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新手司机开车,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在车内,没有透视眼,是看不到四个车轮的位置的。因为看不见车轮位置,在狭窄路会车,靠边停车,正常行驶的时候,不知道车辆此时的具体位置,开起来心里没底,生怕剐蹭,或者撞到什么东西。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车内就能知道车轮的位置。下面,我教几个超实用的办法,本人就是依靠这个办法,渡过了新手期,目前0剐蹭,保证有效。

判断车轮位置的前置条件

人在车里,想依靠不同的办法确定车轮所在的位置,是有前置条件的。第一,得知道当前车道的宽度,第二,得知道自己车辆的宽度。这样做,是通过车道宽度这个固定的参照物,结合自己车身的宽度,来确定当前车辆的位置。车辆位置确定了,车轮在哪肯定也知道了。

举个例子,现在全国的车道都是有规定宽度的,是根据道路最高时速确定的,能够跑到80km/h以上,道路宽3.75m。一般的市区道路,都是3.5m。普通的乡道,也能保证3m的车道宽度。

我的车是宝骏560,这台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620*1820*1750mm,那么宽度就是1820mm,也就是宽1.82M。

当我开在市区道路上,确定自己的车是1.82米,单条车道宽3.5米,那么我只需要确定我左前轮的位置,或者右前轮的位置,就能知道整车车轮大概在什么位置了。

比如我左前轮压到车道线了,那么3.5-1.82=1.68米,说明我的右轮距车道线1.68米。反之也是一样的。由于我们开车都是保有较大冗余的,不可能真的擦着车开,所以具体距离多远也不需要精确到厘米,有个大概距离就足够了。

这里要提醒各位新手司机朋友,别看确定车道宽度,确定车身宽度很傻,但是老司机的车感,路感就是依靠这个练出来的。

老司机开车,从来不关心车轮在哪里,看一眼就知道自己的车能不能过,要提前开到哪个角度。这么玄妙的车感,路感,其实就是由道路宽度,车辆宽度这二个固定参照物潜移默化训练出来的。

试想一下,你开着车经常跑在同样宽度的路上,车身宽度也是固定的,往左偏一下,往右偏一下,往前看,往后视镜里看到的车道线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样天天开,次数多了,转一下方向盘就知道自己开到哪里去了,路感,车感就出来了!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人在车里,确定车轮位置的具体实操办法。

确定车轮位置的实操办法

现在汽车上的配置越来越多,确定车轮位置,其实可以依靠全景影像来确定。全景影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依靠遍布车身前后左右的摄像头采集图像,然后通过内置程序把图像合成全景实时画面。现在很多新车买车,首先问一下这车有没有全景影像,就是因为全景影像对于确定车轮位置太好用了,坐在车内,通过中控大屏就能看到车轮,非常方便。

不过,全景影像属于中高配才有的配置,很多次没有,比如我这个车也没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装右侧盲区影像来解决。

右侧盲区影像,由外置摄像头,连接数据线,车内显示屏三个部件组成。价格很便宜,我买的时候大概300块钱,安装也非常简单。

安装的时候,把后视镜底部擦干净,然后贴上3M胶,再把摄像头调整好角度后,贴在后视镜下面。

摄像头的角度很关键,要求是可以在车门关闭的时候,能够看到整个右前轮(也有可以看到右方前后车轮的,贵一点。)。因为后视镜是装在车门上的,所以确定摄像头安装位置的时候,必须在关闭车门的时候装。开着的时候装,到时关上车门,位置就不一样了。

贴好摄像头后,摄像头跟车内的显示屏有线连接,数据线可以从车门的缝隙里穿过,不需要打孔,非常方便,安装半小时就能搞定。

装好这东西后,坐在车里就能看到右前轮的实时图像,可比盲猜强多了,低配车只需要花几百块就能变成高配车。

而且,这种右侧盲区影像显示的图像,跟人眼看到的图像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很多车的全景影像,看起来是非常扭曲的,看着很近,其实还离得很远。或者看着很远,其实都快刮上了。这种带独特算法的摄像头,非常利于驾驶员判断距离。

