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一位做白事的老师傅告诉我:之所以农村在出殡时,家中长子一定要手持瓦盆摔碎,就是因为这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摔碎,或者说不这样做,那就会对整个家族非常的不利。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有机会见到过农村的白事,那这个时候你一定会非常好奇,为什么老人在出殡时,家中长子会手持瓦盆并把它摔碎呢,就是因为这背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一个习俗所规定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这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摔瓦盆的来源根据民间的说法,这个摔瓦盆的来源已久,据说按照当时的理解就是当人去世以后,再走黄泉路时,会经过一座奈何桥,这个时候会喝一碗孟婆汤由此来断掉他在阳间的一些记忆,那亲人为了记去世的人还能记得这些亲情,所以就会出现这个摔瓦盆,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少喝点,还能记得清在阳间的一些亲。根据这个情况摔瓦盆就一直引用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据传在以前古时候陶业的祖师爷范蠡,为了选择好自己的继承人时,就定了这么个规矩,在他去世以后不管那个徒弟能为他摔盆,那这个人以后就是他的指定继承人。
这里多说一句,因为摔瓦盆在当时是认为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一般没有人会主动上前去做这样的事情,而范蠡想要自己死后有一个好的去处,所以才想出这样的一个方法,再者就是他作为陶业的祖师爷,那自然也是选择这个摔瓦盆关联性比较强一点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了所谓的摔瓦盆,当然除了这两个例子之外,还有其他的例子,只不过背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说明这个摔瓦盆其实早就存在了。
什么是瓦盆这个瓦盆和我们平常所见的瓦盆并不太一样,他的外观和我们种花种草是一样的,都是由陶瓷所制成的,但是在中间他有一个洞,这个洞据说就是为了对面上面的那个孟婆汤,让他们少喝一点所存在的。
瓦盆根据民间的说法,又可以称为“阴阳盆”俗称“丧盆子”还有一些地方叫“吉祥盆”也正是因为中有一圆孔,所以他的正名应该叫做阴阳盆和“摔灰盆”。
根据地区的不同,又可以叫做摔灰盆、摔尸盆、摔老盆等名称,这样的称呼一般是在北方,
而在南方一般是这样称呼的称摔火罐,或者沙罐。
瓦盆的作用
这个瓦盆有两个非常大的作用,一个就是用来烧纸钱用,一个就是用来出殡时,家中长子把它摔碎。
当人去世以后,这个时候就会在死者的灵堂前面,放一个这样的瓦盆,上来吊丧者就会在这个里面烧纸钱,同时还要烧着三柱香,而其子孙都在守在灵堂,等别人烧完之后,就要一边谢孝。这个纸钱一直要烧到出殡才可以结束,也就是说里面的香火是不能断的,这也是代表着子孙后代香火会非常旺盛。
再有一个作用就是等到出殡时,由家中长子把它摔碎,这个摔碎要么就是起棺的第一时间,要么就是在送上山的第一个路口,只有这两个地方才可以把他摔碎,但具体是那个地方还是看当地的风俗习惯。
其实这一摔的主要目的,就是正式告别死者的时刻。因为从这刻起,你再也见不到他了。同时也代表着他从阳间进入到阴间,随着盆碎灰飞,逝者的一生就此灰飞烟灭了。
摔瓦盆是如何操作的摔瓦盆其实并不是一个什么非常难的事情,只不过这里有很多的细节是需要注意,比如:摔的时候一定要摔碎,再就是这个人只能是长子,同时最好是举过头顶摔下来。
操作就是非常简单,就像我们平常摔东西是一样的,把他举起来,然后重重的摔下去,只要摔碎就代表这个事情完成了,当然在摔的时候也会有专人提醒你。
据说这个瓦盆是摔得越碎越好,因为他代表着“碎碎(岁岁)平安”同时也代表着,死者越容易带走或者说来世转胎会更快,不会一个人在黄泉路上在走太久。
