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车口碑和销量不行,但质量却很好?
在汽车市场上,口碑和销量是相辅相成的。口碑好,销量肯定跟的上,比如日系保值王汉兰达,口碑好,销量高,想买还得加价。
不过市场上总有那么一些车,口碑和销量平平,但是质量还不错。这些车,可能会因为市场定位,营销,内外型设计,甚至人们心里的固有印象导致卖的不咋滴。
比亚迪唐DM喜欢唐DM这款车的人会觉得这车到处是亮点,4.3S加速的澎湃动力,100km纯电续航的低成本出行,可油可电的插混架构,公路坦克般的安全加成,霸气的外观,豪华的内饰……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告诉他比亚迪唐DM好,值得买。当他们知道价格后,会说:“比亚迪的车值28万?我干嘛不买汉兰达?”
比亚迪唐DM这款车,在普通人心里的口碑不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款车。而销量上也不怎么亮眼,只有在新款出来的时候销量飚一下,平时都在一千辆左右,今年三月份只卖了807辆。
其实这款车质量是很好的,2.0T发动机+6速双离合是一对很成熟的动力组合,已经用了多年,最早的S6,S7就是这套动力。三电系统既没有自燃也没有听说突然抛锚的报告,也是很稳定的。
除了三大件质量好,唐DM本身的用料也很实在 ,号称公路坦克。配置方面也实诚,布兰博刹车卡钳,R22大胎,全套2级辅助驾驶系统,全景天窗,全景影像,自动空调等等,该有的都有。
唐DM上市的这些年,大规模的毛病基本没有,质量非常稳,但是销量确实不及预期。
斯柯达速派斯柯达是一辆B级车,销量不怎么好,销量不过千,最低的时候月销28辆,平时就在几百辆直接摇摆。
但是速派这车,出自斯柯达。而斯柯达是大众的子品牌,有句话叫做“懂大众的人都买了斯柯达”,原因嘛很简单,斯柯达除了车标不同,壳不同,三大件,零件大部分是跟大众通用的,终端价格却比大众同级别车型低得多。
就拿速派这车来说,2.0T,1.4T发动机都是大众自家的EA888系列发动机。七速双离合变速箱是大众的DQ380系列,底盘则来自于大众的MQB平台。
配置方面,也比大众同级的迈腾,帕萨特更有性价比。17万就能拿到2.0T+双离合的动力组合,还有定速巡航,电动天窗,10.25寸的液晶仪表盘,8英寸中控屏,座椅加热,自动空调等配置,大众至少加三万。
天逸C5天逸C5是雪铁龙的车,属于法系车阵营。C5这车卖的也不好,口碑也不行,九月份的销量只有957辆,平时都在一千辆以内。
C5这车,质量是不错的。三大件方面,用的是PSA集团的1.6T,1.8T发动机,借鉴了部分宝马发动机技术。变速箱用的是爱信的6AT跟8AT,质量有保证。底盘则是雪铁龙的强项,这点不用怀疑。
除了三大件质量好,天逸这车的安全性也非常好,车身使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材,充分保护乘员区。就连天窗都有高强度冲压的三根横梁,防止翻滚变形。这款车的C-NCAP的成绩为56.8分,是五星级安全车。
配置也很均衡,有PHC自适应悬挂,双层隔音玻璃、双按摩座椅、撞色claudia真皮,主动刹车,全速ACC,车道保持,电动后备箱,全景天窗,全景影像等等。
有哪些车口碑和销量不行,但质量却很好?
