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印度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为何还对外出售?

印度挨饿的是贫民,出口粮食的是地主和佃农,两拨人互不相干。

这是没办法的事,印度工业实力不强,无法出口很多高价值的工业产品,只能靠出口矿产和粮食来赚取外汇,用以购买工业产品。比如2017年印度出口大米超过1100万吨,赚取了近38亿美元的外汇。

粮食按用途主要分为口粮(人的主食)、饲料粮(养殖动物吃的饲料)和工业用粮(食品、医药、化工、制酒和等行业的原材料)和种子用粮。印度人吃肉少,饲料粮消耗少,食品工业不发达,工业用粮消耗少,主要的粮食消耗是口粮。

而且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地主占有大部分耕地,无地的农民只能当佃农,国际上粮食价格高,地主当然是要将粮食大量出口获得更高利润,佃农也需要卖粮食来交租,国内贫民能否吃饱他们根本就不考虑。

这种情况在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饥荒中也发生过,爱尔兰饥荒导致上百万人饿死,上百万人逃离,但令人吃惊的是,饥荒时期的爱尔兰居然还在大量出口粮食。英国改革家埃比尼泽·琼斯(Ebenezer Jones)在1849年记载:“在1846年,除了面粉、豆类、豌豆和黑麦之外,爱尔兰共出口了3266193夸脱的小麦、大麦和燕麦,186483头牛、6363头小牛、259257只羊、180827头猪,这些谷物和肉类大约可以养活一半的爱尔兰人。”为什么在闹饥荒的同时却大量出口食物?因为挨饿的是贫民,他们买不起食物,而地主不是菩萨,不会免费或低价将食物卖给贫民,佃农也要卖粮食交地租。被饿死的人和卖粮食的人不是同一批。

印度和中国的一些指标对比:

印度耕地面积156.4万平方公里,2019年谷物收获面积95.2万平方公里,谷物产量3.24亿吨,谷物单产340吨/平方公里,出口谷物1074万吨,人均肉类(牛、猪、羊、禽)消费量4.11公斤。饥饿指数27.2,排名第94(共107个国家参与排名)。

中国耕地面积120万平方公里,2019年谷物收获面积98万平方公里,谷物产量6.15亿吨,谷物单产627.5吨/平方公里,进口谷物2495万吨,人均肉类消费量61.48公斤,饥饿指数<5,排名第5。

还有一些粮食出口大国的饥饿指数也比较高,比如泰国48位,越南61位,缅甸78位,巴基斯坦88位。

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印度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为何还对外出售?

印度农业最早与美国孟山都公司合作,从种子、农药、施肥到机耕等等,都孟山都化了。印度农业灌溉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开采早已濒临极限。印度国土面积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粮食产量却达到中国的一半,足见印度农业增产潜力已挖掘殆尽。

印度仍有70%的人生活在农村,其实印度仍然是一个农业国。虽然印度大肆炒作要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甚至要超越中国成为第一世界工厂,其实根本是做梦。其原因有三:

一是印度人口达13.7亿,接近中国,国土却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所以未工业化,水与空气已严重污染,道路拥挤程度严重超过中国。有人口宻度过大这个拦路虎,印度怎么可能实现工业化?

二是国贫却已有了西方民主制度,结果劳动力素质那么差,劳动者那么自由散漫,企业却不能随便裁员,要裁员必须经过政府批准。据说这是参照西方民主制度制定的《劳动法》给予政府的权力。

三是还参照西方民主制度制定了巜土地法》,导致无论是工业征地还是道路交通征地,都难于上青天。莫迪最痛恨这部土地法,一心想废除,但也难于上青天。

好了,印度既然是农业国,不出口粮食怎么换取急需的外汇?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中国还是农业国的时候,难道没有岀口农产品和石油等资源换取宝贵的外汇吗?

所以我现在倒是有点怀疑,莫迪政府所谓取消政府按保底价收购粮食,把粮食交易完全交由市场的农业改革,并不只是完全为了减少政府财政负担,而是想促进粮食更多的岀囗,为印度换取更多的外汇。

印度此举,当然对国家有利,对政府有利,对粮商有利,但对农民不利,尤其对众多连低价粮都吃不起的穷人不利。

但是印度最不怕的就是穷人、贱民和农民闹事,因为这些人太逆来顺受了,太安贫乐道了,太信奉来世了,太容易滿足了。他们闹一闹,政府不让步或作点小让步,他们就会不了了之地让步啦。

不信?去印度的贫民窟看看,那里很多地方连基本的供水供电都没有,贫民们不照样乐在其中吗?

