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向昆明进发引担心: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
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博士(著名的左一博士)认为:从技术和理论上来讲,通过实施麻醉把象群运回去是可行的。但现在情况特殊,过去麻醉独行的大象是有先例的,但没有对15头大象组成的象群实施过麻醉,而且象群中还有未成年象,进行麻醉的时候,象群中的其他成员会出现愤怒反应,危险性较高。
要对年龄、体型不同的15头大象同时实施麻醉,需要针对每头大象制定合适剂量,防止药剂用量过大造成大象死亡,也要防止出现没有放倒反而激怒它们的情况。还须找好射击的时机和角度,避免它们倒下时相互挤压造成内脏受损。麻醉后一小时之内就要打苏醒针,这么短的时间内转移15头大象非常困难。
综合来看,实施麻醉的难度和风险都很高,如果出了意外,没人能承担舆论压力,前不久抓捕入村东北虎和外逃豹子事件,有关方受到了网友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质问。因此,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对象群实施麻醉。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明,目前针对象群采取的预案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在关键地段设置安全的脉冲式电围栏,对亚洲象的行进方向进行适校正;采取食物引导的方式,诱导象群往普洱、版纳方向移动。同时,对象群经过的沿线居民进行疏散,确保居民安全。
亚洲象向昆明进发引担心: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
近日,云南15头野生亚洲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迁”事件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广大网友对这次事件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其它近来徒步成网红的人不少,看来大象也要效仿了。很多网友齐呼:来世投胎当象!其实亚洲象在中国是一级保护动物,才有这等待遇,非洲象就常沦落为象奴甚至被猎杀!小编@随波探史作为广东湛江人,虽然没见过大象,蒙承邀请来“盲人摸象”,蹭蹭热点。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来了解象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象,是属于脊椎动物,喜欢群居,是大陆上现存体形最大的动物。象群的首领是年龄最长的雌性担任,她引领有亲属关系的家族成员组成一个群体,最多可达25名。首领可引导象群的去向、守护领地、觅食、抚养幼象等工作。
象群首领不能其由姐妹继承,只能由其女儿才继承,所以首领继承者不需要是最年长者。象群中如果有成员受困遇到危险落难的,群体会齐心合力进行援救;援救时间过长时群体会指成员轮流守护落难者,其余成员继续觅食。成员中有死亡的,群体要用鼻子抚摸尸体,要静站默哀,表情悲伤低落,即使是遇到其它群体成员,它们也会这样做的。
再来说说象的体态
象身:刚出生的高1米左右;成年身长有达7米,高有4米左右,重量一般4至10吨。
象牙:象牙是象的主要特征之一。非洲象雌雄两性都长有獠牙,长达2-3米;亚洲象只有雄性才有獠牙,并且只有一半雄性有獠牙。獠牙左边短的,可判断象是左撇子,反而反之。獠牙末端向前伸、有的末尖相对的是亚洲象;獠牙向左右八字分开是非洲象。象的臼齿有4对,上下各2对,一只有石头一般大、几千克重,一生有6副,第一副2-4岁脱落,第二副4-6岁脱落,40岁左右换最后一副并陪伴它终身。
象鼻:象的臭觉灵敏不亚于狗、老鼠等动物,它能臭觉到20千米外的水源,象鼻能容4升水;象鼻由4万块肌肉组成,重100多千克;象通过九个月的训练能灵活使用鼻子。非洲象鼻长比亚洲象长,末端有两块和手指一样的趾肉;亚洲的鼻子只有一块趾肉。象的交流方式是用鼻子。象鼻能灵活地360度抓、举,可以喷水、洒土,拨草、拿摘运用自如。
吃量:象的食物以植物为主,包括枝、叶、皮、花、果等等。一头象每天可吃掉75-150千克东西,所以它一天有16个小时在觅食,但它只能消化掉吃进食物的40%,这些不能被消化植物种子排出后,有的被带离60公里发芽,所以说象在自然界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的肠子达35米,每天排便110千克。每天饮水200升,它很喜欢玩水而且象还会游水。
象脑:象的脑浆非常发达,一般重5千克。而且象的记忆力不比海豚、黑猩猩差,它能辨认久别分居的家族成员。
象眼:小象的视力很差,所以它通过鼻子触摸辩别环境。而且象的白天视力比晚上差得多,因此,象大都是白天休息,晚上闯荡。象的眼睫毛长大13㎝,是动物界最长的。眼眉上方与耳朵之间有凹陷的是亚洲象,平满的是非洲象。
