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说的应该二字,现在看来有点偏了,二者似乎都偏,这也是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不足,教育真的应该是到了最应该优化的一个群体了,和太多的东西挂钩了,越走越偏啊。

那么这二者相辅相成,这么说,如果一个班级学生都很优秀,再加上高水平的教师悉心指导,师生配合默契,结果是如虎添翼,学生成绩定会普遍提高。如果一班优秀学生让一个文化水平较低者教,学生遇到难题,教师无力解答,势必影响学生成绩,名师出高徒道理在于此。如果一个班级大部分是问题学生,让名师去教,很难教出高材生。总之,只要生源好,老师文化水平与执教水平较高,学生整体水平自然较高。咱么理解是这么理解的,事实也是不尽人意啊。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拿高中学校来说,谁拥有优先录取权,谁的“优质生源数量”绝对占大多数,那么直接决定未来高考之中学校的“高分率”、“一本率”都遥遥领先。例如全国各县级一中,不都是一个县内出“一本”出“清华北大”的唯一可能吗?再比如全国那些高中名校,哪个不是占据全市乃至全省“最优质的生源”

再来说说大学,为什么清华、北大厉害?为什么年年的大学科研评比中,清华和北大总是第一梯队?因为高考他们是最优先录取“优质生源”的高校,清华北大所占据的“优质生源”,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最为顶尖的人才。有这样一批顶尖型“优质生源”,害怕清华、北大在科研方面搞不出什么动静吗?

所以为何所有学段的学校都在不遗余力的抢夺“优质生源”?就是因为这些“优质生源”是保证学校先进、知名度的有利保障!

为什么现在老是在强调教育均衡?恰恰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已经失衡。这回陷入恶性循环。每年,乡镇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乡镇学校的优秀教师也逐年被选调进城。好的愈好,差的俞差,陷入死循环。而那些超级中学,沿着追求生源而追求成绩这条功利的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大班额,比如被忽略的大批远离家庭寄宿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疲惫不堪,大规模学校的管理问题等等。感觉现在是生源占主要的。

一些东西本来就是很单纯的,非要经济化,偏优化,适得其反的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教育改革一直在改,每年也是有变动,基本都是小问题,或者刮一阵风的不了了之,重要的东西不去改不会出现好的教育层面,现在还看不出问题的重要性,其后的一次爆发就能让人震惊的,现在教育真的需要重新洗牌大改革了。

谢谢!!!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谢谢邀请: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我的回答是:两者一样重要:相互相承,不能分开,缺一不可。下面我例子为证:

对这个问题我是深有体会的:对生源和师资笔者认为一样重要,相互相承,缺一不可。

我是1972年4月入伍的,1973年至1978年我人生第一次带一个34人的班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毕业。(当年小学是五年制的)。那一届学生至今可算教育生涯中中最尊重的老师的一届。那一届学生前几年他们每年聚会,必请我到场;那一届学生至今还有人每天微信问候我;那一届学生当年考上大学的五人;(那时全国高招数量少的可怜,全国才有十多万,考上非常不易)那一届学生天资聪明,但是有好几位因家庭原因放弃求学路;那一届学生是我生平经历过有五届好资质学生中最出色的一届,至今我还会记住一半以学生名字和脸庞。这是我认可的生源重要。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还有几届生原好的。

例如2013.15.16年我同样任教毕业班,担任语文教学,学生数都在34.31.32人。毕业考入重点中学这三届均是6人。(我区从2012年实施从毕业生期未质量检测中,从万名毕业生中从高分到低分特招300到500名每年不等,免费进城区重点中学就读),升学率接近百二十,这是比考一本都难呀!没有生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是15年退休的,其实15.16还有17年这三届是退休后继续任教的,可就是在17年教育生涯中摔了个大跟头。这届学生有46人,别说有人考上城区重点中学,连个影也摸不着,镇上一级达标完全中学才录取二个,平时教学任务很难完成,重心放在安全教育上,我这样说读者应该明白的。同样的我,同样的教法,同样教学时长,在同一样所学校为何我最后一届如此狼狈不堪。一句话:生源和师资同样重要,相互相承,不能分开,缺一不可。

