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不仅衙门,古代宫殿、寺庙、桥梁、府邸、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物前都会放石狮子,用来辟邪和显示威仪,因为古人以狮子为原型创作出很多神兽,认为把石狮子放在门前就能镇邪转运。石狮子并非中国独有的建筑形象,古希腊、古埃及、西亚、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很多以狮子为原型的石像。▲狮子曾经的分布范围,远远比现在要大。

另外,“中国古代没有狮子”这个观点我太认同,狮子曾在西域有分布,也就是中亚、西亚和新疆西部一带曾生活有狮子,古代称为西域狮,现称波斯狮或亚洲狮。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和唐朝的安西都护府肯定有狮子分布,古代帕米尔高原(葱岭)一带就有狮子生存,而帕米尔高原在清朝中期都还是中国领土,因此狮子在历史上肯定生存于中国某个时期的疆域内,但远离中原地区,并不为人所熟知。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亚洲狮的存在,认为狮子只生存于非洲。现代狮子起源于非洲,后向欧洲和亚洲扩张,向西进入西南欧,向北进入中亚,向东进入印度,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在公元前疑似有狮子分布。在近代之前,亚洲西南部广阔区域里还有狮子分布,而如今亚洲狮仅存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吉尔国家公园,数量只有600余只。

古代通过朝贡进入我国的狮子就是亚洲狮。

中国古人最早描述狮子是在周朝的《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狻猊就是狮子最早的汉语名称,据考证是从西域语言音译过来的词汇,后来又称作“师子”,最后才演变为“狮子”。

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打通了西域要道,西域各国尽皆臣服,狮子被当作奇珍异兽进贡给中原王朝,《后汉书》至少记载了5次西域各国如月氏(今中亚)、安息(今伊朗)、疏勒(今新疆喀什)向汉王朝进贡狮子。

《后汉书·班超传》:“章帝建初四年(79)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

《后汉书·和帝纪》:“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

《后汉书·西域传》:“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条枝大爵、条支大鸟指得是西亚的鸵鸟,当时鸵鸟也在亚洲有分布)

当时运输条件太差,狮子从西域运到中原需要经过茫茫大漠和河西走廊,行程数千里,死亡率很高,所以当时只有皇帝贵族才能见到活的狮子,老百姓们根本就见不到。因此狮子最开始出现在中原就被认为是“高档货”,打上了尊贵的标签,神秘感十足,也为民间将其神化打下了基础。贞观九年(635)时,康居国进贡大唐活狮一头,李世民竟然喜出望外,命虞世南作《狮子赋》。皇帝看到狮子都这么稀奇,更别说老百姓了,于是狮子就逐渐在民间被刻画成神兽,狮子造型的雕刻造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流行,并被放在建筑物前辟邪。

明清之后,石狮子造型从以往的威严逐渐变得活泼,往往雌雄成对,公狮踩球,母狮抚崽,体型肥硕,半蹲半坐,样貌憨态可掬。人们以狮子为原型的舞狮也流行于大江南北,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柬埔寨吴哥窟的石狮子。

另外,狮子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也与佛教有关。起源于南亚的佛教中狮子的地位非常高,随着佛教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传播,狮子的形象、地位和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在泰国和柬埔寨的寺庙前面石狮子也很常见。

为什么不放老虎在门前?因为老虎是本土的猛兽,没有神秘感,还经常吃人,与古人仇深似海,把老虎做成石像放在门前会让人恐惧。不过古代也有石虎,帝王、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就经常出现石虎。

所以,石狮子比石虎更常见,说白了就是“外来和尚好念经”。

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代表着威严和尊贵的意思,因其特殊的造型,在古代民间狮子又被比做吉祥的神兽。按照传统的习俗,在门口摆放石狮子,目的就是起到招祥,纳吉,护家,镇宅的作用。

狮子外表凶悍,内心温顺,因此在古代的衙门口,寺庙,祠堂,墓地等地方,以及达官贵人的府上门口都会放一对石狮子。

而老虎就不一样啦!老虎凶猛至极,面带杀气,而且嗜血入命,所以虎是主杀伐的,起到镇冤,噬邪的作用。因此,通常都是在一些比较阴险的地方摆放,比如说高俅的白虎节堂,监狱,刑部等地方。向近代史上张作霖的老虎厅,这样杀气比较重的地方的大厅里面,一般都要摆放老虎的雕像,模型或者字画之类的东西,这些地方大多都是发号施令的最高场所。不仅有高高在上地位的象征,而且还起到震慑的作用。

