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曼斯坦一场大火烧了近50年,损失超百亿,为什么不灭了它?
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又称达瓦札天然气燃烧坑,是位于土库曼斯坦达瓦札的一处天然气田,1971年在勘探时发生崩塌,形成直径69米、深度30米的大坑。地质学家为避免甲烷和有毒气体扩散而将气坑点燃,一直燃烧到现在,成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众多极限运动爱好者和探险队。土库曼斯坦曾经想过扑灭它,但技术上无法做到,干脆就让它烧着,反正自家天然气多得是。
我看到网上关于“地狱之门”的帖子里很多人都在说“为什么不用土埋?”“为什么不用水浇?”“为什么不用盖子盖住?”……我之前回答一个贺兰山煤层燃烧问题时评论里也有不少人这么说,很多人都想得太简单了。
化石燃料燃烧一直是困扰各能源大国的难题,地下煤层和天然气田都很容易被点燃,而且一烧起来就难以扑灭。
台省屏东县恒春镇的垦丁“出火”也是由天然气持续燃烧产生的景观,已经燃烧了几百年,清末屠继善的《恒春县志》里就有描述。
比天然气燃烧更让人头疼的,是煤层燃烧。煤层燃烧不能直接用水扑灭,因为生成的水煤气会助燃,煤层里的大量瓦斯也会参与燃烧,使人工扑灭的难度加大。一般只能综合采用“钻井灌浆,剥离平整,黄土覆盖”的方式来控制。
贺兰山汝箕沟矿区煤层已持续燃烧300余年,每年烧损优质太西煤上百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新疆硫磺沟煤层从1874年就在燃烧,2000年官方决定整治,花了4年时间才将其扑灭。但是在2008年有消息称在该处又发现了火苗。
中国控制煤火的技术全球第一,还专门设立了煤田灭火处,但每年因煤层燃烧而损失的煤炭仍高达2亿吨,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全球每年有超过10亿吨煤炭被煤火烧损,各产煤大国无一幸免。印度有约70个煤矿在燃烧,印尼约120个,美国约160个。每年煤层燃烧产生的碳排放约占人类碳排放总量的3%。
澳大利亚的温根山煤火燃烧了超过6000年,直到1829年地质学家才知道这是地下煤层在燃烧。
加拿大的烟山因富硫褐煤自燃而得名,1826年欧洲人来到此地时它就在燃烧。
德国普拉尼茨一处煤田从1476年烧到1860年。杜德韦勒的一处煤田从1668年一直烧到现在。
南非普马兰加省的一处煤矿从1953年一直烧到现在。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森特勒利亚镇的煤层在1962年被点燃,一直烧到现在,据推测还将燃烧250年。这个小镇就是《寂静岭》的原型。
一个燃烧了50年的天然气坑与每年烧掉10亿吨煤炭的煤火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土库曼斯坦一场大火烧了近50年,损失超百亿,为什么不灭了它?
