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有幸回答这个问题,文物确实好东西,国之宝物!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一切文物都具有大小不等的历史价值。反正这个绝对是帮助现代人类探索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最根本的证据吧,只能说到这了,再大了就不会了,见谅。普通人听到文物一词,总是让人联想到博物馆、考古人员、科研机构、国家所有,使人望而生畏,其实在各个是有分别的,现在我国的文物收藏分为民间收藏(私藏)和国家收藏(公藏)两大部分,今天说的就是(公藏)。

我对这个不是很感兴趣,以前电视上偶尔看过一期的《国家宝藏》,感觉这个确实很好,一时就这么兴趣起来了,当然没看之前也是多多少少了解一点文物这方面的知识的,知识很浅薄而已,往后就连着看了几期,这节目做的是真好。后来兴趣再次燃起来就是去年开始流行的数字藏品了,你问的是全国各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这个太多了,各省的就不说了,我所要说的就是我得到抢购一件数字藏品,是河南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妇好鸮尊。本人有幸抢购了一件。

这是河南博物馆九大镇馆之宝排名第三的宝物,这个出土原器为一对两只,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造型生动传神,整体作站立鸮形,两足与下垂尾部构成三个稳定支撑点,构思奇巧。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造型雄奇,花纹绚丽,表面花纹满布,喙与胸颈部上饰出蝉纹,高冠外侧饰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两侧各饰一身双首的怪夔一条,双翅装饰卷曲的长蛇,间杂菱形纹。颈后饰有兽面纹。背后鋬下饰展翅飞翔的鸮纹。纹饰如此繁复不穷,真是使人叹为观止。不愧为镇馆之宝啊,而且还是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

只此说这一件,就因为自己有这个数字藏品,所了解的多一些,别的就不说了,别的省份的就更不说了,不懂不说!

总之文物是考古学所建立的文化框架与文化体系,对整个国家民族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每个城市每个家庭每个个体。

谢谢!!!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一】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参观上海博物馆。馆长陪同,指着一枚金币说:“这是镇馆之宝。”杜维善笑道:“这也算镇馆之宝?我有很多,改天我送你们几百枚!”

杜月笙死后,只有11万美元遗产可以分配,杜维善分到了1万美金。

杜维善上大学的时候,到澳大利亚留学。因为学费和生活费昂贵,杜维善做过各种工作,当过矿工,也在屠宰场打过短工。

他在打工过程中,发现澳大利亚的牛羊肉品质好,价格低。于是,他在澳大利亚和台湾之间进行了牛羊肉贩卖,积攒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杜维善就看好古钱币的升值空间,他开始收藏古钱币。而此时他的事业也从贩卖牛羊肉转到了石油生意,更多的财富推动他的古钱币收藏工作越做越大。

1991年,杜维善回国探亲,他在上海博物馆马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博物馆。

在钱币馆,马馆长指着一枚明显有些残破的金币说:“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币。杜先生也爱收藏,你见过吗?”

杜维善笑着说:“这也算镇馆之宝?不瞒你说,我有很多,改天我送你们几百枚!”

当时的陪同人员听到后,哈哈一笑,根本没有当真。没想到一个月后,杜维善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萨珊王朝的各种金银币多达367枚。在当时就至少价值3.5亿元人民币。

随后,杜维善又先后7次,共向上海博物馆捐出古钱币2128枚,其中除了萨珊王朝金银币,还有秦代、古波斯帝国的多种多样的珍贵钱币。

杜维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愿意为中国献出我的所有。与其放在家里一个人看,还不如让大家都来欣赏。”

杜维善的行为,让人很容易想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二】1982年的春天,上千个村民涌进江苏盱眙县村民万以全的茅草屋里,要瓜分他挖出来的20公斤金器。

几天前,万以全开始疏通沟渠,为春耕做准备。他一锹挖下去,一个大泥块被摔到岸上。他觉得泥块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于是蹲下去,抹去泥,一件金黄色的兽型器物露了出来。

他急忙喊来大哥,两个人又在沟渠中挖了起来,同样的地点,他又挖到一只锈迹斑斑的铜壶,清理干净壶口后,一壶闪闪发光的金币让哥俩目瞪口呆。

兄弟俩互相看了看,脱下衣服,将宝贝裹在怀里,一口气跑回了家。

回到家后,他们闩上门,将宝贝清洗干净,称了称,有20公斤。

万以全将宝贝小心翼翼地藏在衣柜中。并和哥哥约定好,一定不能泄露了风声。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村民们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不断有人从十里八乡赶来,将他简陋的茅草屋围得水泄不通。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人拥堵在他家。叫嚷着要和他平分这些黄金。

树枝被折断,窗户被推掉,鸡窝被踩塌。万以全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简直吓坏了。

正在此时,盱眙县公安局副局长钱永华接到报案,称有人挖到大量黄金。于是,他立即开车来到了万以全家中。

只见万家人山人海,都在叫嚷着要分宝贝。看到公安来了,还有人高喊:“公安来了不用怕,公安拿不走,大家挖到的,大家分!”

钱永华费了很大力气,才挤进万家门。钱永华抱起铜壶站在桌上说:“就一个破壶,有什么好看的?”他一面向老百姓宣传文物法规,一面迅速将文物搬到车上,运到县里,藏进了银行金库。

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们,立即赶到盱眙,对这些东西进行了仔细鉴定。万以全挖到的这些东西竟然是西汉时期的珍贵文物。

那个金兽是纯金打造,造型奇特,极其罕见。因为实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将它命名为:西汉金兽。

专家推测这只金兽是用来压住坐席,防止席子卷角的器物。这种器物通常以老虎、狮子、龙、蛇居多。

西汉金兽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重的一件金器,造型也非常罕见,现在是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镇馆之宝。

三】1977年,一个牧羊小孩在河南丹江口水库边玩耍,突然被露出河床的一根棍子绊倒了。小孩捡起棍子,擦干净污泥后,却发现棍子冰凉坚硬,声音清脆,上面还带着花纹。

小孩子觉得棍子很稀奇,拿回家去给爸妈看。可是他爸妈也看不出这是什么东西,于是找来村民一起看。

村里人纷纷带着铁锹跑到河床边去挖宝。果然挖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文物专家闻讯立即赶往现场,这一看不要紧,简直让他们欣喜若狂,这里竟然有一群古墓!古墓群的面积竟然达到了10万平方米!