最冤的肯定是国产
先说口碑国产车的口碑不行,这要从两方面来说,过去国产车是真不行,买国外淘汰下来的生产线,还特么得花大价钱,用三菱的发动机,弄手动变速箱。说实话那时候不叫造车,叫攒车。第一台奇瑞下线,奇瑞老总接受采访时自己说的,开着自己产的车去向省领导报喜,开一半车就坏了。比亚迪的品牌事业部的李云飞也说过,那时候就是先活下来再说。
一些国产品牌活下来了,于是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把钱投入到研发中去,开始研制自己的发动机,自己的变速箱,乃至整个平台,也实现了模块化造车,像是比亚迪、长城、吉利,这都是国产车的骄傲。也有一些品牌,不思进取,依旧使用三菱的发动机,依旧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还是在攒车,比如说……自己去查,谁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
所以说,国产车的口碑问题,我们自己的确要负上很大一部分责任,过去,我们确实不行。然而现在,那些研发、进取的车企已经脱胎换骨!其产品不仅仅在同价位中要远超合资水平,即便拿到全世界范围内,依然熠熠生辉!然而过去的债我们依旧在还,大多数消费者对国产的印象依旧停留在十年前。毕竟,汽车的迭代很慢,大家还都停留在“合资车质量好,用得住,国产车不行”这样的刻板印象中。
再说销量:国产车的销量行吗?也不能说不行,SUV里,哈弗H6冠军的时候比不是销冠的时候还多。就拿2020年全年的销量来说吧,哈弗H6卖了36万多台排第一,长安CS75卖了26万台,排第二。第三名的CRV卖了24万台,第四名吉利博越卖了21万台。比亚迪宋排第七,有差不多18万的销量,荣威RX5也卖了16.6万,排在第十。
至少在SUV领域,销量前十里有五个是国产品牌,总体来说国产SUV的销量要领先于合资的。然而如果按照销售金额来计算的话,国产则毫无优势。热销的H6、CS75、博越、宋、荣威RX5,都是十万左右的车型,最高也不超过15万。而合资SUV,销量前十的CRV、途观、探岳、荣放、奇骏,都在20万左右的价位。也就是说,国产车只能靠薄利多销。
而轿车领域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就只有帝豪勉强进入了前十,全年卖出23万辆,排名第8,之后就是长安逸动,全年卖出17万,排名15。其余都是合资车的天下。而帝豪和逸动这两款车都是不足10万元的均价。
也就是说,汽车消费市场,这个大蛋糕,有绝大部分都被合资品牌拿走了,说国产车销量真的不能说好。
那么,国产车质量到底怎么样?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国产车不行,这句话不由自主地跳了出来。你并没有做过调查研究,也没有足够的样本,你的信息来源,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
老司机和你说:国产车不行,得买日本车,省油。
修理工和你说:国产车不行,日本车不爱坏。
人家上百年的工业基础,我们造车才20几年,国产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开不坏的丰田,一日本田,终身本田。还是买合资吧,国产车小毛病太多,买合资省心,国产车生锈……
耳边是不是都是这样的话?脑子里是不是都
是这样的念头?这些话,放在十年前,没毛病,但是今天,我告诉你,不一样了!
说人家上百年工业基础,他们一百多年都造车了?咱国产不行,咱还五千年文明呢!火箭卫星都能造,造不了车?人家有多少多少技术积累,行,你说百万级的好车,V8、W12发动机牛逼,可以,十来万的车能给你用什么高深技术?造车有技术就行了?更看良心!
没错,口碑的确是一点点传的,我们正在为过去的“不行”买单,但是,作为消费者,你要是不理智客观地看问题,你需要用钱包为自己的认知不足买单,通俗点说就是智商税。
当然,国产行,也不是全都行,也有混日子的。前面提到过了,那些还用三菱发动机攒车的,造的车也不是不能开,没准也十来年不坏,但是从技术水平和造车工艺还真没办法和一线相比。谁是一线?比亚迪、长城、吉利、红旗、奇瑞。也包括长安、上汽、广汽,这些品牌的车绝大多数都要远超同价位的合资水平,注意,是远超。
如果你还被脑海里的刻板印象所左右,看到这一定满脸不屑——来,咱拿东西说话。
首先,我们看投诉。
买东西你是不是也看差评?查询最近一年来的所有车型投诉,排名前十的,就只有一款国产,排名前九的,全是合资!国产里就只有一个传祺GS4,排在第十位。投诉最多的前20名,19个是合资,前30名,28个是合资。哈弗H6投诉量排在第27位,全年有432个投诉。
你可能会说,国产车销量少,所有投诉少。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H6的销量少吗?去年全年卖出36.4万台,全年投诉量432条。比H6销量高的就只有轩逸、朗逸,分别卖出54万台和45万台,它们全年的投诉量呢?轩逸811条,朗逸827条。投诉率要远超H6!至于说销量不如H6的,那就更不用说了,销量比你高,投诉比你低,投诉率自然比你要低了。
哈弗H6就是守门员,至少在它前面的25款合资车,质量都没H6好。拿数据说话,还觉得合资车质量好吗?