这个瓦盆一摔,也就代表着这个白事到这就快要结束,在这个时间所有的乐器都要吹打起来,然后子女哭声大作,出殡正式开始了。所以说这一步还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为什么要把瓦盆摔碎之所以需要这样做,就是因为这背后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不这样做,那可能影响会非常大,甚至对整个家族都是不利的。
一、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正所谓人死为大,一个人死后那可以说是最大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按照最高礼仪是安排,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很多人都会举行隆重的葬礼是一个道理,就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而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风俗存在,比如:把瓦盆摔碎,还有一些其他的风俗,所以这个时候自然就是显示后人对其的一种尊重。正所谓“碎碎(岁岁)平安”,所以这个时候不仅是代表对死者的尊重,更是一种对子孙后代平安保护的体现。
二、方便投胎转出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方便逝者及时投胎转世,因为上面也和大家说过了,这个瓦盆代表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专门用来烧纸钱给逝者用的,同时也是为了让亲朋好友前来吊唁的,所以这个时候让长子把他摔碎,就是希望他能早早转世,不用再受到一些其他苦难。
三、是一种权力的交接或者说认可
家人老人去世以后,之所以会让长子手持瓦盆摔碎,这其实就是一种权力的交接,这个时候就代表他是一家之主,他能够承担这个家庭的责任,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了。那能够率碎这个瓦盆的人,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当家作主的人,所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权力交接的。
四、让逝者能够记住亲情
再有一个就是人们心中会期望逝者能够记住这个亲情,因为人去世之后都会往奈何桥上一走,这个时候就会喝一碗孟婆汤,那之所以需要把这个瓦盆摔碎,就是希望他能少喝点,能够记住在这人间的一些亲情。
之所以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并不是说和瓦盆过不去,而是因为这是一个风俗,他所代表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才会选择把瓦盆摔碎。
如果没有摔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对于这种出殡需要把瓦盆摔碎的事情,很多人肯定会有一个特别的想法,万一要是没有摔碎那怎么办,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因为有时候一不小心没有摔到位,再一个就是质量比较好,所以这个时候肯定就没有那么容易摔碎了。
那如果没有摔碎最终会怎么样呢,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没有摔碎就把这个盆拿回家中去,代表着逝者对这个世间还挺留恋的。所以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记住,一定要再摔第二次,否则影响就是非常大,因为一次就得中,这种情况是没有第二次机会,所以一定要注意。
把瓦盆摔碎的人一定是长子吗,还是说可以是其他人?一般来说摔这个瓦盆的人,一定是长子,就是最大的那个儿子,如果说最大的儿子不在了,那就是由其长孙代替,如果长孙也没有,这个时候就可以输到第二个儿子,如果两个儿子或者说长孙和次孙都没有,那这个时候才会轮到侄子辈代劳。