当然作为普通人家的正厅是很少见到摆放老虎图案的饰品,因为老虎一般人是镇不住的,所以摆放不好等于引来了杀身之祸。

这样看来一个老虎一个狮子都是猛兽,一个主内一个管外,分工不同代表的寓意也就不一样。

老虎一般都是单个摆放,大部分都放雄虎,无牵无挂。例如大户人家的正厅悬挂的猛虎下山图,都是一副,很少有人挂一对的。

而狮子一般都是成对摆放,一雄一雌,阴阳调和。例如古代有钱人家的府宅大门口,县衙门口等地,都一左一右摆放一对石狮子。寓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现代的一些政府机关也有很多地方,依然摆放着这种象征吉祥的石狮子雕像。

古往今来,石狮子不仅仅限于摆放在大门口,而且每到重大的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用绸布等材料制作成雄狮的模型,在街头巷尾舞动起来。所以狮子一直以来就被视为中华民族权利,威严和吉祥富裕的象征。

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某个宅子门前,都会放上两座动物石像,古人认为石像可以驱邪镇宅,这不仅是民间才有的现象,就连朝廷衙门亦是如此,只是区别在于石像的动物不同。一般来说,石像动物是有来源的,比如说古人说的玄武,其实就是乌龟,乌龟又代表了长寿,而衙门大门前所摆放的却是狮子,根据文献记载,狮子的产地在非洲与西亚,中国的环境不利于狮子生存,那么为什么古代衙门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被认为视为猛兽的老虎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少文化习俗,其实是从外面流传进来的,比如说舞狮子,这项活动其实是从我们邻居印度传来,关于狮子的一切知识,是由印度传播,就连狮子的名字,也是从音译,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人钟爱于狮子呢?有史书记载,公元87年,正值东汉章帝掌权时期,西域有一个国王,仰慕大汉王朝文化,于是向汉朝皇帝进贡两只狮子,也是从这个时候,狮子进入中国人的视线,狮子在中国被赋予吉祥、勇敢的象征,而伴随狮子进入中国的,还有佛教,在佛教的神话故事中,文殊菩萨的坐骑,便是一只凶猛的狮子,在小说《西游记》中还出场了。

不过狮子在中国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影响了古代建筑方面,更是成为镇宅护院的神兽,所以中国古人的府院、宅子门口,都会放上一对狮子石像,从形象上来说,狮子比较威严、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故而当时汉帝得两只狮子时,十分喜爱,狮子石像寓意镇宅驱邪,所以古代大小寺院、衙门、个人府邸都被狮子所占据了。古人之所以抛弃老虎而选择狮子,其实更多是一种神秘感,狮子虽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但除了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见过,其余的人对狮子的印象,恐怕和凤凰、龙性质的差不多,属于见不着的东西。正是因为见不着,人们内心就对它赋予多层想象,其次狮子的形态与其他动物相差太大,比如说有很长的毛发,单一的颜色,符合神兽的概念,最后一点就是佛教文化的影响了。

古代其实也有老虎的石像,但数量上比不上狮子,道理也十分简单,老虎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危险的猛兽,经常会给人类造成财产以及生命的损失,古人对老虎的印象先入为主,自然没有什么祥瑞的含义,并且还诞生了不少关于老虎的成语,例如为虎作伥、如狼似虎、与虎谋皮等等。古代用石像镇宅的风俗,据说是起源于唐朝,当时长安规划了街区,以坊命名,坊门会制成牌楼式,上面表明此处坊命,为了不让坊柱倒下来,于是用石头固定,但古人认为石头太过于单调,于是将其雕刻成猛兽的模样,既美观又吉祥,也就是后来大门石像的雏形。时间到了宋朝,朝廷取消了宵禁,百姓可以在夜晚出行,当时的宋朝有世界上最繁华的夜市,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雏形。

中国人自古讲究面子,除了脸面以外,还有门面、排面,宋朝人也不例外,他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住在坊里,为了体现自家的身份,于是简化了坊门,以往的夹柱石,演化成了守门的狮子。但古人对于自家门口摆放的东西,却是十分严格的,大到门头、门匾,小到门钉等,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门口摆放的石像了,历史上能做镇宅石像的动物不少,有狮子、貔貅、狻猊等,但每一个所赋予的含义不同,不可以随意乱用。古人用得最多的就是狮子,但仔细看的话,其实石狮跟现代狮子的模样差别很大,所以石狮的来源,除了西域进贡的说法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由神兽狻猊演化而来。

! 图片上传失败:the image is dirty (porn, disgusting, etc.)