这是春秋时期楚国贵族的墓葬群,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

1979年,专家们日以继夜地挖掘古墓,整理文物,从中出土了6000多件文物。令人惊叹不已。

而其中的一件模样古怪的案桌,十二条龙形怪兽围着案桌四周,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放于桌面上方,眼睛盯着桌面。‘

桌底更有12个龙形怪兽虎视眈眈。桌面和桌边都是浮雕透孔云纹,看上去诡异森然,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估计一定会瑟瑟发抖。

原来这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新型酒具,用来劝诫人们“莫要贪杯”的桌子。

回望2600年前,饮酒之人每次拿起桌上的酒壶,都会看到那吐着舌头的怪兽森森地望着他,他还会有心情再痛饮不休吗?恐怕喝酒的心情一定会大打折扣吧?

我们的祖先为了戒酒也真是想尽了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啊。

这张桌案处处雕刻着镂空云纹,因此被称作“云纹铜禁”。这样繁复的青铜器制作技能,现代人也无法复制出来。

“云纹铜禁”是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

四】1963年,天津一老农在自家菜地里挖出一个水瓢,锈迹斑斑。擦干净后,老农将它扔在水缸里舀水,用了15年。

1978年,天津市文物管理部门要求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寻找遗落在民间的文物。

在村子里,工作人员听说一个老农家曾经挖出过一个水瓢,已经十几年了。按照村民的指示,工作人员找到了老农家。

老农从没想过他家的水瓢还可能是个文物,急忙从水缸中把它捞出来,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水瓢,既不是铁制的,也不是铝制的,而是青铜制品。

工作人员虽然觉得这个水瓢不一般,却一时半会也看不出究竟。

于是,他出了8块钱买下这个水瓢,带回文物管理部门请专家们进行详细研究。

专家们把”水瓢“清理干净后,发现”水瓢“上还刻着22个篆体汉字:“上林供府,初元三年受琅琊。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骈造。”

原来这是西汉时期的文物,“初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6年,正是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它是用来称量物品的度量仪器,这尊铜升的容积刚好为一升,重一斤二两,盛满之后就是一升水的容量。是供奉给皇家人使用的。

文物是珍贵的,而计量标准器更为珍贵,它可以为历史资料中描述的器物,提供依据和检验标准,让我们清楚地知道,那些文献中出现的器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件。

最终这件文物被正式命名为“西汉上林共府铜升”保存在天津博物馆里,还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五】1956年,浙江省龙泉县,17岁的何招弟在山上挖草药时,挖出了一个绿油油的瓷器,造型为一艘奇特的小船。

小船通体碧绿,小小的船身中,一共有三个小瓷人。两个在船舱内端坐闲谈,而另外一位则是立在船外,身穿斗笠,正准备取下乌篷船顶斗笠的渔夫。

这个精致的小船让何招弟爱不释手。回到家后,她赶紧把小船拿给爷爷看。

爷爷仔细端详了一阵,说:”这可能哪个大户人家丢掉的物件,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应该能值点钱。留着传给子孙吧。”

何招弟点点头,将这个小瓷船藏在了箱子里。

没多久,何招弟去县城参加亲戚的婚宴,看到了新娘子陪嫁的各种瓷器。她一时没忍住,跟旁边人说起自己捡到了一只绿色小瓷船的事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旁边一位宾客正是县文化馆的管理人员,他带着专家找到了何招弟家,要看看她捡到的宝贝。

这一看可不得了,这竟然是南宋时期的珍贵瓷器,叫做“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

古人在写字画画时,需要在砚台上磨出墨汁。而磨墨时,通常要在砚台上滴上适量的水,才能磨出合适的墨汁。

掌控砚台上水量的器物,就叫做砚滴。

流传到现今的砚滴数量较少,鉴赏和历史价值非常高。“南宋龙泉窑舟形砚滴”是浙江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六】1976年,一男子抱着一个大包裹来到文物店,怯怯地问:“多少钱能收?”老师傅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瓷罐,他说:“18块吧,像个老货。”

一年后,男子突然接到文物店打来的电话,电话中问他是不是曾经卖过一个瓷罐。男子一听,就急了:“咱们可是说好了价格的,你们可不能反悔。”

没想到文物店却说,想要给男子补上一部分钱。

原来这个瓷罐是男子家祖上传下来的,男子的母亲平常用它来腌咸菜。当辽宁省鞍山市政府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旧物时,男子的母亲心动了,她将瓷罐清洗干净,让男子送到文物店,看看能不能换点钱花花。

老师傅收购了这件瓷器后,仔细端量了起来。这是一个有八个面的大罐,每个面绘有不同的图案,松、竹、梅、莲池水禽,笔锋细腻,纹饰繁密,生动非凡。

老师傅越看越不简单,他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请了专家进行鉴定,果然这不是普通的文物,而是一件元代青花罐。

