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损音乐?

和一般音乐有什么区别?

这个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经常听歌听音乐的人会有所了解,但也不是专业的深度了解,其实大体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不是专业的人对这个来说没有很大的意义,听着有损和无损的都没什么两样的。

其实无损与有损的差异并不大,但有损和无损的文件格式是有高低之差,是格式。

本身无损就是一种音乐格式的,有损也是一样,格式不同而已,都是压缩的,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常见的无损音乐格式有ape,wav,flac三种,再就是有损音乐如;MP3、WMA、OGG被称为有损压缩,其中这个OGG格式就是高品质而已达不到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是能够将100%保存原文件的所有数据的前提下,将音频文件的体积压缩的更小,而将压缩后的音频文件还原后,能够实现与源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码率。反而有损压缩就是还原后会比源文件较少或是产生损失,数据不一样了,这叫有损音乐,这两种普通人耳朵辨别不出来的,除非就是用很好的设备,比如同样的一首歌和曲子,用很好的那种音响或者耳机进行试听,无损音乐显得更惟妙惟肖,因为它在录入压缩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再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就是文件容量的大小了,有损音乐的文件如MP3格式的一般就是5到7兆这么大的一个样子,而无损音乐的文件都在30兆左右的,因为所有的无损格式本质都是wav的压缩,在播放时会转回wav。因此直接播放wav有助于节约内存,亦更流畅,唯一的缺点就是文件过大,不过ape和flac这两种格式还是相对较小的,我从酷狗经常下载无损的,一般都是flac这种格式的,也得差不多20多兆,因为flac提供了免费的解码范例,而且解码的复杂程度低,所以flac是当今唯一获得硬件支持的无损压缩编码。

两者之间就这么个差别,若要想听无损音乐文件就得用好的音响设备,实际中使用一般的音响器材普通用户可能感觉不到,但在高级音响材下就有差别了。也是烧钱啊,不是专业做音乐的听点MP3就行啊,到这吧。

谢谢!!!

什么是无损音乐?

什么是无损音乐?

🎶网络上讲的无损音乐是指达到CD的数据量级别,及以上的一个范围。

无损音乐就是原声音乐,即原汁原味还原度极高的音乐。无损音乐的真实感,以及将听音乐的人置身于演奏的现场。我们经常听到的音乐格式MP3是被压缩的,这个过程中会将部分高频和低频部分被压缩掉,所以听起来会感觉到干涩无味,而无损音乐则完全克服了这种问题。

事实上,CD它真的是无损吗?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因为无损是一个相对概念。无损音乐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将一些01010101的边缘给压缩掉一部分,即便是加持更为智能聪明的DSD编码,也无法绝对完美的将自然界的声音记录下来,所以无损音乐都是有损失的,理论上讲无损达到100%达到母蝶片水准非常困难。

🎶听无损音乐是要付费的,一般不付费只是一些无损试音碟和一些人声极品音乐这些。要想最简单的听无损音乐,在没有试听房的情况下,一般都需要购买一只价格不菲的耳麦。

事实上判别无损音乐和评价音乐音质采用不同节目源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的。听音乐对环境影响不容置疑,由于不同的听音乐房的结构、形状、体积及表面吸声处理方法不同,从而造成房间的声学参数不同。这样同一音响产品在不同房间进行听音乐评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对所谓的无损音乐音质主观评价,应该满足的条件评价音质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声源特性(声压、频率、频谱等)、音响器材的信号特性(如失真度、频响、动态范围、信噪比 瞬态特性、立体声分离度等)、声场特性(如直 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两耳间互相关系数、基准振动、吸声率等)、听觉特性(如响度 曲线、可听范围、各种听感)等。

因此,这就要求评价者必须在一个相对标准的环境下去玲 听各种音效,这样才是相对公正的。

知足常乐2022.5.17日晚于上海

什么是无损音乐?