汽车质量好坏是什么决定的?第一是设计,第二是用料,第三是工艺。
先说工艺:国产和合资,现在在工艺上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不可能说合资车拿激光焊接,国产给你拿胶水粘。都是流水线的产物,都是平台造车,模块化造车。甚至国产车的流水线更新。像是美国底特律汽车城,都衰败成什么样子了?汽车在他们那都是夕阳产业了,车企也舍不得花钱去更新生产线。而国内车企呢,正式爬坡阶段,舍得投资,舍得研发。而且国外那些流水线工人什么样,咱国内流水线工人什么样,你自己脑补一下。
再说用料:之前说了,造车不仅仅要技术,更看良心!其实不用多说,你要是觉得合资车用料厚道,那咱没得聊了,沟通不了。当然,也别一棒子打死,日系、德系、韩系,这都是压缩成本的好手——太特么了解中国市场了,一点点给你玩减法。日系车好歹在碰撞测试中玩玩应试,最起码成绩让你过得去——多说一嘴啊,碰撞测试撞左边,它右边都不舍得给你做个加固,左右都不对称的。就这个用料……
不过有一说一,法系、美系车的用料还是不含糊的,感觉像是美国佬比较憨,还没学会怎么减配。
国产车用料其实也良莠不齐的,总结一个规律吧,大部分玩过合资的车企,多多少少都学了一些压缩成本的本事,你能听懂就懂吧。
而一线国产品牌,用料普遍都还是比较厚道的,像是比亚迪,那用料可以用傻来形容。国产车在扭转口碑,在创牌子,所以兢兢业业。而合资品牌来中国干嘛来了?他是来赚钱来了,他是来收割来了,当然要利益最大化了,这就是区别!你把这事想明白了就不会被忽悠。
最后是设计:工艺大家都差不多,除了劣质材料导致的故障意外,其实大部分故障表现,都和设计有关。比如说以前大众、奥迪烧机油的问题,日系的机油乳化,机油增多,雨天失速门,这些通病问题都属于设计缺陷。
国产车就没有设计缺陷吗?一样有,比如说干式双离合,不考虑散热,这就是设计缺陷,国产车也有在用的啊。投诉前十的传祺GS4其实就是被17款的菲亚特干式双离合给坑了。
最后,车的质量好不好,其实有个最简单的鉴别方法——看质保!
你说你车质量稳定,开不坏的丰田,一日本田终身本田,一车传三代——你有本事给我来个终身质保啊!一般合资车质保就是3年10万公里。韩系车有一些车型5年10万公里。美系相对厚道,通用旗下包括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都是8年16万公里,林肯5年14万公里,这都算质保比较长的了。
而国产车里,还真就有终身质保的,红旗、领克、奇瑞捷途,都全系终身保,还有荣威的部分车型,奇瑞大小蚂蚁,奔腾T99……也有核心部件终身质保的,比如说WEY三大件终身质保,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说了这么多挺国产车的话,但是有一点我要申明:和爱国无关。这个逻辑要搞清楚,我挺国产,不是因为它是国产,而是因为它的确物美价廉。你买车不用说支持谁,你对自己的钱包负责就好了。只是……这就像是一个心酸的笑话:国产车又好又便宜,你身为国人,却因为它是国产而瞧不起,继而选择多花50%的钱去买同级别的合资,好笑吗?
更好笑的是,我开着20来万的比亚迪,被十来万的丰田车主瞧不起。
有哪些车口碑和销量不行,但质量却很好?
比亚迪标难听、奇瑞车难看、故障多、爱生锈,最冤枉的就是国产车,销量稍微有些起色,负面消息就不断,不支持也就算了,还见不得好!