由于元朝出产的青花瓷数量并不多,保存不易。如今存世的数量非常少,完整的元青花瓷在全球仅仅只有三、四百件,个个价值不菲。

鞍山文物店收购的这件元青花瓷器,具有八个面,造型更为少见,全世界仅存两件。

当时收购这件青花瓷的老师傅并不清楚这件瓷器的真正价值,因此估价过低。这就有了文物店要给卖罐男子再补上一笔钱的故事。

时光流转,经历过岁月沧桑的元青花八棱大罐,如今陈列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厅中,向八方来客倾诉着远去的岁月。

~~~~~~~~~~~~~~~~~~~~~~~~

欢迎关注@福小猫,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对于各地博物馆不凡各种珍贵藏品,但镇馆之宝是必不可少的,那是每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藏中极品,在国内外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而对我们普通民众又非常神秘。那我们来具体看看各地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呢?

1.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2.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戊3.北京故宫博物馆:清明上河图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5.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6.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7.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8.南京博物馆: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9.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10.吉林省博物馆:青花云龙纹高足碗11.黑龙江博物馆:金代铜坐龙12.辽宁省博物馆: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13.广西博物馆:翔鹭纹铜鼓14.宁夏博物馆:鎏金铜牛15.青海博物馆:铜鎏金观音像16.四川博物馆:太阳神鸟金饰17.贵州博物馆:东汉铜车马18.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19.台北故宫博物馆:翠玉白菜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作为文物大国,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珍贵的藏品不胜枚举,而且,每座博物馆中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些文物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明,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化传承。那么,各省的“镇馆之宝”都有那些呢?让我们从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

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款金瓯永固杯》。这是一件宫廷文物的代表作品,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由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精工细作而成。

《清明上河图》,此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此画卷长五米,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牲畜、车轿、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为我们展现了九百多年前的宋朝汴京的盛世景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时期的青铜礼器,是中国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上海博物馆《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清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西周大克鼎有铭文28行290字,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的祖父师华父的重器。

天津博物馆《清代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这件玉壶春瓶是当时乾隆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唯一一件精品,瓶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是一件融合诗、书、画、印的彩瓷艺术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全身着力点集于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是古代青铜铸造的精湛之作。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闻名遐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成为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陕西博物馆《镶金玛瑙兽首杯》

其材料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刻画惟妙惟肖,是至今所见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杰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一件青铜器,1977年出土于银川西夏陵区。它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188公斤。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是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珍品。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由黄金制成,金冠由金鹰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上面有浮雕羊和狼的图案。金冠重1394克,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单于金冠。

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中国汉代文物,于1968年出土。刘胜是刘备的祖先,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玉衣共有2498块玉片,金丝1100克。

河南博物馆《武则天金简》

唐代,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8厘米,重223.5克。

1982年出土于河南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一处石缝中。金简是天子与天帝的“私话家语”,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此简埋藏诡秘,被一农民偶然发现。

山东博物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

1972年4月10日,在银雀山汉墓发现了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同时出土。由此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的千古之谜。

山西博物馆《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将鸟与象这两种动物的肖形完美组合,体现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精湛和构思奇巧。此尊是一件宗庙礼器,也是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广东省博物馆《信宜铜盉》

这是一件具有岭南特色的西周青铜器,1974年10月在信宜县松香厂基建工地施工时挖出。通高26.2厘米,口径14.2厘米。

江苏省博物馆《元青花萧何追韩信图梅瓶》

1950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此瓶由景德镇窑烧造,高44.1厘米,底直径13厘米,腹经28.4厘米,口径5.5厘米。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前半部分)

此图是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富春江两岸锦绣山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这是一件带有滇文化色彩的西汉时期的金属器。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

云南省博物馆《宋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

此观音像铸于大理国时期,由纯金打造。1978年出土于大理崇圣寺主塔,被称为“云南福星”。

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

此铜车马铸于东汉时期,象征着拥有强大武装官僚势力,是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标志性文物。