我曾经这样对学生讲过,智商好的学生不用老师教,自学可以考60至70分,普通正常教学的老师学生会提高到85分左右,很难能满90分,(我讲的指高年级,市区检测,普通检测不算)要考上90至9O以得有好老师,严老师,有经验老师,还得有好学生,否则免谈,不信你大可试试。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文系本人观点)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一所学校的好和差,是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不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至于生源和师资之间,哪个因素更越决定作用,不能绝对比较,因为两都的关联性很强。

一、学校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有历史的原因。

上个世纪,各省相续命名了一批重点中学,这些重点高中,基本就成了各市的窗口学校。各市区也产生了一批重点初中,同样成了热门学校。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异有多大呢?硬件差异,重点学校自然是优先发展的学校,财政大力投入,校园设施、电教设备、各种场馆建设,都是一流的。师资差异,重点学校师资的平均学历水平远远高于非重点学校。生源差异,重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于其他学校,因此生源是市区的优秀生,其他学校分配余下的学生。

某市有一所重点初中,成立之初,从各个学校抽调了一批优秀教师,生源则是全市小学招生,择优录取,其他初中则是分片录取。直到近两年,才实行学区制度。

二、一所好学校,会有一名好校长、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及好生源。

界定学校的优劣,要综合起来看,从学校自身来看,要有一名好校长,一名校长怎么才能称为好校长?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改革创新。好学校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办学理念先进,校园文化有特色,课程建设完备,校本课程丰富,教育质量优异。

好学校一定是师资优秀,师资优秀的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高学历,其次是骨干多,专业人才多。目前一线城市的优秀学校,几乎研究生或博士生才能被录用,而经济落后地区,想招本科生都不容易,有的签约了没几天,就违约走人了。在有的四五线城市的高中,想找一名辅导学科奥赛的老师很难。

好学校的一个重点标志,就是生源好。家长的取向一定是选择师资好的学校,而师资好的学校,也一定要选择优秀生源,这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优秀的师资和优秀的生源,是互相成全的。优秀学生是也老师教学的一个动力,优秀老师是让学生更好成长的必要条件。

三、改变落后学校面貌,要从校长和老师开始转变。

把话题说开点,好生源需要好师资的吸引。所以,改变一所学校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改变校长,由校长来改变老师。学校的好与不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看校长。一名有思想有能力的校长,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促使一所学校转变的。

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之间的硬件方面,逐渐接近了,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师资的差异。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要通过强化学习培训、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制定教师成长规划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总之,多个因素决定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提高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是校长,核心是师资。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谢谢邀请!一个学校的好差,与生源和师资都有关系,二者缺一,都会受影响。有生源必须是好生源,优生多,好,若差生多,就不好了。有了好的生源,又有好的师资,那就太好了。现在,师资这一块问题是不大的,文凭大都是合格的。关键是哪里都有好生差生,正常情况,一个学校,学生的分班,好差生都要均衡,班级里肯定有差生,工作起来,不可能顺风顺水,怎么办?要想出成绩,就得想办法!主要是要认真培养优生,学生中一些中上等生,是有发展前途的,老师可以耐心的引导,多花点功夫,使他们能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对其他学生,也要尽心尽力,他们再能有相应的提高一些,这样,老师的日子就好过了。在老师这一方面,作为学校的领导人,要设法提高老师的整体水平,比如,开展观摩教学、让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介绍经验等等。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长自己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责任心,不给团队拖后腿。

一个学校的好差,声誉如何,领导、老师、学生的努力是关键。正常情况,不可能生源、师资都如意,不努力不行;就是都如意,也要努力,不努力也会滑坡。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一个学校的好差,与生源和师资都有关系,二者缺一,都会受影响。这就象一把好刀的铸成既要好钢又需要好匠工一样,都是相捕相成的关係。就象一个再勤劳的人在沙漠里是种不出粮食的道理。中国教育从初中到高中,从普通大学到名牌大学,为什么存在办重点班普通、名牌等差距明显的类似学校?其实就是择优模式的生源分类。将最好的生源选择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师资授教,从而达到早日培养出高端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

