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有没有具体事例说明一下,或是和当代的某些武术家比较一下

“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文宗全国诏书御封的,号称大唐三绝。

提到李白那首先想到的就是“诗仙”的称号,这个自然不必多说,印象中李白除了会写诗,就是能喝酒,但是还有一项也是李白的强项,那就是武功。李白《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魏颢赞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仞数人”。崔宗则赞李白“双眸光照人”,一副内力深厚样子。武功是个统称,咱关注的还是他的剑术,其实李白近千首诗歌中曾经有100多次提到剑这个词,可见他对于佩剑还是有非常深的感情的。而在古代的时候文人佩剑,有时候并不是代表自己会功夫,而是作为他们一种身份的象征。佩剑也有高低之分,不过李白佩剑,可是真的有真功夫的哦。可以这么说,李白的“武功造诣”还是很强大的。

比如骑射功夫,他就能做到“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这是他在诗作《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有两句: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这是不是就直接暴露了李白的武力值,一箭双雕已经很厉害了,而李白大‘诗仙’更是生猛,一箭射出去能射穿两只老虎。很厉害很猛吧!人家也是曾拜师的,学习纵横之术,了解儒、道、兵、法诸家思想,并且跟着师傅学习剑术,可谓是文武双修。提到剑术就不得不提他的师傅裴旻。

上面说过唐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称的“剑圣”,这“剑圣”就是裴旻。说他在表演剑术的时候能够将宝剑掷出去很高,而且在把剑鞘放在下面,让宝剑能够自己掉入鞘中,这个着实厉害啊,很准啊!李白既然有这么厉害的师傅还有他的诗句中说到自己的剑术有多高超,而且还会打各种各样的比方来证明,更容易让人觉得李白的剑术是非常厉害的。因为他的师傅号称长安第一,所以也有人说李白的剑术仅次于师傅之下,是长安第二。这算是个猜测吧,不过李白确实武功也不弱。因为同时代李白身边的一些人,也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比如盛唐诗人崔宗之笔下的李白,曾经“超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能够在这样的场合拔剑起舞,把现场一群行家看得服气,就足见其硬核的实力,实力应该属于上流。

谢谢!!!

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还有中亚碎叶 一说)人。李白在中国可谓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他是唐代诗坛的领军人物,亦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人称“诗仙”。

李白的诗作名篇迭出,代表作有《蜀道难》、《横江词》、《鸟栖曲》、《子夜吴歌》、《长干行》、《行路难》、 《把酒问月》、《将进酒》......李白的文学成就不用多说,是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首他的诗,但他还是一位任侠好义、武功高强的剑客,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李白曾经写过“儒生不及游侠人”的诗句,由此可见,他非常欣赏仗剑行走江湖、急公好义的游侠。他也曾在《与韩荆州书》一诗中说他自己 “十五好剑术”,也就是说他十五岁时开始痴迷并练习剑术,还有友人说他“少以侠自任”。

在他的诗作中,描写并赞美游侠的不胜枚举,譬如《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结袜子》:“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然诺,泰山一掷轻鸿毛”。

《少年行》:“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李白的游侠思想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蔑视。他生性倜傥绝伦且狂放不羁, 喜欢钱,喜欢酒,喜欢美色,儒家说富贵若浮云,而他偏偏只要眼前富贵 ,喜欢结交权贵,“王侯皆为平交人”;一旦遇到不平事,或不爽不如意,他还要杀人,所以“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这些都是他的平生理想。假若理想无法实现,他亦无遗憾,啥都不想, 就会“纵死侠骨香”了。

由于李白有浓烈的游侠思想,所以他对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颇为赞赏。譬如他在《秦女休行》中说:“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

李白早年曾求仙学道,期间是否遇到世外高人教授他练习剑术, 史料没有记载 。但他的任侠好义却见诸史册。传说他曾经手刃数人,可见他不仅练过剑术,而且击刺技艺高超,剑法精湛,否则不能一次格杀好几人。

他自己说年轻时曾经携蜀中好友吴指南同游楚地,途中吴指南患了重病,不幸病死于洞庭湖。李白大恸,好比亲兄弟死了一样,路人见之无不感动;他守着好友尸体,后来一只猛虎靠近,他也不退缩,暂且草草敛葬;后来他从金陵游历回转,借钱将好友遗骸正式安葬。李白“存交重义”,也是游侠思想的一种具体实践。

李白结交广泛,他的朋友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其中就有书剑飘零的游侠。其中著名的有公孙大娘、武谔等。他在《赠武十七谔诗》的序中说:“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沈悍,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他的门人都有行侠仗义之风,可见他有多 喜欢结交江湖豪杰。

