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的标准是怎么来的?如何通过科学依据界定的?

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

醉驾的标准是怎么来的?如何通过科学依据界定的?

我国酒驾和醉驾判断标准的依据是;按照人体对酒精有精神反应的生物指标制定的。是面对我国普遍人群体质对酒精反应最低值,确定酒驾判定——20毫克,这是因为人们在饮食或其他原因体内会无意间摄入酒精,血液里就会有酒精,但一般不会超过20毫克。为了防止错误的判断,设置了一个量,就是20毫克以上为酒驾,要达到20毫克只有直接饮酒才能实现。所以定了这个数值。当然不排除其它方式可以使人体血液含量达到此数值。但那是极小概率。80毫克定为醉驾,也是按人体对酒精的生物反应制定的。酒量再大,即使喝酒后仍然可以记得钱借给谁了,只要含量超过80——醉驾。所以酒可以喝,但车不可动。

醉驾的标准是怎么来的?如何通过科学依据界定的?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第二款、第四款规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