妊娠:象妊娠期为22个月左右,亚洲象稍短一点。它20岁开始生育,50岁结束,平均4次每头,所以无论是母象公象,都非常爱护幼象。
象脚:象的脚垫有50cm左右大,它能缓冲身体的重力,感知地波。亚洲的象脚趾前有5个、后4个,非洲各减一个。象四肢发达,能交流、示威、攻击敌人,所以它一般站立睡觉。
耳朵:象耳的皮非常簿。非洲象的耳大达1米左右,亚洲的稍小。扇动可降温散热。
象皮:厚的地方超3cm,布满皱纹,能感知气候变化,保温、保湿又抵制寒冷和散热。
速度:象喜欢慢跑,受到攻击时快跑时40千米/小时,所以不要挑逗攻击象,受到象的攻击时要以“S”形逃跑或沿山腰横跑。
寿命:60-70岁左右。
了解这些,大家说说象群能麻枪麻醉运回原地,还能阻止它们前进吗?
中国有过麻运大象的前例,但那是个别象并且是短途麻运,象皮厚和象群是很难用麻枪麻醉的。再说,象体态大,只能麻醉40分钟左右,久了器官受损甚至造成死亡。而且路途遥远,危险、意外发生率更高。
小编认为,这次野生象北迁原因是栖息地食物短缺,人象活动区域重叠造成冲突。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它找到适合之地会定居。如果其它地方不适合象群生活,可以圈养,或者利用食物、电子脉冲引导它们返回。
亚洲象向昆明进发引担心: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
大象向昆明进发引起担心: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的原因在于大象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你了解下大象基本的知识,就知道,大象的身高巨大,体重是以吨来计算的,大象的象皮更又厚又硬,首先使用麻醉枪,现实中能够把大象麻醉倒就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而且你自己问题中也表述了,他们是一群大象,而不是一个,还有一个问题,大象本身的体重和身体结构决定了,如果大象麻醉的时间过长的,大象就死亡了。因此在大象麻醉这方面,技术不成熟,风险极高,实务操作经验少,基本上不现实,也很少采用。
其实大象群迁移之所能引起如此关注的关键原因在于,现在人类活动几乎完全破坏了亚洲象的栖息地生活环境,大象迁徙过程中一般有年龄大的大象带路,按照固定的路径和觅食范围,正是人类破坏了亚洲象的栖息地生活环境,让他们无法找到原来的路径和范围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他们迷路的话,会有年龄老的大象进行调整和纠正,此大象群的领头象没听从,所以只能乱闯,走到哪算哪。
亚洲象向昆明进发引担心: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
大象在人类面前虽然是庞然大物,如果是赤手空拳“单挑”,人类当然不是大象的对手了。但请大家不要忘记,人类是万物之灵,目前统治地球的依旧是人类,人类会制作各种工具或者说是武器。
图库配图,不是迷路的那一群
所以,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这样的问题。如果人们真的要阻止这群亚洲象北上,除了麻醉枪还有很多更犀利的工具或者方法的,关键看人们要不要使用。
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没有阻止大象北上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大象的保护,不想伤害它们。虽然据报道这群大象沿路造成的破坏,包括农作物、农舍等,已经达到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了,但人们看到的,依旧是这群大象优哉游哉地继续北上,甚至还进入了县城街道。如果不是出于人们对这群大象的保护,实在想不到什么原因可以让它们如此横行了。
昆明动物园的大象,有网友戏称迷路象群想去混个“编制”
所幸,到现在还没有出现造成人员伤亡的报告。当然,相信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有工作人员在监控这群大象的行踪。目前,这群亚洲象背井离乡的目的和原因尚不清楚,肯定不是网友们开玩笑的说它们去三星堆(三星堆挖出了大批象牙)认祖归宗,可能就是简单的外出觅食,迷路了,越走越远而已。
亚洲象向昆明进发引担心: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对昆明的向往,麻醉枪当然更不能,理由有五:
01,谁来调制麻醉剂?什么意思呢,这15头大象男女老少均有,身高、体重、性格以及身体素质等,都千差万别,虽然我们的麻醉枪厉害,不怕他们的皮糙肉厚,但这个麻醉的剂量,要针对每一头大象私人订制才行,这个麻醉剂量,估计麻醉师心里也没多少底。
02,谁来使用麻醉枪?要对这15头大象进行麻醉,必须要做到15条麻醉枪全部精准命中每一个对象,不然后果就会很严重。试想,如果第一枪开出去后,大象警觉了,发怒了,谁能跑赢大象?如果将针对成年大象的麻醉枪打在了未成年小象身上,那开枪的人该追究什么责任呢?