十年前国产车普遍质量不行,生锈、异响、顿挫是通病,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质量好了,产品力强了,但销量和口碑始终是阻碍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绊脚石。
不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新能源车时代,对国产车的偏见始终存在。
2021年,轿车销量排行榜中,前20名中只有3辆是国产车,分别是五菱宏光MINIEV、逸动、帝豪,价格都在10万元以内。
合资车就完全不同了,雅阁、天籁、凯美瑞,日系三强常年霸榜,宝马3系、5系、奔驰E级都是30万以上的豪车,其中特斯拉Model 3以140035辆位列第18位。
大家发现没有,消费者买车看重的不是性价比、不是空间、不是配置,也不是口碑,而是品牌力。
比亚迪口碑好,网友们力挺比亚迪,都说下一辆车买比亚迪,但是汉EV和唐EV销量一直都不如Model 3和Model Y。
嘴上说不买,身体却很诚实,动嘴支持很容易,真要花钱却很难,最终还是向品牌力低了头。
从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辆国产东风轿车诞生,与奔驰相差了58年,与丰田相差了25年。
我们熟知的自主品牌们,实际上并没有发展多少年,到1997年奇瑞和吉利汽车成立,再到2003年比亚迪汽车成立,起步晚、缺乏工业体系支撑,国产车发展之路尤为艰辛。
1998年,吉利推出了首款车型豪情,这是一辆东拼西凑出来的汽车,前脸模仿了奔驰,底盘和外壳模仿了夏利,发动机是丰田8A的,变速箱是菲亚特的,几乎没有一项技术是自己的。
当时一共生产了100辆,全面对标夏利,并且打起了价格战,希望靠低价打开市场,营销不错,但实际上只卖出了20辆。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汽车工业落后,缺乏汽车方面的管理人才和熟练的工人,二是缺乏严格的造车标准。
在当时的吉利豪情生产车间,每位工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锤子,零件装不进去就来一锤子,可以说每辆车都是用锤子敲出来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手工车。
第一批吉利豪车质量差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首先连淋雨测试都通不过,刹车系统和灯组都出现了漏水,甚至在关好车门的情况下,烟尘都能进入车内,李书福一怒之下把这些车全部砸了。
奇瑞的境遇比吉利要好一些,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并且拥有了第一条生产线,在当年就实现了年产6万辆轿车。
车有了,生产线也有了,可奇瑞和吉利一样都没有造车资质,把车造出来了却不能售卖,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为了获得造车资质,奇瑞最终决定给上汽集团转让20%的股份,成为上汽集团的一部分,才解决了卖车的问题。
奇瑞轿车一经推出,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了市场强烈的反应,销量一路走高,可是危机也随之而来了。
毕竟是奇瑞的第一辆轿车,逆向研发总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品控不严,故障率一直都很高。
汽车有故障,负责维修就好了,可关键是奇瑞没有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买车、修车出现问题只能去上汽的售后。
在各种现实原因的交织下,奇瑞车主总是面临排队修车的问题,谁也不想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修车上,于是“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口号就出现了。
一方面是质量确实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售后服务不及时,这些原因让第一批支持国产车的车主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经的车主在谈及国产车的质量时,总是会拿过去的认知来做评价,这对于国产车口碑的积累和品牌力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比亚迪起步较晚,并且直接收购了秦川汽车,有造车资质,有管理和技术人员,也有生产车间,可以说在各方面都比吉利和奇瑞要好一些。
难倒比亚迪的不是如何生产出第一辆车,而是如何设计出一辆外观好看的车,为此邀请了上汽集团专门从事汽车设计的廉玉波,让他全面负责比亚迪汽车的研发工作。
经过一年时间的奋斗,投入了超过1亿元,终于在2004年末研发出了比亚迪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轿车。
这款车不是后来的销量王比亚迪F3,而是公司内部代号“316”的经济型轿车,王传福特意请了各地的经销商,希望听取一些他们的意见,结果这款车让经销商们大失所望,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丑哭了!”
