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很多消费者在准备买车的时候,第一件事当然是去询问目标车型的价格。但是一些4s店,或者二级汽贸店会抛出一个叫做指导价的东西,如果想要进一步拿到底价,就需要消费者到店详谈。这种做法是大部分4s店的做法,如果你没有熟人,拿到的第一口价永远是高于实际提车价或者低于实际提车价的。
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说有什么猫腻。无非是促成成交的策略,以及跟汽车销售本身的特性分不开。
所谓指导价,其实就是官方定价。现在很多车型都会由厂家推出一个指导价,这是明面上的价格,只要愿意花点时间,就可以通过很简单的渠道获取到,比如汽车之家,易车网,懂车帝这类专业的汽车网站。
虽然汽车有指导价,但是真正按着指导价销售的基本很少,大部分是打折销售的。根据车型热度,库存等因素,价格是会随时波动的。拿市面上热销的轩逸,朗逸,哈弗H6等车型来说,有几千到几万的优惠。
这种优惠,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询价是拿不到真实底价的。销售都会邀请客户到店面谈,还保证价格满意。之所以需要到店面谈才放真实价格,无非是销售想要筛选客户。
现在手机人人都有,4s店的价格随处可查,很多人抱着问一问的心态问了价格就没下文了,会浪费销售人员的精力。最主要是,精力花了,客户没拉到。如果愿意到店面谈,鉴于大部分4s不是在客户家门口,所以一来一回是需要消费者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只有需要买车的人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跑去4S店,而这类人,自然是销售心目中的意向客户,才会跟你谈真正的底价。
到了4S店,想拿到真实的底价,也是需要谈的。买车跟买白菜萝卜不一样,不存在一口价,别的不说,白菜萝卜买的多还能打折呢!不同的购车方式,能拿到的裸车价也是不一样的。
买车的话,可以走全款提车,贷款购车。其中全款提车是个人比较推荐的,适合工薪阶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攀比,量力而行。贷款购车则是现在很流行的购车方式,只要付一半左右的车款,就能把车开走,然后按月支付利息本金就可以了。这种方式不占用大笔流动资金,可以满足很多人买豪车的梦想。
这二种购车方式,能拿到的底价也是不一样的。基本是全款购车,拿到的底价是要比贷款购车的高一些的。而且销售会极力推荐你使用贷款的方式购车。
之所以会这样,用老祖宗的“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很贴切,都是为了钱。拿全款购车的流程来说,消费者一次性支付车款,财富自由,不求着别人,后期的缴纳购置税,上牌,买保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走,4s无计可施。
如果是贷款,那就不一样了。钱不够,贷款来凑。贷款的办理以及走流程,鉴于信息不对等,都是4s的人帮着办的,这就给了别人自抬身价的机会,有求于人嘛。于是被人诟病的“金融服务费”就出来了,全国都要,去哪都一样。
因为需要4s帮着办理贷款,可能还要被捆绑销售精品,也就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卖高价。有的时候还会打着“装潢”的名义挂羊头卖狗肉,换着名义让客户多掏钱。
同时有的4s还要求车主在店里买车险,同时车险还要上足,至少盗抢险跟车损险是必须要买的。消费者保险买的越足,4s店卖车险可以拿到的提成就越多。有的还要求还款期间都必须在4s店买车险,为了防止客户反悔,还要客户缴纳续保押金,来年若不续保,押金就没了。
甚至车辆的上牌,交购置税4s也要包揽,名字叫做店内上牌。打着服务客户的名头,收一笔服务费。
这就是为什么贷款购车车型底价可以比全款低的原因,因为可以在别的地方赚回来。而因为购车方式的不同,实际给到的底价自然是不一样的。而这些,都需要消费者到店确定购车方式,然后再详谈才能得出最终的底价。
其实买车这事,按我国的国情来说算是大件物品了,价格高,事情比较繁琐。只有到店面谈,销售才能解答消费者的疑问,至少一些试乘试驾还是得本人到店才能做到。
最后总结一下:4s店卖车的猫腻很多,但是到店面谈只是很正常的销售邀请,真正的坑还在后头。对于这种到店面谈的要求,去看看,去试驾一下也无妨。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了。因为也有很多人去买车的时候,听了销售说的各种价格、税费,也是一脸懵的,也经常有朋友跑我这儿来问:“我花XX钱买了一台XX车,能不能帮我看看我有没有花冤枉钱啊”。
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指导价和落地价的关系;
4S店为什么不能明码标价?
为什么销售想方设法地想让你去店里呢?
4S店还有哪些你看不到的猫腻?
汽车圈有句话是“指导价从来没有过指导意义”,这里所谓的指导价只不过是厂家给出的一个定价,实际的价格还会根据经销商规模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等等有所差异。
举个例子,像大众品牌的车型,实际裸车价一般都是比指导价便宜的,而这个优惠幅度,不同4S店、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之前带朋友去看迈腾,当时正好赶上国五车型清库存,迈腾330TSI的优惠幅度最高能到5万,本来指导价20多万的车,现在裸车价只需要16万。
那这车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没有啊,只不过是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再举个例子,丰田的车优惠幅度小,甚至还需要加价,就像丰田埃尔法,加价20多万那都是正常现象。
那么,指导价和落地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引入另外一个价格——裸车价,所谓裸车价,就是你买的这款车,不包括任何其他费用的价格,你掏了这个钱,这台车就是你的了。相当于,你花了这个钱,买了一堆“破铜烂铁”。
但是呢,这堆“破铜烂铁”想要合理、合法地开上路,还需要什么手续或者什么费用呢?
