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谁都盼望自己的子女优秀,而不是平庸,还哪一种容易接受?

无论子女优秀还是平庸,你都没的选择,顺其自然才是硬道理。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但父母得到的必定是荣耀和羡慕的目光。儿女为家光宗耀祖,为国贡献,但父母得承受孤独思念之苦,儿孙不能陪伴,承欢膝下。

但是为了子女的前途,儿孙的幸福,你只有配合子女,孤独只能留给自己,虽是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是大多数父母的祈盼。

子女平庸,未尝不是另一种幸福,儿女可以守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老有所依,又何乐而不为!

但是子女太过平庸,难免受清贫困绕,为衣食所累,果真如此,父母也只能接受现实,只要子女孝顺,也无可挑剔。

无论子女优秀还是平庸,每个人都有他的人生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优秀,当然也不可能每一人都是庸才。

这个无法选择,世上哪得双全法,凡事但求半称心。拥有优秀的儿女,得到的是富贵和荣耀,只能同孤独为伴。

而拥有平庸的子女,得到的是安享天伦的陪伴,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难免日子艰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虽苦却也甜!

上帝待人其实是很公平的,拥有了这样,必定缺失那样,所以有得必有失,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子女,都是上天的馈赠,你都是幸福的!

  • 无论拥有什么样的子女,都是上天的馈赠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这是我们这三代人的痛点啊。

50后,60后,70后初期的三代人。这三代恰逢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正式执行,要求公职人员只能生育一孩。

我是60后,我们能生时,政策没有调整,到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我们不符合条件不能生,到2015年10月,党十八大五中全会公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15年时已接近50岁了,想生生不出来了。

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个人,无法同时实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要求,即既要优秀,远走天边,又要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中国人讲“自古忠孝难全",要做到的办法就是多养孩子,至少一个为国家做事,一个为家族做事。但我们没有选择,孩子优秀,只能赢得名气,但他远在天边,将来老了无法照顾我们,如果孩子平庸,没有多少能力,只能呆在我们身边,我们没有名气,但有福气,他至少可以为我所用,帮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身边的人都互相羡慕着过日子。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她的儿子很优秀,会读书,中国读完了又去英国读博士,父母都是小公务员,工资收入不高,他一去就计划读5年,家里的人七拼八凑供了2年,还有3年,一家人省吃俭用,还要货款,我表示羡慕,同时又表示同情。我的女儿不爱读书,我也没办法,很没面子,她现在在打工,因为不优秀,所以走不远,就在周边转。同事反而羡慕我了,因为我们过年过节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像一个家,她就不行了,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我看过一个故事,华盛顿当上了总统,有人就对华盛顿的母亲说:"你利害了,生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当上了总统"。华盛顿的母亲说:"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很伟大",那人问"他在干什么?",华盛顿的母亲说:"他在地里种洋芋"。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也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她有2个儿子。

总之,各有其用,各有各的好,遇到什么算什么吧。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我大舅家的儿子就是典型的优秀的儿子远在天边,他从小就学习特别好,考上清华北大的分数都没去上了国防科技大,完完全全变成了国家的人才,一直深造,早都是博士后了,工作也属于国家保密性工作,连我大舅都不知道干的什么工作。他上学的时候还没毕业之前,我大舅骄傲的,在每个亲戚朋友面前把他的儿子夸的,见人就说他的儿子有多优秀有多厉害,还让我看他儿子的各种国家级荣誉证书。结果现在,他老了,儿子几乎从来没有回过家,四十的人了还没有孩子,完全沦为国家的工作机器。我大舅生病了也没有人在身边照顾,虽说儿子优秀的很,可是他们一点光都没沾上不说,连起码的陪伴都没有,他们现在过得比他们村里谁都凄惨,现在在亲戚朋友面前从来不提儿子的事情了。培养了那么优秀的儿子完全就是国家的工作机器而已。反倒是村里普通的儿子过得团团圆圆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今天我到超市买菜碰到一位老邻居,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学生毕业就留在上海工作。可能是工作能力强,被老总的独生女儿看中,就在上海成家立业。儿子很孝顺经常寄些钱给父母,我们住一个院子二十多年只看见他儿子匆匆回过一次家。邻居的老伴告诉我,儿子事业性强,媳妇不愿意和婆家人来往。孙子过生日老俩囗兴冲冲去探望,却只能住酒店。到儿子家抱孙子,媳妇一脸的嫌弃。

