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海水不属于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根据《2019年水资源公报》显示:
2019年天津降水量436.2毫米,全国倒数第六,沿海省级行政区中倒数第一。
2019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8.1亿立方米,全国的省级行政区中(不含GAT)排倒数第一,约为北京的三分之一,上海的六分之一。
2019年天津用水总量28.4亿立方米,全国倒数第二。
2019年天津人均综合用水量182立方米,全国倒数第一;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92升/天,全国倒数第三,山东87升/天,甘肃80升/天;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46升/天,全国倒数第三,甘肃45升/天,宁夏30升/天。
从以上数据就能看出,天津的水资源非常紧缺。
天津缺水的原因主要有。
1、降水不够丰沛、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天津虽然沿海,但渤海是个狭小的内海,自身产生的水汽有限。加之天津地势平坦,没有高大的山脉可以形成地形雨。降水集中在夏季,可达年降水量的70%以上,洪涝频繁。降水年际变化大,年相对变率可超过30%。
2、人口密集,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3、工农业发达,2019年天津工业用水5.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9%,农业用水9.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2%。相比之下,北京工业用水占比8%,农业用水占比8.8%。
4、上游拦蓄影响。天津地处海河下游,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却承担着26万多平方公里海河流域75%的泄洪任务,洪涝灾害严重。为了治理水患,天津在上游修建了许多拦洪工程,使洪涝灾害减少,但也使过境入海水量锐减。经由天津入海的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年平均140亿立方米降至90年代的10亿立方米以下。
5、水污染严重。天津所在的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水资源。比如独流减河沿岸各类污水直排或偷排入河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独流减河水质长期不达标。
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北方城市中富水城市不多, 虽然很多城市名字中都带有“三点水”,比如像滨州、沧州、临汾、济南等,但这类城市与南方城市的水资源比起来小巫见大巫,唯独天津是个例外。天津自有历史记载以来,都是一个水量充沛的富饶之地,虽然名称几经变化,但一直与水相伴,像“沽”“海”“津”三字都是“水”偏旁,这是因为天津所处的位置地势低洼,利于河流汇集,因此天津历史上有“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的美誉,然当下这些称呼不但已名存实亡,且天津还变成了缺水城市,城市供水几度靠引黄济津、南水北调工程来救济。
天津由富水城市变为缺水城市的具体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缺水主要原因与大部分华北城市一样,皆是因为降雨量变少,尤其近30年,天津经常遭遇干旱。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从1997年到2002年,天津就遭遇了连续7年的特大干旱,当时天津的主要供水来源--唐山潘家口水库,出现了严重水荒,不再能满足天津城市用水,为此国家先通过引黄工程救济天津,后又有南水北调供给天津,但这些措施都没能让天津重新变为富水城市,毕竟降雨才是水资源获取的最佳途径。
再一个,进入新纪元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水资源与人口、工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天津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肯定也免不了快速发展,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整个天津建成区的规模比之前扩大了不止一点半点,快速涌入城市的工业、人口,都极大增加了水资源需求量,在有效降雨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低。
另外,工业发展也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浪费,天津所处的海河流域,因为流域内有众多制造、化工、钢铁等污染产业,造成了海河流域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的尴尬局面,这些被污染的水资源不再能直接利用,所以也拉低了天津的水资源总量。
最后,问题有提到天津靠近渤海,这一点其实无关紧要,因为海水从来都不会算作是水资源总量的一部分,当下我国获取水资源的主要途径还是降雨、河流、湖泊,海洋水资源利用限于技术、成本问题,利用率还比较低,否则环渤海众多沿海城市,早就摆脱缺水危机了,我们也不用耗费大量资金去建设大型引水工程。
可能有人会拿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来举例,以色列依靠海水淡化技术,不但摆脱缺水局面,甚至还促使本国境内沙漠面积缩小,更重要的是其海水淡化技术成本不高,这里确实要肯定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但以色列情况和我们国家天壤之别,我们国土面积是以色列的400倍,人口是其十多倍,单一个天津市人口就是以色列总人口的两倍多,数据相差这么大,海水淡化技术根本不能照搬,至少目前还不行。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天津:缺水跟渤海有个锤子的关系,海水又不能喝,工农业发展也用不了海水啊!