四川省博物馆《象首耳兽面纹铜罍》

此件青铜罍是西周时期的文物,1980年在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勾奴狼噬牛金牌饰》

此金牌由纯金打造,是海北州祁连县出土的战国文物,属于匈奴文化遗存。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T型璧画》

1972~1974年出土。帛画,内容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与现实描绘的人和物,构成天、地、人相通的境界,是汉代早期绘画。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吉林省博物馆《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此碗青花色泽青翠浓艳,造型端庄,绘画线条流畅,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黑龙江省博物馆《铜坐龙》

金代铜坐龙是1956年在哈尔滨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龙为黄铜质铸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集一身。

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

《瑞鹤图》是宋徽宗赵佶书画中的珍品,图中诗、书、画俱佳。此图绘制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此件器物高10.5厘米,重78.5千克,县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分上下两个部分。这也是现存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称。

安徽省博物馆《铸客大鼎》

铸客大鼎也称楚大鼎,193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的三足圆鼎。

福建省博物馆《云纹青铜大铙》

云纹青铜大铙是西周乐器。平口,钲部两侧有36个冏纹乳状枚,大铙浑大厚重,稳重古朴,是福建出土最大的青铜器。

新疆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汉晋时期的文物,出土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是西藏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它整体造型洗练优美,器型饱满,构思精巧,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之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东坡肉形石》

这是一块清代的天然石头,经人的雕琢,竟然成了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东坡肉。其构思巧妙,可以乱真,是一件真正的人间极品。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我们于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饶有兴致地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游览。

在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中有三件比较特殊的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1.素纱禅衣 2.Τ型帛画 3.千年女尸。

这三件镇馆之宝都出于一座古墓群中,而此古墓群的主人为西汉长沙国的承相利苍。在利苍的古墓群内一共挖出了三座古墓。一号墓是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二号墓是利苍本人,三号墓就是利苍的儿子。

然而这三件镇馆之宝是举世无双,莫此为甚,它们的价值无法估量。

了解文物也是了解我国历史,为的是更好地传承中华精神。

随讲解员我们来到二楼,了解三件镇馆之宝。

第一件:素纱禅衣。走进细看,这禅衣可谓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虽说历史抹去了它的光辉,但仍看得出手工的精致与巧妙。据讲解员介绍禅衣长一百二十八厘米,通袖长一百九十五厘米。共用料约有2.6平方米,却仅重四十九克。可以说,这件素纱禅衣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禅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印花织物。同时,它也表明了当时西汉的纺织技术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

第二件:Τ型帛画。镇馆之宝Τ型帛画更是无与伦比的。Τ型帛画是出殡时张举的一种铭旌,据说把它与人葬在一起,可以招魂复魄,使墓主人死后的灵魂不会在人间作乱,所以这幅Τ型帛画的内容大致由神话与想象构成的,其场景十分诡异、绚烂,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堂、人间和地狱的景象。

第三件:千年女尸。这具女尸并不是一般的女尸,她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千年不腐。据说她刚出土时,皮肤有弹性,关节可以活动。深埋两千多年,竟保存得如此完好,堪称世界奇迹。

虽说在辛追夫人被发现之前,世界上确实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尸,但是那都是以木乃伊形式存在的。辛追夫人可是一具以湿尸形态被保存了两千多年的古尸。

当你现在踏入湖南省博物馆,就能看到辛追夫人的遗体单独保留在一个展厅当中,每日慕名前来观看辛追夫人的游客络绎不绝。

中国各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风物各异,文物众多,除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之外,各地发现或出土的文物多集中于省级博物馆收藏。

下面土鳖君就给大家盘一盘,各个省级博物馆珍藏的“国之重器”

壹丨黑龙江省博物馆

黑龙江博物馆主体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国家一级保护建筑,这座创建于1905年的博物馆,其建筑主体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楼。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主楼建筑面积1.1万㎡,其中,陈列区面积3000㎡。收录藏品62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3件。

黑博的镇馆之宝是一尊1956年出土于哈尔滨阿城区金上京遗址的铜坐龙。该龙高19.6厘米、重2.1千克,黄铜质地。龙首上扬,脚踏祥云,呈蹲坐形态。居史料记载,此龙为金世宗完颜雍御驾的装饰之物,亦动亦静,威武雄姿,浩气凛然。

除铜坐龙外,黑龙江省博物馆还珍藏了金·山水人物故事镜、金·双鹿纹玉佩等珍贵文物。

贰丨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面积3.2万㎡,其中,陈列区面积1.7万㎡。馆藏文物12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95件。其收录的高句丽、渤海、东北抗日联军时期的特色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吉博的镇馆之宝是南宋著名花鸟女画家杨婕妤横324cm,纵24cm的《百花图卷》。

杨婕妤,生卒年月不详,为宋宁宗恭圣皇后之妹,南宋宫廷画师。

此卷共分为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花、望仙花、蜀葵、黄蜀葵、胡蜀葵、菩提花、玉李花、宫槐、三星在天、旭日初升、桃花荷花、海水、瑞芝等十七段,每段皆用颜体小楷仔细的书标了花名、纪年和诗句。

该卷为典型的南宋院体画,为宋理宗谢道清皇后祝寿所作。整幅画用笔工致,设色典雅端庄,以极细致的笔法向观者展示了一幅百花斗艳,万物争春的向荣景象。

《百花图卷》是一件传承有序的文物,乾隆时被收入内府,后被溥仪赠送给胞弟溥杰,辗转藏于伪满皇宫的小白楼内。1945年,溥仪仓皇出逃后,散失于民间。后来,该画被大收藏张伯驹先生收藏,1964年,张伯驹先生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期间,将《百花图卷》捐赠给吉林省博物馆。

除《百花图卷》之外,吉林博物院还藏有汉·白玉耳杯、辽·银釉鸡冠壶、北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等珍贵文物。

叁丨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博物馆,其原馆址是位于沈阳市中心的奉系军阀汤玉麟的官邸,2015年迁至浑南新馆。

辽宁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10万㎡,其中,陈列区面积4.2万㎡,馆藏文物12万件。

辽博的镇馆之宝是宋徽宗赵佶的御作《瑞鹤图》。该画纵51cm,横138.2cm,为宋徽宗纪念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日,群鹤云集于宋宫上空所画。

画作构图端正均匀,用极为华贵的配色和细致的笔法描绘出群鹤在宫殿之上盘旋翱翔,翩翩起舞,清俊有神、端庄贵气。

画作完成15年后,汴京被金军所破,此画散落民间,后被清内府所藏。1945年,溥仪欲携带此画逃往日本,途径沈阳时被苏军截获并藏于东北银行。1950年,由东北银行转交给东北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前身)珍藏。

除《瑞鹤图》之外,辽宁省博还珍藏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版)、宋徽宗御笔《千字文》、元·王蒙·《太白山图》、红山文化·玉猪龙、商·饕餮纹彩绘陶鬲等珍贵文物。

肆丨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