你说的应该是,1971年被苏联专家无意之间,搞出来的那个“地狱之门”吧!之所以不灭了那场大火,是因为灭了它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那个“地狱之门”位于,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中部,当时土库曼斯坦还是苏联的一部分,1971年,苏联地质专家,例行在那里进行钻探研究。
也不知道苏联专家怎么钻得那么准,竟然意外地钻出来一个,充满天然气的地下洞穴。当时,钻探工具下面的土地瞬间坍塌。
露出了一个直径将近100米的大洞,经地质专家初步探测,获知里面充满了天然气等各类气体,由于担心里面有毒气体外泄,于是苏联地质专家就点燃了,泄露出来的天然气。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苏联地质专家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按照当时的情况,以及地质勘探的惯例,是可以将天然气点燃的。
因为当时,在那附近没有可以开采、储藏、运输天然气的设备,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苏联专家以为那只是一个小型的天然气坑道,并没有太过在意。
并且,如果不及时点燃天然气坑道,容易在那附近聚集大量可燃气体,万一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苏联专家在无法开采又无法封闭那里的情况下,就点燃了天然气。
当时苏联专家预测,大火会在几周内熄灭,可谁也没想到,那里的天然气资源竟然如此丰富,以至于已经燃烧了50年,还没有熄灭的迹象。
这种烈火的燃烧,像极了传说中的地狱入口,所以人们戏称它为“地狱之门”。可以说,这五十年来,被燃烧掉的优质天然气数量,庞大到无法估量。
用烧钱来形容这场旷日持久的大火,一点都不过分,白白浪费这些天然气,实在是暴殄天物,并且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还会加剧全球变暖。
还有,就是那附近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说由于这场大火,导致根本无法在那附近开采石油,于是人们就想办法给那里灭火。
包括土库曼斯坦的总统,也曾多次到那里视察,研究如何灭掉那里的大火,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至今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个坑洞实在太大了,如果想要通过隔离空气的措施,灭掉大火,技术难度系数太大;比如哪怕是想要向其中注入大量的水,对于地处沙漠的"地狱之门"来讲,都是非常难的,更何况根本没有那么简单。
加上土库曼斯坦的科技发展水平很低,没有相关的技术,而世界各国拥有这些灭火技术的国家,又没有必要为了土库曼斯坦,干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毕竟在灭火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是无法预料的,加上处理善后问题,更是一个难点,也就导致了这场大火始终没有被灭掉。
根据俄罗斯专家预测,这场大火至少会继续燃烧到2040年以后,而由于那里高温危险,无法进行探测,实际上到底储存了多少天然气谁也不知道。
不过,由于那里的别致景色,也使其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海量游客、摄影师、冒险家到那里打卡游玩,这也给土库曼斯坦带来了很多额外的收入,这或许是“地狱之门”唯一带来的好处吧!
土库曼斯坦一场大火烧了近50年,损失超百亿,为什么不灭了它?
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三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地方,一个位于我国昆仑山深处的死亡谷,由于这里常有灵异事件发生,因此得名为地狱之门。另一个则是苏联与美国冷战期间,为了探索地底,在俄罗斯帕钦地区所挖的一个深度达12262米的深洞。据说当时施工人员在井下,曾听到鬼哭狼嚎之声,仿佛到了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所以也被称作地狱之门。
第三个地狱之门,则在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的达瓦扎地区,也是被称为“最接近地狱”的地方。它是一个位于沙漠之中,直径70多米的深坑。坑中长年累月燃烧着熊熊的烈火,非常像《圣经》中描述的魔鬼撒旦所掌管的“炼狱火湖”。
其实,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前苏联科学家的杰作。坑中所燃烧的,也并非《圣经》中描述的硫磺之火,而是当地丰富的地下天然气。
如今,大坑中的烈火燃烧已达50年之久,所造成的天然气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这不禁令人好奇,火坑造成如此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何不将它扑灭呢?
(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
一、沙漠中的天然气之国。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东南岸,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交界,隔着里海还和阿塞拜疆及俄罗斯互抛媚眼。
虽然土库曼斯坦的领土面积并不小,达到49万平方公里,但是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几乎占了其领土的五分之四,属于沙漠上的国家。
