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先问是不是,在问为什么。首先要知道,现在的世界首富财富是谁,ta又是以何种手段成为世界首富的。
现在是2022年,最新的世界首富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是埃隆.马斯克,个人财富高达2903亿美元。而他能拥有如此身家的秘诀就是美国的电动车企业特斯拉。
而马斯克身家如此之高,位居世界首富原因有二个。
第一,根据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2019财年年报显示,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同时作为公司大股东,拥有38658670股实益股份,持股比例为20.8%。
第二,截至到2022年11月22日,特斯拉的美股价格是169.91美元,特斯拉总市值高达5365.3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在这二个原因的作用下,马斯克持38658670股,单股报价169.91美元。不考虑股市震荡,能否出手等情况,如果全部兑换成现金,就是169.91×38658670=6568494619.7美元,约等于65.68亿美金。当然,马斯克不止特斯拉一家企业,他还收购了推特,有全球唯一一家私人控股运营的火箭发射公司-Space X,以及光能发电公司Solar City,星链公司Star Link,生物,物理研究公司Neuralink,手机企业Model π手机,封闭式真空磁悬浮列车Hyperloop,地下轨道交通公司Boring Company,人工智能公司Open AI。再加上早前的财富积累,房产等固定资产,身家高达2903亿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解决了电池技术的那个人,能凭借电池技术获得天量的财富,成为世界第一吗?关于这点,可以管中窥豹推算一下。
目前电池运用及其广泛,消费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相机需要电池。新能源汽车需要电池,储能电站也需要电池,催生出了规模庞大的电池企业。其中的宁德时代,就是目前排名第一,市占率最高的电池企业。
以宁德时代为例,当前股价为377.84人民币,其企业创始人曾毓群身家320亿美元,位居福布斯榜单第32位,离马斯克的2903亿美元身家有段距离。不过,宁德时代去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装机量为96.7GWh,市场占有率为32.6%,位列全球第一。
若是宁德时代的市占率达到100% ,那么曾毓群320亿美元的身家可以膨胀3倍,达到1000亿美元。看似离马斯克还差得远,不过考虑到宁德时代的电池是供应给新能源车的,而目前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仅为23.4%。鉴于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假设以后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00%,也百分之百用宁德时代地电池,那么曾毓群可以在1000亿美元身家的基础上,再翻五倍,就是5000亿美元,超过了马斯克的3209亿美元身家,能够成为世界首富。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电池技术。可见,谁解决电池问题,掌握核心科技,把市场占有率完全吃下,确实可以成为世界首富。
毕竟电池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其中存在的痛点太多。但凡能够解决的人,都有资格当世界首富。
目前电池存在的问题不少。第一是成本问题,磷酸铁锂电池大概700元/一度电,三元锂电池大概1000元/一度电。而电池之所以成本高,是物料成本太高,储备也不够多。
如正极必须用到的锂元素,自从2021年以来,锂价从5万元/吨暴涨至超过50万元/吨,涨幅超10倍。随着新能源步伐加快,还会继续上涨。
除了做电池的锂矿贵之外,锂矿储备也不太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过,大陆锂矿资源可满足3亿辆汽车电动化,但是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是4.31亿,单靠国产锂矿完全替代做不到,只能依靠外国的锂矿资源。谁若能解决电池物料成本高的问题,可以用底价占领电池市场。单凭新能源市场就能成为首富。再加上电子消费市场,储能,工业等用途,身价还能翻几个倍。
第二个问题,电池本身的技术痛点,如电池衰减,自燃几率较高,低温电池性能暴跌,废旧电池回收困难,对环境污染大等等。这些问题,是当前的技术无法解决地,谁若能够解决,谁就掌握了电池核心技术。就能以技术占领市场。
如电池衰减。电池充电就是把锂离子从正极倒入负极,放电就是把锂离子从负极倒入正极,在离子来回迁移过程中,锂离子会因为各种原因损失掉。一旦锂离子损失,锂离子带电量就会少,电池总容量就不足,电池衰减无法避免。从目前的技术来说,只要电池依旧使用正负极锂离子迁移的技术,电池衰减无法避免。想要解决,除非换技术路线。
再比如电池自燃几率较高,原因是锂电池在使用中会出现锂枝。这种犹如树枝一般的东西会刺破电池包,导致电池包破损,短路,从而在很短的世界内释放出大量热量,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电池自燃。从目前的技术来的,锂离子是电池最佳搭档。除非科学界能找出另外一种比锂离子更好的元素,否则这个问题无解。只能通过其他技术手段规避,如比亚迪刀片电池,使用磷酸铁锂,把电池燃点提高到650°;广汽埃安弹匣电池,长城大禹电池,使用坚固外壳,把起火的电池包约束在极少范围内,不影响其他电池。
再比如电池低温性能下降,是因为低温导致电池活性降低。目前只能依靠加装保温外壳,加装水暖,或者热泵来控制电池温度,防止电池低温性能下降。
总的来说,谁能掌握电池技术,谁就能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电池技术难点多,但是电池应用领域又大。一旦掌握电池核心技术,就能迅速占领市场,获得大量财富。
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我相信科技可以改变世界。