内蒙古博物院建成于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之际,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它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1.5万㎡,其中,陈列区面积7000㎡。馆藏文物10万件,以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文物为特色。

蒙博的镇院之宝为:1972年在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的战国·鹰顶金王冠。

这件王冠高7.3cm,带长30cm,重1.394kg,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

该冠的冠饰是浮雕了四只狼和四只盘角羊咬斗图案的半球。半球的顶部立着一只俯瞰羊狼相搏,并欲展翅高飞的雄鹰。金质的冠带靠人耳处浮雕了卧虎、卧马和盘羊图案,主体部分为绳索纹。整个金冠图案繁复,工艺精细,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充分的展现了匈奴人的彪悍。

除战国·鹰顶金王冠之外,内蒙古博物院还珍藏了北魏·鹿角牛头金冠饰、小河沿文化·鸟形双系彩绘陶壶等珍贵文物。

伍丨宁夏自治区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建成于1959年,其前身是位于银川市承天寺院内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筹备处。2008年,迁入位于银川金凤区的新馆内。

宁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万㎡,馆藏文物4万件,以西夏文物为特色。

宁博的镇馆之宝为:1977年出土于贺兰山西夏王陵177号陪葬墓的西夏·鎏金铜牛。

这尊铜牛长1.2m、宽0.38m、高0.45m,重达188kg。为两眼圆睁,两角冲天,体态健壮的卧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连中间脊背也隐约可见,充分体现了西夏王朝高超的铜器铸造工艺。

除西夏·鎏金铜牛之外,宁夏博物馆还珍藏了唐·胡旋舞石刻墓门、西夏·石雕力士志文支座、西夏·《上乐金刚》唐卡等珍贵文物。

陆丨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博物馆前身是建成于1939年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它也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2.8万㎡,其中陈列面积9000平方米,藏品35万件,以丝绸之路文物为特色。

甘博的镇馆之宝为: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的东汉·铜奔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马踏飞燕。

这尊奔马长45cm、宽13.1cm、高34.5cm,重7.4kg。是一尊身形矫健,昂首嘶鸣,大步流星的千里驹。奔马三腿腾空,一足踏燕,小燕惊愕的回首观望,生动的展示了出一股勇往直前的豪情。

除东汉·铜奔马之外,甘肃博物馆还珍藏了马家窑文化·旋涡纹彩陶罐、西汉·绢底平绣人像、齐家文化·《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等珍贵文物。

柒丨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于1986年对外开放,旧址为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宅“馨庐。2001年,迁入位于西宁城西区的新馆内。

青博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2万㎡,陈列面积9000㎡。馆藏文物1.4余万件。

青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1996年出土于青海同德宗日遗址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

这只陶盆是目前发现的五件多人舞蹈纹彩陶盆其中之一,其内壁描绘的是祖先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场景,反映出了生活在五干年前的古人的日常情趣。这支陶盆的姊妹款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除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之外,青海博物馆还珍藏了明·铜鎏金观音造像等珍贵文物。

捌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其馆名由当时到新疆视察的朱德元帅题写。2005年迁至乌鲁木齐西北路的新馆址。

新疆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1.7万㎡,馆藏文物3.2余万件,以西域诸国文物为主要特色。

新博的镇馆之宝为:1995年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西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这件护臂长18.5cm,宽12.5cm,是典型的汉式织锦制品。它以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的云气、鸟兽、茱萸、日月等纹饰,并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篆字。这八个字出自《史记·天官书》,其所谓的五星为“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是中国星相学中意义非凡的五颗占卜用星。五星齐聚于东方,乃是国家昌盛的吉兆之相。

除西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之外,新疆博物馆还珍藏了楼兰女尸、小河墓地女尸、唐·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残页等珍贵文物。

玖丨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创建于1953年,原馆址为保定古莲花池。1982年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省展览馆同馆展览,1986年河北展览馆合并入河北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5.3万㎡,陈列面积2.2万㎡,馆藏文物15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34件,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为主要特色。

冀博的镇院之宝为:1968年出土于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的西汉·金缕玉衣。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金缕衣之一。这件玉衣长188cm,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与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镶玉鎏金铜枕、以及一套完整的葬玉。

除西汉·金缕玉衣之外,河北博物院还珍藏了同时出土于刘胜墓的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错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

拾丨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但于1981年才对外开放,原馆址位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文庙院内。2006年迁至复兴门外大街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首都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6.3万㎡,馆藏文物馆藏文物20余万件,常设展品5000多件。以北京地区遗址、墓葬、窖藏出土的文物为主要特色。

首博的镇馆之宝为: 1974年,出土于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的西周·牛头纹带盖伯矩鬲。

鬲(lì),原是一种三足炊具,后逐渐演变为重要的青铜礼器。首博的这尊伯矩鬲,是大臣伯矩因纪念受到了燕候的赏赐而铸造的纪念品。伯矩鬲高33cm,口径22.9cm,平盖,立耳,通体浮雕了7个牛头纹,盖纽为两个相背的立体小牛首,颈部饰夔纹,鬲盖、腹之内铸有两段相同15的十五字铭文。该鬲纹饰精美而复杂,造型奇特,雄浑大气,是国宝级的青铜器。

除西周·牛头纹带盖伯矩鬲之外,首博还珍藏了西周·见簋、商·三羊铜罍、战国·人形足双耳洗等珍贵文物。

拾一丨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18年的天津博物院,是国内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分分合合,最终于2004年由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和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合并而成。2012年,位于河西区友谊路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天博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6.4万余㎡,其中,陈列面积1.4万㎡。馆内藏品20余万件,图书资料20余万册。以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为主要特色。

天博的镇馆之宝为: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出土于山东聊城的西周·太保鼎。