外观决定不了汽车的品质,但绝对能够影响销量,好看的外观设计一定是决定销量的重要因素。
经过公司董事会的连夜会议,王传福做出了比亚迪汽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将代号“316”永久封存,重新启动汽车研发。
之后比亚迪确定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策略,2005年,比亚迪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车F3下线了,借鉴的是丰田花冠,几乎是1:1复刻。
在当时,只要是把F3换上丰田标,本质上就是一辆比亚迪生产的丰田花冠,更有意思的是这两辆车的零部件都是通用的。
F3上市之后,凭借和丰田花冠一样的外观,通过价格优势,一经上市就获得了广泛好评。
第一年就突破了3万的销量,此后更是突破了10万、20万、直至累计销量突破百万,成为了比亚迪前期的立足根本。
比亚迪尝到模仿的甜头之后,更加坚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策略是正确的,F0的原型是丰田Aygo,S8的原型是奔驰CLK,G3的原型是丰田凯美瑞,S6的模板是雷克萨斯RX。
借鉴模仿之路大家都走过,日系车靠模仿美系车起家,韩系车靠模仿日系车起家,大家都在模仿,可模仿并不是长久之计。
比亚迪靠模仿获得了销量上的提升,但是口碑和品牌力却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大家固有的认知中,比亚迪就是“山寨之王”。
众泰就是一家靠模仿走上巅峰的车企,但是又因为长期模仿走火入魔,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比亚迪深知唯有创新才是立身之本,在2012年,推出了王朝系列车型,属于比亚迪原创外观的时代就此到来了。
可国内缺乏汽车外观设计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刚开始的王朝系列车型,外观是原创了,但还是很难看,至少离符合大众审美还很远。
2016年11月,沃尔夫岗·约瑟夫·艾格加入了比亚迪,担任设计总监,全面负责王朝系列车型开发。
艾格加入比亚迪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提出了Dragon Face龙颜设计,第一款车型就是2017年的宋max,推出之后销量直逼别克GL8,足以证明外观设计上的成功。
现在我们看见的唐DM、汉EV、宋PLUS DM-i都是基于Dragon Face龙颜设计的,外观设计上有了质的飞跃。
外观好看了,技术进步了,销量稍微有些起色,吐槽“BYD”车标难挺的声音又出现了,这样的负面消息会影响很多车主的选择。
不仅比亚迪是这样的窘境,吉利和奇瑞也是如此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前,就已经达到了年销量30万的成绩,但主要都是低端车型,售价在5万元左右。
之后收购了英国猛铜和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并推出了帝豪,将售价上升到了8万元,但10万元的市场依然是合资车的。
这个时候的吉利不是不想突破,而是没有能力突破,造车技术限制向上的空间,要想有较大的进步,收购一家技术成熟的车企成为了捷径。
2010年,吉利打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功收购了沃尔沃,同年沃尔沃就转让给吉利三项核心技术,分别是中级车平台GMC、安全革新技术、空气控制系统。
自此吉利有了造高端车型的技术储备,博瑞就是首次使用这三项技术的车型,底盘是GMC升级的KC平台,2016款博瑞的售价更是一举突破了20万元。
如今的吉利在沃尔沃技术的加持下,星瑞、星越L在整车制造技术、三大件技术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与同级别合资车处在同一水平,甚至部分技术已经实现了超越。
2021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为1328029辆,连续五年产销突破百万辆,尽管如此,口碑不是一天建立起来的,品牌力也不是说有就有的,固有的认知仍然阻碍着吉利的发展,很多人依然不看好吉利。
奇瑞的问题在于大家都知道造车技术很先进,但销量就是不见长,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很多人归因为奇瑞的外观不好看。
奇瑞车的外观就真的不好看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在我看来,奇瑞的外观没有到难看的地步,至少瑞虎7和瑞虎8都很好看。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奇瑞销量差的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品牌力差了,尤其是品牌力差,营销能力同样很差。
高端车型星途揽月各方面数据都表现优异,但是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样的车即使质量再好,也不会出现人人说好的口碑和亮眼的销量。
早期国产车与合资车差距大,现在差距在缩小根据J.D.Power发布的《2009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2009年自主品牌的新车质量得分是258个PP100。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100辆国产车中出现了258个故障,而国际品牌新车只有142个故障,相差了116个PP100,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到了2015年的时候,自主品牌和国际新车质量得分就是120个PP100和98个PP100,只差22个了。
到了2021年,这个差距已经缩小到了5个PP100,可以说一线自主品牌与合资车已经处于同一水平了。
我们再把话说回来,2021年,一线自主品牌在外观、配置、质量、空间、安全性等方面都不比合资车差了,但是销量高的还是以合资车为主,国产车依然需依靠价格优势来竞争。
说白了,国产车的造车水平进步很快,部分消费者的认知水平进步很慢,即使国产车有了好的质量,可是口碑(品牌力)限制了更高的销量。
什么时候大家都客观地认可国产车了,就是国产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时候了。
有哪些车口碑和销量不行,但质量却很好?