狻猊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它的模样像狮子,喜欢烟火,喜欢坐着不喜欢动,所以经常会出现在古代香炉之上,燃香起烟时,似是吞云吐雾,极具有美感。古代石狮不像现代狮子的长毛模样,而是满头卷包,有些类似于佛教中的佛陀。守门石狮摆放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是一雌一雄,并且左边为雄,右边为雌,符合古代左男右女的哲学思想,门口左侧的雄狮,右爪前一般是雕刻成玩弄绣球,或在前爪雕刻一绣球,到了右侧雌狮这里,绣球变成了幼狮。所以在封建时期,门前放一对石狮子,是威武的象征,古代等级秩序森严,老虎与龙一样都不可以乱用,白虎在古代乃四大神兽之一,是武官们的象征,古代有很多家庭堂前会挂老虎的画像,但不会放老虎的雕像,虎是一种独来独往的猛兽,地位其次于龙,皇帝是无可争议的真龙天子,那么他的下属则是虎将,古代老虎更多时候是与军事挂钩,比如说虎符。

老虎自古以来都是凶猛无比的动物,带有一股杀气,如果说狮子是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那么老虎则是杀伐血腥,所以老虎的石像,一般放在杀气比较重的地方,像什么监狱、刑部等地,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白虎节堂,被高俅所陷害,近代大军阀张作霖,还设立了一个老虎厅,可见老虎在这些武人心目中的形象。古人放石像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驱邪避祸,自然喜欢温顺一点儿的动物,虽然现实中的狮子也极其凶猛,但古代没多少人见过,外来的狮子好念经,老虎在古代常出入山林,一般人见到都会害怕,自然不会选它放门口了,毕竟所蕴含的意义不一样。

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有句老话是“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老虎是要放在正堂里的,不能摆在门口。并且“琴堂“那是古代商议决策军务的地方,杀气很重,一道命令传出去,可能千万人就要血流成河,不是随便人家就能摆的。

因为虎主杀伐,镇冤、噬邪,你的杀气要镇得住它,它才帮助你,不然的话,可能就要反噬你。一般人家哪用得着这个?就像一个身上文着两条龙,整天喝酒打架砍人的,你比他狠他才服你,成为你忠实的小弟,你就是个文明市民,整天跟这样的人混在一起,早晚得把你也给连累了。所以,只有管兵事、刑事的地方,如兵部、白虎节堂、牢狱才摆放老虎。

但石狮子不同,本身是吉祥的东西,招祥、纳吉、护家、镇宅。虽然对外勇猛,但对人温润,无论什么样的地方,都不会害主。所以,古代大宅子、衙门、寺庙、祠堂、墓地等,都好放对石狮子。

老虎单个放,一般只放雄虎,无牵无挂。石狮子一般放一对,一雄一雌,阴阳调和;多数还有一只小狮子,表示运道绵长。

并且,注意是石狮子不是狮子,这是两样东西。石狮子是由狮子为形象为基础,融合了麒麟、狻猊等神兽的元素。把狮子原来的噬杀之气给去了,加入了不少吉祥的东西。放两只原生态的狮子,还都是公的,跟放两只老虎一样。

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狮子;产于非洲,亚洲西部和南美洲。古来,平民百姓、穷人家,防贼、防盗、陌生人,用犬,犬字旁:犭、狗,看大门,狗叫。平民百姓家的不少小孩,小名叫:小狗、狗小、狗孩、狗妮。但;衙门、寺庙,一些官宦人家,属神仙、朝廷,人外人、人上人,不是庶民百姓,属天上的或超人或高人一等,就不能用狗看大门。狮;新字典查,犭旁,老字典查,犬旁,表示特殊的狗。叫唤称:狮子吼。说穿了,那就是:挠丝丝狗!

为什么古代衙门门口要放中国没有的狮子,而不放老虎?

狮子大开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