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蒸汽机成为了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引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866年,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之后电器开始代替机器,最终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他也创建了大名鼎鼎的西门子公司。
1946年约翰·冯·诺依曼发明了计算机,如今计算机已遍及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引导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在旧金山马士孔尼会展推出第一款iPhone手机,iPhone上市后引发热潮及销情反应热烈,部分媒体誉为“上帝手机”,如今的苹果公司市值高达2万亿美元,现金储备高达1万亿人民币。
瓦特、西门子、冯·诺依曼、乔布斯均名垂青史,至于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并不得而知,但是相信一定不会少。
那么就一起来看一看电池领域的未来吧!
先来了解一下电池的发展历史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电池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性能稳定可靠的特性。
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在发明了收集电荷的“莱顿瓶”,这就是电池的原型。
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时,使用不同的金属器械,同时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因此发现了“生物电”。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特电堆”,也就是串联电池组。
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制造出第一个不极化,能保持平衡电流的锌─铜电池。
1860年,法国的雷克兰士发明了“湿电池”,也就是碳锌电池的前身。
1887年,英国人赫勒森发明了干电池,由于不会溢漏,便于携带,因此获得了广泛应用。
1890年爱迪生发明可充电铁镍电池。
19世纪70年代,英国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首个锂电池。
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发现钴酸锂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982年,麻省理工大学发现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此过程是快速的,并且可逆。与此同时,采用金属锂制成的锂电池,其安全隐患备受关注,因此人们尝试利用锂离子嵌入石墨的特性制作充电电池。首个可用的锂离子石墨电极由贝尔实验室试制成功。
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 发现锰尖晶石是优良的正极材料,具有低价、稳定和优良的导电、导锂性能。其分解温度高,且氧化性远低于钴酸锂,即使出现短路、过充电,也能够避免了燃烧、爆炸的危险。
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是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之一,被业界称为“锂电之父”。
1992年,索尼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但是在当时,由于售价高昂,电池容量过低,市场看不到任何的优势,也只能在自家的产品上使用,但这仍然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1994年,“戴尔笔记本电脑,让你在飞机上从纽约用到洛杉矶!”这句广告语让戴尔笔记本电脑彻底火了。戴尔的笔记本产品首次采用锂离子电池,凭借锂离子电池的卖点彻底大火,之后,许多手机的厂商便将自家产品用的是锂离子电池作为产品的一大卖点。这也奠定了锂离子电池后来碾压镍氢电池,成为手机标配的基础
1996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问世,比传统的正极材料更具优越性,锂离子电池得到进一步发展。
今天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家用电器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储能工具。
电池技术十几年没有突破,进入了发展瓶颈。2007年1月9日,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一块大屏,一个按键,一个听筒,如此简单的设计,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时至今日,这种设计仍然被各大手机厂商所使用,但是这样的设计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电池无法更换,手机续航回到了一天一充的水平。
特斯拉是世界知名电动汽车厂商,2003年所发布的T-Zero行驶里程就达到了480公里,超强续航、漂亮外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斯拉很快成为了汽车界耀眼的明星。但是时至今日,特斯拉及其他电动车厂商,仍然面临着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续航问题。
目前电池产业正处于铅酸电池和传统锂电池发展均遇瓶颈的阶段,很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手机芯片、屏幕、内存都在快速升级,而手机电池技术却停滞不前。电池比芯片更难吗?
