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限速是最高120,那为什么汽车在生产时不设置最高速度为120?
2007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五次常委会通过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7条规定:“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20公里”,在法律上确立了国内高速公路不得超过120公里/时的法律法规。
把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设定在120km/h,主要是为了安全。
据科学测试,车速在72km/h时,驾驶员1.2的视力下降至0.7。车速为100公里/时,视野范围仅为仅为45度,而一般情况下,单眼正常视野范围上方为56º,下方74°,鼻侧65°,颞侧91°,双眼的视野范围为200°。
所以,车速太快时,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最快约为2.5秒,对于以120Km/h行驶的车辆而言,反应距离为120x1000x2.5/60=83米,而高速公路要求的车距起步就是100米。所以,高速公路120km/h最高限速,是以行车安全为前提,再考虑通行效率做出的折中方案。
如果开车超速,超速处罚是比较严厉的:
- 超过规定时速10%以内,不罚款,给予警告。
- 超过规定时速10%以上未达20%的,处以200元罚款,扣3分。
- 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未达50%的,处以200元罚款,扣6分;
- 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未达70%的,处1000元罚款,扣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
- 超过规定时速70%的,处以2000元罚款,扣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驶证。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超速不安全,还要被罚款,为什么汽车在生产的时候不把最高时速设定在120km/h,这样不就既安全,还不怕超速了吗?
从实际情况来说,汽车厂家生产的车,绝大多数最高极速都在180-220km/h之间,有关部门也没有出台国家规定,强制要求汽车出厂极速只能跑到120km/h。原因呢,也比较复杂,并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
首先明确一点,想把汽车极速限定在120km/h很简单,不但新出厂的新车可以做到,哪怕是已经卖出去的车,只要到4s刷个程序也能做到,这个办法就是电子限速。
电子限速的原理很简单,以汽油车来说,车辆前进靠发动机,如果在发动机ecu上面写个程序,当车辆跑到120km/h发动机自动断油,想超速都难。
这也不是什么高端技术,现在绝大多数民用车,出厂的时候就自带断油程序。就拿汽车转速表来说,有的转速表高达8000转,但是很多人发现油门到底,发动机踩到6000-6500转时,转速就上不去了,这是因为发动机自动断油了。
举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比亚迪的唐dm,这台车最大扭矩高达900n/M,最大功率高达431kw,百公里加速4.3S,但是极速只有195km/h。而同样马力的保时捷帕拉梅拉,4.0T V8的配置,最大功率353kw,最大扭矩620n/M,极速却能跑到300km/h。这就说明,比亚迪唐DM有足够的动力让极速超过195km/h,之所以只能跑到195km/h,就是因为电子限速了。
那么,明明通过很简单的办法就能把车辆极速限制在120km/h,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第一个原因,同质化会导致汽车市场失去活力,不利于汽车发展,不利于消费,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在所有工业类别中,最能起到联动效果的,是汽车工业。从上游的矿产到钢铁,采集跟粗加工,中游机械装备到激光焊接到工业机器人,到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工人,再到下游的加油站,4S店,改装店,这是一个超大的工业门类。
目前中国的私家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每年新增2000万辆以上,汽车每年的营收规模接近10万亿,大约占到GDP的10%左右,所以,汽车产业是每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那么,汽车产业能发展的这么好,其实是层出不穷的需求导致的。比如有的想省油,有的就想感受大马力带来的极速快感。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汽车市场既有十来万的家用车,也有几十万,几百万的豪车,跑车,百花齐放。这背后,是为了满足需求的配套产业,像内外型设计公司,发动机开发标定公司,变速箱设计制造公司,底盘开发标定公司,乃至螺丝钉,油漆,座椅,玻璃,车灯,雨刮,机油等上万个配套产业。
因为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需求,汽车市场上才有省油到极致的三缸发动机,也有动力澎湃的6.0T V12发动机,还有私人定制的奢侈品牌豪车。汽车行业才能有这么大的规模,可以带动数亿人的就业。
若是汽车出厂的时候,无论是乡间小路,还是市区,或者高速,都只能跑120km/h,无论是五菱宏光,还是劳斯莱斯,都只能跑120km/h,那么汽车产业就会进入停滞,消费需求也会瞬间消失一大半。
以五菱宏光V举例,这是一台造型方方正正的面包车,起售价4万多,使用一台1.2L 76马力发动机,极速恰好就在120km/h。
如果汽车出厂极速限定在120km/h,那么用一台1.2L发动机就能满足,这个要求太简单了,车企都不需要动脑就能做到。
但是消费者会买账吗?