太保鼎,高50.7cm,口径23.36cm,重26kg,方鼎造型。鼎耳浮雕双兽,腹部四面分别饰有垂叶纹和饕餮纹,鼎足饰有扉棱,并在中间装饰了圆盘,鼎腹内壁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这尊鼎工艺精湛,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尊鼎足有圆盘的青铜器,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堪称国之重宝。

据考证这尊鼎为周召公所铸,也是唯一一尊在国内博物馆展出的“梁山七器”。1917年,时任北洋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将太保鼎连同西周太师鼎、小克鼎、克钟一并收入弢斋之中,1958年,其孙媳张秉慧女士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除西周·太保鼎之外,天博还珍藏了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等珍贵文物。

拾贰丨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的前身是基督教浸礼会英籍牧师怀恩光主持创建的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济南广智院,其旧址现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鲁博迁至千佛山下,2010年,位于历下区经十东路的新馆正式开放。

鲁博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8.29万余㎡,馆藏文物27万件,自然标本8000多件。以山东境内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主要特色。

鲁博的镇馆之宝为: 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一号大墓的商代·亚丑钺。

钺(yuè),本是一种类型于斧子的武器,商代之后逐渐演化成重要的礼器和陪葬器。亚丑钺,高32.7cm,刃宽34.5cm,肩宽23.3cm, 钺身有人面,其眉、眼、鼻、唇突起,呲牙咧嘴,造型狰狞。该钺正背两面的口部两侧,各有一个“亚丑”铭文。据考证,为商代望族的族名。

除商代·亚丑钺之外,鲁博还珍藏了西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战国·鲁国大玉璧、周·颂簋、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等珍贵文物。

拾叁丨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省博物院的前身是冯玉祥1927年在开封主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1961年随省会迁往郑州,1998年新馆落成。

河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5.5万余㎡,馆藏文物17万件。以河南境内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主要特色。

由于河南是我国文物大省,国宝级文物极多,要选镇馆之宝的话非常困难,从艺术性、稀缺性、珍贵性综合考量的话应该为: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的春秋·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豫博。豫博这件高126.5cm,30.5cm,宽54cm,重64.28kg。该壶为扁平造型,壶身饰有蟠龙纹、神兽,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承托壶身。壶盖两侧为盛开的双层莲瓣,花瓣的中央有一只昂首振翅的仙鹤站在壶盖上。其纹饰之细腻,造型之复杂,工艺之精湛,堪称我国青铜器之首。

除春秋·莲鹤方壶之外,豫博还珍藏了商·妇好鸮尊、史前·贾湖骨笛、唐·武曌金简、春秋·云纹铜禁、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珍贵文物。

拾肆丨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三大博物院之一,其前身是蔡元培先生倡建于1933年的我国首家国立博物馆—中央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8.4万㎡,陈列2.6万㎡,馆藏藏品43万件,其中,文物37万件。

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为: 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盱眙南窑庄的战国·陈璋圆壶。

该壶通高24cm,口径12.8cm,腹径22.2cm,圈足径13.8cm,重6.25kg。壶肩、腹部有纵横有致的花枝和576朵纹饰细如发丝的桃花。并有四至栩栩如生的龙头和虎纹。与壶配套的铜丝网套由96条卷曲的龙和567枚梅花钉交错套扣而成。网罩中间有错金云纹铜箍,箍上有相间兽首衔环和倒垂的浮雕兽各四个,衔环与立兽上有错金银纹饰。此壶的装饰极其繁复,工艺极其复杂,为失蜡法青铜器精密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除战国·陈璋圆壶之外,宁博还珍藏了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东汉·错银铜牛灯、明·金蝉玉叶、西汉·金兽等珍贵文物。

拾伍丨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1956年正式落成的安徽省博物馆,其馆名是由陈毅元帅手书。2011年,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的安徽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安徽博物院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6.2万㎡,陈列1.6万㎡,馆藏藏品21.8万件,以安徽省境内出土的文物和江淮、徽州文化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徽博的镇院之宝为:于1959年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的西周· 云纹铜五柱器。

这件青铜器高31.5cm,下半部是一长21.5cm,宽20cm,装饰了双勾云纹的空腹方座,上半部是5根高16.5cm的圆柱,远远望去就好似五根天线的WiFi路由器一般。

这件青铜器的价值在于它的唯一性,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典籍,也没有任何人能说出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有人戏称他为“西周路由器”。

除西周·云纹铜五柱器之外,徽博还珍藏了商·兽面纹铜鬲、东汉· “宜子孙”钟形金饰、春秋·蚕形玉饰等珍贵文物。

拾陆丨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于1953年创建于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旁,其馆名由开国元勋董必武先生手书。

湖北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4.9万㎡,陈列面积1.3万㎡。馆藏文物26万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一级文物945件,以荆楚大地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鄂博的镇馆之宝为: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

这套编钟高2.73m、宽3.35m,架长7.48m,共有编钟65件,最大的一件通高1.53cm,重203.6kg,最小的一件通高20.4cm,重2.4kg。钟体总重2567kg,全套合计4421.48kg。

这套编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其证明了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改写了音乐史学界一直认为的十二律是由古希腊传来的说法。

除战国·曾侯乙编钟之外,鄂博还珍藏了春秋·越王勾践剑、郧县人头骨化石、元·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珍贵文物。

拾柒丨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04年由湖南巡抚赵尔巽创办的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今馆址为2017年启用的新馆。

湖南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9.1万㎡,陈列面积2.7万㎡。馆藏文物18万件,以马王堆出土文物和三湘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湘博的镇馆之宝为: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西汉·素纱襌衣。

这件襌衣是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软侯夫人辛追的陪葬品。除衣领和袖口边缘用织锦做装饰外,整件衣服以由精缫的蚕丝织造,以单经单纬丝交织的素纱为面料,没有衬里,没有颜色,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整件衣服的重量仅49g,除去袖口和领口部分,其余重25g左右,,每平方米织物仅重12g。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美、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除西汉·素纱襌衣之外,湘博还珍藏了商·大禾人面纹方鼎、商·“皿而全”铜方罍、西汉·T形帛画等珍贵文物。