短短十几年,芯片由80nm技术升级到5nm技术,性能更是翻了成百上千倍。
屏幕由不到3英寸升级到6英寸以上,屏幕像素更是突飞猛进。
手机内存从几十兆,升级到现在的8G、12G,容量升级到了512G。
然而手机电池却没有明显的进步,2005年上市的诺基亚1110,电池容量为900mAh,2020年发布的iPhone 12电池容量为2775mAh,电池容量池仅增长了2倍。
诺基亚1110我们可以使用2-3天,然而现在的iPhone 12恐怕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吧!我们每天机不离手,手不离机,通讯,游戏,社交,娱乐统统在手机上,很多关键时候手机就会没电,为什么我们的手机电池就不能再多些电,或者永久续航
目前应用的电池大都是锂电池,电池的核心物质是“锂元素”,锂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电位最低的金属,用金属锂作电极材料才可以在正负极之间产生最大的电位差(锂离子电池中锂作负极材料,锂金属电池中锂作正极材料),工作时才能产生最大的电压,才可以储存更多的电量。
锂电池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达到了铅蓄电池的5倍,而且电池能量密度每年都在升级,大约3%左右,十几年累积下来,也算是不小的进步,但是芯片技术的进步早已把电池技术的进步抹平了,因此我们感觉手机电池电量总不够用。
锂离子电池依靠锂离子在电解液中运动实现充放电,原理清晰、技术也清楚,但是进步空间越来越小,要想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能量密度,必须从材料上下手。
而现在没有找到这种完美的材料,或者找到的材料太贵,我们用不起。
解决石墨烯电池的难题,就可以逆袭特斯拉,并将引领一次能源革命首先来看一看石墨烯电池
石墨烯电池是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
石墨烯电池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 应用石墨烯材料制成的新型电池,尺寸和重量均将变小;
- 能量储存密度得到了数十倍的提高,也意味着续航时间延长数十倍;
- 极大的缩短电池充电时间,数小时的充电时间压缩至短短不到一分钟;
石墨烯电池也有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贵了,素来有“黑金子”之称的石墨烯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近十倍于黄金,超过2000元/克,这样的价格恐怕石墨烯电池只能待在实验室里了。
其实石墨烯并不是新发现的材料,它就是由石墨通过层层剥离得到的。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机械剥离法成功在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现有理论描述为研究提供了信息,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石墨烯是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而石墨烯电池,也会突破电池技术瓶颈,引领一场能源革命。
电池应用市场有多大呢?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的电池大都是锂电池,因为锂电池比铅酸电池在性能和环保上有很大的优点。
锂电池分为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等。 各个应用领域选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 锰酸锂:手机、数码。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 ;
- 磷酸铁锂电池:UPS、工业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
- 三元材料电池:航模、电动工具、玩具电池等。
未来仅仅储能和电动汽车就能够达到数十万亿的市场。
由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纷纷上马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虽然能够解决环境问题,但是同样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风能、太阳能所发出的电不稳定,并入电网后带来了电网的波动。
此时锂电池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电池储能技术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模式,使得实时平衡的“刚性”电力系统变得更加“柔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除应用于电力系统外,储能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和UPS等领域可作为备用电源。
据测算,2021-2025年,新增储能市场空间合计1.6万亿,年复合增速34%,2025-2030年,新增储能市场空间合计6万亿,年复合增速30%。
电动汽车市场同样需求庞大
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 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仅中美两国汽车保有量就达到了5.6亿辆,那么全世界汽车保有量会更多吧,如果仅仅把中美两国现有的汽车更换成电动汽车,就足以支撑起10万亿的市场。
如果石墨烯电池能够商用那么未来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智能手机,我们不再天天充电,充满一次电,可以使用几天,刷剧、抖音、视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大街上恐怕再也看不到移动充电宝了。
汽车领域,一款安全、超级续航、快速充电的电动车将会很快诞生,逆袭特斯拉也绝对大有可能。
储能领域,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依靠电池的储能技术,迅速占领市场,石油、煤炭企业将快速萎缩。环境问题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届时再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绝对有可能逆袭特斯拉
2021年1月9日,马斯克身家超过1850亿美元,超越位于福布斯实时富豪榜的贝索斯,成为了世界首富。
如果解决石墨烯电池的应用难题,能够逆袭特斯拉吗?我认为很有可能,你觉得呢?