不信?去印度的乡村看看,许多人尽管一无所有,但照样躺在一泡牛屎边就能滿足幸福地安然入睡。如果他们能做一个来世富贵的梦,醒来后就更满足幸福啦。所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样的梦他们经常做。

总之,印度穷人每天只有一顿饭吃,无论这顿饭是别人施舍的,还是自己打工挣来的,只要不饿死,就可以安贫乐道隔三差五地做来世富贵的梦。既然来世有好梦,此生又有何求?

所以,印度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印度可以充当粮食岀口国,而中国还要进口极少量粮食。

印度牛!给印度点个赞!

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印度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为何还对外出售?

这个在学术中叫做“饥饿出口”,毕竟印度真的没啥特产,不靠卖粮食挣钱,靠卖啥?卖印度神油嘛?顶多撑死了卖点药片,但是药片这玩意也不咋被大国接纳就是了,《我不是药神》里也说了这件事情。印度人现在吃不饱饭还得往往卖粮食就是这个原因,实在没东西可以换钱了,所以印度人连吃饭都顾不上也要卖粮食。

(1)印度是不是在挨饿?

印度挨饿这件事其实不用多强调,大家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印度人口数量跟咱们差不多,但是粮食总量连咱们的一半都不到,根据2019年的数据,印度2019年粮食作物总产3.1亿吨,咱们是6.6亿吨。这其实让印吹很为难,要是吹印度粮食够吃,那不是等于变相大吹特吹中国;如果说印度的粮食不够吃,那不就做不了一个合格的印吹,所以做印吹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所以有点头脑的哥们真的不要做印吹,除非印度朝廷给的钱实在太多了,不然要做这行,毕竟这样的挣钱也太寒碜了。

根据全球饥饿指数(GHI)显示,作为南亚第一大国的印度在吃饭这件事情真的显得非常无能,在大家都在前进的时候,印度人正在稳步拉后腿。根据数据,在2010年,印度的饥饿指数也就世界上排95位,经过9年高强度的增长,印度人的排名成功突破三位数,来到了2019年的第102位。而印度的其他邻国,除了咱们之外都显得比较菜,但是跟印度比起来,那还是好很多,比如斯里兰卡排在66位,尼泊尔排在第73位,斯里兰卡排在第66位,孟加拉国排在第88位,缅甸排在第69位,和印度过节最大的巴基斯坦也排在第94位。所以印度这个拥有亚洲第一耕地面积的国家,现在混成这个饥饿程度严重的凄惨样子,也确实不一般,只能默默说句印度人是真的厉害。

(2)印度为啥要拼命卖粮食

印度为啥要拼命卖粮食呢?答案其实有两个,第一个是卖粮食的人跟吃不起饭的人根本不是一类人,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印度的现状,倒也不是我诬蔑印度。大家要知道印度这地方是有种姓制度的,不同人是不同命的,所以不同的印度人,他们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低等人就是要挨饿,这就是印度最基本的国情,不承认这一点,这么吹嘘印度的伟大宗教信仰呢?大家也不用替印度的低等人口担心,印度人有宗教信仰,他们觉得低等人就活该受苦,好让他们能够下辈子投胎刹帝利,其实有点生物学底子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就是在放那啥,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为啥公知们一直喷我们不如印度人有信仰了吧,就是嫌我们太有文化,不好糊弄。

印度的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大量的贫农靠着印度地主吃饭,但是印度的贫农却没办法买得起足够吃饱的粮食,所以印度的地主就大大方方地往外卖粮食,因为外卖粮食的价格也很高,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第二点是印度这个地方缺外汇,并且印度人他们本身做不了什么高档的玩意,别的不说,前段时间印度人深陷疫情的时候,连氧气机这都跟咱们大量进口,氧气都搞不定,你觉得他们还能干嘛?撑死了也就卖掉仿制药和印度神油了。

