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缆绳断了,电梯会自动刹住吗?

很好奇电梯有没有自动抱刹系统,如果缆绳断了会怎样?如果有刹车系统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事故发生?

电梯有自动抱闸制动,是一种断电制动的装置,通电时把弹簧拉开使抱闸松开,断电时靠弹簧力抱死制动轮。

当然如果提升电梯的钢丝绳断了,抱闸抱的再死也没用了,不过电梯是用多根钢丝绳同时提升的,不可能几根钢丝绳全断。只要钢丝绳不是全断,电梯就不会坠落,即使抱闸制动失效,因电梯有配重装置,在电梯下落时配重在上升,从而一定程度限制了电梯下落速度。

即使钢丝绳全断了,电梯也不会坠落,还有安全钳起作用。当电梯速度达到额定速度的115%时,就会触发安全钳动作,安全钳夹住电梯的导轨,电梯也就卡死在导轨上停住了。

安全钳是电梯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配合安全钳动作的是限速器等部件,如图

限速器安装在楼顶,胀紧轮安装在底楼基坑内,限速器轮与胀紧轮之间由闭环钢丝绳(限速器绳)传动,电梯上的安全操作拉杆与限速器绳闭环接头固定,这样电梯上下运行时,就带动限速器绳也上下移动,限速器绳又带动限速器轮转动,限速器轮的转速也就反映出了电梯上下速度。

当限速器轮的转速达到设定动作转速时(额定转速的115%),其内部夹绳器会夹住限速器绳,限速器绳就停止上下移动,此时电梯继续下行,限速器绳就拉住安全操作拉杆,使其向上转动,从而使这边的两根提拉杆向上提升,触发这边的安全钳动作,另一边通过连杆使那边的提拉杆提升,触发那边的安全钳动作。这样电梯两边的安全钳同时动作夹住导轨,电梯就停住了。安全钳动作后,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解除……

限速器结构有好多种,一般都是根据转速与离心力成正比的原理来设计。为了更好理解限速器原理,笔者选一款最古老的甩球式限速器来讲解,如图

在限速器绳带动下,限速器绳轮8转动,其转速通过伞齿轮7与6传到转轴1,转轴1转速越高,在离心力作用下两个甩球3越是张开,从而把活动套4提起,通过杠杆5提起,使钳块9转动,从而与钳块10一起,把限速器绳夹住。

安全钳的结构也有多种,在此也选一款容易看懂的作一介绍,如图

由于钳块上端小下端大,当提拉杆拉住钳块,电梯越往下钳块越是夹紧导轨,这就是安全钳的动作原理。

以上就是电梯限速器与安全钳组成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必须保证它完好有效。因此电梯的日常保养定期检修非常重要,要始终保持安全钳不卡滞、不过度润滑,一旦触发就能卡死导轨。

如果缆绳断了,电梯会自动刹住吗?

电梯如果归入交通工具的话,安全性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

电梯的设计有充分的安全措施,首先根据国标要求,一根钢丝绳安全系数已经足够承受轿厢+额定载荷,一般的电梯厂商会将钢丝绳定到4根以上。全断的可能性几乎接近0,除非遇到恐怖袭击被炸断。而且钢丝绳的另外一头连接的是对重,对重的重量等于轿厢+载荷的40%到50%。如果电梯行程很高,为了弥补钢丝绳的重量造成不平衡,还会加入补偿链。

轿厢安装有安全钳,并连接有限速器。这两者协同工作,当轿厢下降速度超过设定值,限速器会拉动安全钳,让轿厢紧紧夹住导轨。整个过程是不需要电力的,纯机械动作。客梯会使用渐进式安全钳,避免突然刹住造成人员冲击。

万一,真的是万一没夹住,轿厢在导轨的限制下垂直掉到底坑,底坑安装有缓冲器,速度超过1m/S的电梯必须采用液压式缓冲器,低于1m/s可以采用聚氨酯或弹簧缓冲器。不会让轿厢硬着陆,缓冲器顶的位置是轿厢大梁。

电梯往下掉的新闻见得很多,记者不是专业人士,都只会乱报。电梯会坠落?不可能发生。所谓坠落根本就是没超过电梯限速器的设定值。或是曳引机的制动没制动好,之前见过新手保养工往刹车片打油的,导致抱闸无法制停电梯。也有往曳引轮上打黄油的(除了钢丝绳防锈油,润滑类的油不允许打)。也会造成溜车。轿厢严重超载,超载保护失效,人员硬挤进去导致超载,曳引轮已经无法固定住轿厢,溜车,最后蹲底压到缓冲器的见过。但和吓人的坠落是两回事。至少没有超过限速。

