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对联不太规矩,却获得很多人点赞?(不喜勿喷)?
什么叫懂?什么叫不懂?懂者无意,不懂者有意。只要能反映出意和境,自有阅者点赞。懂与不懂实际是你的理解与角度而以。请莫言,懂与不懂。
为什么有些对联不太规矩,却获得很多人点赞?(不喜勿喷)?
对联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形对。本质说,这个层次是对联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根本不叫对联,有这个基础你就入门。什么基础?就是名词与名词对,动词与动词对,形容词与形容词对,数词与数词对,颜色词与颜色词对,典故与典故对,人名与人名对。这对绝大多数高中文化来说很容易达到的。形对的好处是满足视觉功能。
第二个层次,意境对。不管出联是五个字,七个字,十一个字,还是上百个字,出联一般都描绘出一种风景,情景或感情的意境,由此对联也应基本纳入这一意境范畴中,否则南辕北辙,驴头不对马嘴,那就难以符合意境对,创作不出和谐统一的意境氛围来。意境对的好处是情境交融,满足形象思维状态中的感觉功能。
第三个层次,声律对。就是上联相固定位置声律的平仄与下联相固定位置声律的平仄相异。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要求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联平仄相异对的好处是读起来具有声乐抑扬顿挫美。满足听觉功能。
现在有些人钻牛角尖了,将凡是声律对不工整的都排除对联之外,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讲平仄就不叫对联,所以以平仄为对联唯一标准,将己达到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者斥之为胡闹。也就是说,尤如他们只承认七律七绝是诗,不承认古体诗,乐府,诗经也叫诗,这就有些过分了。
事实上,中国现代洋洋洒洒几百万条对联中,无论是五字七字短联还是一百二十字二百四十字长联,完全符合平仄钻声律牛角尖的只能说占30% 而已。象著名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挽联有多少平仄异对成分。
不要以律害义才是对联创作的根本。
所以,说一些网友乱对,那是评价标准不同。依我看,一般说,三个层次俱全者属于最佳对,不讲声律对但具备第一二层次者属于优秀对,仅有第一层次者属于合格对。如果这样认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对联讲雅俗共赏,就好象食物,讲个味儿,只要符合三个层次之一者,不妨点个赞,互助支持,共同提高,乐趣共享,这应当是对联文化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凡只讲声律,排斥其他,打击他人积极性,只保存自己权威性,那不是发展对联文化好办法,反对砍头削足,将对联大众文化硬摁进象牙阁变成小众文化,那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有些对联不太规矩,却获得很多人点赞?(不喜勿喷)?
岂止是对联,就是那些七绝七律也是这样。
“大师”们把自己的诗写出来,紧随其后的标上这个韵,那个韵,平仄仄,仄仄平什么的。这是干嘛也,写诗就写诗,写完就算了。何必给自己的作品弄上个标签,显得你有学问吗。
再说,你严格按照平仄格韵写诗,势必为迎合诗格诗风而拼词凑字,这样写出的东西很生涩,很难懂。尤其是那些不常见的生词怪字,普通读者一见就退而远之,根本不屑一读!
对对联也好,写诗也好,都放下架子,端正态度,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快乐,不管什么水平,只要有意境,让读者喜欢,就是好作品?
平仄派大咖们,谦虚点吧,自敛点吧,没有人看得上你们的不伦不类的平仄诗词的!还自我陶醉什么?
为什么有些对联不太规矩,却获得很多人点赞?(不喜勿喷)?
大众文化,何必那么计较,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当成阳春白雪,把别人看作下里巴人呢?不要一天到晚把所谓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挂在嘴边,兴趣娱乐爱好不要脱离大众,时代改变,应远离八股。
为什么有些对联不太规矩,却获得很多人点赞?(不喜勿喷)?
对联的确要求对偶,对仗。名词对名词,数词对数词等等,,,,,,。但我想说:在联友方面不要要求太死板,有正能量的,抒发情感的,动一下大脑的,歌唱美好生活,生产,爱情的,颂党,颂人民的,把古人留下的和辉煌的今天对对联,就开心无比了!愿联友们指导,批评[祈祷][祈祷][祈祷]
为什么有些对联不太规矩,却获得很多人点赞?(不喜勿喷)?
看了几个朋友的评论,很好l
有人把对联只看成是大众娱乐的文化形式:
这一点我不能苟同!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要求格式严谨,对杖工整!
近很多朋友在平台频发烂对,高手们争相烂答!例:上联:为什么喝醉了,下联:为了女朋友。
还有更好的:上联:你好,下联:你好。
但,这些胡编乱造的对子确获赞颇多!
只要你驴唇不对马嘴,我就狗带嚼子!
不光对联和诗,获赞多少要其做者身价!
一些刚来的草根诗人写的很好,阅读点赞者却寥寥无几!
而带着什么光环的大师们,那怕放了很平常的一个屁,后面标了什么平仄韵律,众人山呼曰:含金量足,好诗!
其阅读量获赞都在几十万几百万以上!
最后劝大家:不要随便跟风点赞,认真阅读其作品,分清真正的好与坏。才无人发指!
现在人也许对不出更好的对联了!宽松一些是可以的。但,不要亵渎传统文化!
对联不是雅俗共赏的二人转!
大家还是严谨一点好,不要被大师们所误!
欢迎评骂!
颠倒黑白是与非,
卖弄平仄可劲吹。
顺风拜倒墙头草,
苍蝇迷恋拉圾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