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出来,摔这个瓦盆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代表的就是一种权力,更是代表这个家庭的“继承人”,如果有财产留下来,那按例这个摔瓦盆就可以继承死者的大部分家产了。
当然如果上面两支线都没有人在,只有女儿,那也可以由女儿来摔盆。
最后:
摔瓦盆只不过是农村土葬流程中最简单的一个事情,相比其他事情来说摔瓦盆是容易的,所以并不是他们和瓦盆过不去,只是因为这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事情,同时背后也隐藏着很多的含义,所以大家只能是去照做了。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不仅实现了上九天揽月,还掌握了人工降雨的方法。可是生死依然是人们所左右不了的,在很多的地方人死之后都要摔一个盆子,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有书君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一、摔盆子的由来?摔盆的风俗由来已久,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已经无从查起,据传陶业的祖师爷范蠡在死前选择继承人时,定了这么个规矩:在他死后为他摔盆的那个人,就是他的继承人。其实,自从庄子敲盆唱歌的时候起,盆便与人的生死有了不解之缘。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人年轻的时候不想学他爹做瓦盆的手艺,等到他父亲去世以后,他家境穷困才想起来做瓦盆,可是他的手艺太差了,他做出来的瓦盆都是歪歪扭扭的,又裂口子又粗糙,烧出来没人要。
有一年清明节,别人都上坟烧纸,他没钱买纸,就拿着卖不掉的瓦盆到爹的坟前摔,用这种办法向他爹出气。别人见了,都觉得蹊跷,就问他:“人家都给老人烧纸,你为啥摔盆啊?”他不好意思说,咋问也不吭声。
人们出于好奇就去问他的老婆,他老婆是个心灵嘴巧的女人,怕把实情说出去丢男人的脸,就骗他们说:“夜里俺爹托个梦,俺爹托梦说,人死了都得喝迷魂汤(洗衣裳、洗脸、洗脚用过的脏水),啥时候喝完,阎王才能放他去托生,不喝完不能过鬼门关,还得整天在那儿受罪。”
来打听的人当真了,都买他家的盆子,也到爹娘坟前去摔。他烧的瓦盆很快卖完了。
后来有个能人想:如果在人死出殡的时候就把盆子摔了,阎王爷再让喝迷魂汤,不就能少耽误时间少受罪吗?这样他就改在出殡时候摔盆子。
因为老人死了不兴说死了,说是老了,所以摔的盆子就叫“老盆”。再后来又有人想:老人一辈子用了那么多的脏水,啥时候才能喝完啊!干脆把盆底钻些小眼儿,让老人家喝着漏着,瞒过阎王爷算妥。有人这么一做,大家都觉着这办法不错,也都照着办。
二、摔灰盆是用来干什么的?在人去世之后,要拿一个盆子放在他(或者是骨灰盒)的旁边,这个盆子可不是随随便便拿一个就可以的。盆子的形状,大家可能不清楚,正中有一圆孔,正名叫做阴阳盆,寓意盆子未摔时死者处于阴阳之间。
这个盆子在死者停灵后就一直放在灵前,吊丧者前来吊丧,往往烧着三柱香,烧上一刀纸,而死者的子孙要守在灵前,一边谢孝,一边烧纸,一直到发丧,这纸盆里的烧纸要不简断地烧着,所以这个盆又叫做灰盆。
三、摔灰盆为什么要摔碎?摔灰盆也叫顶灰盆,由逝者的长子头顶灰盆,至路口处,由管事的把头在顶灰盆的孝子头上端下灰盆,朝地上狠狠地一摔(提前备一个砖头,要不很难摔碎的,盆子太结实了),摔得越碎越好。
这一摔的真正意义,即是死者要前往坟地,正式告别阳宅转入阴宅,由阳世步入阴世。同时,随着盆碎灰飞,逝者的一生就此灰飞烟灭。所以人的眼睛一闭上,不睁开的时候,这一辈也就结束了,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富可敌国,都将是一粒尘埃。
四、为什么要由长子来摔?中国自周代宗法社会以来,就重视嫡长子,把嫡长子看成主要的延续世系和继承香火的人,因此嫡长子在家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当父亲过世后,长子常继为家长,主持家政,因此诸弟对长兄自然敬礼有加了。
其实这一摔,是逝者对社会的一个告别。在古代,顶灰盆者将继承逝者的大部分家产,同时,逝者生前所拥有的家庭权力,也将转移到顶灰盆的孝子身上。