报道中部分乘客是因为电梯控制主板失控或是启动消防模式,无法根据指令停层,直接跑到基站(一般一楼是基站),以为是电梯坠落。

这里要明确,电梯不会坠落,电子控制板会出问题,但机械部分肯定不会出问题。作为机电产品,出故障很正常,如果困人,千万别在电梯里尝试自救,国标已经删除轿厢顶部安全门的要求,等外部救援。

希望目前的小区物业管理和消防队缺乏电梯营救常识的老问题需要重视,每次困人物业只会等电梯工,乘客只会打119,消防来了花九牛二虎之力破坏后救人,真帅。其实不需要帅,电梯有完善的救人机制,几分钟就能无损让被困人员脱离。机房有盘车工具呢,将轿厢移动到平层位置,三角钥匙开门,几分钟搞定。

如果缆绳断了,电梯会自动刹住吗?

电梯运行不像一般卷扬机那样,由滚筒卷着一根钢丝绳拉动轿厢,它是用六根钢丝绳的一头固定在轿厢顶部往上绕过电机轮子,再下来一头连在配重块上。当电梯运行时电机轮子通过摩擦带动钢丝绳,轿厢上升则配重块下落、轿厢下落则配重块上升。同时轿厢导轨和配重导轨都有防坠装置、电机轮上有抱闸,所以说不会。

如果缆绳断了,电梯会自动刹住吗?

我在7,80年代和2015年前都修过电梯,那时的电梯底是缓冲弹簧,上部是机械抱闸。嗯,不保险。现在底部是什么看不清楚,(有水)。缓冲装置,厂家说有水无水无关,上部是曳引机,当速度超过设定速度曳引机就会工作,卡子就把曳引机卡死了。电力系统失电,电梯停止运行。安全保证了。

如果缆绳断了,电梯会自动刹住吗?

如果缆绳断了,电梯是会自动刹住的,当然这里电梯是指标准上允许人乘坐的电梯。那些标准里不允许人乘坐的电梯,比如杂货梯、餐梯、提升机等等则没有配备相应安全装置的不在讨论范围以内。

这一套安全装置叫做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发明了一百多年了,很可靠。这方面介绍很多,我在其它回答里也详细说明过。不再赘述。下面回答为什么有“刹车”系统,还会有事故发生。

首先说明两点,第一,因为钢丝绳断裂而造成电梯乘客伤亡事件,本人从业二十多年没听说过一起。理论上的概率钢丝绳断裂造成电梯轿厢下坠的概率也是非常非常低的。常见的乘客电梯曳引钢丝绳一般为5根或以上,都是独立的,根据设计标准,电梯钢丝绳安全系数在十几倍。也就说5根钢丝绳里仅剩一根也可以完全承载轿厢。可以毫不武断地说,如果没有人为破坏,5根钢丝绳一起断裂可能性是没有的。

第二,电梯轿厢内乘客发生伤亡的情况也非常罕见,电梯事故非常显著,每一起重大事故都是公开披露的,大家可以查询一下,哪一起人身伤亡的电梯事故是乘客待在轿厢里时候发生的,少之又少。

然后来说说电梯乘客安全事故。电梯发生的乘客安全事故主要在门区,而不是轿厢里,有“刹车”安装装置并不能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电梯门区安全事故细分下来可以有几种:开门走梯轿厢意外移动发生的剪切事故;不当救援发生的事故;盲目自救发生的事故;等候厅开启厅门造成的事故。

第一种、开门走梯,轿厢意外移动造成的剪切事故。

这种属于防不胜防的事故,虽然小概率,但隔几年也会发生一起

也就是乘客在进出轿厢一瞬间,电梯移动,把乘客卡在电梯和楼体之间。简单地说电梯设计有安全回路,门锁是安全回路的一部分,门不关安全回路不闭合,电梯是不应该运行的,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呢?问题可能出现在维修工人违规封线,主机抱闸抱紧力不足等等。电梯事故事后分析不足,相对电梯事故本身透明度不够是我们目前行业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弊病。就图片这次事故来说,个人分析是事故原因与电梯提前开门功能有一点联系。那次事故发生之后,我就责令取消了公司所售电梯的此项功能。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版电梯标准中增加了电梯意外移动保护的强制要求,这种事故发生率会大大降低了。