一台1.2L发动机配在三万块的五菱荣光上,能跑能拉质量好,是性价比。如果把这台发动机配在十来万的轩逸上,消费者就要吐槽了。但是轩逸上面还有二十万,五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车,若是都配小马力发动机就能跑到120km/h的出厂极速,消费者会买吗?
对于汽车来说,动力是衡量一款车敢定高价,还能不能卖的好的主要标准。比如大众帕萨特,低配用1.4T发动机,卖17万。中配用2.0T 186马力发动机,卖20万。高配就必须配2.0T 220马力发动机,不然消费者不会买账。
而同样是轿车,宝马七系低配用2.0T发动机,卖70多万。但是顶配敢卖261万,就是因为顶配用了6.6T V12发动机。
所以,为了不超速,把汽车出厂就限定在120km/h,会让汽车失去“动力”这个可以获取高溢价的卖点,导致消费需求萎缩,消费者发现买啥车都只能跑120km/h,买台3万块的五菱荣光就行,车还怎么卖?
到时市场上都是这种低端车,汽车市场萎缩,配套产业链也会跟着萎缩,汽车产业也没必要搞创新,搞高精尖的技术了,到时汽车这个支柱产业一旦崩盘,会对就业,消费,经济增长等方方面面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不超速,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属实不明智。
第二个原因,汽车出厂把极限限定在120km/h,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美举个很明显的例子,高速最高限速120km/h,一般是三车道高速路。但是一些双车道高速公路,限速只有100km/h,那么是不是还要搞出厂只能跑100km/h的车呢?
如果搞出了限速100km/h的车,就会发现快速路限速80km/h,省道限速70km/h,市区限速60km/h,那又要怎么办呢?所以,这是第一个不完美,与其从车辆极速上下功夫,不如靠驾驶员的自觉,加大宣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更靠谱。
第二个不完美,就是不安全。
当我们开车跑在高速路上的时候,遇到前面车太慢了想超车怎么办?正常情况下,一脚油门超过去。
因为汽车极速普遍比较高,所以时速120km/h其实只是在车辆动力的中段,加速超车还是比较利索的。
若是车辆极速只能跑到120km/h,一般只需要配一个小发动机就可以了,比如五菱荣光那种1.2L 76马力发动机。
这时候提速超车的时候会发现,车辆发出声嘶力竭的嘶吼声,但是提速是慢慢悠悠的。从加速曲线对比就可以看到,极速高的发动机,比极速只能到120km/h的发动机,加速超车快了不是一点半点。
最后就变成了,想超车,但是超不过去。或者超到一半发现动力跟不上,只能一脚刹车退回去,最后只能老老实实跟在别人车屁股后面跑。
尤其是超大车的时候,私家车在大车的体型面前就是蚂蚁跟大象,而且还在大车的绝大多数盲区内,所以要求快速超车,免得出现意外。
普通车一脚油门,花个2.3秒就超过去了,若是极速只有120km/h的车,油门踩到底加速也是慢吞吞的,就会增加跟大车并行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大车若是疲劳驾驶了,因为盲区没看到了,小车的风险是大增。
第3个不完美,就是限速120,很难真正做到。
车辆限速120,说明车辆设计出来的最高时速就是120,但是在实际道路驾驶中,有很多情况会导致车辆实际速度超过车辆设计的最高时速。
比如下坡的时候,哪怕车辆的极速只有120,但是因为在坡度的重力作用下,车辆的极速肯定会超过120。这样一来车辆出厂,就把极速设定在120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在实际驾驶中这个限速是没有作用的,可以用各种办法打破。
第4个不完美,就是超速罚款的政策,是有弹性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时速120,超速10%,只给予警告,不进行扣分及罚款。如果按照120km的时速计算,超速10%,实际时速已经达到了132km/h。
这样设置就是为了在大家都跑120km/h的时候,允许短时间的超速,以便尽快超越前车,避免大家扎堆跑在一起,造成更大的交通隐患。
总的来说,为了不超速,把汽车时速在出厂的时候就限定在120km/h,并没有实际意义,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高速限速是最高120,那为什么汽车在生产时不设置最高速度为120?