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关系的确立,只能由家中长子担任,如果长子去世,则其他儿子以长幼次序担当,儿子都去世则由长孙担当。而无子女者,则从侄子中选择顶盆者,顶盆着视为逝者的子女,确定继承关系和承嗣义务,承担者逝者殡葬费用和以后祭祀义务。
其实这种风俗不仅仅在我们的国家出现,在古代的澳洲部落也有这种现象发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为了争夺地位和家产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问: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出殡摔瓦盆,有的地方是摔瓦,这叫"当大事″,意思是顶梁柱折了,塌天了,倾家荡产发送老人。
摔瓦盆时是掏一簸箕草木灰撒棺前地上,上面铺一张黄纸,黄纸上用一块捣衣青石砸上,青石上放着这个瓦盆,众孝子面对灰石前后依次跪下,主丧孝子手持引魂幡跪在最前面,丧事主管喊声"起灵″,主丧孝子拾起瓦盆高高举起,用力往青石上一摔摔碎,扛起引魂幡站起来痛哭着转身就走,次子双手端着亡灵牌位紧随其后,众孝子也都痛哭着站起来依次跟在后面,再后面就是十六杠的杠夫抬棺,棺后面跟的都是女孝子。
据说摔瓦盆青石下面的草木灰,掀开后有印迹,这印迹是个什么图案,故去老下世转托生就是什么。
摔瓦盆的不一定非是长子,头孙顶一子,长子不在时这事就由长孙代替。摔瓦盆扛幡必须出自长房,端灵牌则是次之。
摔瓦盆并不是跟瓦盆过不去,而是"当大事″拆房卖地不过了,也要发送老人。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各地的农村都有一套完整的丧葬习俗,这些习俗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直到如今,很多习俗还在继承,对于这些习俗的说法也是颇多,农村不同的风俗习惯,也被称之为:十里不同规,百里不同俗。各地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尤其是对于丧葬事宜,有时候相隔没多远的距离。就有不一样的规矩。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有一项风俗习惯,那就是在出殡的时候,要长子将瓦盆摔碎之后,出殡才开始进行,这样的习俗有啥说法呢?
这种习俗在笔者这里也有,出殡前夕,准备妥当之后,执事人喊起灵的同时,长子会将手里的瓦盆高举,使劲的在地上摔碎。然后丧葬队伍才开始前行,这样的操作也被叫做:摔劳盆、摔老盆等叫法。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对于摔劳盆的说法各地也都有一套说辞,但大致上还都是有相同的含义,首先要注意的这个称之为劳盆的瓦盆,看上去跟普通的瓦盆有明显的不同,这个瓦盆的底部是有洞眼的,这也是普通瓦盆所不具备的现象,为啥要在瓦盆下面留有洞眼呢?
这个就有历史典故,在民间认为逝者到黄泉路上之后,会遇到大家所熟知的孟婆,喝了孟婆给的汤,也就是孟婆汤之后,才会度过奈何桥。开始从新轮回、投胎,当然喝过孟婆汤之后也就等于是重做了系统,一切都一键恢复,把过去的记忆一并消除掉了,孟婆那里也是生意极好,根本不会给你准备碗筷的,都要自备,所以自备的瓦盆就成为了标配。在瓦盆底部留有洞眼,就是能够让汤顺着洞眼流出,从而没有喝汤,也就等于没有完全失去记忆,有可能还会轮回到自己的家里,或者起到对于自己过去不会忘记的作用。
为啥把瓦盆摔碎,其实摔劳盆的寓意,跟烧纸马器皿等含义一样,也是都要被逝者带走的含义,也等于瓦盆一响,就会被管理方所接受,仪式可以开始的寓意,也有一种说法是摔瓦盆是表示后继有人的说法,如果没人进行摔盆,等于后继无人,也是没有善终的,所以摔劳盆都是有长子进行,长子不在长孙完成,没有儿子的可以由家族比较近的侄子来代替,没有儿子的,只能是本家的关系近一些的,来代替儿子完成这件事情。
在过去的农村,还把摔劳盆喻为继承人的说法,也就是说谁摔劳盆,就等于继承了老人的遗产,过去遗产较少,大都是继承一些土地、房屋或者是宅基地之类的,摔劳盆也是出殡之前最后的一道仪式,瓦盆一摔碎,仪式也就正式开始。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出殡时,家中的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什么和瓦盆过不去?