购置税。购置税=购车款/(1+13%)×购置税率(10%);
车船使用税。不同排量的车型这个税费额度不同:1.0-1.6L(含)420元;1.6-2.0L(含)480;2.0-2.5L(含)900元;2.5-3.0L(含)1920元;
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家用6座以下950元/年,家用6座及以上1100元/年;
商业保险。什么三者100万啊、车辆损失险啊、盗抢险啊等等,根据不同车型、不同投保选择有不同的价格。
上牌费用。一般自己去车管所,300元就可以搞定,但是如果让4S店帮你上牌,不好意思,2000大洋~~
所以,看到这里,落地价你会算了吗?
落地价=裸车价+购置税+交强险+商业保险+上牌费用+4S店服务费。
嗯?4S店服务费是个什么鬼东西?
不着急,我们下面会陆续讲到。
二、4S店为什么不能明码标价?原因有两个,第一个,4S店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个,车辆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怎么理解这两个原因呢?
我们都知道,厂家是只管着造车,但是具体车辆的销售,是委托给各经销商的,通俗点儿说,就相当于微商的“代理”,很多微商不造化妆品,但是她只管着卖。汽车经销商,就相当于微商的代理。
如果你了解过微商你肯定会知道,如果你这个代理卖货卖得好,规模比较大,那你拿货的时候,就有更多的议价权,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拿到同样品质的货。
汽车经销商也是这个道理,经销商规模越大,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从厂家那里拿到货。
所以,很明显,每家经销商拿货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要求人家4S店给你明码标价啊~
另外一个,4S店卖车,厂家是给返利的,卖得越多,返的利就越多,当然,不同品牌有不一样的返利政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4S店这个月的任务是卖掉20台车,如果完成了,厂家就每台车返利1000元;如果完成不了,那一分钱返利都没有。这时候,一种情况出现了,这个月月底,这个4S店正好卖掉了19台车,还差一台完成任务,那为了完成任务,这家4S店是不是可以给你更大的让利空间,哪怕我车价给你便宜2000元,但是我完成任务,可以获得20×1000=20000元,何乐而不为呢?
那这种情况下,你还能要求人家明码标价吗?
我只是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三、为什么销售想方设法地想让你去店里呢?汽车销售嘴边经常有一句话:“到店来,还能谈,价格我可以去申请”、“这周末我们正好有个试驾会,你可以来看看,价格很合适”。
这其实是一种销售策略,算不上猫腻,因为可能销售在电话里罗里吧嗦说了半天,你最后跟人家说:“我再看看吧”。
同时,去店里也是一种筛选客户的方法,既然去店里看车了,基本上是有意向购车的,而那些只打电话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询价。
所以,去店里看车,也算是对销售工作的一种尊重吧,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电话里说了半天,最后你却对人家爱答不理,对销售也是一种损失,对吧?
四、4S店还有哪些你看不到的猫腻?写到这里感觉篇幅有点儿长了,哈哈哈哈!
简单来说吧,去4S店实际购车,你最终花的钱里面,有一部分是本没有必要的,像贷款服务费、上牌服务费、保险服务费等等。
但是现在来看,整个市场上,这些费用依然是存在的,那我也不能说啥,说到底,我也没办法,因为我买车的时候,这些费用该花还是得花,也算是一种行业乱象吧。
哈哈哈哈!!!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从你的问题来看是想买车,又怕被宰,其实对于销售来说,也想卖车,又怕价格谈不拢。
那么指导价是什么呢?
指导价是指生产厂家车辆上市时厂方公布的官方报价,也俗称全国统一价。你去买车人家销售肯定得先按统一价格报价,不然不是不按官方报价了,自己定价了吗,显然不行。
实际价格肯定就是你购买的价格了,当然买车和买其他物件不一样,还涉及购置税,保险,上牌等费用。在洽谈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服务如分期,保险种类,所以人家无法一下子给你实际价格,一旦说出嘴,后面有变化会显得难沟通。
当然,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人家要求上门才说实价,也是逼不得已,也是相互试探的一种方法。你在探人家的底价,人家也在看你是否诚心找他买。随随便便给你个底价,你再到同城其他商家去倒倒价格 ,他不仅生意做不成,还得遭领导批评,还要得罪同行,何苦呢?