自古至今,不可否认,中国教育就是择优培养人才模式走到今天的。因为人类的智商的差异,只有这种选择性重点的培养人才,才能快速科学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强大。

好生源>好师资。在哪里都是这个道理。好的生源不仅仅是学生的素质好,而是这些素质好学生的背后,站着的父母的素质都相当不错,这些孩子的成长与其父母是分不开的。家长和孩子起都在努力,这种家长的榜样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超越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所以,既使在很普通的学校,努力的家长能够教育岀很多优秀的孩子,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认为:生源与师资两者都重要,相互相承,不能分开,缺一不可。我从教三十多年,深深地感受到:对智商好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目不转晴、专心致志地听讲,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领会老师讲的内容,甚至过目不忘,这就是有人常说智商好的学生不用老师教,往往这些智商特别的学生,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赶不上。所以做老师的最棘手的是后进生的培养。对于学生天资聪明与愚笨玩劣的培育应分档次因才施教,其效果肯定不一样。

由此可见,生源和师资乃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合理的组合调整和合理布局,仍需要大胆的部署和改革。让教育的蓝图展现岀新的曙光。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是因为生源还是师资?

一个学校的好和差既不是生源,也不是师资!试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受就单单你那块天不同,生源差,师资也差?就算生源差,师资也差,难道不可改变吗?一所好的学校就能吸引好生源好师资!也还有人说,一所好学校与学校硬件有关,是的,但硬件也是可以改变的!真正决定学校好坏的因素是校长!不记得哪位名人说过一句话,一位优秀的校长就是一所优秀的学校。

笔者从教初三语文历史两门课的岗位上下来后,被中心校安排去一所硬件最差、地理位置最差、教学质量最差,且只有三个教学班,共四名教师的学校负责。全校只有我一人是公办教师,其余还有三名代课教师!连代课教师都请不到!学校位于全县最高峰之下!去时学校校已不足一百人!我查了一下全校教学成绩,只有代校长带的课教所教五年级语文全镇倒数第三,其余所考科目全为全镇倒数第一!我去了以后,本人教三年级出两节英语课包班!本人只注意了三点:一、财上分明大丈夫!凡是必须经我手发的哪怕是一分钱,我全部公开透明,本人工资比代课教师高,绝不占一分钱小便宜。即使别人多一分钱,本人绝对是真心实意,决无任何意见。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我教的课比他们多!平时,我从没有一句“指示”“意见”,称我为“某老师”(我大多教他们初三)。三、我告诉他们,本人师范生,教初中26年,其中教初三25年,教过初中除英语名的初中的每一门科,你们有什么疑问,都可问我。我教你们捡剩的课!就在本期,该校所有的三个班没有一科是全镇倒数一二三名。全校教师只换了校长一人(病假),其余一个教师都没动。我在那所学校工作十年。我通过教代会提案形式,争取上级拨款立项共一百多万,重建学校六大功能室,翻修围墙厕厨房等,重新硬化操场,学校所有房子全部重新装修。加班加典,完善软件,通过了合格学校验收。十年后我离开时,全校已只有两个班,巧合得很,两个班在全镇的名次全部相同:语文均为全镇第三名,数学均为全镇第一名,英语均为全镇第五名。全镇每个年级均是二十个班上下。每一年的教学质量均名列前茅,其他工作也比较出色。

最后划重点,教师待遇还不大好,当校长最重要的是德!其中在利益面前没有私心是首条。你搞暗箱操作,偷偷地为己,别以为教师们不知道。即使没有证据,他们心里会不平衡,无形中工作积极性会受打击!士为己知者死!没有常胜将军不是真胜爱自己的兵的!你喝兵血,士兵必然临阵逃脱,哪来胜仗?!你冲锋在前,爱兵胜过爱自己,必有忠臣死节之士!一般在校长岗位上的人,一般都不是水平最差的教师,就是水平最差也没关系,一个稍大的学校,校长又不教主课,有什么关系?有好校长,何愁没有好教师呢?有好教师又何愁没有好学生呢?学校各项工作均名列前茅,难道领导就不考虑改善薄弱学校的硬件?事在人为嘛!所以,决定学校好坏的主要是校长。回答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