不过幸运的是,土库曼斯坦不仅能从资源丰富的里海分一杯羹,而且在它广袤的沙漠下面,还埋藏着储量惊人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储量高达24.6万亿立方米,高居世界第五。
此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据点,土库曼斯坦自古以来,都是商贾云集之地。古书中所记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就出自这片土地。这种被称为“天马”的宝驹,曾多次被土国政府赠予我国,作为中土友好关系的扮演者。
达瓦扎位于卡拉库姆沙漠中部,是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的一个小村庄,约有居民350人。他们绝大部分是塔克族土库曼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关游牧的生活方式。而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大火坑,就在这个村庄的附近。
(市集上的土库曼斯坦人)
二、是谁打开“地狱之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土库曼斯坦曾是苏联下面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71年时,苏联人来到达瓦扎,打算开采这里丰富的天然气。在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地面突然出现塌陷,形成一个直径七十多米,深五十多米的大坑。坑底源源不断冒出天然气等有毒气体,由于洞口过大,这些天然气很难收集和储藏。为了避免气体积累形成爆炸,影响村民的安全,他们点燃了突突外泄的天然气。
这些深藏在沙漠底层的可燃气体,一遇明火立刻燃烧起来,瞬间将整个大坑变为一片火海。苏联人原本以为,等到坑底的天然气烧尽,大火就会熄灭。可直到苏联解体,这个坑洞里的大火却再也没有熄灭过。
苏联的科学家们也曾多次来此地探测火势,希望能扑灭大火,但是坑口的温度在60度以上,坑底的温度达到上千度,人根本无法下到坑底。而且“地狱之门”地处沙漠,用水来灭水也不现实。于是有人提出,用沙来填坑灭火,但是经过试验也行不通,因为如果掩盖不严实,随着天然气不断泄漏,极可能引发大爆炸,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眼看灭火不太现实,当地政府认为,与其让其白白燃烧浪费,倒不如将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打着“地狱之门”的旗号,吸引外国友人前来观光,这样同样能挣外汇,反正土库曼斯坦遍地天然气。
此后,随着50年大火不灭的“地狱之门”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大量的外国游客来到这里,当地村民靠着旅游业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乔治·康罗尼斯探险照)
三、进入火坑的冒险家。“地狱之门”还吸引了很多探险人士前往。2013年冬季,44岁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乔治·康罗尼斯,来到这里,向“地狱之门”发起挑战。他身穿铝制的耐热防护服,利用钢索慢慢滑入地狱之门火坑,最终他成功下降到30.48米的深度。根据防护服上的测量仪显示,当时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1000度,随后他挖了一些墙壁上的泥土和岩石,将它们带回地面,留给科学家做研究。他也成为挑战“地狱之门”深度纪录的保持者。
如今,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大火坑还在熊熊燃烧,当年倒塌的勘探架仍然躺在坑底,被烈火不断焚烧。它警示我们,人类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也不要为了利益和自然抗衡。因为一旦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带给人类自身的灾难,将是无法修复的。
(参考资料:《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坑洞:燃烧了40年的“地狱之门”》《金色的土库曼斯坦》等)
土库曼斯坦一场大火烧了近50年,损失超百亿,为什么不灭了它?
一根火柴让这把火燃烧了近50年,每年500亿美元的损失,截止目前这把火已经烧掉了2.5万亿美元。据理论数据显示,这把火可能还要燃烧30年,也就是还有1.5万亿美元将会被这把火吞噬掉。
这把火燃烧的地方被称为土库曼斯坦地狱之门,一把火燃烧了50年而不灭,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奇迹”,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心,这么燃烧下去,会不会把地球烧坏了。
地狱之门的来历
土库曼斯坦被俄罗斯吞并,后来计入了苏联,苏联时期一支科学家队伍在此地进行勘探,发现了三个大型的天然气坑。
当时勘探地狱之门时,钻探装置造成地表塌陷,露出来了一个直径70米左右的大坑,由于只是勘探阶段,并没有详细的开采计划和开采设施。但是突然塌陷的大坑,让天然气以及很多有害气体不断的泄漏到空气中。
为了防止有毒气体向外扩散,影响当地人的生活以及环境,苏联科学家想到了这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点燃天然气,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它们消耗掉。
理想是美好的,苏联科学家认为一周左右的时间这把火就会停止,然而事实却是这把火烧了50年,甚至还会继续在烧下去几十年。
地狱之门灭火的难度系数
如果这把火能够灭掉,谁会原因每年损失上百亿美元,只能说明难度系数真的太大了。