口碑和销量不行,质量却很好。口碑不行和质量好这两个是矛盾项,在我看来其实质量只是决定口碑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车辆本身的设计口碑和4S店的服务口碑、厂家的销售策略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惨的就是愣是被车黑打垮的车。
所以从以上三点来看,符合口碑和销量不行,但是质量好的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品牌。
被车黑埋没的自主品牌提起自主品牌,估计很多喷子还没看清别人要说什么,张嘴就来国产车小毛病多,开三年就不行了。殊不知现在的自主品牌已经不像是十年前的自主品牌,自主一线品牌如吉利、长安、比亚迪、广汽传祺等已经做得很好了,欧美国家的汽车发展比中国早了一百年,中国的自主品牌能取得这样的进步十足不容易。然而我们自己的同胞却如此不自信,窝里斗,经常跪舔洋品牌,甚至一些倒闭的外国品牌到了中国却成了香饽饽。
在自主品牌里边我觉得被黑的最惨的是长安CS55,一款实力均衡的紧凑型SUV,再加上长安在自主品牌里面还不错的口碑,愣是被黑成了一个外观抄袭路虎、油耗高、小毛病多。似乎车市的环境不好第一个受伤的总是长安,长安的每一款产品发布新闻下面的评论百分之九十都是负面的,最经典的那句“百年福特毁于长安”,不知道被多少人复制来复制去,搞得用车小白真的以为长安差到不行。不止有长安,同样被黑的还有比亚迪,多少年过去了竟然还有人拿比亚迪的车标来说事,逼的比亚迪把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写到了车标里,殊不知比亚迪的电动车早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早已成为世界电池第二大供应商。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本来就差,一辆车赚的钱还没有合资品牌零头多,那些开着手摇车窗廉价合资车的人有什么资格嘲笑自主品牌?
车辆本身缺点明显但质量不差——总被人吐槽空间小隔音差的马自达首当其冲的我觉得是马自达,相比同级别的车马自达空间总是要小一些,昂克赛拉和本田思域及大众朗逸PLUS相比,空间简直小一个级别。此外马自达的隔音也是同级别最差的,虽然新款CX-5隔音有所改善,但是也只能说达到了同级别中游的水平。还有人吐槽说:开马自达的车主早晨启动车辆时全小区的人都知道他去上班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有几个人早晨被马自达车主的引擎声吵醒了?甚至还有人说马自达昂克赛拉的后排只能放宠物,我想这家人的宠物是有多大?!难道买马自达的人不坐后排吗?
人云亦云的黑色幽默传播,导致马自达在有些方面缺点被不断放大,导致其口碑总是自带一堆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质量确实不差,而且马自达的操控更是在同级别中一流水平。
被厂家耽误的好车——降价王凯迪拉克凯迪拉克无论做工用料、底盘隔音虑震、还是造型都是在相似价格的车里面都是很有竞争力的,无奈厂家的销售策略真的是让人汗颜,本来准备定位豪华品牌,愣是最后变成了一个不知道怎么定位的车子。凯迪拉克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降价跳水的代表,降价太快对已经买了车的人来说简直是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车主不高兴了负面的口碑随之而来。
以上是我根据口碑不好的原因分析的几款车子,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车,比如说铃木、观致等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一一说了。
有哪些车口碑和销量不行,但质量却很好?
