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对吗?

到处都是圣诞树,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洋节日呢,过好自己的节就可以了。该怎么引导孩子不过洋节日呢?

其实,孩子们过圣诞节也没有啥目的,只不过感受一下过节的氛围罢了。

我女儿小时候的时候,每年过圣诞节前几个星期,我和她妈都问她想要啥圣诞礼物。等到了那天,圣诞老人会偷偷送给她的。在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年她迷上了看童话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她基本上都看完了,有一天,她对我们说,她们班有个女生的爸爸给那个女生买了一本《绿野仙踪》,她也想看,可是那个女生的父母不允许她把书带到学校,于是她希望圣诞老人能在平安夜那天晚上送给她一本《绿野仙踪》。听了她的愿望后,我就去街上书店给她买了本《绿野仙踪》。在平安夜那天晚上,等她睡着后,我把那本《绿野仙踪》和她平时爱吃的一些零食放进一只刚买的袜子里面,然后把袜子放在她的枕头下面。第二天早上,她醒过来以后,伸手就在在枕头下面找到了那只袜子,当她从袜子里拿出那本她梦寐以求的书和零食后,兴奋的手舞足蹈。后来她偷偷告诉她的妈妈,她其实知道那只袜子是我放在那儿的,这个世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现在,很多学校都不提倡孩子们过洋节日,说是避免孩子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其实我觉得还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他们即使过,也不过玩玩而已。当然弘扬我们自己的节日也好,但关键是能不能吸引孩子能够参与进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我们大家都包容一下,估让孩子们过一下洋节日也不会影响到啥。你说对不对?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对吗?

你先定义一下啥叫“洋节”?顺便给你普及一下,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和六一儿童节等都不是中国自己的传统或民族节日。不知道这些算不算你说的“洋节”?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以庆祝耶稣的降生。但在圣诞节这天不是耶稣的生辰,因为《圣经》未有记载耶稣具体生于哪天,同样没提到过有此种节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罗马神话的结果。

实际上,圣诞节的意义在西方更具世俗化。到年底了,一家人合家欢聚,一起度假的日子。往往与元旦一起连休。

国内外的商家们利用“节日”搞促销活动等。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有些满脑袋义和团思想的民粹分子非要“灭洋”。你们既然这么抵制一切“洋东西”,那就别使用安卓系统,还有冯诺依曼博士研发的互联网…… 你们退回封建大清朝,先把辫子留起来!再把现代的西式服装换成长袍马褂。女子还要缠足……

你们是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吗?🐟

中华文化的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兼容并蓄的态度与人为善。而不是鼠肚鸡肠,坐井观天,老子天下第一的夜郎自大的思想!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对吗?

不要笼统地提过不过“洋节”。首先,你所谓的“洋”,肯定指的是欧美,绝不会是亚非拉。其次,这些“洋节”基本都是西方宗教节日,在中国并非民俗。请问,如果不是在信教家庭内,为什么要向少年儿童进行宗教灌输?!不要打着“文化”“包容”的幌子,向下一代贩卖精神鸦片!!!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对吗?

不用你教,老师在学校就教了

记得儿子在幼儿园过圣诞节时,老师每年都要给儿子发苹果,家长也要给老师送苹果,儿子上了一年级时,有的家长还是会给老师买,到了三年级时,我清楚记得那天下午放学回家,儿子对我说,妈妈不用给老师买礼物了,老师讲了那是外国人过的节,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是中国人应该过我们自己的节日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对吗?

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影响他的一生,如果不是从小耳濡目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崇洋媚外,过洋节日。现在五十多岁一上的人,在早些年,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洋节日,只知道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现在到好,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却冷淡了,有些人去追崇过洋节日去了,真是本末倒置,数典忘祖!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对吗?

不管是什么节日,只要不违反法规,没有歧视污蔑他人的节日,不迷失自己,什么节曰都可以过,快乐无国界,愿世界人民都能远离仇恨,平安快乐,共同享受节日的快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