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补课的学生,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学期把掌握不好的章节找老师补补,交经过持久的努力,估计应该高考考入一个不错的大学,但如果每一节课都没学会,单靠补课,应该也没有什么效果

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用我带过的两个学生的真实例子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个男生,今年上初二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外面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奥数,英语,语文,还有茶艺,笛子。周六周日没有空闲时间,中午吃饭时间都只有一个小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新概念英语学了两遍,同时上两个奥数班。孩子学习成绩蛮好,在班里一直保持在前五名。重点来了,这个男孩他自己愿意学,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他能坚持下来,而且家长也一直陪伴,没有出现逆反心理。

另一个男生,小学六年级,马上小升初,也是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英语,钢琴,画画。但是这个小孩现在除了数学成绩还可以,语文和英语在班级里排名比较靠后,为什么呢?小孩子不愿意学,数学是在学而思上的学的比较超前,已经学到初三的知识了。而语文和英语呢,他不肯背书,好多学过的单词音都读不准。家长也没时间管,反正上课时间送过去,下课去接。

同样的从一年级开始补课,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呢?家长和孩子都有原因。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愿意学,肯上进,多学一点当然好。如果孩子不愿意学,家长硬逼着去学,到最后是钱也花了,人也废了。

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家孩子从一年级开始上辅导班,目前五年级。不知道符不符合题主的询问对象要求?

一年级的时候我给孩子一共报了两个班,一个是奥数,一个是语文的看图写作。

实际上孩子的奥数学习,我是在他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给她开始启蒙了,孩子的数学学习比较早,在没上小学之前四则运算基本上已经搞得差不多了。

只是后来因为工作比较忙,加上给孩子讲的时候很难系统化,所以就给他报了机构。

随后的几年,每年都会有一定的调整,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到目前为止。孩子现在有一个奥数,两个线上超前学数学(初中的),一个英语,两个语文(阅读和写作),一个编程,一个书法。至于其他的都是一些短期的课程,可能上几天就没了。

我想提出可能比较关注的是孩子经过这顿折腾,成绩怎么样,对吧?

目前孩子的学习成绩属于全年级名列前茅的吧。之前的月考是第一名,马上要期中考试了,还不知道能考得怎么样。因为最近一直在准备奥数考试和信息学竞赛复赛,多多少少也影响了一些课内的学习。我们的目标不是非要当第一名,只要能够名列前茅就可以了。

就我来看,孩子的心态不错(之前有段时间总想做到最好,现在开导开了),为人就不用说了,一直非常受老师同学们的喜欢学习呢,孩子虽然不是那种天赋很高的,但是的确属于那种比较勤奋的,而且是那种能够享受学习的那一类。我对而是孩子未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这不是因为他现在所学的东西有多多,也不是因为他取得的成绩有多好,而是因为他能够自主的去学习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在数学的学习上,他从三年级开始自学,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学到了初一的数学,并且基本学完了。而他所上的所有课程,我几乎是不需要管理和参与的,我只需要把他送过去就行了。当然如果他有什么疑问也是可以直接问我的,大部分问题我是能够解决的。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坐得住。比如在假期里,很多孩子都想玩这个小孩,那个太一样,但是它能够保证每天坐在那里学习6到7个小时,当然中间是有休息的。而日常他也能保证每天坐在那里两3、4个小时学习。我就是因为他有这种能够坐的住的这个能力,才对他有如此大的信心的。

实际上这几年我见过好多好多的牛娃,他们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从一年级开始鸡血的。我这里就不再介绍他们了,跟他们比起来,我们家这个水准还远远不够看。我只能说没有最鸡血,只有更鸡血。

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们小区有个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现在已经读初二了。这是我亲眼所见,我说说我的看法。

从一年级起这个孩子下午就到托管班完成家庭作业,星期六上午上美术班,下午上围棋班。从小学三年级起星期天上午补习数学,下午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报我所知,这个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成绩并不是那么优秀。小学一、二年级还看不出来什么,到小学三年级,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就只能算是班上的中等成绩。父母着急了,星期天又给孩子报了个补习数学的班。

孩子一直补课,每天忙得休息的时间都没。别的孩子在外面嬉戏奔跑,孩子只能从窗户上瞧瞧,看着怪可怜的。小区守门的陈大爷说这个孩子眼睛里没有灵性了,每天都拖着步子很晚才回家。

回家后孩子还要做他妈妈买的卷子。每天夜跑,我都会听到他妈妈责骂、训斥他的声音,说他不抓紧时间做,或者考试又没考好,对不起他妈妈。有时也会听到孩子顶两句嘴,说不想做了,很累的,想睡觉了。

孩子就这样在妈妈的强逼下,被动学习着。小学毕业,推优重点初中没有成功,还是通过抽签的方式进了重点初中。进入初中后,美术、围棋这两个兴趣班没上了,他妈妈又给他报了英语班。

从这个孩子身上,我感觉到补课对他没什么作用,反而让他有点厌学。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脸上很少出现小孩子无瑕的笑容。现在是小小少年,没有阳光男孩的感觉,而且已经有些叛逆。对他妈妈的话也是阳奉阴违。