农村家中老人去世,出殡时都有摔瓦盆的习俗,为什么摔瓦盆呢?我给你们说说。
人快要咽气了,家里人就赶紧给他(她)穿衣服,穿的都是提前做好了的,人们管这叫寿衣,等人咽气了,街坊邻居帮忙把死者抬入棺材里,这就叫入殓,入完殓,有人就把灵棚搭好了,在棺材前放上供品,烧上香,点上长命灯,还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瓦盆,农村人管这个瓦盆叫丧盆子,摆在灵堂前。
那在灵堂前摆个瓦盆干什么呢?这个瓦盆在没出灵之前是用来烧纸钱的,在烧纸钱之前把瓦盆的底部钻一个小窟窿,有人问了,钻个窟窿干啥?我考虑可能是怕烧纸时烧炸了吧,这个问题我也无法考证。据说人去世了用瓦盆烧一千张纸钱,也叫千张纸,盆里的纸灰满了就把灰凉凉了用黑纸包起来,出灵时放入棺材里,说是去阴间买路用的。
话说远了,咱说正题,出灵时家中的长子,也有的是长孙的跪在灵车前面,面前放一块石头,手拿瓦盆放在头顶上,旁边有人帮着扶住瓦盆,灵车上的哀乐一响,长子或长孙将瓦盆摔在石头上,如果盆没摔碎,就马上把瓦盆拿回去,据说是福盆。
灵车走了,人们把石头翻开,看石头底下的印记,农村老人说人死了还会脱成的,石头底下是什么印这个死自以后就脱成啥,老人们还说,脱成猫是最有福的了,但这都是传说,谁也不知道。
好了,关于出殡摔瓦盆我就说这些,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一个地方一个样,但是摔瓦盆的习俗一直留传到现在。
农村出殡时,家中长子手持瓦盆摔碎,为啥要和瓦盆过不去?
关于农村出殡,家中长子摔碎瓦盆的风俗,各地可能都有,只不过各地的讲究可能不太一样。在我们当地摔瓦盆的就是继承逝者家产的那个人,也就是说瓦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摔的。家里有儿子的,按照长幼排列由长子摔瓦盆,因为农村有长兄如父的说法。有父母在的时候,家里一切事情由父母说了算,如果父母去世,家里兄弟姐妹的一切事由都是长子做主。
这个瓦盆是父母去世后,放在灵柩跟前的,是用来烧纸钱的。亲朋好友来了以后,都要给逝者上香烧纸,大家都是借助这个瓦盆烧纸,所有的灰烬都盛在瓦盆里,待即将往外抬灵柩的时候,要先把瓦盆由长子顶出去摔碎。这一摔,宣告此人一生就比结束,一切如同盆里面的灰烬一样随风飘逝,从此化为乌有。瓦盆摔了之后,送葬的队伍开始往外走。
顶瓦盆摔瓦盆这件事,只要家里有长子存在,一般都是长子做。如果长子因病无力尽孝或者是已经不在了,将有长孙代替。去年我有个九十多岁的亲戚去世,她七十岁的儿子因为疾病缠身,根本起不了身,由别人扶着坐在轮椅上去参加自己母亲的葬礼,没办法只好由长孙来顶替长子。这些都是指家里有儿子有孙子的人家,如果家里没有儿子的,摔瓦盆的事情由谁来做呢?
我们当地的习俗是,选一个跟逝者关系比较好,又比较亲近的人来代替。一般情况下,如果逝者家里有侄子,这件事情就由侄子来做,那么逝者的遗产也将由侄子来继承。我们当地有句话说,有侄门口站,不算孤老汉。自己如果没有儿子,那侄子也算是自己的儿子,将来百年之后,上坟祭拜还有过年过节的宗谱上,都由侄子代劳。不过这一切要根据逝者临终前的意愿,有的人也会选择一个跟自己非亲非故,但是活着的时候照顾过自己的人继承。所以摔瓦盆的未必都是长子,但是在农村摔瓦盆的人,必定是继承逝者遗产的那个人。
因为这个瓦盆是跟遗产联系在一起,所以有的家庭因为摔瓦盆这件事,也会闹的不可开交。本来是一件阴气很重的不吉利的事情,却因为遗产,大家都争先恐后,都抢着摔瓦盆。这可能就是为啥和瓦盆过不去的原因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