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塔卡玛沙漠100年才能接满1杯水,为何还生活着100万人?

阿塔卡玛沙漠太平洋沿岸和内陆的绿洲分布着很多城市。

比如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是阿塔卡玛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人口超过40万,年均降水量只有2.7毫米,但湿度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77%。这个城市铜矿资源丰富,还是南美内陆国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货物中转港,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经济发达。

港口城市阿里卡(Arica),人口22万,年均降水量只有1.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这个城市也是玻利维亚重要的货物中转港。

港口城市伊基克(Iquique),人口约20万,年均降水量仅1毫米,是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城市之一,年平均湿度为71%。伊基克拥有南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南美洲重要的贸易中心。

内陆城市卡拉马(Calama),人口超过15万,年均降水量只有5毫米,Calama一词源于昆扎语“Ckara-ama”,意为“水中的城镇”,因为这座城市被洛阿河(Loa River)和沼泽地包围,洛阿河是智利最长的河流,全长440公里,是卡拉马的主要水源。

内陆城市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San Pedro de Atacama),智利知名旅游城市,人口约为5000,平均海拔2400米,年均降水量38毫米。

这几个城市的人口加起来就接近100万了。

看来降水稀少并不能限制经济发展,阿塔卡玛沙漠资源丰富,盛产硝石、银矿、锂矿和铜矿,有世界最大的硝酸钠矿,1879年–1883年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三国为了争夺硝石资源爆发战争,最终智利战胜了波秘联盟,割占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滨海省,把玻利维亚打成了内陆国,将大部分阿塔卡马沙漠收入囊中。

很多自媒体说阿塔卡马地区的城市饮用水是靠网收集雾水,这种说法夸大其词了,这个地区的城市用水大部分还是来自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的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城市。收集雾水在农业区和小规模定居点比较流行。该地区降水虽少但是多云雾,云雾沿着山坡爬升碰到物体很容易凝结为水滴,当地居民用聚丙烯网收集雾水,每平方米的网一天可以收集4-15升水。

阿塔卡玛沙漠100年才能接满1杯水,为何还生活着100万人?

阿塔卡马沙漠从1845-1936年的91年里从未下过雨,在这期间如果不采取措施想接满一杯水还真的不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这里还能生活100多万人呢?他们又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呢?

阿塔卡马沙漠总面积约为18.13万平方千米,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其南北跨长有1000千米,分布在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四个国家,但大部分在智利境内,阿塔卡马沙漠的地理位置极其独特,它东面背靠安第斯山脉,西面面朝太平洋。

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原因,东面的安第斯山脉就像一道屏障,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但并没有降雨,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

虽说是“干极”,但也并不是从来都没下过雨,据了解,就在2015年的时候这里就曾下了一场超乎以往的大雨,大雨过后,沙漠里休眠已久的各种花朵种子全部瞬间生根发芽,在这死寂的沙漠里绽放出一片美丽的花海来。

那么,这个将近一百年不下雨的阿塔卡马沙漠,生活的100多万人又是怎样解决生活用水的呢?

【1】当地人从沙漠中的植物身上获得了灵感,他们制作出大量的网幕来收集浓雾中的水源,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再把水滴汇集到管道,然后引来使用。

【2】阿塔卡马沙漠的地下水还是挺丰富的,当地人通过打井的方式就可以获得地下水。

【3】住在高原上的当地人则依靠高山上雪水来放牧和种植农作物。

通过这三种方式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住在阿塔卡马沙漠所有人的生活用水问题。

别看阿塔卡马沙漠常年不下雨,可这里的景点还是十分多的,全南美最大的观星站就建造在这个沙漠之中,这里的能见度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是全世界观星爱好者的旅行圣地。

阿塔卡马沙漠的主要景点

【1】安第斯高原湖泊,十分惊艳,让人一见难忘,是自然景观的安迪斯高原探索之旅的必经一站。

【2】月亮谷,其地理构造如同月亮一般,因此被地理学家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谷。人们可以在那里欣赏美丽的落日和由盐渗透、侵蚀而成的天然雕塑。

【3】火烈鸟保护区,由两大盐湖构成,是当地著名的火烈鸟繁衍栖息观赏区,但每年春季火烈鸟的产仔哺育期保护区会向游客关闭。

【4】盐矿遗址,可以看到非常有趣的水流痕,还可以听到盐岩的破裂声。

【5】古印加人的生活遗址,喜欢考察历史的朋友可以到此一游。

占了智利半壁江山的阿塔卡马沙漠,虽然常年不下雨,但是景色居然这么漂亮,大家有去玩过吗?如果要去那里玩的话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因为那里有点晒,但是大可不用带雨伞去,因为它几乎不下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阿塔卡玛沙漠100年才能接满1杯水,为何还生活着100万人?

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被称为“干极”和“旱极”,平均年降水量0.1毫米,曾经有91年从未下雨。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介于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一个狭长的区域,南北延伸约1000公里,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智利境内,也有少部分位于秘鲁、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等国。

为什么一个临近太平洋的沿海地区会这么干旱呢?

其一,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经常以下沉气流为主,气温偏高,不易使暖湿空气上升冷凝成降雨。其实,南回归线附近,除了阿塔卡马沙漠,还有澳大利亚中部大沙漠。

其二,受秘鲁寒流影响,这些地方有寒流经过,寒冷的海水从大陆沿岸经过,产生的水蒸汽较少,且冷的水蒸汽不往上升,形成不了降水,就形成了沙漠;大陆西部受寒流影响形成沙漠,除了阿塔卡马沙漠,还有北美的加利福尼亚、非洲的纳米比亚与西撒哈拉、澳大利亚的西部。

其三,阿塔卡马沙漠还受信风造成的离岸风因素影响。在南北回归线附近还会受到信风的影响,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由于信风是从高纬地区吹向低纬地区的干燥风,所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经过地区更加干燥;同时在信风的作用下,使得大陆西岸的风为陆地吹向海洋的离岸风,使得该地区变得更加干燥,这也是沙漠气候大多在大陆西岸的原因。

其四,受南美洲的东南信风翻越安第斯山脉后在背风坡区域形成的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的影响。由于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绝大部分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水,而降落到迎风坡,而越过背风坡后产生了下沉气流,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产生干热风,致使背风坡距离海洋很近,也难形成有效降水,最终形成了沙漠地貌。

为什么在阿塔卡玛沙漠还能生活着100万人呢?

第一,阿塔卡马沙漠资源丰富,盛产硝石、银矿、锂矿和铜矿,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硝酸钠矿,该地区比较富裕。

其二,该地区不降水,但濒临大洋,水雾(蒸汽)较浓,当地人掌握了沙漠水雾凝水技术,懂得收集雾水,量不多,总比没有好。

其三,安第斯山脉的(东部)迎风坡降水较多,山上有冰川雪水,阿塔卡马沙漠背靠安第斯山脉,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利用。

其四,当地人将安第斯山脉的雪水充分引流利用,类似我们利用天山雪水一样。

其五,面对南美洲的沙漠,秘鲁搞了东水西调,而智利开始实施南水北调。

阿塔卡玛沙漠,世界的干极(旱极),人不少,也不穷(南美较富裕地区),日子照样滋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