最后给点建议,买车你先根据自己的情况落实几个意向车型,然后现在网上看看评价及销售价格,论坛里都有,最好看本地的,最贴近你们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去4S店看实车,试驾。感觉合适就具体和人家谈价格,如果价格和你心里有差距可以让销售去申请,来回申请两下基本就差不多了,如果对方还无法满足说明差不多到底了,你能签就签,不合适再看看别家的。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汽车指导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垄断色彩,其初衷是规范经销商行为的一种手段。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汽车厂家和生产量供给资源的匮乏和经销渠道的单一,使得汽车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商品,市场上任意加价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激化。为了最大限度地缓和矛盾,汽车厂家推出汽车指导价的制度性政策,实质上就是限定经销商在经销产品过程中不得高于指导价,换句话说就是等同于限价令。但是,由商品属性及规律所决定,这种限价令注定成为一纸空文,也就是说,汽车指导价从出台之日起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实行过,变相涨价行为依然大行其道。
时至今日,汽车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那么,为什么汽车指导价仍然堂而皇之地继续在各个经销网点里最醒目的位置悬挂摆放呢?我归纳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考虑:
第一,商品的官方公布的售价还是需要的,它是一种理论售价的依据,用于消费者对比各种同类型商品的参考。
第二,由于市场竞争的充分性,迫使各厂家在与竞品的较量比拼中不断调整策略去应对。因此,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早已成为常态化。也就是说厂家随时付出代价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让消费者通过对比指导价清楚地看到厂家的诚意。
第三,如果厂家的促销手段即厂家行为的让价仍不足以使得产品获得销售目标值的实现,作为代理商,也有可能让度厂家返利的佣金而应对市场。
第四,如果上述措施和手段仍然效果不佳而导致汽车商品积压时间过长,不排除经销商采取赔本销售的措施。
总之,现在的汽车指导价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现在汽车可以说成为家庭必备品,各大厂商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即便是同品牌4S店的价格也不一样。同品牌间的进价一样,也就是指导价是一样的,实际成交价越低,说明4S店在车辆上挣得利润就越少,此时就会附加一些消费。如保险、上牌等业务,来提高4S店的单车总利润。
但想要买到适合自己的汽车可以说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同级车型之间的“货比三家”、价格和优惠、动力性能、空间表现等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来选择,而今天咱们要说的是很多消费者弄不明白的一个问题,汽车参考价和指导价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区别大吗?弄不好这几点,买车的时候很容易上当受骗。
对于大多数想要买车的朋友来说,在买车前都会从网上先看一下心仪车型的价格,会看到报价栏里面有指导价和参考价,这两个价格可以说是今天咱们要说到重点(图为奥迪A4L)。首先指导价是全国统一的,是汽车厂商统一定下来的价格,4S店以及经销商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也就是说这个价格只有汽车厂商能让它增加或减少,一般情况下,车型的实际价格要比这个价格低,至于低多少还得分什么车型。
参考价指的是本地经销商或4S店的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大家常说的该车优惠多少的价格,不同档次的车型优惠力度不同,一般来说,越好的车价格越高,优惠力度也越大,同时也得看汽车的销量情况,若没能达到本月或本年度的计划,经销商或4S店会对这款车的参考价下调,以此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反之,若得到了本月或本年度的计划,一般这个价格不会变,这也说明了这款车型卖的比较好,不需要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另外还有部分车型,参考价不仅没有优惠,还出现了加价的现象,从而间接的反应出了一款车的品质,比如丰田的汉兰达。
参考价和指导价相差会大吗?要知道网上的参考价格一般是不准的,当你到了4S店的时候会发现这款没有那么便宜,其实这也是经销商的一种营销手段,吸引了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到店看车,而想要知道最终的优惠价格,还需跟汽车销售进行讨价还价,很多时候在这里容易上当受骗。
另外在得到裸车价后,很多4S店会附带一些条件,比如说保险必须在本4S店买,必须加装多少的装潢等,这些都是在间接的赚你的人民币,所以碰到这样的情况要特别注意。
为什么一些汽车报价只有指导价,而实际价格需要到店里谈,有猫腻吗?
指导价是汽车厂家某一款产品上市销售的标准价格,就像零食饮料,厂家会有一个建议零售价,但是零售商是否接受他这个建议就是零售商的事了,高于或是低于这个价格是零售商说了算,只要不怕被罚,3块钱的饮料,卖100也可以。
汽车经销商也一样,东风本田是加价卖车玩的最溜的,思域、CRV加价上万照样有人买。
但是大部分经销商为了走量、完成厂家的销售任务,拿到厂家返点,都会给出一部分优惠,以低于指导价的价格销售。但是,因为经销商的规模不同,它们一年销售的数量不一样,在厂家那里拿到的返点也不一样,规模大的经销商销量高,返点也高。它们有能力给出更多的优惠吸引消费者,换取更高的销量和更多的返点。所以,不同经销商给出的优惠也不会完全相同。
另外,经销商也会通过保险、加装装饰、贷款等项目获取利益,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店内上保险、加装饰,而给出更多的优惠。消费者只在店内上保险的话可以得到上保险这个项目上的优惠,如果消费者同时选择上保险、加装饰、贷款购车的话,优惠就会叠加(这些项目的本质,和经销商实际赚了多少钱不谈)。所以,这个数字不是固定的。而且,销售顾问通常还有一定的降价幅度,这就看消费者的砍价的本领够不够高、关系够不够硬。所以,想要相对比较准确的落地价格还是要到店面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