但是跟印度人拉胯的工业能力所不想称的是,他们的工业品需求很旺盛,特别是军火和石油,对,印度这个国家也没啥石油,所以他们的原油的百分之80都是从海外进口的。武器就不用说了,印度的武器就是冤大头,是印度军方跟外国那些武器商人合伙来骗印度朝廷钱的,但是被骗也得买啊,总不能拿着木棍去打仗吧。

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外汇来买东西,甚至还债,跟咱们动辄买了几个万亿的美债不一样,印度其实欠了一大堆外债,在2015年的时候大概有1.4万亿美元,现在估计更多了。但是更让印度人难受的是,印度本身的信誉不行,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问那些做外贸的,看看印度人能不能相信。既然信誉不行了,所以印度的债务的利率就非常高,年化率大概是在8%,也就是说一年的利息就得要1120亿美元往上,要知道印度人被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痛宰的时候也就几十亿美元。

那么一屁股债咋还呢?还不是的砸锅卖铁,所以没有外汇的话,他们会受不了的。那么印度拿什么去换外汇呢?最主要的就是粮食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人卖粮食卖得飞起。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大家!

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印度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为何还对外出售?

弄反了才出了问题。

印度因为太有粮食了,所以才出口的,绝对不是粮食太少才出口的。

印度的土地是地主拥有的,地主同农民达成契约,每亩地怎么分成以后,地主的粮食多,农民的粮食少。所以是地主卖粮食,而不是农民卖粮食。两码事不能弄混了。

实际上这些事情有日本人什么东西都跟中国人抢上,可以看出来的。

印度想造现在的高速列车,就向全世界招标,结果中国中了标。可是日本人不知怎么样的搞的,最终决定由日本造这个高速列车了。

可是自从确定标的以后,到如今十多年了,还没有动工呢。这是因为一听说某个地方要建高铁,那个地方的土地就飞起来了。弄得谁也买不起,从而高铁的建设就动不了工了。

国家想建造高铁,农民和工人以及公务人员也要想造高铁。地主也想造高铁,但是地主想把土地卖的价钱更高一点,再高一点,多发点财,弄的谁都买不起土地了。从而不得不停建。

地主要卖粮食,与其他人没关系的。地主要把土地卖高价,谁也管不着的。

这也是印度不能搞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原因。而只适合于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做一些电器啊,电脑啊软件之类的东西。大规模的开发土地,建一个大型的工厂,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把土地转成工厂,地主就失业了,不多弄几个钱他就吃亏了。

这个账很好算的,如果地主不卖土地,他的子孙后代可以几十代几百代的用这块土地的。一旦土地卖掉了,他的子孙后代包括他自己就失业了。不把这些钱弄回来他是不干的。

所以地主跟农民四六分成收获。也就是地主拿4成,农民拿6成。地主的人口数量少,农民的数量多。所以地主还是有粮食多余的。你不让人家卖会行吗?

何况可能是反过来的地主,拿6成农民拿4成,甚至地主拿七成农民拿三成。地主拥有这么多的粮食,他不卖让它烂掉吗?

如果地主饿的要死,没粮食,地主也不会卖粮食的。

地主有粮食不卖是不行的,农民和其他人饿肚子,是他人的事,与国家和地主没关系的。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印度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为何还对外出售?

印度的粮食产量2012年为3.13亿吨,而同期我国的粮食产量为6.65亿吨。也就是说,印度的粮食产量仅仅为中国的一半。在人口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印度2020年却出口了1300多万吨的粮食。若按照世界平均人口343公斤的粮食产量,印度只有200公斤左右。但印度却在大量出口粮食,显然印度人口中有一部分存在粮食短缺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技术落后。印度的土地耕种面积比中国的1.2亿公顷,多了4,000万公顷,也就是1.6亿公顷,但是印度的亩产量远不及我国。

二、印度人口中一部分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对肉类的需求很低。肉类需求的减少,意味着养殖也消耗的粮食也少。其实,在我国进口的粮食中,很大一部分是做为养殖业的饲料,为的是满足国人对肉类的需求。

三、印度的土地绝大部分集中在地主阶层手中,并不是我国实行的土地国有化。因此,许多印度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因为这种分散的种植方式,导致农业技术应用不高,农作物产量低下。

四、印度的制造业不发达,需要依靠粮食出口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无形中又增加了国内的粮食短缺问题。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以农业养工业。

