程度不同。它们都是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发病的。心绞痛是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程度的狭窄,虽然血管内有斑块,但斑块比较稳定,当身体负荷增加时,会出现心脏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发生心绞痛。是心脏短暂的缺血缺氧性疾病。而心肌梗死,是由于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继发血栓形成,造成血管持久而严重的阻塞,心脏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其致死率较高。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其实我们没有很好的办法去预防心肌梗死,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心梗,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最大程度干预心梗的高危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大类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也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的矛盾点,在于冠状动脉,保护好血管,是预防心梗最明智之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主要还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大量吸烟、嗜酒。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每一位朋友都要注意,你是否真的避免了以上危险因素呢?血压控制的怎么样?血糖平稳了吗?血脂正常了吗?戒烟了吗?戒酒了吗?肥胖的身体,你运动了吗?还在大鱼大肉的高脂饮食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要马虎大意,要治在平时~

张医生在线---让老百姓也能看懂的医学科普---欢迎关注、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