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的那句尽地主之谊谁有更好的解读?

尽地主之谊,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朋友来了,好酒好肉,热情款待。

中国人历来热情好客,对于朋友,都是抱有很大的和善的。按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朋友来了,不论家里是贫是富,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去招待客人。

为什么呢?

因为既然是朋友,说不定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那就不是本地人。朋友在你这里除了你,大概率不认识什么人。这时候,你就是朋友的依靠。这时候你作为本地人,作为此地的主人,就要好好招待。

古诗有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以这种待客之道古来有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我们生活中的那句尽地主之谊谁有更好的解读?

地主,指当地的东道主,或本地的主人。尽地主之谊,远来客人,当地人应该很好去接待或招待的意思,这是东道主的义务。

我们生活中的那句尽地主之谊谁有更好的解读?

“尽地主之谊”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或工作中,接待亲朋好友或工作上的生意伙伴,在寒暄中往往要说一句:略“尽地主之谊”。

“尽地主之谊”是一句成语,指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

 

┃典故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

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食与之宴也。”

 

后以"地主之谊"表达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

 

┃中国是礼仪之邦,深受儒家的“礼”的影响。

人们与友人相聚或离别时都会盛情款待,文人墨客还吟诗做赋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相关描写。如:

1、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好客心理。

2、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孝公感宋之德,亦颇尽地主之礼。”

3、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有:“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的文明礼仪,延续至今。

我国将在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在北京市和河北张家口市联合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北京张家口冬奥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从2020年5月起,首都文明办会同北京市委讲师团稳步推进以“文明东道主 好客中国人”为主题的冬奥故事开讲活动,呼吁市民参与“助力冬奥 文明行动计划”,展现中国全员助力冬奥的浓郁氛围。

 

首都文明办还将在全市开展“我与冬奥会的故事”有奖征集活动和“冬奥特色社区评选活动”,为2022冬奥会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我们期待着2020年冬奥会,“好客的中国人”将一如既往做一个“文明的东道主”,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并极“尽地主之谊”,尽显大国风采!

我们生活中的那句尽地主之谊谁有更好的解读?

意思是把对方当客人招待,拿出自已最好的东西来招待对方。

我们生活中的那句尽地主之谊谁有更好的解读?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地主之谊”的意思就是“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比如你有朋友从外地来看你,礼貌上讲你应该请他们吃饭,然后带他们四处游玩,这就是“地主之谊”

出处:《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如果还有问题可以找我~

我们生活中的那句尽地主之谊谁有更好的解读?

以诚待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