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作为历史长远的动物,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马肉
马肉是一种非常小众的食用肉类,无法与猪牛羊肉、鸡鸭鱼肉的地位相比,但也绝非“很少有人吃”,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日韩,中亚,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等地都有食用马肉的传统。
我国新疆有著名马肉美食熏马肠、风干马肉,西南地区茶马古道的兴盛催生出了石林马肉、干锅马肉、马肉米粉等地方美食。
日本人会把马肉做成刺身食用,韩国的济州岛也有生吃的马肉料理。
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饮食中马肉占据重要地位,吃法主要是香肠、熏肉和风干肉。
菲律宾人会将马肉浸泡在柠檬汁、酱油或鱼露中,然后油炸,用醋蘸着吃。在印尼吃马肉会搭配新鲜的葱片、胡椒和甜酱油。
欧洲吃马肉的国家超过20个,在东欧、南欧和北欧尤其受欢迎。
加拿大的魁北克、温哥华、多伦多很多超市都有马肉出售。美国很多州都生产马肉,但主要用于出口,当地人一般不食用。
墨西哥和阿根廷也是马肉生产大国,但主要用于出口。在智利,马肉是土著部落的主要肉食,在西班牙人带来的马野化之后,这些部落主要饲养的牲畜从大羊驼转变为马,比如潘帕人和马普切人。
由于马匹饲养成本高昂,且马肉的口感与猪肉牛肉无法相比,处理不好会有泡沫和特别的气味,所以马肉难以成为主流肉食。但马肉在世界范围里仍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和贸易。
根据粮农组织的数据。
2019年马匹存栏量最多的5个国家:美国10702799匹,墨西哥6382699匹,巴西5850154匹,外蒙4214818匹,中国3673395匹。全球存栏量57402865匹。
2019年生产马肉最多的5个国家为:中国18.5万吨,哈萨克斯坦13.2万吨,墨西哥7.3万吨,外蒙7.1万吨,俄罗斯4.6万吨。全球共生产74万吨。
出口马肉最多的5个国家是:外蒙3.1万吨,阿根廷1.2万吨,比利时1万吨,荷兰9958吨,罗马尼亚7737吨。全球共出口12.1万吨。
进口马肉最多的5个国家是:中国2.8万吨,意大利2.7万吨,比利时1.3万吨,荷兰1.1万吨,俄罗斯 9361吨。
马作为历史长远的动物,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马肉
引言:我第一次接触马肉,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邻居家的一匹农用马,从山道上摔下山坡死了。当时左邻右舍帮忙把这匹马给拉回来,处理后做成了好几锅炖马肉。我记得邻居给我家端过来一盆子,里面放有很多辣椒,辣乎乎的吃着可香可得劲了!
不过说真的的,长了这么大,对于我们这边马匹很少的农村来说,当地曾经有“牛肉锅”(杀牛卖肉的地方),有“杀猪锅”,在这边养驴多的地方,还有杀驴卖肉的地方,就是没有听说过“杀马锅”。究其原因,无论马肉好吃与否,还是因为马在民间普及率非常低,也就说在牲口中,并非亲民化的一种大型牲口。
当然了,在我国一些地区,养马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内蒙和新疆等地,有宽广的草地,便于马儿活动。他们养马,主要是以马为交通工具,或者产马奶等用途,也并非耕地拉车。这些地方,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吃马肉的习俗,而且有些地方关于马“制品”的美食,远近闻名。比如新疆伊犁的熏马肉和熏马肠是哈萨克族过冬必备的食物,每年11月底到12月份,是哈萨克族牧民熏肉的旺季。他们在这个时候,要挑选一些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宰杀后,经过熏制便于储存,供过冬食用。
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并不盛产马匹,甚至在民间很少有马,就是想吃马肉,也没有条件吃啊!而关于吃马肉,一些地方还有一些忌讳,好比一些地方不吃驴肉一样,认为吃马肉属于“发物”,有“发陈病”的说法,其实什么没有科学依据。好比河北这边,驴肉火烧馆遍地开花,非常盛行,人们早餐经常吃驴肉火烧。而有些不良商家,把马肉冒充驴肉销售,说真的真不好分辨,我吃了这么多年驴肉火烧,来分辨烹饪后的驴肉和马肉,也挺困难!所以你看,我吃了多年驴肉火烧,说不准有时候吃的就是马肉,烹饪好了也挺香!