拾八丨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其旧馆位于八一广场旁,1999年迁至滕王阁对面的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

江西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5万㎡,陈列面积1.3万㎡。馆内藏品3.4万件,以江西境内出土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其中以各种瓷器为多。

赣博的镇馆之宝为:1989年出土于新干县大洋洲遗址的商·伏鸟双尾青铜虎。

这尊铜虎高25.5cm、长53.5cm。老虎双眼圆睁,抬头平视,口张露齿,獠牙尖长,双尾曲卷,蓄势待发。最为可爱的是,这尊老虎的背上还伏着一只尖嘴圆睛小鸟,其悠然自得的表情与下面那只刚猛的老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商·伏鸟双尾青铜虎之外,赣博还珍藏了商·鹿耳四足青铜甗、商·圈点纹假腹原始瓷豆、商·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等珍贵文物。

拾九丨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的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其旧馆位于西湖孤山风景区内,由主楼、文澜阁、西湖美术馆组成。2009年位于运河文化广场的武林馆区对外开放,现两个馆区同时运营。

浙江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两个馆区总建筑面积2万㎡,馆藏文物10万件,以浙江境内的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浙博的镇馆之宝为: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山水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了七年时间创作完成。将富春江烟云变幻之奇,江山旖旎之胜绘于一图,其布局、笔法对后世的王蒙、倪瓒、沈周、八大山人、黄宾虹都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变故,《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前半段《剩山图》于1953年由大画家吴湖帆捐赠给浙江博物馆,而后半段《无用师卷》则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转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前半卷之外,浙博还珍藏了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等珍贵文物。

拾九丨上海市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其原址位于南京西路旧跑马总会,馆名为陈毅元帅手书。1996年,位于人民大道的新馆正式开放。

上海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9万㎡,陈列面积1.2万㎡。馆藏文物近百万件,以青铜器为特色。

沪博的镇馆之宝为: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西周·大克鼎。

这尊鼎通高93.1cm,口径75.6cm,腹径74.9cm,重201.5kg。鼎身以变形兽面纹,小兽面纹,觚棱凸棱为装饰,造型庄严而厚重。最重要的是此鼎的腹内铸有290字铭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文献资料。该鼎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

这尊鼎出土后,被时任工部尚书,书法家,金石学家潘祖荫所藏。1952年,其孙媳潘达于将其捐给国家,与其同时捐赠的大盂鼎后被转交给了国家博物馆。

除西周·大克鼎之外,沪博还珍藏了西周·晋侯稣钟、春秋·子仲姜盘、唐·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怀素·《苦笋贴》、东晋·王献之·《鸭头丸贴》等珍贵文物。

廿丨福建省博物馆

福建省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福建省立科学馆,其坐落于福州市的西湖公园内,2000年在其原址上进行扩建,2002年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福建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5万㎡,陈列面积1.5万㎡。馆内藏品17万件,以福建境内的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闽博的镇馆之宝为:1978年出土于建瓯黄科山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铙。

这支铙通高77.8cm,重100.35kg,是一种敲击乐器。铙身饰有36个冏纹乳突状枚,变形兽面纹,云雷纹,造型厚重古朴,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除西周·云纹青铜大铙之外,闽博还珍藏了南宋·银鎏金霞帔坠、明·德化窑·文昌坐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银印”等珍贵文物。

廿一丨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2010年迁至珠江新城。

广东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6.7万㎡,馆内藏品16.6万件,图书及文献10万余册,以岭南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粤博的镇馆之宝为: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县的西周·信宜铜盉。

盉(hé),古代金属制温酒器。粤博的这支盉通高26.2cm,口径14.2cm。盉饰有夔纹、斜角雷纹、饕餮纹、龙纹,把手由两条镂空夔龙组成,盖钮和流口也是两条立体的龙,器型独特,刻镂精细,是广东省出土的最精美的青铜器,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岭南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除西周·信宜铜盉之外,粤博还珍藏了元·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南宋·赵孟頫·《陋室铭》、民国·金漆木雕大神龛等珍贵文物。

廿一丨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创建于1957年,2010年迁至珠江新城。

广东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6.7万㎡,馆内藏品16.6万件,图书及文献10万余册,以岭南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粤博的镇馆之宝为: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县的西周·信宜铜盉。

盉(hé),古代金属制温酒器。粤博的这支盉通高26.2cm,口径14.2cm。盉饰有夔纹、斜角雷纹、饕餮纹、龙纹,把手有两条镂空夔龙组成,盖钮和流口也是两条立体的龙,器型独特,刻镂精细,是广东省出土的最精美的青铜器,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岭南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除西周·信宜铜盉之外,粤博还珍藏了元·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南宋·赵孟頫·《陋室铭》、民国·金漆木雕大神龛等珍贵文物。

廿贰丨广西自治区博物馆

广西自治区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广西省立博物馆,在经过多次迁址后,1978年先用馆址对外开放。

福建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2万㎡,馆内藏品5万件,一级文物152件,以广西境内各民族的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桂博的镇馆之宝为:1971年出土于广西合浦县望牛岭一号汉墓的一对西汉·铜凤灯。

这两盏灯皆为高33cm、长42cm、宽15cm,为双足并立,回首望尾的凤鸟造型,凤尾后曳下垂与足共同支撑全身,轮廓清晰,栩栩如生。凤的背部开有一圆孔,可以放置灯盘,颈内有两节套管相连通,可以折开和转动,腹腔可以盛水,嘴衔叭形灯罩,正好罩在灯盘上方。当灯点燃之时,灯灰可以通过凤嘴进入颈部,溶入灯腹水中,用意十分的巧妙。

除西汉·铜凤灯之外,桂博还珍藏了西汉·蓝水晶串珠、西汉·龙首柄铜方匜、101号云雷纹大铜鼓等珍贵文物。

廿叁丨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没有进行过迁址和扩建。

云南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1.6万㎡,其中,陈列面积3000㎡。馆内藏品20万件,以古滇国、大理国、佛教、民族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云博的镇馆之宝为:1972年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的战国·牛虎铜案。

这尊高43cm;长76cm的铜案是战国时期古滇国祭祀用的礼器。其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一头成年牛为祭案的主体,四脚为案足,牛背为案面,尾部则是一只正在扑咬的猛虎。大牛肚子下面还有一只小牛,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此铜案造型奇特,构思新颖,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与甘博的铜奔马并称为“北马南牛”。