问答总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池技术遇到了瓶颈,已经制约了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如果电池问题被解决的话,电动汽车会快速地发展,替代传统燃油车。
在储能领域,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然后进行存储,在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完全的清洁能源,会迅速挤压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空间,改变能源结构。
一场能源革命的到来,一定是震撼的,而这场革命催生一个新的世界首富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一、电池的发展史
首先,我们来大致看一下电池的发展史。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
1859年,由法国物理学家贾斯顿·普兰发明了最早可以充电的电池,铅酸蓄电池。
大约在1947年,镍镉电池问世,它多使用在对能量需求更大的场合。
1950年,碱性锌锰电池问世。
1960年,燃料电池问世。
1970年 ,锂电池问世。
1980年,氢镍电池问世。
1991年,索尼生产出第一块商用锂电池。
在20世纪大多数时间里,铅酸蓄电池和镍镉电池主宰了整个充电电池市场,这两种电池至今仍被人们使用着。尽管在单位体积存储电量上,这两种电池比不上新型的电池,但是它们的制造成本低,价格上有极大的优势,如今几乎所有汽车的启动发动机都是靠小型铅酸蓄电池组提供脉冲电能的,占据了全球充电电池市场的近一半。在飞机及火车上,人们使用镍镉电池作为紧急备用动力来源。
21世纪初,锂电池开始大规模的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并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年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单从手机这个缩影来看,摩托罗拉在1974年发布了第一部手机,在不到半个世纪时间里,手机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外观、性能、拍照…是朝着全面性、均衡性发展。满足了多数人听歌、拍照,以及记录视屏等基本要求,不用带各种电子设备,使人们只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到覆盖人们生活中80%以上的适应需求,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二、发展瓶颈但是,相比于屏幕,处理器的升级,我们现有的电池技术,主要还是采用上个世纪发明的锂电池技术。在30多年的发展中,电池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得到核心的突破,科学家们在把元素周期表的所有元素进行推演,依旧没有发现可以完美替代锂电池的存在。锂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单位重量下存储的电量是铅蓄电池的5倍以上,且自身重量轻,不是重金属,对环境污染低,也是它一直在使用的原因。在锂电池基础上,科研者也在不断的寻求新的正极材料,以及更换电解质溶液来提升电池的容量,但今天智能手机的耗电情况也一直在增加,此消彼长下也就没有明显的提升。
三、新型电池当下,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电池技术:石墨烯电池,柔性太阳能电池,锰氢气电池。
1.石墨烯电池:自2010年制备石墨烯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石墨烯电池,是指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而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诸多优良性能,如透光性好,导电性能优异、导热性较高,机械强度高受到欢迎,但是目前生产工艺不成熟,难度大,性能不稳。前段时间听传华为已经成功研制石墨烯电池,不知真假。(其实也有很多人觉得石墨烯在国内过分夸大,石墨烯电池前景并不会特别好)。
2.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太阳能电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种,而且技术先进、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用途广泛。在金属表面照射紫外光,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3.锰氢气电池:锰氢气电池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研发的一种电池,可循环充电超万次的锰氢气电池,用高表面积的碳作为正极集流体( ps :集流体就是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用由催化剂控制的氢气作为负极,用硫酸锰盐作为电解液,可循环充电1万次以上,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使用前景虽然不错,但是目前看依然没有那么快实现规模化。
四、总结其实现在手机充电速度的不断提升,也是局限于电池技术发展缓慢,在不能总体提升电池容量的情况下,提升充电速度是唯一的选择。
可以说,电池就是未来的下一个风口,价值不可估量。电池技术的解决,对科技电子产业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手机、笔记本等可以在现有得基础上,做的更加的纤薄,更加美观,可以为电子产品腾出更多的空间,去放置更多的元器件。而且,近年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受到了国家的重视,电池问题的解决,也会很好的推进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对其他产业也会起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