有一个星期天早上,我出门去买菜。看到这个背着书包,原本去补习英语的少年钻进一家书店。我一边走一边回头望,已走过了大街,那个初一学生还没出来。我估计他逃课了。

果然,十一点过,他们家传来他妈妈大声的责骂声,问孩子去哪里了,为什么没去上英语课。那个孩子说不想上,看书去了。又是一阵鸡飞狗跳的训斥,还有他妈妈的哭声。好像说为了孩子的学习,他妈妈吃了那么多苦,可孩子却对不起他。

站在老师的角度看,这孩子的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方法没有用对。孩子读小学时,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却塞给了托管班。也正因为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不够多,忽视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典型的花了钱没看到效果。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看,这孩子的妈妈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不顾孩子的天性,不顾孩子的身体,强逼着孩子学习,孩子有兴趣才怪。现在孩子才读初二,如果这妈妈不好好和孩子沟通,她的逼迫式补课只能害了孩子。

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讲几个身边娃的故事吧。

小李(儿子小学同班同学),小学之前应该就上了各种的培训班,因为幼儿园一起,不是很清楚,但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周末都奔波于市里的各个牛*培训机构(都是要经过层层筛选),一路各种比赛竞赛奖项拿到手软,对小李来说上学时间就是休息时间。所以在班里是个问题学生,几乎班里出现的各个状况都有他的身影。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儿子几乎每天会更新小李同学的“战况”,但是真正的牛蛙就是牛,最后在毫无学校推荐帮助的情况下依然用手里无数的证书奖状获得了市里最难报考之一被称为“神仙学校”的上外附中的面单并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这个学校

小聪,从幼儿园起就是儿子的同学,小聪自幼儿园起就上了各种培训班,小学起语数外钢琴游泳等等一样没落下,三年级前在班里是佼佼者,也是市里各个牛培训班里的学生,我们眼里的牛蛙,但到四年级左右孩子们一起玩时发现小聪变得沉默寡言,不像其他几个同龄的孩子那样活泼了,最后初中考了市里一所还不错的民办学校(当年还没实行摇号)。

小郭,也是儿子幼儿园时的同学,在二年级之前几乎跟小聪上了完全一样的培训班,是个聪明懂事情商很高的孩子,在二年级之前也的确是个好学生,但三年级起忽然就出现问题,先是数学直线下降,然后其他科目也出现问题,四年级起几乎不能在孩子面前提关于数学的问题,直接变得厌学,进入初中后发展到只要大考就会发烧病倒,父母为此着急万分。

小王,儿子幼儿园同学,自小他的父母就反对提前教育,每个周末就是带着他各种的运动,唯一报的培训班是羽毛球,基本每个周末的安排是羽毛球,斯努克,足球,电影。所以小王身体很结实,性格开朗,到哪都不怯场。小王的学习基本是爸爸晚上给辅导一下(王爸爸很厉害),初中小王考上了市里最难考的三公学校之一浦东外国语学校。加一句,小王从幼儿园起就跟一老美学口语。

小胖,我儿子,绝对的散养型,自小所有的手工,小报等等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所以总是拿不了高分),从一年级起就报了一个机器人课(这个课程一直坚持到五年级毕业课程全部结束),一个羽毛球课(三年级后换成了篮球课)。都安排在周五两节课连上,周末两天都空着,于是就是各个博物馆,公园逛过去,书城是孩子的最爱,一学期会逛上三四回,儿子看中的书通通买回家,所以孩子的阅读量很大知识面广,作文从一开始就没啥问题(多说一句,孩子在低年纪刚开始写看图说话时,我从来不帮他改内容,最多告诉他有哪个错别字)。一二年级是孩子成绩平平,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一路上升,四年级时爸爸去参加儿子班里一次活动“爸爸进课堂”,给儿子班里上了一节趣味英文课,一下子那个一年级时拒绝学英语的娃主动要求多学点英文,于是爸爸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就让娃跟着光盘自学,第二册起稍微讲了几回,基本要求小胖子能顺畅的读出来,并能用英语把课文内容意思复述出来,从不要求刷相关题目,孩子学的没有压力。四升五时跟风开始读小五班,那时开始跟着加压学习(那十个月的学习的确很艰苦),提高的也挺快,最后小胖子也考上了上外附中(我蛮自豪)。

好吧说了我身边这么多孩子的情况,不知是否有帮助。其实一年级开始补不补课,还是要看孩子本身的情况,有些孩子能补成牛蛙,而有些却适得其反。而顺应孩子的天性适当的引导,也不失是个好办法。

最后我要说,父母的陪伴,良好的习惯,开阔的眼界,比过早的补习班要有效。

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公开说过,“千万不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规律。教育必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岂是“晚学不如早学”这么简单?

可是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少家长沉不住气,早早地把孩子送去学习文化知识,以为这样可以“抢得先机”,领先一步。

其实,从一年级就开始补课的学生,后来的情况并非如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好。虽然有一小部分天智聪颖,一路领先,而大部分学生到三年级以后被“后来者居上”了。这样,给那些很早开始参与“早教”的家长们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

教育的规律是从孩子成长的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在启蒙阶段,他们活泼可爱,玩性十足。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不能以课本来替代的。因此,教育部也规定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就是这个道理。家长们若是把七八岁的孩子关起来,像大孩子一样整天给他们上课,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而且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将后患无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