公路进行限速容易,但对车子限制速度比较难,这不是厂家想限制就限制的;商品与交通规则并无因果关系,我们驾车时违章、超速,问题在人而不在车,所以对车辆进行限制是不理智的;道理很简单,举一个实际的例子就是,因为菜刀导致了血案,然后就要求企业不再生产菜刀,这样的逻辑正常么?
超速的始作俑者是驾驶员,而车子只不过是驾驶者所使用的物品,驾驶者与车子其实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车子(机械)要无条件执行操作者的命令,当驾驶者作出了超速命令后,车子就必须无条件去执行,那么此时到底是谁做错了?错的在于驾驶者而不在于车!即便给车子限制120Km最高速,难道就能限制得住么?是不是太小看广大爱车人士的力量了,想打破限速很容易。。。
强行限制车子的速度何其艰难?将车子的速度降至在120Km,这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于登天;汽车的确可以利用电子限速器进行速度的限制,比如当ECU检测到实际车速已经达到限制车速,那么它就会控制供油系统,此时无论您怎么去踩油门,系统都不会去供油了,发动机没了油、等同于失去了动力源,车子的速度就不会继续上升了,这就是电子限速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现在的大部分吧车子都有电子限速,限制车速一般在240Km左右(200Km左右的也有)。。。电子限速是可以人为取消的,但目前限制车速往往处于一个超高速的位置,对于绝大多数的车友来说难以承受这个速度,比如限速240Km左右,有几个人敢把车速拉到这么高?甚至连将车速拉过200Km的都少,所以将电子限速设置在200KM、240km往往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解除,因为大部分心存恐惧(少数追求刺激的朋友也会解除);而如果将车速限制在120Km左右,那么则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个车速对于大多数人敢于超过、容易超过、在高速上开到比较高的160Km都很多,所以利用电子限速将车速限制最高120Km是无意义的,因为车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厂家给限制速度,那么到用户手里取消掉就好了嘛,简单么?所以这种限制120Km的逻辑不仅不会减少超速问题,还会增加新的问题;人如果想超速,给他一辆自行车都能超速(比喻)。。。
参考一下日系车企当年的君子协议吧当年日系车企的君子协议很具有参考性,只不过人家限制的是马力(功率);起源就是日本交通部门监测到某一年车辆肇事死亡率急剧上升,经过调研发现是车子马力越来越大(脑残思维),之后邀请各家车企喝茶,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将马力限制在280匹;而在这之后就产生了600匹的EVO;千匹马力的GTR、牛魔等等一系列传奇战车。。。是不是很好笑,这是车企能限制住的么?车企遵守协议、将马力限制在280匹,但并没有限制发动机的潜力,只不过变成了后门,这扇后门则是由消费者亲自去开启,这样好么?后来日本交管部门发现君子协议根本无用、甚至是笑柄,也就给取消掉了。。。
动力、极速、加速都是评价车子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车企怎么会想让自己的产品变的中庸?如果将车速限制在120Km,那么车企也就没必要去促进内燃机的发展了,反正最快也只能跑到120Km,这样一来什么动力、性能、操控方面将变的一文不值,36匹马力的小奥拓鄙人当年开到过破百,全面限速120Km时,车子还需要功率么?用大功率来证明自己的车子可以更快的完成120Km加速?任何企业都希望自己的产品独具个性,这就叫匠心独运,可一旦限速120Km之后,同质化一定会很严重,更可怕的是将严重限制内燃机的发展,其实都没必要去发展了,现在的车子轻松达到120Km,这样一来有什么好处?强制限速120Km就是对个性化的束缚,对汽车用户的不尊重。。。总而言之,不能因为菜刀具有伤害性就禁止它生产;不能因为是和平年代就不去造武器;同理不能因为高速公路限速120Km就对车子进行速度上的限制;还是那句话超速驾驶的确会导致危险的产生,但超速的始作俑者是人(驾驶者),驾驶者惹了祸、让车子去背黑锅不合适吧?驾驶者超速行驶,自然会有交法去进行处置,所以给车子限制120Km就没有意义了;无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遵循更快、更强,而把车子强行限制120Km,该如何去自证?实际上充足的动力储备,在高速上反而可以用来规避风险。。。
高速限速是最高120,那为什么汽车在生产时不设置最高速度为120?