当我们在车里可以看到右侧车轮的实时位置时,就可以结合固定的车道宽度,固定的车身宽度,再结合不停变化的右侧车轮位置,大概推算出左侧车轮,乃至全车车轮的大概位置。

同时,过一些非常狭窄的会车路段时,我们只需要看着右侧车轮能过,再确定左侧车轮也能过就行了。由于我们是左舵车,驾驶员在左边,发现右侧能过的时候,左侧完全可以把头伸出去看一下,二边都完全确定不会刮擦,走起来就安心了。

有句话叫做科技改变世界,开车怎么判断车轮位置,也可以通过科技来解决你。这个办法,花费不多,不需要车身打孔,普通人就能安装,性价比非常高,强烈推荐。我这车五年没刮擦,靠的就是这个办法。

如果不想买这些东西,想实打实的通过技巧确定车轮位置,其实也有办法,我曾经用过,但是现在已经不用了,改高科技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固定的驾驶姿势,也就是开车觉得最舒服的那个姿势。这样看到的凸起点/参照物才是固定的,因为这个凸起点是依靠眼睛去看的,坐姿不同,看出去的视线不一样,看到的凸起点/参考物有偏差。

之后,我们找到一条车道线,或者自己划一条车道线,先把左前轮压上去。压上去之后,坐在车内,寻找车头某个点与车道线重合的那个点。

车道线是固定的,我们只需要找到车头某个点就好了。这个点,一般是雨刮器的某个凸起。

这时候,用心记住这个凸起。以后我们开车的时候,以这个凸起为固定点,发现车道线与这个凸起点重合,那么左前轮就是压线了。

若是车道线越过这个凸起点,往右边的副驾驶方向去了,就说明左前轮越左车道线了。

若是车道线在凸起点的左边,即驾驶位置这边,说明此时左前轮没有压着车轮线。车道线离凸起点越远,说明左前轮离车道线越远。

这个办法,也可以用来确认右前轮的位置。也是将右前轮开到车道线上压住,坐在驾驶位上找个那个凸起点/参照物并且记住,再以这个凸起点/参照物结合车道线的变化,确定车轮不同时候的位置。

由于车道宽度固定,车身宽度固定,开久了就知道车轮距车道线大概有多远了,不用高科技,也能开的好车。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新手上路,由于不懂得判断车轮的位置 ,不是左轮轧线, 就是右轮担心会蹭路牙 ,正确地走在车道线上,是保证驾驶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判断车轮位置,做到不扎线,不过线行驶,是每一位司机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开车之前要把座椅调整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调后视镜系上安全带。

一、城市道路车道宽度大约为3.5米左右,尽量保持在车道中央行驶是最安全的。汽车左右分别预留60厘米,这时车辆刚好行驶在道中央。

二、判断左轮轧线:

①当车道侧分道线与车头结合点距离左侧A柱大约20厘米左右时,左轮车轮已经或即将轧线。

②如何判断左轮距线60厘米: 当驾驶员以合适坐姿平视前方时,能看到左车道延伸线与挡风玻璃左侧相距大约10cm左右时,此时左车轮就距左车道线60cm左右。

三、如何判断右轮轧线:

①因为驾驶员的位置是靠左的,所以判断右车轮时的方法与左侧稍有不同。当右侧车道白线与机器盖中央位置重合时,你的车辆基本就轧线了。

②如何判断右轮距线60厘米:判断右侧车距右侧车道线60厘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不同车辆的参照物也有所不同。只需保证路面白线在机器盖中央偏右一点就没有什么问题。

在实际驾驶中,由于车型不同,个人坐姿身高等不同所看点位也不同。可将此种方法和自己的驾车习惯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点,这样驾车更熟练以后。就能让日常驾驶更加游刃有余。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对于新手来说,开车的时候对于位置的判断尤为重要,而这其中,车轮的位置则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是后轮的话,我们还能通过后视镜进行大致的观察。但对于前轮,许多新手都会不知所措。