无损音乐是一种格式,它和“有损音乐”是相对应的。

所谓有损,简单地说,就是我们通常使用的MP3格式。MP3是一种压缩的音乐存储方式。它能以CD格式的大概十分之一的大小,把音乐绝大部分的、普通人耳朵辨别不出来的音质,把文件保存下来。在带宽并不富裕的时代,MP3这种有损的格式非常便于传播。此外,后来延伸的AAC格式,即苹果商店itunes所下载的格式,也是另一种有损格式的标准规格。

但随着网络带宽的扩容,我们发现,下载速率越来越不是问题了。我们反倒是希望听到越来越接近于音乐本身面貌的样子。于是,无损音乐成为了一种需求。无损,说白了,就是音乐录制完成之后,其道出的母带(master)级别的文件,它的码率是怎样,无损就怎样。等于是让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得以听到录音室级别的音频文件。

无损音乐大部分用wave格式进行保存,也有少部分flac格式,等同于wave码率但体积比wave稍小一点。在sony的标准里面,增加了一个hi-res的标准,会给支持hi-res的播放器、以及相应的音频文件贴一个标签。我不能说hi-res是无损,但它已经是接近无损的一种聆听体验。对于人的耳朵来说,其实已经分辨不出其区别了。

什么是无损音乐?

一、什么是无损音乐、无损音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无损音乐”!

有人说到现场听,那才是真正的无损音乐,然而这是扯淡!

比如我等屌丝买了演唱会廉价票,听到的音乐一定没有贵宾席好,如果到现场听到的就是真无损音乐,为何还有差别?

很明显,声音自产生那刻起,就在不断的损失,因此谈绝对的“无损音乐”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你我口中所谓的“无损”音乐,都是相对无损。从传统角度来讲,“无损”指的是:数字音频相对16 44采样率的实物CD是绝对没有任何损失的。

这里进一步阐述一下,技术进步到今天,主流的CD碟片记载的几乎都是数字信息,通过EAC等抓轨软件,可以一字不拉的完美抓取CD碟片的全部数据;任何人选择合适的软硬件,都可以完美的复刻一张CD唱片,而所谓无损音乐,也正是源自于此。

SACD记录的同样是数字信息,依然能够通过PS3等设备完美抓取其承载的音源信息。

多年以来,无损音乐逐渐的演变为一个音质标准,正解是:

无损音乐是指达到或超过16 44采样率的数字音源文件。

人们经常把“无损音乐”范围扩大到纯模拟的黑胶唱片,这是人们认为黑胶唱片的音质好于CD碟片。

可以看出,在当下,“无损音乐”已被当做一种音质的标准,也就是“无损音质”,从经典角度来讲,所谓“无损音质”就是CD音质及以上。

二、什么是高级音乐、高级音乐高在哪里?

高级音乐,也可以称呼为“高级资源”、“高级音源”,主要包括这些音源:

1)DSD64+(1bit 、2.82MHz+)

2)DXD (24bit 352Khz)

3)所谓“Hi-Res”(一般为24bit、44.1khz~192Khz)

有时候黑胶转录也会被认为是高级资源;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高级资源的核心标志是高采样率;

其次:如果是PCM格式的Hi-Res或DXD,位深会更高,通常都是24bit,少部分32bit。

三、高采样率的意义

部分人知道些音源知识,但对采样率的了解不足,看见许多高采样率歌曲出现20、22khz一刀切,就认为是假Hi-Res、假DSD。

这种认知阻碍了他们获取真正的好音源,他们四处宣传这种观点,还带歪了新人,更是莫大罪过!无疑是非常错误且需要改正的。

这里先用图片说话:

这里可以看出,所谓高采样率,无非是采集的密度提高了,使得音源更加逼近源头,自然音质就好。

但依然有几种情况你必须考虑:

1)采样准度差

比如我们用一亿像素的摄像头,通常可以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就是因为采样像素更高;

但为什么一亿像素手机摄像头,依然被单反吊打呢?这就是每一个像素点的采样准度,没单反那么高了。

2)被采样的源头质量差

一亿像素的凤姐照片,绝不会比30万像素的奥黛丽赫本好看;

三声狗叫,做成24bit 352khz的DXD,也不会被老朱瞎唱首《鸡你太美》更好听;

这就是源头质量差距带来的天壤之别,道理很简单,却被很多人选择性忽视!