03,谁能近距离接触大象?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听过的猫和老鼠的故事,一群老鼠突发奇想,如果给猫的脖子上戴上一个铃铛,那大家不就都安全了吗?可是到最后,却找不到去给猫戴铃铛的老鼠。亚洲野象也是很警觉的,他们甚至能听到20公里之外的动静,这么多人这么多条枪想要近距离包围上去,谁能行?
04,谁能运走这群大象即使我们之前的假设全部成功了,由于大象的吨位实在太重,我们对他们的麻醉也只有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个时间里,估计要从远处调来机械进行装箱都不够。如果这时候大象醒来了,发狂了,谁能阻挡?要知道大象也是很有智慧的,也是很记仇的。只要想一想这样的场面,都让人不寒而栗。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禁锢住这群大象,还能安全地运送这群大象?
05,谁敢伤害这群大象?这可是一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一群陆地之王,还是一群向往自由的陆地之王。麻醉剂量不对,麻醉枪使用不慎,近距离惊扰了他们,运输过程中大象发狂,哪一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人和大象的剧烈冲突,但无论是人员出现伤亡还是大象出现伤亡,都无人敢承担这样的后果。
亚洲象向昆明进发引担心:为什么麻醉枪阻止不了这群迷路的大象?
首先要纠正一点,这些大象并不是迷路了,它们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并且一直在寻找当中。
这些大象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近日,向北迁移,长途跋涉500公里左右,来到了昆明地区,距离昆明市区约70公里左右。
这个象群总共有15头亚洲象,据中科院动物学博士介绍,这群大象很可能是一大家子,只是由于带头的母象经验不足,领错了路,没有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这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有以下几个因素:1、森林覆盖率提高,亚洲象的可食用植物不断减少。同时,它们的饮食习性也发生着改变,玉米、甘蔗等农作物对亚洲象的吸引越拉越大。
2、人们保护大象的意识增强,对大象的威胁降低,大象不再惧怕人类,越来越敢于靠近人类。
3、由于保护的好,亚洲象的数量增加,它们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
其实,大象和人一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更换栖息地。所以,它们的迁移实际也是一种无奈。
防止象群进入昆明市区虽然大象不是天生具备攻击性的动物,但野生大象还是具备一定的野性,难免会对人造成威胁。
所以,为了阻止这些大象进入昆明市区,云南林业局投入了360多人次,出动警车、渣土车76辆,挖机5台,无人机9驾,来应对象群的行进动向。并且,储备了亚洲象食物18吨,投喂达16吨,保障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不会喂肚子。
同时,组织多台渣土车停在象群前行的道路上,意在迫使象群改变行进路线,去往人烟稀少的区域。
为何不能采用麻醉等强制措施1、大象是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亚洲象的肩高可达两米到三米多,体重在两吨到七八吨之间。而且并不是一两头,多达15头,人力运送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2、象群只是行走错了路线,并没有伤人,无需采用强制、极端措施。
3、采用麻醉等强制措施难免会伤害到大象的身体,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应该以驱离、引导它们走向合适的栖息地为宜。而且,亚洲象本身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应该以保护、护送为主。
写在最后:这群亚洲象只是在迁移过程中路过昆明,只要能有效的阻止象群进入昆明市区即可。同时,如果它们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栖息地,我们可以帮它们找,并且引导它们去往合适的地方生活。人象和谐共处,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
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