这个世界上是现有的汽车,然后才有的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限速相比高速路建设还要靠后,而且高速公路限速120公里仅仅是针对我国部分高速路段,目前已经在建设超高速公路,限速值将持续提升到更快的区间,国外很多地区的高速路甚至没有限速一说,对于一个并不确定的限速值,汽车最高速度是没有必要为此而妥协的。
另外一方面,汽车的最高速度是评价一款车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多设定在200公里以上,哪怕是我们常见的私家车,其最高时速也普遍在200公里附近,在高速路驾驶过程中,当接近抓拍限速装置时,可以减速到规定范围内,当超过抓拍区域就可以适当提速,我们说的这个适当提速起码驾驶者要确保行车安全,当然个别因为超速发生事故的除外。车速就好像人类跑步一样,需要一个灵活柔性的快慢空间,否则到了120公里就强制性卡住,我感觉对于车辆机械也没有什么益处。
还有一点,车速之所以被设定在一个非常宽泛的范围内,也是考虑到了日常驾驶中的各种应急情况,比如有一些救护车、军用车、抢险救灾车辆等等,他们在特定时期内是不能受到限速约束的,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放开了跑,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速度可以达到速度表极限,因为这是现实情况需要的。如果是需要超过120公里才可以避免一些事故,那么无谓的把速度卡在120 反而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车速极值之所以远远高于限速120公里,不仅仅是车辆性能的需求,也是实际驾驶过程中的应急之用,未来车辆极速值会越来越高,性能也会越来越强悍,但这不是让我们随意挑战最高速度的理由,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高速限速是最高120,那为什么汽车在生产时不设置最高速度为120?
这也曾经是我疑惑的!既然汽车的高速限速是120,为什么不生产一个限速为120km/H的车呢?
从技术手段来说,高速限速120k/H,是很容易的事情,在ECU中写入电子限速并不会增加成本。
从安全角度来说,限制所有的车时速都是120km不安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场景,假定当前车以110KM/H的时速行驶,如果后车想要超车,可是最高时速只有120km/h,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很难超过去,即使超过去,如果被超车辆前面假定有一个115km/h的,你就很难再超过去了,势必导致很多时速相近车辆扎堆行驶,而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车辆很难避险。这对于行驶安全是很不利的。
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世界各国也并没有限强制根据高速限定时速进行限速的要求既然没有强制的限制汽车的最高时速,而汽车的高速性能又是彰显汽车性能的一个标志,汽车的加速性能也就越来越快,速度也就越来越高了。而如果要简单地把汽车的时速限制在120km/h,无疑就是一种浪费,而汽车在提速时到了120km,通,不然失去动力,也是不可忍受的。
高速限速是最高120,那为什么汽车在生产时不设置最高速度为120?
即便是100公里的时速,超车时也经常要开到120公里以上!
高速限速是最高120,那为什么汽车在生产时不设置最高速度为120?
当一辆汽车的设计最高速度是12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它跑到80公里每小时大致上就会浑身颤抖,不平稳了。以前的老北京吉普就是这种情况。
现在的车辆设计速度一般都在200公里每小时以上,那是其潜在的奔跑能力,而不是说平常一定要跑的速度。 平常要跑的速度,还是要根据不同的路况来定。
有的小区里只限速5公里每小时,城区道路限速30公里每小时、60公里每小时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目前国内道路的最高限速当然就是有的高速公路上的120公里每小时了。
但是这不说明不会有超过120公里每小时限速的特殊地段,比如现在的德国高速的一些路段,就是只限最低速不限最高速的。
总而言之,跑得快是性能水准,而跑在一定速度之内则是规则需要;最核心的因素还是驾驶者的控制,而不能靠降低交通工具质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