老话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很好的说明这马肉是可以吃的。只是古代烹饪技术粗放,吃马肉本身纯粹的味道,没有驴肉香而已。这是因为马善于奔跑,汗腺比较发达,在民间有说“臭”,而且马肉质没有驴肉细腻,整体口感没有驴肉好。骡子由于是驴马/马驴结合的产物,是几户没有生育的“怪胎”,人们封建思想作怪,认为吃了不好,其实比马肉好吃,比驴肉少次而已。说白了,只要烹饪技术好,舍得用“五花大料”等佐料,把马、骡肉卤煮好了,也是非常棒的一种美食。
说来说去,中国人总体很少吃马肉,还是因为马不像牛、羊和猪这些家畜,便于老百姓饲养,养殖条件要求比较高,使用价值低,所以马在民间普及率就非常低。如果说马在民间像牛羊一样普及率高,就像我国养马比较集中的地区,那里有开阔的天然牧场,便于养马,这些地方民间就有吃马肉的习俗。而当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即便是千里马,在民间也没有太合适的养马场地,当地自古以来不盛产马,或者说没有马,就形不成吃马肉的习俗。这说明,我国除了一些盛产马匹的地区,多数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养马的人并不多,吃马肉的人当然也就少了。
马作为历史长远的动物,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马肉
之所以马肉很少有人吃,吃它多集中在少数民族牧区,那是因为马肉不是主流的食材,就像鸡肉包子一样,你基本上不会看到有人把鸡肉做成包子馅儿,当然还是有人这样干的,比如闷声大发财的连锁包子铺“芭比馒头店”就创新过一款藤椒鸡肉丁包子。
马,这个东西,从冷兵器时代就是开疆破土的神器,相当于现在的“陆地之王”坦克车,当年铁木真的蒙古大军纵横欧洲开疆辟土的就是大马,霍去病长途奔袭匈奴也是靠的大马。在过去非不得已,不会吃马肉。
当然杨贵妃吃的岭南荔枝,也是大马的长途接力奔袭,马在过去除了是打仗的神器,也是农耕时代的神器,没有牛,马除了拉车被人骑,也可以耕地。所以马自从被驯化之后,在家畜界,拥有崇高的地位,比如“宝马雕车”。
打仗的士兵在逼到绝境,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会不得已杀马饮血,甚至都心疼的不得了,没办法,只有吃才能活下去。
马这个东西,虽然有脾气,但基本上不暴躁,静如处子,奔跑像闪电,而且长得好看,在旧时代作用是相当大的,人们有共情心理,宁愿杀牛,杀驴,也不愿意杀马。
马作为长途奔袭的动物,自然身上精肉多,瘦肉少,这势必产生不了什么厚厚的脂肪,体脂率也低,那么也势必没有什么油水。马不像猪,猪肉肥肉多,肥瘦搭配,势必香氛。而马肉几乎都是精肉。
另外一点,马自然生长不快,这势必不会大规模养殖,草原牧区除外。比如新疆的哈萨克,除了风干马肉,还有一种风靡全疆的特产熏马肠。
马自然生长的不快,就意味着没有多大的市场,在中式餐饮烹饪中,马肉烹饪方式其实很不好做,卤马肉,那不如牛肉来的香氛,红烧马肉,不如来个红烧牛肉或猪肉。马肉和其它食材的搭配成混合菜品的难度也大。
再说马肉的口感,也不是特别香氛,马肉在中式餐饮中,从开始到现在就不是人们主流的饮食口感。当然也有以马肉为食材的特色饮食,但基本上都有局限性。
马不像猪牛羊,能吃能长,甚至反刍的动物,吃的都是一次性的。马进食的不多,也爱干净,典型的少吃多餐,说个笑话,这可能就是弼马温孙悟空不想干马倌的原因,因为太烦,需要不停的喂马。
宝马常有,吃马的不常有,有,也是受众不大。从主流饮食口感上,马肉就落后于其它家禽家畜,如果马肉真的好吃,好吃的人一定不会错过,正如鲸鱼一样,岛国人民餐桌美味,反而我们就不吃。
马作为历史长远的动物,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马肉
牛和马与猪羊不同,牛和马能为人类出力、劳作。中国人没有吃马肉的嗜好,因为马是为人类工作、出力的伙伴,不忍心吃马肉。在古代只有被回困断粮的军队,才不得不斩马为粮。别说马,就是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地区,牛是稻田主要劳力,这个地区的老农民终身不吃牛肉的人极多。
马作为历史长远的动物,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马肉
说马肉没人吃的实在是孤陋寡闻。在新疆,马肉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制作熏马肉熏马肠的历史传统,他们用特殊的方法制作出马肉马肠十分美味,可以在正温条件下存放很长时间,没吃过的人赶快尝一尝,千万不要错过了!
马作为历史长远的动物,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吃马肉
马是一种膘肥体健的动物,在古代,马作为人们主要交通工具,为人类立下了汗马功劳。民间关于马的俗语老话有很多,像这句农村俗语“驴肉香,马肉臭,宁死不吃骡子肉”,为啥很少人吃马肉呢?
驴肉香“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这是古人对驴肉的诠释,可见驴肉的受众程度了。驴个头不大,但是,生性温顺,以圈养居多。驴肉肉质细腻鲜香,在我们豫西黄河流域的洛阳,早起后都以喝汤为主,驴肉汤在当地非常的出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寒冷的冬天里,早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驴肉汤,再配上一个驴肉火烧,食后神清气爽,洛阳人忙碌的一天也就由此开始。
马肉臭马是体型高大,过去常被人们用来作为日常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当时战乱频发的年代,骑马驰骋于疆场,马的作用独一无二。马由于长期承担着重体力劳动,很容易出汗,马的筋管也特别粗,长期的出汗,浑身都有着很浓重的汗臭味,所以,人们就不愿意吃马肉也是有原因的。
宁死不吃骡子肉骡子是马和驴杂交衍生出的品种,在马之后,骡子是农村农民日常农耕劳作的主要伙伴,骡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主人家的忠诚度,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骡子都有很深的感情。
在今天,在一些地方,骡子在农忙时参与农耕劳作,农闲时则跟随主人去托运货物赚钱,尤其是在崇山峻岭之间架设电线、建造房舍,地理环境的限制不通公路,骡子这个时候就排上了用场。
骡子长时间跟主人生活在一起,人们对骡子就会产生感情,不愿意吃骡子肉也是有原因的。
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发现,人们很少会有人吃马肉的真正原因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