除战国·牛虎铜案之外,云博还珍藏了宋·大理国·金质阿嵯耶观音立像、宋·大理国·银质鎏金金翅鸟、元·黄公望·《剡溪访戴图轴》等珍贵文物。

廿四丨贵州省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2015年迁至贵阳市观山湖区林城东路。

贵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4.6万㎡,馆内藏品8件,以夜郎国和贵州民族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黔博的镇馆之宝为:1975年的10月出土于兴义市万屯汉墓的东汉·铜车马。

这套铜车马总长1.12m,通高0.88m,由一只昂首挺胸,立耳竖髯的高头大马和一辆造型精致的驾车组成,整套车马有11个部分,近300个零件组装而成,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套铜车马,是探寻夜郎国文明的重要资料。

除东汉·铜车马之外,黔博还珍藏播州土司夫人的凤冠、宋·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等珍贵文物。

廿伍丨重庆博物馆

重庆博物馆,又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西南博物院,2005年迁至重庆人民会堂正对面。

重庆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7.1万㎡,其中,陈列面积2.7万㎡,馆内藏品11.5万件,典籍文献1.8万册,以三峡地区的古巴渝文明,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渝博的镇馆之宝为:1980年出土于巫山县大昌镇的商·三羊尊。

该尊高52cm,腹部最宽处61cm,口径41.2cm,圈足底径35.5cm,整器重量51.2kg。大口广肩,饰有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以及回形纹、目形纹、兽面纹、凸弦纹等,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肃穆庄重,是极为典型的商代青铜器造型。

除商·三羊尊之外,渝博还珍藏了战国·鸟形尊、战国·虎钮錞于、东汉·铜牵马俑等珍贵文物。

廿六丨四川博物馆

四川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原址位于明远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至人民公园内,邓小平同志为其题写了馆名。2007年位于浣花风景区的新馆正式开放。

四川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3.2万㎡,其中,陈列面积1.2万㎡。馆内藏品26万件,以三星堆、川西藏区历史文物和张大千作品为主要特色。

川博的镇馆之宝为:1959年出土于彭县竹瓦公社的西周·象首耳兽面纹铜罍。

该罍,通高69.4cm,口径21.8cm,肩部、腹部之间装饰有两个立体的长鼻象头耳,两耳之间和一面腹下各铸一立体象首。并间饰有夔龙纹、牛纹、云雷纹,瑰丽繁缛、典雅庄重。

除西周·象首耳兽面纹铜罍之外,川博还珍藏了战国·铜编钟、明·鎏金金刚萨埵铜像、明·珐花双耳瓷瓶、救八难绿度母唐卡等珍贵文物。

廿七丨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原址位于太原文庙中。2005年迁至滨河西路新馆址。

山西博物院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5.1万㎡,其中,陈列面积1万㎡。馆内藏品50万件,其中,一级文物2129件,以山西地区历史文物和青铜器为主要特色。

晋博的镇馆之宝为:1992年出土于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的西周·晋侯鸟尊

该尊,高39cm,长30.5cm,宽17.5cm。造型为一只昂头立冠,两翼上卷,满身雷纹,伫立回眸的凤鸟,在大鸟的背上还有一只小鸟静静相依。

除西周·晋侯鸟尊之外,晋博还珍藏了商·龙形觥、西周·晋侯苏钟、西周·晋侯猪尊等珍贵文物。

廿八丨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博物馆是我国开馆最晚的省级博物馆,2008年才正式对外开放。

山西博物院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4.3万㎡,馆内藏品2.5万件,以海南地区历史文物和南海沉船文物为主要特色。

琼博的镇馆之宝为:来源于国家文物局海外征集的春秋·“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这把剑,通长65.2cm,格宽5cm,青铜双色复合式,圆茎双箍错金纹饰,宽格正背刻“戊王亓北古自乍元用之”错金鸟虫书各10字铭文,圆首环列“台戊王亓北自乍元之用之佥”12字错金鸟虫书铭文。据考证为越王句践之孙越王盲姑“不寿”所配。

除西周·晋侯鸟尊之外,琼博还珍藏了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战国·青釉瓷钵等珍贵文物。

廿玖丨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创建于1994年,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闭馆扩建,目前尚未对外开放。

西藏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2.3万㎡,陈列面积1万㎡,以西藏地区和藏传佛教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藏博的镇馆之宝为:1970年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双体陶罐。

这只陶罐高19cm,口径11.3cm,单侧底径8.4cm,器型好像两只相向而立的小动物。陶罐表面饰有刻划纹和黑色彩绘,构思巧妙,工艺纯熟。

除新石器时代·双体陶罐之外,藏博还珍藏了贝叶经、掣签金瓶、桦树皮书写经等珍贵文物。

卅丨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原址位于西安碑林。1991年位于大雁塔西北侧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5.5万㎡,陈列面积1.1万㎡。馆内藏品171万件,其中,一级文物762件,以西安古都历史文物为主要特色。

陕博的镇馆之宝为: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把杯长15.6cm,口径5.9cm,以玛瑙精心雕琢。杯体是一只双目圆瞪,直视前方的似羚似牛的异兽,兽角弯曲成杯把,造型精巧,创意十足。

除唐·镶金兽首玛瑙杯之外,陕博还珍藏了唐·鸳鸯莲瓣纹金碗、西周·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西汉·皇后之宝、西汉·鎏金银竹节熏炉、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三彩载乐驼等珍贵文物。

卅壹丨台北故宫博物院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转运台湾。1949年4月,“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对迁台文物进行登记造册,统计文物总数为231910件,占故宫文物总数的四分之一。1965年,为纪念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山博物院)建成,迁台文物全部移送台北。200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扩建至现有规模。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我国三大博物院之一,占地16公顷,主体馆区是仿中式宫殿式建筑。其馆藏文物67万件,以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文物为主要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数不胜数,土鳖君觉得其镇馆之宝应该是: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此帖共全文4行,28字。本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由于其在大雪初晴之时写就,作者心情愉悦,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此帖先后被魏征、褚遂良、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米芾、朱存良、王穉登、冯铨所得。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被收入清廷内府,乾隆将此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同贮于养心殿温室内,并称为“三希”。

日本侵占东北后,《快雪时晴帖》随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古物南迁,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1945年,日本投降后,《快雪时晴帖》转到南京。1949年初,《快雪时晴帖》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台湾地区。

除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贴》之外,台北故宫还珍藏了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宋·苏轼·《寒食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商·盘龙纹盘、西周·毛公鼎、清·翠玉白菜、西周·散氏盘、唐·李隆基·《鹡鸰颂》、宋·蔡襄·《海隅贴》、宋·米芾·《道味贴》等珍贵文物。

另:由于香港博物馆和澳门博物馆规模都非常小,也没有重量级文物收藏,土鳖君就不在介绍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期待能与您在评论区深入探讨一番。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