谁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是未来的首富,也是很有根据的。
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人类的科技革命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滞,第一次科技革命围绕蒸汽机展开,瓦特成了神话性人物,估计也挣了不少钱;第二次科技革命由电力引发,富兰克林发现电能之后,也早已经名垂青史,同时也进入了中国小学生自然课本;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信息互联网时代,一直延续至今,微软凭借window统治级的表现,利润长盛不衰,即便创新停滞,错过移动互联网,他们也能在市值上同苹果一较高下,创始人更是长期霸占世界首富的宝座,而信息时代的另一位领袖式企业,则常年雄踞全宇宙最赚钱公司的宝座,可以看出,每一次的科技革命虽然都是由“超越金钱”的崇高动机所引导的,但却顺理成章、毫不意外地催生出几个世界首富,谈钱真得很庸俗,但没有钱,一切技术都显得非常不真实。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延续至今,人类生活因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显然,人类的欲望从未停止增长,一些激进主义者早就开始谋划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现在,关于第四次科技革命,最主流的观点应该是围绕“能源科技”展开,比如可控的核能,谁能把核能装到汽车上,或者家里的煤气管道里,用它来驱动或者做饭,势必会名垂青史;又比如太阳能的深度开发,如此大火球的能量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还有海水淡化技术,茫茫大海会成为人类新的福音吗?
但坦白讲,这些科技领先现实实在太多,以至于,我们只能在科幻小说里畅想一番而已。相比之下,电池技术的提升和改建,更为靠谱,它也会顺便改写智能手机行业。
电池简史,智能手机的瓶颈取决于电量?
谈到电池电量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便携式可移动电子设备,毕竟,类似电视机、大屏幕或者家庭影院等等,都可以采用家里的电源,但笔记本、iPad、智能手机之类的,一旦离开家庭的固定电源,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
特别是智能手机,现代人类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生活内容,如社交、游戏、支付、读书等等,都塞进这块4~5英寸的屏幕中了,有些人离开手机一会儿,或者手机自动关机,都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于是,电池电量成为消费者的一块心病,而未来不同型号间的竞争,也会成为手机宣传中的一个大型的亮点,如OPPO的经典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但总得来说,现在的手机电池依旧不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星、苹果从未停止优化和扩容电池,以至于,三星的Galaxy炸了一台又一台,不得已暂时停产,然后和苹果讨论,能不能把多余的产能让给iPhone呢?随后iPhone8电池又出问题,也是炸了一台又一台,现在整个产业链都对电池格外小心,宁可搭上大量的成本,也不敢接受任何瑕疵!
平心而论,电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看一下手机电池简史,就会觉得现在的电池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因人类的欲望增长太快而已。
摩托罗拉发明了第一部移动电话,给其配备了六节镍镉电池,仅能支持通话20分钟,但要给这部手机充满电则需要10个小时以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面上都流通着这种低电量电池,此外,镍镉电池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记忆效应,消费者每次充电必须充满,也只有等到耗电100%之后才可以再次充电使用,否则,电池电量就会大大下降,依稀记得在2003年前后,购买一部手机时,店员会反复强调:充电一定要充满,用电一定要完全。其实,这都是受限于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随后,科学家们开发出镍氢电池,在成本、制造工艺、成品外形以及环保方面都有着显著优势,加大版能量密度让其快速风靡,更重要的是,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已经减弱很多,这让手机充电更加方便;接下来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锂离子电池,在克服掉成本问题之后,锂离子电池开始大面积普及,彼时的功能手机还有一项指标:待机时间,比较有亮点的如七天、九天的超长待机,加之,锂离子都是可拆卸的,每部手机都可配置2~3块电池,消费者很少关注电池问题。
电池真正成为手机瓶颈,就是iPhone横空出世的时候,乔布斯扩大了电池的面积,使得电池电量获得显著提升,但同时,也扩大了手机的线路板、功能模块和显示屏幕,更因接入移动互联网,而搭载起琳琅满目的应用,电池电量瞬间成为智能手机的最大瓶颈,个性十足的帮主还非要把iPhone的电池粘在外框上,惹得一众手机制造商竞相模仿,可拆卸电池逐渐走进历史,而电池电量问题也成为科技世界的最热话题。
突破电池材料瓶颈,更要突破思维的瓶颈?