唐朝时的中国人,确实生机勃发,生命力颇为昂扬,雄健义烈的野性还没有丧失殆尽。李白就是盛唐的象征。他身为一介文人,身体与思想却并不羸弱,他赞慕游侠,说明他和当时的社会一样充满了朝气、活力、流动着豪放的情感与新鲜的血液。不仅如此,他确实练就了一身惊人的剑术,而且不止一次的使用过,否则也没有“十步杀一人”的说辞了。要问他的武艺水准有多高?肯定不是马保国大师那样的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否则他哪能独自“ 手刃数人”?可见他的剑法不仅中看,而且中用,和他的“诗仙”称号一样,他也是一位武功出众、侠肝义胆的“剑侠”。

【插图源自网络】

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李白的抒情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答:身为一位以飞扬诗篇,惊艳后世一千多年的大唐“诗仙”,李白另一个看上去无比强大的本事,正是“武功造诣”。

比如一些野史影视剧里,那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落魄时还常挨揍的“文弱李白”形象来,单看李白自己的诗篇,其“个人武力值”就常变成“大场面”。

比如骑射功夫,他就能做到“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简直是纵马弯弓,瞬间秒杀百兽之王。又比如剑术,那更是他压箱底的功夫,以他《与韩荆州书》里的话说“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低卿相”。然后就“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剑”对于他,不止是深厚的本事,更是理想信念的寄托,比如《行路难》里,他那一声“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咏叹。他眼中的自己,就是一把未遇明主的“宝剑”。

而在李白的诗文中,其精深的剑法,也常杀出震撼一幕。比如《结客少年场行》里的“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在《少年子》里他更是“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古风》中“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好一个骑射剑法样样精湛,快意恩仇的豪侠形象。如此“诗仙”,单是读着他的诗,滚滚杀气就扑面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诗篇里,这近乎登峰造极,直追武侠小说里“绝世高手”的强大战斗力,会不会是他自己自吹呢?同时代李白身边的一些人,也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比如盛唐诗人崔宗之笔下的李白,曾经“超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能够在这样的场合拔剑起舞,把现场一群行家看得服气,就足见其硬核的实力。而以《翰林学士李公墓》的记载,李白的剑法,也曾师承自有“唐代三绝”之一的裴旻,绝非“野路子”。

而李白的追随者魏颢,也生动描述了李白强大的“实战能力”,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白自己的诗里,也回忆了自己在长安“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的一幕。以这个意义说,大唐地界上的几场恶仗,真是这位大诗人主打的。

其实,不管这些记录可信性有多大,最能“实锤”李白“武力值”的,却还是他的一生浮沉。要知道,李白从25岁起就“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单看他的诗作里,那一句句咏叹中华大好河山的诗篇,就知若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根本走不完这“南极苍梧,东涉溟海”的艰苦路程。没有那“少年负壮气”的豪迈和实打实的硬功夫,在那个没有“视频造假”的年月里,在那个尚武成风的“大唐朋友圈”里,他又怎能让人信服,写下“诗仙”传奇?

哪怕品读李白的诗作,在那潇洒豪迈的气魄背后,我们也常常能读到壮志未酬的悲情。而在这悲情里,精湛的剑术也依然支撑着李白的自信。所以他会在《南奔书怀》里“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在《独漉篇》里“雄剑挂壁,时时龙鸣”,在《江夏寄汉阳辅录事》里“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诗仙”的光环背后,是寒光四射的剑锋,亦是壮志难伸的悲凉。读懂这“硬功夫”的剑法,或许就更懂这位“诗仙”的一生。

当然,大唐的诗人里,如李白这样“能写又能打”的人物,也并非个例。比如与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虽说诗风与李白不同,但也是同样的文武双全。作为西晋战神杜预的后人,杜甫的体魄也同样不差,少年时就能做到“一日上树能千回”。壮年时期的他,更是曾“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甚至“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没有这样的“武力值”,他恐怕也登不上泰山,写不出“会当凌绝顶”。他也许更熬不过苦难的安史之乱,留下至今震撼人心的“诗史”。

而在唐朝三个世纪的“诗人圈”里,如李白杜甫这样的“尚武”风气,更几乎是唐朝诗人共同的追求。比如翻开一部《全唐诗》,品读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读到的何止是唐朝的风土人情,更有“大唐体育现场”。

比如王建的笔下,就写下了“珠球到处玉蹄知”的马球比赛,沈侄期的“飘飘拂画球”,也道尽马球场的绚丽。李群玉的“三十六龙衔浪飞”,也还原了龙舟竞渡时的热闹。王维的“蹴鞠屡过飞鸟上”,正是唐代“足球比赛”的真实写照。刘行敏的“唤取长安令,共猎北山熊”,讲的也正是唐朝人的骑射生活。字字句句,都再现了大唐的尚武风。

特别是那让李白寄托了无限心事,又充满了无尽自豪的“剑术”,就不止是“诗仙”一人的专利。中唐诗人白居易也曾“金铁腾精火翻焰, 踊跃求为镆铘剑”。韩愈也叹息“不能刺谗夫, 使我心腐剑锋折”。而在盛唐热血飞扬的年代里,李峤也高喊“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张说也在杀气笼罩的军营里,感慨着“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同年代,每一位大唐诗人心中,都有一把剑。

