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马云、刘强东,腾讯大股东也开始套现,发生了什么?
马云在欧洲买豪华游艇和别墅,刘强东卸任京东董事长开始套现,腾讯的大股东和美团的大股东也纷纷开始套现离场,这一系列的行为和操作,其实反映出了一些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和国际局势担忧,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不看好现在的市场和未来的发展,这些把手中的人民币通过各种运作,最后换成国外的资产,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才最稳当,才最安全。要知道资本是最敏感和最具前瞻性和判断性的事物。
套现离场的都是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的大股东,这很值得深思
套现离场,并且转移资产的都是民营企业家,其实这很值得深思,包括营商环境和各种政策,资本外流本身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有时候舆论的引导确实有问题,马云、刘强东和美团的王兴,被很多媒体和新闻渲染成为资本家,把他们渲染当做是与民争利的典型,把互联网经济批判的一文不值,弄得人人自危,辛辛苦苦挣的各种资产如果不想办法转移或者变现,到最后可能真的会出问题,他们这样其实也无可厚非。
很多网络大V,往往是用现在的法律和形势,批判过去的问题,弄得这些企业家人人自危。
为什么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头条的创始人纷纷卸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呢个,其实就是为了为股票套现做准备,刘强东卸任后立即套现22亿。
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加上国际贸易的争端和相关的政策,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不太看好国内的市场和相关的经济政策,这是事实,这个时候套现把资产变现后,拿在手上或者变成国外的固定资产比较安全保险,这些人看事物和风险要远比我们这些一般人更具有前瞻性。
资本最能提前嗅到风险的气息,资本完成了积累以后,也要变现,也怕被收割。
除了马云、刘强东,腾讯大股东也开始套现,发生了什么?
都在骂,企业家人人自危,都想着去国外,这还不值得大家反省。难道有钱的企业家都走了,剩下全是穷人,大家心里就平衡了?幸福感来自于和穷人比金钱?
除了马云、刘强东,腾讯大股东也开始套现,发生了什么?
夹头做的好事。夹头怼马云,怼柳传志,企业家感到自危,套现自救,也是本能。夹头乱了经济。夹头怼莫言,会有一大批优秀作者,不敢写了,好作品也会少出,甚至不出了。夹头乱了文化。
除了马云、刘强东,腾讯大股东也开始套现,发生了什么?
他们释放的信号是.以提前知道.国家要改变未来经济战略啦.所以撤出
除了马云、刘强东,腾讯大股东也开始套现,发生了什么?
由于司马南、张捷等左棍的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企业家的心,且越能力强的企业家越畏首畏脚。因为他们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与价值观去评判几十年前的事情,如果你不考虑当时的国情以及当时的购买力而用现实的眼光看事情,所有的国有企业与集体企百分百都是被贱卖了,都是囯有资产流失,没有一个是例外。按照这俩个小子的观点不论是当时的决策者,还是当时的购买者都应该锒铛入狱才产充公,从很多企业家不敢发声就可见一斑。
要知道中国95%的就业来自于民营企业,也就是说95%的家庭是需要民营企业来养活,他们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最后伤害的是广大普通百姓,当然极力为他们捧臭脚的粉丝也会自讨苦吃,想要提高就业率改变营商环境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除了马云、刘强东,腾讯大股东也开始套现,发生了什么?
近期,国内几大互联网巨头,创始人或者大股东连续套现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家对于互联网板块未来发展动力上的担忧。
先是6月27日,腾讯第一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称将出售腾讯部分股份,受此减持消息的影响,腾讯股价当天从涨转跌,收盘时跌了1.56%;
马云就更不用说了,“退居二线”的他时不时传出在西班牙购买豪华游艇、打高尔夫球的消息,而这一切花费都是基于自2016年以来的多次大规模减持,比如2020年套现400多亿、“退休”后累计减持1000亿,变现的股票用来买了豪宅、游艇、海外酒庄。
刘强东最近也是动作频出,先是先后卸任了多家京东系公司的职务,而后在今年的4月份、5月份、6月份先后套现3.8亿元、43.8亿、18.71亿,三个月变现超过66亿。
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创始人或者大股东近期纷纷减持,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先不要把大佬的减持套现上升到互联网板块,大佬也要改善生活,从二级市场获取财富是其保障高品质生活的主要保障之一,否则单靠微薄的薪水,是支撑不起其高消费的。
举个例子讲,2011年的时候,腾讯刚有起色,小马哥减持1000万股,换取6亿财富,买了两处豪宅来改善生活。
与小马哥类似,互联网大佬之所以减持、套现,当然首先就是出于改善生活的需要,毕竟方方面面都要花钱,单靠工资是“无以为继”的,尤其是不少大佬的月薪只是象征性的拿万八千元。
第二,大佬和股东纷纷套现,可以看做是对未来股价的看衰;
在过去的20年,互联网吃尽了行业发展的红利,而从近两年的表现来看,几大传统巨头的表现则不尽人如意,比如腾讯、阿里的股价趋稳,上涨乏力,一些传统巨头的市值甚至被新兴互联网企业迎头赶上。
在此大背景下,舵手们减持的动作频频也是人之常情了,正如我们个人股东一样,肯定希望在高点出掉份额,否则岂不是意味着“两手空空”?
近期大佬纷纷减持,外界普遍担心传统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上涨动力,这种担心或许不是多余的。
当然,单从几个大佬减持就看衰整个互联网板块,其实有点过于担心了:
互联网板块不同于其他传统板块,企业的行业地位说变就变,不像石油板块那样,两桶油永远处于绝对的龙头和垄断地位。
实际上,近两年出现了不少新生力量,比如拼多多、字节跳动、美团等,他们成为投资机构的主要目标,有些新生力量的估值已经超过了BAT。
正如之前的盛大网络、网易、新浪等都比传统BAT体量要大一样,互联网行业的更新迭代更快,如今的阿里、腾讯是否看到了之前巨头的影子?我想是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数百年”,减持、套现能体现出舵主对未来股价看衰的同时,也并非意味着整个互联网行业将迎来寒冬,一些新生力量也许将取代他们,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第三,在美股有被摘牌的风险;
国内不少互联网巨头都选择在海外上市,其中美股就是重要上市地。
对于中概股,美股对其不甚友好,尤其是2011年发生了中概股丑闻,前期又发生了瑞幸财务造假丑闻。
为此,在去年12月份初期,美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了一份修正案,要求包括中概股在内的,在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披露所有权结构和审计底稿,这在A股和港股是不存在这项要求的。
按照规定,倘若三年内无法检查某家上市公司的审计底稿,那么企业就会面临被动退市的风险。
如今这一长臂管辖政策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虽然距离“三年”的期限还有一段时间,但各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或者按要求提供审计底稿,或者做好被动退市的准备。
与其被动退市,不如在退市前先进行一把减持,毕竟账面财富再多,也是“账面”,落袋为安才更实际。
综上三方面的原因,互联网大佬或者其股东纷纷套现首先是出于“改善生活”的需要,此前如此、现在如此、今后也是如此,其占有的股份就是其生活来源之一、是“提款机”;
除此之外,近期密集的套现当然离不开看衰未来股价,甚至预期到未来可能会在在美股强制退市,与其与公司共进退,不如在高点套现离场。
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不可能几大传统企业永远都是资本的宠儿,有危必有机,在大佬们纷纷减持的当下,也会涌现出一批异军突起的新生力量,就看谁能抓住这个机会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