不仅仅是天津,几乎整个华北乃至北方都非常缺水,因此这才有了浩大的南水北调世纪工程。
天津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海河与地下水,而缺水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两个主要水源受到了影响难以使用,除了环境破坏水量剧减之外,最重要的缺水原因就是水污染。
从全国来看,拥有将近两千万人口的天津,是个重度缺水城市,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不到而已,而天津七成水源需要海河等地表水,剩下依靠地下水。
天津所在的地方是古幽州的地界,所谓“幽州苦海”,意思就是说这一带的水虽然也有,但水质非常不好,并不适合饮用,这使得天津的淡水资源显得更加稀缺。
整个天津共有371条河流,除了海河水系之外,天津还有大量人工开凿的水渠,知名的像是卫津河、津河、月牙河等等,郊外还有潮白新河、蓟运河等等。
虽然河流非常多,水网非常密集,但尴尬的是天津所在的海河水系本身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庞大水系,作为华北最大水脉,海河径流量并不丰富,可流域内人口却相当多。
海河的径流量并不丰富,但却拥有上亿亩耕地,生活着超过七千万的众多人口,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惊人,而天津这个地方,偏偏位于海河的下游入海口地区。
中上游大规模的取水作业,使得海河最终汇聚到天津的水量已经不算太多,而更加要命的是流域内大规模的城市污水排放,使得天津境内的河水资源,水质也并不是很好。
天津本身作为华北地区的特大城市,无论人口规模还是工农业需水规模,都是非常惊人的,除此之外天津还有个不利因素,那就是几乎都是低洼平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蓄水。
本来水资源就不丰富,而多年来天津大量的经济生产生活活动,使得众多的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自然也就难以利用,这不仅是天津,也是大多数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
因为地表水源的高度匮乏,使得天津长期以来都非常依赖于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还有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滦河引入的水源,但长期超额开采地下水,也使得天津地面沉降。
实在是没什么水源能够使用,天津最终也成为了南水北调的主要目标城市之一,如今天津每年都承接着大量来自南方的水源,但依旧无法改变天津是个缺水城市的事实。
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天津临渤海,但海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淡化后才能用,但海水淡化目前成本比较高,“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虽临渤海,缺水依旧。
天津是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数的1/1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天津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
为什么天津这么缺水呢?要知道天津卫在以前可是“九河下梢”,水资源特别丰富呢!之所以现在这么缺水,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上游水库拦蓄影响。
1963年8月,海河流域发生大洪水,造成极大损失。为了减少洪水危害,国家发出“根治海河”的号召。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水库得以兴建,如大清河上游的西大洋水库等。水库的修建,控制了洪水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入境最下游的天津的水量。“九河下梢”,没有工程控制的时候,水都流到了这里。有工程控制的时候,水都来不了了。就算来了,也是污染的水,不能用。
二、降水的减少与时空分布不均。
引用《海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数据,天津年降雨量呈下降趋势,由过去的604mm减少到540多毫米,降雨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缺水的局面。同时,天津地区的降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俗称“七下八上”,其他时间降水较少,造成合理调配水资源的困难。
三是水污染严重。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污水直排和偷排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质型缺水,有水不能用。
怎么解决天津缺水问题呢?既要开源,也要节流。
开源方面,早之前是引滦入津,现在是南水北调,未来可加上海水淡化。这里单独说下南水北调中线给天津带来的效益:通水以来,水质稳定达标,保持在Ⅱ类标准及以上,南水成为天津市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的生命线。
节流方面,首先是建设节水型城市。这个天津做得比较好,深受缺水之苦,尤知水之珍贵。我有个同学在天津上学,说洗澡都是插卡用水。其次提高再生水利用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可用来绿化、景观、工业用水等。三是加强管网改造,减少跑冒滴漏。
当然还要严控地下水开采,减缓并通过补水措施,治理地下下漏斗,抬升地下水位。
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天津不缺海水,缺淡水。
天津紧邻渤海,为什么还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
天津流域有很多大河,河道很宽,自从有了水库这东西,河道就没有水了!没有一条河是自然径流了,不是截死就给改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