第二种、不当救援发生的事故

这种事故比较令人心疼,所谓好心办了坏事儿。专业的事儿留个专业去做,这话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放在电梯行业基本是正确的。

图片新闻中的事故是一种,人还没救自己受了伤害。

另一种情况是,电梯未平层,救援人员打开电梯门营救乘客,结果一起掉入井道,这也是实际发生过的事故。没搜到事故新闻,我画了个简图,说明一下事故发生情况。

正确救援方式是手动盘车或紧急电动运行至平层位置再救援。补充一句,实际上,电梯伤人事故中大部分发生在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身上。虽说疏忽和麻痹大意是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是专业人员面对的环境伤害事故发生可能性要远大于乘客,所以大家要善待电梯维保人员,他们工作并不容易。

第三种、盲目自救发生的事故

这类事故乘客缺乏安全教育是一方面,主要原因在于电梯企业执行标准不严格,监督检验部门监管不到位是主因。我又画了个图,说明一下事故原因和为啥符合标准不应该出现此种事故。版权所有,翻录不究!

电梯出现故障,乘客被困在电梯了,着急出去,于是扒开轿厢门,想从从电梯轿厢与井道之间的缝隙爬出去,结果坠落井道。

根据电梯标准,轿厢地坎,实际就是电梯轿门与井道壁的间隙,不能超过十五公分。超过的话应该封堵或增加轿门防扒开装置。也就是说复合标准的电梯,你从这个缝隙是爬不出去的。最新标准电梯轿厢门防扒开装置为强制标准,新出厂电梯必须配备,以后出现这种事故概率又降低了不少。

这里还是要吐槽一下,电梯管理规则把增加电梯轿厢防扒开的装置定义为大修改造级别,手续繁琐,不知道为什么增加一个必要的、复合标准的、并且不影响其它部分的安全装置,要经过审批和重新检验。这样即使像我们这样自诩为良心电梯企业的公司也不会主动找麻烦了,去主动增加这个安全装置了。

第四种、等候电梯开启厅门造成的事故。

虽然未经严格统计,但个人感觉这种事故比前面几个加在一起可能都要多。具体也要分为几类:保养不当;无安全意识倚靠厅门;暴力破坏以及嘚瑟。

电梯厅门结构和推拉门结构差不多,上面挂着,底下有个滑道。我就不画图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打开一扇推拉门,下边的是万丈深渊的感觉,一定要远离电梯门。不同的是电梯厅门处于一个常态自闭状态并且有锁钩保护,只有轿厢移动过来,轿厢上的开门机构打开锁钩并提供开门动力之后厅门才能打开。

保养不当这一条我就不细说了,对乘客来说没有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合格电梯乘客避免后面的三条就可以了。首先不要倚靠电梯厅门,你就当它的强度是质量低劣的大衣柜的推拉门,一不小心就脱槽了,后面就是万丈深渊,别人打开厅门了你也别好信儿地扒扒头,就下图这样,没有新鲜玩意儿。

不过还是要告诉大家,电梯厅门很结实的,最新标准又增加了强度要求,很安全。

其次避免暴力破坏厅门,打架都要离电梯也远点,再结实的门也架不住暴力破坏。

最后一条就是别嘚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总有因为嘚瑟出的事故。

电梯多啥,踹一脚不也开了么!真有人有这样的想法,踹开之后也不看看,然后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还有一种嘚瑟认为电梯门打开电梯就在那里,挖空心思自己找了一把电梯专用三角钥匙,以备不时之需。这样的人我也见过,幸亏他显摆时候遇到我这专业人士,给他看了看打开厅门里面不是电梯,是万丈深渊,顺便没收了他的三角钥匙,呵呵。

关于这一条最后再啰嗦几句,网上说的很多什么电梯没来电梯厅门自己就开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电梯专业人士,我是对此类事件的真实性抱有很大怀疑态度的。也没有人给我还原一下真实的情况是啥样的。

综上所述,电梯乘客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门区。总结的电梯乘客安全规则是:

无论你在电梯里还是电梯外,不要触碰电梯门;

进出电梯看清电梯位置,不平层不进出,除非十万分紧急的情况,即使有救援人员在场也不要进出,因为救援人员的行为并不都是安全的;

平层电梯快进快出,千万别在电梯门区停留。

如果缆绳断了,电梯会自动刹住吗?

如今的电梯有五道钢缆,每一道钢索都能单独拉起电梯。但是断一道钢索电梯就会自动保护停机。假设用炸弹一次性切断所有钢索电梯导轨滑轮上也有抱紧装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