比如80年代港台歌星的录音质量是很低的,做成DSD、Hi-Res,目的只是更好的重现母带的音质,实现超越老版本CD的目标,如果你只是看频谱,会发现唱片公司后期制作以后,大部分都是一刀切,此时一旦你将之当做假DSD、假Hi-Res删除,无疑错过了优质音源

3)重新调音和混音

得益于器材和制作水平的提升,越是近期的制作、调音和混音水平普遍要好于过去,所以市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复刻经典唱片,久远一点甚至复刻了1960、70年代的歌曲,这些复刻不仅仅是简单的重采样母带,还会做一些重新调音、混音工作,用以提升听感。

直白一点来说:这些近期新制作、重新制作、复刻的音源,哪怕只是做成16 44普通CD音质,听起来依然会更好。

三、总结

高级音质和无损音质(16 44)的核心差距是精度,你也可以理解为16 44无损音质像用蜡笔画画,而高级音质则可以比作用钢笔、签字笔绘画,自然更加细腻逼真。

不要太在乎频谱,频谱虽然有意义,但只具备参考价值。

你喝的是酒,而不是酒瓶子大还是小,真正感动人心的始终是音乐本身。

补充:四、对高级资源做AB对比没有意义!

对前半段,我基本是认同的,确实如果把24 96转录为16 44,然后做真正的盲听测试(比如foobar的ABX插件),其结果是非常打击人的,很少有人能得到好的结果。

然而后半段就属于扯淡了,这里假设有两种测试:

随机在歌曲库里挑选100首16 44和100首高级资源(可以是24 96和DSD),让没有经验的人,戴着几百块的耳机来判断哪100首更好听,那么你会发现测试结果会好n倍。

这个说明高级资源(Hires和DSD等),其平均素质是明显高于标准无损16 44的,而且你听得越多,越能发现这一点----除非你始终用5块钱耳机或者手机外放。

所以道理其实是很明白的:个别苍蝇店的口感确实好于大饭店,但总体上大饭店的口味必然吊打苍蝇店。

如果你选择放弃高级资源,未免因噎废食了!

收藏储存高级资源,还可以避免你今日投入的金钱、精力和时间,在未来变成打水漂!

比如在15年前,少部分人收集无损ape,其他人128k、256k、320k的mp3也就满足了,那么今天看看呢?那些搞无损ape的真大佬,他们的资源很大部分至今仍然是最佳音质,而那些低劣音质的MP3,现在基本全部报废了。

ABX无意义的地方在于:1)需要好的器材;2)需要安静的环境;3)需要有耐心;4)因为反复ab,人的耳朵会疲劳, 更容易失败无法取得好的结果。

所以,把DSD转24 96有点意义,把24 96转24 48,也问题不大,但如果把DSD转16 44,就跟把无损转320k mp3没什么区别了,在存储空间最不值钱的今日,务必优先存储高级资源。

什么是无损音乐?

简单来讲,你坐在音乐演唱者旁边听到的就是无损音乐,其他一切都是有损的。当然如果你的耳朵有一点问题,听到的也是有损的。

广义的无损音乐是指没有被经过任何压缩的音乐,一首音乐通常应该包含所有信息,包括动态和空间信息。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什么是无损音乐,我们先看看音乐是怎么被压缩的。音频要经过传输、存储的过程,每一次都会有损失。

数据压缩是使用尽可能少的信息来传递大量内容。

1.录音的过程是第一次压缩。录音的行为意味着对带宽,频率响应,准确性,噪声的限制,这些限制从麦克风和放大器开始,一直延续到存储或传输设备。

2.CD上的压缩。CD上的音乐通常被认为是“无损的”,可以视为原始音乐。CD可以立体声记录每秒16位数据,每秒采样44.1k。如果进行计算,您会发现这些数字并没有完全叠加,因为数据还包含一些错误保护代码。

3.传输过程中的其他各种压缩。举个笨点的例子,如果我们要传送“XXXXXXXXXX”,我们可以把它压缩成“10×X”(10个X),内容看起来一样,但实际损失了一些信息。

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格式作为参考,让你选择更好的无损音乐。

无损WAV1>无损FLAC>无损WAV2

无损DFF1>无损DSF>无损DFF2

无损DFF1>无损WAV>无损DFF2

什么是无损音乐?

对于无损音乐,我的理解来是他的压缩以后对音质的损失没有太大,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这首歌的文件容量是多大的。如果一首歌的容量是5兆6兆的,那基本上是压缩过的,不能算是无损音乐了,起码也应该有100多兆以上的一首歌,这样的容量才能称得上是无损音乐,无损音乐有它专门的格式,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重要的还是要看它的容量,一首歌的容量体积越大,那损失了就会音质就越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