儿子看见妻子的态度很不友好,就只能带父母去住酒店。老人渴望与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却被媳妇婉拒。后来儿子偷偷带孩子见了一次面,就再也没机会相见。因为孙子被送到加拿大留学。幸好身边还有个儿子,尽管不争气要啃老,老人心里总算有点安慰。

小儿子和小媳妇都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生了一个女儿就不想生了。两位老人想大儿子有事业有儿子却远在他乡,看来是指望不上了,就催促小媳妇再生一个孙子。结果是双胞胎女孩。两位老人心里很失落。但也兑现了诺言出钱出力。没办法,老了身边没人心里空落落的。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中国的家长大都希望儿女成龙成凤,都希望他们能飞的高飞的远,很少想过一个问题,便是题主所提的孩子离自己远点好呢?还是近点好呢?如此说来,中国的父母心胸普遍都非常了不起呢。

如果做为一道选择题,让你、我或他来选择:A、优秀子女远在天边。B、平庸子女近在眼前。你会选择哪一种?让我来选的话,A或B都可以,随便哪一个都行。因为我不属于对儿女有很强依赖感的人,更没有想过晚年后非要把自己和儿女绑架在一起,让他们床头尽孝。到时我会提前找好养老院,备足养老的费用,这便是我的现实想法。

当然,很多家长可能会有单独选择A或B,若问选择A的多,还是选择B的多,恐怕这个比例真的很说,只能靠猜测吧。但不管怎么说,选择B的家长,都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最重的群体。就拿现在很多孩子考上或没考上大学的来说,都希望在身边找工作或成家。一来家长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为孩子联系工作,二来可以特别方便地照顾孙辈,减轻儿女的负担。

但是对于优秀子女离父母远的,父母想不接受也不现实,毕竟是自己亲手培养的儿女啊。尽管当上了年纪时,可能会倍感空寂,但是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儿女们走都走了,自己也跟不过去,即使跟过去也是给儿女凭添累赘,到了还不得落叶归根。因此,对于优秀子女离父母远的,可能会在父母前半生有骄傲与自豪感,而后半生就极容易落得个孤独与寂寞了,苦不苦只有自知。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子女优秀、远在天边和子女平庸、守在身边,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这个问题,很难用一句话来说清,要不就举例说明吧,来几个真实例子。

例子一

我有一老邻居,夫妻俩都很优秀,两人共育有二子二女。

两个儿子和长女都十分优秀,长子远在北京,长女更是远在美国;小儿子虽然同城,但因为是重量级的专家,所以天天忙得几乎连人影都看不到!

只有小女儿,普通得简直都不像是他俩的孩子,当年竟然连大学都没考上,招工进了一家事业单位,40岁刚过,就早早下岗了。

小女儿家和老俩口家很近,小女儿又下岗了,所以两老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小女儿在照顾的,偶尔生病住院,陪床的当然也只有小女儿。北京的、美国的打个飞的回来,问候一声扔下一把钱后,转身就忙自己的去了!

可就是这么奇怪,老人每每说起儿女,从来都只听到他们夸大的三个孝顺有出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只有三个孩子呢。

案例二

我家大舅,家住某县城,大舅有一子二女。

儿子和大女儿大学毕业后,都有短暂的在县城工作经历,那时,大舅总是长吁短叹,觉得别人家孩子都能留在大城市,你俩却回来了,只能说明——读书不好没本事大城市留不住啊!

儿子和大女儿其实还是蛮争气的,后来都考研再就业,最终都离开了小县城!

唯独小女儿,智商能力什么的,真的都比不上哥哥和姐姐,大舅怎么赶——都赶不走。

大舅现在年纪大了,日常有个大小事情,随叫随到的都是小女儿。

但同样很奇怪,大舅只有说到儿子和大女儿时,两眼才是发光的。

案例三

我亲爹妈,以前,也是只要孩子优秀,远在天边也无所谓,现在年纪大了,我妈偶尔也会感慨——孩子,还是离自己近一点比较好!

但是一转口,我妈总会加上一句:不过像楼上楼下邻居,孩子都在身边,现在工作单位又都不太好,天天都要回家来啃老,还总是记挂着老俩口住的房子,和他们比,我还是觉得自己更幸福一些。

看来,子女优秀,就算远在天边,也是父母心中的骄傲啊;但子女平庸、就算天天守在身边,在父母眼中——照样还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啊!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我是张蔷薇,一位从医女文青!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每天听我讲述世间故事,分享人生经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