2021年5月5日,一份由16个国际组织共同出具的报告显示:2020年印度至少有1.5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包括13.3万人需要紧急粮食以防止大面积饿死。可怕的是,据他们推断,这种情况到2021年只会更糟。而在“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统计的107个国家里,印度排到了第94名,被妥妥地归到了“重度饥饿”类。之前的一份数据显示,在印度,约有37%的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低于18.5。而18.5这个数值,则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营养不良界限。也就是说,印度约37%的成年人都处在营养不良的状态。类似的数据,在儿童身上就显得更加残酷。据了解,印度每年平均都有高达200万的5岁以下的儿童死去,其中的二分之一,都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带来的疾病。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源,主要是因为印度的粮食产量不足。

粮食产量仅中国一半,印度很多人饭都吃不上,为何还对外出售?

印度跟咱人口相差无几,自然条件似乎也更优越,可印度粮食产量不到我国一半,我国是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但印度却是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之一,稻米出口世界之首。

很多人都爱拿印度出口粮食而我国进口粮食说三道四,但它们却无视一个事实,那就是每年大规模出口粮食的印度,有全球最多的挨饿人口,完全是在勒紧腰带卖粮食。

条件再好,技术差也白瞎

印度的总面积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但印度的可耕地比例却非常高,在全球范围内,印度的耕地总面积仅次于美国,而且因为地处热带的缘故,印度的农业优势相当明显。

耕地辽阔平坦肥沃、水热充足,与温带国家比起来,印度的粮食作物生长周期短,理论上能够轻易做到一年三熟,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印度怎么都不会缺粮食。

然而事实却比较尴尬,即便到了今天,印度的年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190多公斤,这是什么概念呢?咱们以前三年困难时期,人均粮食产量跌到历史最低谷,也有207公斤。

印度跟我们一样,是个季风灾害频发的国家,可印度的农业技术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极其滞后,农业生产方面的损耗巨大,因此导致印度的粮食产量,与理论产量相差甚远。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印度超过七成的人口都以农业为生,不过印度是个土地私有的国家,绝大多数的农民是没有自己的耕地的,印度1%的最富有土地所有者,掌握着40%以上的耕地资源。

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印度很多的农民只能成为佃农,他们生产的粮食,大多数根本不属于他们,而属于土地的所有者,因此大量印度农民无法自由处置粮食。

长久以来,印度国内的粮食价格都要低于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商人自然都是逐利的,为了更多的利益,印度的大地主通常都选择将粮食出口,而不是留在国内供应市场。

印度自然不可能是为了去争“最大稻米出口国”的名头去挨饿卖粮食,自然是因为其中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掌握粮食的人为了利益把粮食卖了出去,自然使得印度自家粮食不够。

为了生存,挨饿总比丢命强

印度是个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目前印度的年人均GDP刚刚两千美元出头,而印度有超过7亿人口,每天的生活费低于国际最低标准的1.4美元。

这样的贫困在印度的农村尤其明显,由于手头拮据,使得印度大量穷人根本买不到足够量的粮食,因为他们实在消费不起,即便粮食价格已经不算高昂,奈何他们经济条件更差。

在印度,多数的农民以耕种为唯一的生计来源,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其他收入,而耕种土地需要购买必要的种子、农具、肥料之类,没有钱,只能用粮食换,这是他们仅有的。

虽说是挖肉补疮的办法,可为了活下去,印度的农民不得不节省粮食以换取必要的生活与农业物资,挨饿活着,总比守着粮食等着饿死要好的多。

吃素不吃肉,粮食仍不够

我国虽是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但要弄清楚,我们每年进口的几乎都是大豆跟玉米,是用来发展畜牧业,以及榨油、生产乙醇之类,这与咱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有很大关系。

现代畜牧业需要大量粮食供应,对于乳肉等消费量越高,需要消耗的粮食就越多,我国的粮食产量要保证大家吃饱并没问题,但要保证大家越吃越好,就只能越发依靠进口。

受传统文化影响,印度是个相当流行吃素的国家,超过六成的印度人几乎不吃肉,有两成的印度人完全素食,印度的肉类人均消费水平全球倒数第二,不到我国的零头。

可即便如此,印度依旧有过半的青少年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值,半数以上育龄妇女贫血,超过五亿印度人每天只能吃一餐,印度挨饿卖粮食到底何故,不言而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