为了应对电池电量问题,各路手机厂商大显身手,在电池电量、省电模式以及充电技术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如前文所述,OPPO有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惊艳,而三星、苹果则因太过于激进的电池设计,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事件,但显然,这些都不会影响三星、苹果之于电池领域的探索:三星自然不用说,他们本身就有着排名前三的电池业务,而苹果也对快速充电技术非常着迷,他们相继收购多家充电技术公司,同时,在深圳积极培植新的电池供应商,并将自己的技术逐一实践。
现在,智能手机的瓶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亟待突破的材料科技和电池尺寸,另一方面就是亟待突破旧的电池思维,今日电池又怎能满足明日的人类欲望呢?
众所周知,iPhone6是苹果第一款大屏幕手机,创造了自己的销售神话,事实上,这款手机之所以受消费者青睐,还有一个不常被人提及的优势:电池电量变大。现如今手机电池电量受到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有限的尺寸”,这就需要电池行业找到新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比如前不久瑞典的一所大学研制出超级电池Power Paper,又被称作纸质电池,它之所以倍受关注,正在于其采用了全新的材料,不仅薄得好像一张A4纸,还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稳固性,经过反复的折叠依旧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总容量为26800毫安,大约是iPhone电池容量的十倍,续航时间杠杠的;当然,这种超级电池也仅仅是在旧思维的基础上增加电量,其实,无论智能手机电池电量达到多少毫安,都追不上人类的欲望,唯一可行的思维应该是“消除现在的手机形态”,让万物联网,到处都是嵌入式芯片,同时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和交流电,否则,电池永远都是智能手机之瓶颈。
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既便是能解诀电池的问题也不会成为世界首富的!当今社会是资夲社会,有技术没有资夲一切免谈,特斯拉当年发明的东西还少吗,他没有资夲还不是贫穷到老!科技只有配套的资夲推广运作才能发扬广大!
我有科技能解诀新能源汽车当下的一些痛点,能解诀的问题如下。
一 解除价恪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超过燃油汽车的价格。
二 解除充电焦虑
新能源汽车电池快充能达到5分钟充满,可以像燃油汽车加油一样方便。车上自带慢充设备,支持家居220伏电源充电。
三 解除续航焦虑
新能源汽车能达到纯电续航400一500公里,电量快用完时自动启动增程发电机,可以再续航2000公里。
四 解除更换电池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能达到充放电20000以上,从出厂开到报废无需更换电池,电池出现问题免费更换。
五 解除地域焦虑
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北方零下50度以下也不会出现掉电现象。
六 解除自燃焦虑
新能源汽车电池不发热,不会发生自燃。
七 解除冷暖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冷风随便用,暖风使用一天不到半度电。可达到随心而用。
八 解诀高速焦虑
新能源汽车跑高速续航保持400一500公里不变,无需担心跑高速。
有这些特点的新能源汽车因资夲问题而无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请准备购买新能汽车的朋发静候佳音,等待这款车因资车的介入而量产!
请支持新能源汽车!!!
请大家关注我支持我!!!
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有人说,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谁就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首富,你怎么看?
首富可能谈不上,但是,如果能够抓好电池问题,别的不说,仅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就足以使企业跻身世界企业前列。因为,电池的需求量实在太大,而目前电池的质量、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性能等,又确实与用户需求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所以推广的难度比较大,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还远不如传统燃油汽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电池的性能上,如一次充电的使用时间、电池的衰损率、更换电池的价格等。如果充电一次的使用时间不长、衰损率高、换电池的价格高,那么,用户就不可能接受新能源汽车。同时,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是广大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方面。
不仅如此,手机等对电池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对电池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越来越高。如何确保电池质量和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所以,哪家企业、哪个能够在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方面遥遥领先,当然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最有活力和市场前景的企业,当然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成为位列世界前列的企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