问题中口碑、销量和质量这三点,其中口碑和质量几乎是相辅相成的,要想口碑好得有质量做基础,其次才是性能表现如何,不过即便是有着口碑和质量上的双优势,也并不一定能转换成高销量,所以质量好口碑不行的车很少,但是质量和口碑都不错的车,销量不行的却有很多,下面就具体来看一下。首先应该说的是马自达,整个马自达品牌的车型几乎都可以用“叫好不叫座”来形容,操控性和年轻时尚的魂动设计贯穿了整个品牌,同时质量也比较可靠,所以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是销量却一直很不理想,主要还是有些偏离家用车的定位,相比性能家用车更加注重舒适实用,这两点马自达相比同级别其他车型还有所欠缺。其次应该是同为日系的铃木,相比马自达的不温不火,铃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以至于出现了要退出国内市场的消息,不过铃木一直有着比较好的口碑,靠的是质量和经济性,后期故障率低且非常省油,因为善于做小型车,所以在日本本土很受欢迎,但是这并不符合国内喜欢大车的市场行情,即便是评价极高相当保值的吉姆尼,到了销量上也不算很高。还有一个品牌叫做斯柯达,其实简单点来说,旗下的车型实际就是换标的大众,虽然大众不可能把斯柯达做的超越自己,但是实际的性能表现两者却相差无几,即使价格上做出更大让步也无济于事,质量方面虽然比不了一些日系车,但起码也在一个优秀的水平,底盘调校的同样扎实,因此也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是相比大众在国内市场的如日中天,斯柯达真的是默默无闻。除此以外还有那些定位于豪华的品牌,例如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沃尔沃、英菲尼迪、讴歌等等,这些都有着不错的质量和口碑,但是在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力压下,除了凯迪拉克和雷克萨斯相对还稍好一些以外,其他品牌的销量和质量、口碑真的不成正比。
有哪些车口碑和销量不行,但质量却很好?
叫好不叫座的车子很多,要么严重偏科,不均衡;要么太高冷,曲高和寡;要么品牌影响力不足。但是这类车会有一技之长,在某方面见长,成为部分人的最爱。
如果以车企来说的话,最先想到的是马自达,同为日系车,马自达汽车外观动感拉风,质量稳定可靠性,燃油经济性也很出色,创驰蓝天技术更是名声在外。但是与主流的本田、丰田、日产相比销量相差甚远。马自达汽车优缺点都比较的明显,主打运动和操控性注定只适合一部分消费者。相对局促的空间,较差的隔音水准,也是被喷的一无是处。不可否认,马自达对一部分人来说,那是尤物。
法系车DS更是令人叫好不叫座,DS汽车是法国的豪华车品牌,才进中国所以知名度不高,但是在法国很受欢迎,特别是受法国政要的欢迎,被誉为“总统座驾”,从戴高乐到奥朗德,都是法国总统的不二之选。目前整个法系车国内非常不景气,苟延残喘甚至要退市。相比标志、雪铁龙和雷诺,DS知名度更低,但是买过的朋友还是会给予颇高评价的。
自主品牌汽车观致,可以说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品牌。作为奇瑞旗下高端豪华品牌,国内爆冷淡出消费者视线。观致汽车质量还是有口皆碑的,论质量可以说是自主品牌汽车中佼佼者,三大件比较稳定可靠。观致汽车已经有十一年历史了,利用六年研发上市五年,耗资数亿打造,惨淡的销量让人恨铁不成钢。价格贵,品牌影响力不足,渠道少等原因被边缘化。
叫好不叫座的品牌还有很多,包括凯迪拉克、沃尔沃等,相比来说这两个品牌销量还不如很差,但是要与BBA相比,就比较逊色了。究其原因,还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
对于这几个叫好不叫座的品牌来说,个人觉得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终端市场都会有巨大的优惠,并且本身质量并不差。如果在乎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的话,显然不合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