首先燃烧的是天然气,其灭火手段并非是常见的方式,通过水、土、或者泡沫等,扑灭天然气最直接的办法是阻断天然气的输送源,或者是隔绝空气,天然气没有氧气自然也会熄灭。
这时难点来了,地狱之门的天然气“阀门”太大了,根本无法关上。
其次,这把火已经燃烧了近50年的时间,地狱之门的天然气储量有多大,其内部结构空间有什么问题,以及有没有什么隐患都无法勘探,想要灭掉这把火没有什么可以实际参考的数据,只能凭借“感觉”。弄不好这把火只会越灭越大,就像火焰山遇上了假的芭蕉扇,越扇火越大。
最后,持续几十年的燃烧,让地狱之门的温度已经高达1000度,加上地狱之门位于卡拉库姆沙漠心脏地带,无论是条件还是实际情况,都让灭掉这把火的难度在上升。
地狱之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0年4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到这里视察,下令灭掉大火并填埋这个巨坑,但这项计划从未付诸实施。毕竟每年因为地狱之门的存在引来了无数游客到此观光,虽然损失了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但是旅游方面的收入也对此进行着弥补。
地狱之门所处的位置对当地人的影响并非很大,加上灭火的难点问题,这把虽然烧掉了不少钱,却也带来了不少收益。
毕竟按照实际情况能不能顺利的灭掉这把火一直都是个问题,灭火的成本也是个未知。土库曼斯坦是世界上第五大天然气储备国,自然资源早晚有耗尽的一天,如果的旅游业如果能够成为土库曼斯坦的新兴行业,这对于自己发展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土库曼斯坦一场大火烧了近50年,损失超百亿,为什么不灭了它?
土库曼斯坦,共有六大旅游热点,即:地震纪念碑、中立门、鲁赫耶特宫(会议和艺术宫)、地毯博物馆、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阿哈尔捷金马和种马场、地狱之门。
但是,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几乎都是奔着从1971年燃烧至今已有50年的“地狱之门”去的。
其实,这也是一直未曾扑灭“地狱之门”之火的一大原因。
地狱之门的由来地狱之门,是一个巨大的火焰塌陷坑,原来的正式名称是“达尔瓦扎天然气火山口”,位于是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中部的阿哈尔州达瓦札村。
2002年,达瓦札村已废弃,约有350名村民也已离开了这个“地狱之门”的危险之地。
▲身穿耐热铝制套装的英国探险者康罗尼斯使用绳索进入“地狱之门”
1971年,苏联一个地质勘探小组来到这里,架起钻探设备开始勘探。不久,忽然地下连续传来“轰隆…轰隆…”的声音,地面上的钻探设备瞬间落入了一个直径约70多米的大坑,并有滚滚的气流从地下传来。
勘探人员担心这些气体是有害的毒气,会伤害到附近的村民,于是点起一把火,希望在短期内将这些溢散出来的“毒气”烧掉。
结果,这把火却将这个世界储量最大之一的地下天然气田给点燃了,而且根本就没有扑灭的能力,只能任其一直燃烧下去了。(注:据土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土天然气的远景储量24.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后来,这里就形成了三个大坑,即:土坑、水坑、火坑。
每当有人走近土坑边上,就能闻到一股股刺鼻的气味,而且还能看到坑里燃烧的零星小火,以及几汪泛着白沫的积水。迎风细听,会从坑下传来阵阵“呼啦…呼啦…”的怪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随后,再走向步,就会看到一个直径近百米的大火坑,火坑边围着钢丝绳,还有一根钢丝绳垂向火坑里,据说是给不慎落入“地狱之门”的生灵留下的逃命求生索。
站在火坑围栏边,向火坑下张望,映入眼睑的便是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以及阵阵炙热之感。
▲“地狱之门”内燃烧的气体照亮了整个天际
据媒体报道,2010年4月,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视察这里时,曾下令扑灭大火,并关闭这里。
不过,根据后来的燃烧情况看,应该并没有扑灭这里的大火。
2014年6月23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这里的天然气田燃烧情况,并称这里为“地狱之门”。
自此,这个“地狱之门”便传开了。但是,若与神秘的中国昆仑山的“地狱之门”相比,似乎却有点名不副实的味道。
地狱之门大火为何不灭据《每日邮报》2014年6月23日报道,每年有50多个国家的12000至15000名游客访问这里。
于是,后来的“地狱之门”便成了土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这,也是前面说的地狱之门大火不灭的一大理由。
▲“地狱之门”边上的游客
同时,因天然气地下火难以扑灭,一旦强行扑灭或封闭,则很容易引发气体大爆炸。所以,宁愿让其燃烧,就算白白损失资源,也总好过爆炸带来的危害。
这,应该就是地狱之门大火一直不灭的主要原因吧。
然而,若将这个地狱之门的大火,放到世界范围来看,则并不算什么。例如:
我国贺兰山的汝箕沟矿区,就分布着25处火区,始终都难以扑灭。据媒体报道,贺兰山每年燃烧的太西煤高达约11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而且是从清朝时期就一直燃烧到了今天,长达300多年。
同时,据媒体报道,世界上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一直都在自燃的煤矿就有许多。如:印度约有70个、印度尼西亚约有120个,美国更是达到了160个等。
虽然,不知是地狱之门大火是否损失超百亿,或许只是一些人的个人猜测吧。但是,却给这片人迹荒凉的沙漠带来了火热的旅游生机。
图片来源网络
土库曼斯坦一场大火烧了近50年,损失超百亿,为什么不灭了它?
