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女教师拦高铁,网络舆论要求开除罗海丽,并质疑其老公当天是否买票,真的有必要吗?

合肥拦高铁网络舆论一面倒,主要两大问题:一、开除罗海丽。二、质疑其老公的身份以及当天是否以权谋私,没有买票就上车!

这样的人必须要开除教师队伍。这样的意识人,怎么能育人。不要坑害我们下一代。致于她老公是否当天买票。更应该查一下。这不尽是为了查他老公是否买要。更是看看,铁路系统内,公权利有沒有滥用。

合肥女教师拦高铁,网络舆论要求开除罗海丽,并质疑其老公当天是否买票,真的有必要吗?

谢谢邀请!笔者认为,罗海丽的言行还没有到开除的地步,但当老师教书育人已经不合适了,可以调整工作岗位。此事全国舆论炒这么长时间,几乎人人皆知。凭其在此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意识,再当老师站上三尺讲台,家长也不会放心,学生在网上看了这么多舆论评价,能否对她像其他老师那样尊重,她的教学效果能否还像以前那样,她本人心里是否也有过不去坎,能否承受心理压力,都不好说。她犯的错误,铁路公安已经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她进行了依法惩戒,学校也对她进行了相应处理。她也有家庭、有老人、有孩子,也要生存。所以,综合考虑,还是调整岗位比较合适,因为教书育人岗位比较特殊,事后她的言行也有不当,学校不进行适当处理说不过去,但开除一个人得有条规依据,依法依规办事,而不能被舆论绑架或牵着鼻子走。

至于舆论要求公开他老公的身份,如果他老公的身份特殊,比如涉密,不宜公开,那还是不能公开。按国家相关规定,就是普通公民也不能随意公开个人身份信息。她老公当天是否买票,笔者认为是可以公开的。有关部门可以做出说明,假如他老公必须买票而没有买票,那就违反规定以权谋私了。如果是公务需要或其他原因没有来得及买票,可以补票或作相应处罚。要公开就及早公开,平息舆论的质疑。也希望社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包容!

合肥女教师拦高铁,网络舆论要求开除罗海丽,并质疑其老公当天是否买票,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如此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网络舆论过了吗】

无论她是什么身份,这种高度危险的行为都是触怒公众的行为,与恐怖分子无异。

从法律上来讲,她的行为应该可以定性为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教师职业目前不属于国家公务人员,但在性质上,教师职业也是代表国家承担公共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的职业,建议逐步将教师职业纳入教育公务员的制度体系。这样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与对政府公务员的要求逐步达到一致。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要求之外还应该规范道德素质要求。有犯罪记录和前科的人不可以进入公务员的职业体系。

另外一个需要质疑的情况是:无论她老公是何种身份,她和孩子能够无票进入站台,这说明铁路部门的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某些特权依然存在,这是需要铁路部门给出合理解释的,如果不能给出合理解释,铁路部门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舆论的要求是合理的,只是目前的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对罗海丽的制裁和约束没有制度依据。但是,从这件事的发生,以及前一段时间备受关注的虐童事件都说明教师职业的制度规范需要做出重要调整和明确规定。

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罗海丽事后的态度让公众失望,一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嫌疑人在事发之后不但没有悔罪的表示,还极力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做各种狡辩和遮掩,更加触发了公众的愤怒情绪,要求开除教师公职是必然的。在公众形象中树立的这种恶劣形象,她即使回到三尺讲台也很难给孩子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立德首当其冲。为人师表首先自己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她的行为已经不适合从事人民教师的工作。开除是必然的,即使舆论不促成,她所在的学校也应该考虑让她离开教学岗位。

至于其老公当天是否买票,对于罗海丽当时的行为其实无关紧要。无论她老公是否买票,她实施的危险行为都不具备正当理由。那么是否公开她老公的身份并不影响对她行为的定性。而整个事件的始末都是她一人实施的,这件事的责任就应该由她这个责任人来承担。

米兰朵蓝布艺手工坊,关注我,创造无处不在的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