看过这样的豪情,也就不难理解大唐三个世纪里,多少唐朝诗人的选择,所谓风花雪月,所谓锦衣玉食,所谓虚度光阴,在他们的人生观里,也不过是浮云。所以在李白之前,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发出了“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呐喊。而在李白同时代,以田园诗见长的孟浩然,竟也有着“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的豪情。中唐的苦难岁月里,英年早逝的李贺,那一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州”,又激励了近代史上多少仁人志士摒弃安逸生活,选择一条抛头颅洒热血的路……

理解了这些呐喊背后,尚武风气下的理想情怀,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整个《旧唐书》里,单是选择“投笔从戎”“效力从军”的唐朝诗人,就有一百八十多人(有籍贯姓名可考者)。为什么大唐的诗人,总是会以一种独特的形象,吸引着后世无数崇仰的目光。不止是他们优美的诗篇与尚武的本事,更是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一代代大唐诗人们对国家命运自觉的担当——撑起唐朝辉煌的,除了帝王将相,还有那么多有名的无名的,慷慨热血的诗人形象。

参考资料:薛天纬《漫说李白“学剑来山东”》、任文京《唐代北方尚武精神对诗人从戎及创作的影响》、武倩,王倩《试论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及社会原因》、杨洋《全唐诗 所见的唐代体育运动及相关问题研究》、辛兰《孔子在体育方面的实践和主张》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李白会武功?当然会!

李白的诗,不用多说,清醒时,李白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醉时,李白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正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仙”二字足以说明一切。

可对于李白的武,恐怕多数人未必知晓。

在唐代,李白有两个身份,一就是诗人,而另一个就是剑客。《新唐书》有云:“(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李白十岁时,就喜欢剑术,梦想着能当一个乐善好施,受人尊敬的剑客。而据裴敬给李白所写的墓志铭可知,李白15岁时师从大唐第一剑客裴显,跟在他身边学习了几年的剑术。

裴显可是当时闻名于大唐的“剑圣”级别的人物,时人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唐代“三绝”。《独异志》有云:“(裴显)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由此可知裴旻剑术之高超。而李白能跟随在他左右学习剑术,再怎样,剑术也不会太差。

对于自己的剑术,一首《侠客行》将李白的自豪之情是表露无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就是李白对于自己剑术的自信。除此,李白也曾自夸“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说自己十五岁时就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句话在外人看来,未免实在是有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实在当不得真,或许这只是李白酒后之言。当然,从李白的自卖自夸下,可知对于剑术,李白那是相当自信的,自认是大唐顶尖剑客之一。

那么,李白的剑术真的有他自己自认的那般高吗?现今有人说“李白剑术大唐第二,武功超群”,这真是事实?

李白的剑术相对普通人的确算是高超的。比起文弱书生,李白可谓是“文武不殊途”,早年师从大唐第一剑客裴显,学成归来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就这样一剑一人,游遍大半个大唐,途中李白凭借着自己远超常人的剑术,是好不快意恩仇,遇到不平之事,是立刻就拔刀相助,曾一人一剑于集市击杀数人。师承名师,又在外历练数年,底子加上磨练,李白的剑术自然是越来越精湛,远超常人。

李白曾经与好友吴指南结伴同游,行至湖南郊野时,吴指南暴亡,李白伏尸痛哭。此时一只猛虎突冲出,倘若李白这时拔腿就跑,吴指南的尸体必然会被猛虎所啃食,为避免友人遗体受损,李白是拔剑力克猛虎,将其逼退。一剑就能逼退猛虎,李白剑术之超然由此可见。

当然,若说李白剑术大唐第二,这实在是有些恭维。剑南东川节度使诗鬼高适、诗骨陈子昂等剑术,就远在李白之上。有人说李白敢一个人走遍大唐大江南北,其剑术就定然很是厉害,但这并不能证明李白的剑术。遥想当年,一介柔弱书生杜甫孤身于安史之乱这乱世之中,他曾两次穿越战场,北上朔方镇,西赴凤翔府,若真如其所说,杜甫武功岂不比李白更厉害吗?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有武功,这并不假,若无武功,哪有这等豪气,谁见过王勃、骆宾王、孟浩然、李贺、刘禹锡等柔弱诗人能写出这等颇有江湖风气的诗句吗?但是,李白虽有剑术,可其剑术却并没有到大唐第二那般地步,最多就是在文人中李白的剑术是属于最顶尖的那批,但是在武夫中,他的剑术却远远没有到顶尖。

环顾李白一生,不见他受降城外北逐突厥,也看不到他仗剑入蜀西克吐蕃,没有经历生死搏杀的文人剑客,其剑术绝不会比在战场上厮杀,以命搏命的武夫强。

武林高手,从来都是游走于生死之间,若未经历过生死的大彻大悟,武功学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

李白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白大英雄武功高,尽是笔下自提刀。

斩杯无数酒后诗,长安弄墨未亮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