今天弹哥就来教教大家开车的时候如何判断车轮所在位置,让你的行车变得更加安全。



坐姿

很多新手司机都会忽略坐姿的问题,其实错误的坐姿对于开车时的视野以及位置判断都会有影响。

所以,我们应当这样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一,全力踩下刹车时脚仍能处于一个弯曲的状态。二,正常坐姿时手腕能恰好搭在方向盘上。三,座椅靠背不适宜太躺或太靠前。



判断车轮位置的小技巧

一是左前轮的位置,我们只需要通过判断A柱与车道分道线的距离即可,当距离为20CM时,此时的左前轮基本为压线状态,当距离为10CM时,此时的左前轮距离分道线大约60CM。

二是右前轮的位置,当我们右侧的分道线与发动机盖的中点重合时,此时的右前轮基本为压线状态。



总结

其实说到底,这只是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要想做到准确无误的判断,还是需要多去磨练我们的车技,达到拥有车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心自如的驾驶啦。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国内机动车保有时一直在增长,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了,感觉道路越来越窄了,一些刮蹭事故越来越常见,虽然这种小事故一般也对车、对人也造成不了太大的伤害,但的确很麻烦。那么,如何减少这种刮蹭事故的发生呢?那就是训练自己的“车感” 。

所谓“车感”,也就是当你坐在车里时,也能准确判断出车辆所处的位置,尤其是四个车轮的位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全面掌握自己的车辆在行驶中或是停下来后车辆所处的准备位置,从而也可能避免很多刮蹭事故的发生。

那么怎么训练自己的“车感”呢?这需要经验、感觉,需要长时间的煅练。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很多这样的意识,那也不用担心,我们还有“速成法”,有一些比较实用的判断方法。

我们以家用车为例,分三点讲一下,分别是行车、停车、窄路。在讲之前,先说一下底盘,因为多数小车的底盘都有统一规定的标准宽度,底盘的宽度决定了左右两侧车轮的距离,亦决定了整车的宽度。

先说行车时,怎么判断车轮的位置。在有分道线的道路,前视十米以上,能看见车头前缘的小车,以分道线为参照,视觉右边分道延伸线在车头前缘的中间,车轮位置正处于车道中部。看不到车头前缘的小车,同样参照分道线前视十米以上,分道右边延伸线处于前挡风玻璃的中间,车轮便位于车道的中部。综上,如果参照的延伸线已过中间偏左,右侧车轮便会踩线或接近踩线。没有分道线的道路,参照物可用路沿(缘)。之所以取右侧作参照,因为驾驶人在左侧,左侧位置容易观察和处理,右侧相对不易。

再说停车时,如何判车轮的位置。靠边停车时,参照物可以是车道线或路缘,前视五米,车头右缘或前挡风玻璃右缘,与参照物成一线,车轮距参照物约二十公分。

最后说通过窄路时,怎么判断车轮的位置。经判断仅仅可以通过,但心里又没什么数,可让其它小车先过,它能通过你同样能够过,慢速是肯定的。问题是,当你不能对车轮的位置作判断的时候,就要将左侧窗打开,头伸出窗外,观察车轮位置让其尽量靠近路的边缘。在够位通过的前提下,左侧车轮靠近路的边缘,右侧车轮便可以不管,只顾一侧容易操作。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对于一些新手司机来说判断车轮位置比较难,但是不用着急,这不像科学知识讲清楚理解完就会了,这是技术活,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感受、揣摩。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我认为比较好学习的判断车轮位置的方法:

1、判断左前轮位置这张图估计学定点停车时大家都看过多次了吧。后视镜下缘与停止线重合后差不多就停到位了,但是这样死记硬背你还是无法知道车轮位置,别急,还有方法。看上图,绝大部分车辆踏板位置差不多就在前轮后面。因为前驱车都是横置发动机,变速箱位置靠后,所以前轮不可能太靠前,因此我们脚踏的地方差不多和前轮有部分重叠。

2、依靠右侧后视镜判断右边车轮的位置

比如上图这种情况,你怎么知道右前轮是否压到白线呢?其实方法很简单,看你的右侧后视镜就行了。

右侧后视镜里可以看到车身与白线的距离,很明显这时候右侧车轮几乎是挨着白线走的。

由于实际路况太复杂,想要全部说清楚的话真的不容易,容我好好整理一下,后续给大家分享,今天说的两个是最直观最容易学习的,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开车主要看熟练程度,多学多练都可以成为高手。

开车怎么判断车轮所在位置呢?

新手刚开车时,一般都很难把握准确车身前后左右的位置和距离,更不能准确判断车轮的位置,尤其是停车入库和狭窄的路面会车、超车时,总是表现的很心虚。那到底该如何判断车辆宽度和车轮位置呢?

今天轮谷特意整理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不同车型,驾驶人以及坐姿都会对判断造成影响,本文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会有差别,请特别注意!

如何判断左轮是否压线?

当你以合适坐姿平视前方时,能看到左车道延伸线与车头结合点距离挡风玻璃左侧A柱大约20cm左右时,这时左车轮就基本压线了。

由于每个车的雨刮器位置和大小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所谓的结合点并不统一,你最好能根据这个方法,摸索出你车子的那个结合点。

如何判断右轮是否压线?

因为驾驶位置靠左,因此,判断右侧车轮的方法与左侧车轮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的。

第一种方法,就是看当右侧车道白线与机盖中央位置重合时你的车就基本压线了。

或者你也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当你以合适的坐姿平视前方时,能看到右车道延伸线与挡风玻璃左侧相距大约30cm左右时,这时右车轮也就基本压线了。

如何判断车子是否在道路中央行驶呢?

上面说了判断左右车轮压线的方法,那很多朋友会问了,到底该怎么判断车子是否在道路中央行驶呢,因为毕竟车子大部分时间是开在路上的,这个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按照目前大多数城市中的道路宽度为3米左右来看,开车时左右预留60cm左右比较合适。

判断左轮距线60cm的方法

你以合适坐姿平视前方,地面分道线与车子左前角重合,并且延伸线与前挡风左下角距离10cm左右,此时车子距左车道线大约60cm左右。

判断右轮距线60cm的方法

判断右侧车轮距右侧车道线60cm的问题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不同车辆的参照物也有所不同,只要保证路面白线在机器盖中央偏右一些位置就没有问题。

一般来说,要保持汽车在车道中央安全行驶,我们判断一边即可,毕竟一条车道左右两边都是有划线的。

轮谷个人更推荐看左侧,毕竟咱们的驾驶位置就在左边,这样会更精确和方便些。

如何判断在无车道线的窄路上能否通过?

首先你应该当对路面宽度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路面狭窄的情况下,你首先就应当放慢车速。

其次,由于驾驶位置在车辆左侧,因此左侧距离把握起来肯定比右侧从容,所以车辆可以适当的靠左。

具体的判断的方法也很简单,当驾驶员以合适坐姿平视前方时,能看到左侧延伸线(或左侧障碍物)与挡风玻璃左侧相距大约20cm的同时,右侧延伸线(或右侧障碍物)与车辆中线还有距离时,这个宽度就足够通过了。

当然不同于对比车道线,两侧后视镜的宽度也要考虑在内,并且一些判断上的误差也要预留。

当然,如果你的确实技术有限,等别的车辆顺利通过后,你再过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毕竟技术不行咱还是稳着点的好。

轮谷总结:

其实上面总结的这些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轮谷希望你能通过上面的这些方法去结合自己的驾驶习惯,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标志点”,这样才会让你在日常驾驶中更加游刃有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