在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中,有一个被称为“地狱之门”的大坑,这个大坑里的大火已经燃烧了整整50年,每年造成的损失近500亿,没有人知道究竟还要燃烧多少年才能结束。
简单的了解一下“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西南部,是世界上7个永久中立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土库曼斯坦的主要民族是土库曼族(占总人口的94.7%),在13世纪,土库曼的一支部族首领率领500多人一路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之地,古书记载中“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汗血宝马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我国的,这种马也被称为“天马”,土库曼斯坦曾多次向我国赠送汗血宝马,这种宝马也是中土友好关系的重要扮演者。
土库曼斯坦“地狱之门”的形成来自一场意外土库曼斯坦的“地狱之门”是一个不断燃烧着火焰的直径约50~100米的大洞,由于洞中有持续不断的天然气露出,因此洞口的火焰从未间断过。
土库曼斯坦在没有独立之前属于“前苏联”,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地质学家在达瓦扎(距离大洞10公里)一带勘测到地下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1971年地质队在达瓦扎附近搭起井架开始钻井作业,其中的一支钻井队在作业时地面突然坍塌,形成了一个直径70多米、深度达30多米的大坑,大坑源源不断的冒出含有天然气的有毒气体,由于洞口过大,这些可燃气体根本无法运输和储藏,再加上担心这些有毒气体泄露,他们点燃了露出来的天然气。
泄露出来的天然气遇到火,洞中立马燃烧起熊熊大火,本来以为几天这些火焰就能完全熄灭,没想到这些大火从未停歇的燃烧了整整50年,火什么时候能停谁也无法预测,也许要等到地下的天然气完全烧尽才会停止燃烧,这将白白浪费一大笔宝贵的资源,这其中所造成的损失何止上百亿元。
土库曼斯坦的大火在持续燃烧天然气,损失无法估计,为什么不灭了它?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全球可开采的储量也才有70多亿立方米,“地狱之门”不断燃烧的天然气是一个极大的浪费,无疑是在烧真金白银,每年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保守估计每年的损失近500亿,而且大火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危害。
“地狱之门”最宽可达100多米,深度达30多米,坑底温度达到上千度,人根本无法靠近,想要把这些天然气收集起来肯定是不现实的。“地狱之门”位于沙漠,用水来灭火肯定不可能,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通过埋沙来隔绝氧气,但是如果掩盖不严实,内压过大可能会发生大爆炸,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火坑底部的温度高达1000℃,坑口地面的温度也有60℃,而且还有持续不断的有毒气体溢出,人根本无法作业,如果想要把大火罩住也是很困难的。可以说,想要把大火扑灭,土库曼斯坦至今依然没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估计在我国的话早搞定了!
既然灭火很困难,再加上土库曼斯坦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灭火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随着“地狱之门”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这里旅游,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你有什么办法能灭掉坑内的大火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