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土拨鼠不怕人?

为什么土拨鼠能和人那么亲密?

被游客喂熟了,人类带来的高热量零食对旱獭吸引力很大,川藏一带旅游景区附近的旱獭不怕人。但不要给野生旱獭喂食,感染了鼠疫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三类啮齿动物被称为土拨鼠,一是草原犬鼠,生活在北美,其中黑尾草原犬鼠算是正宗的土拨鼠;二是旱獭,在国内网络上看到的土拨鼠基本都是旱獭,被称为“国产土拨鼠”,那只啊啊~大叫的表情包也是旱獭,但那是后期配音的,旱獭的叫声比较清脆;三是草原黄鼠,个子小、眼睛大,被称为“迷你土拨鼠”。所以我们在网上一些视频里看到的那些圆滚滚的“土拨鼠”就是旱獭,我国分布有4种旱獭,西北、东北和西南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分布最广的当属喜马拉雅旱獭,生活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俗称“雪猪”。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喂食旱獭的小视频,游客拿着饼干、面包、小馒头、米饼之类的零食喂食旱獭,一群身材肥胖、肚皮圆滚的旱獭双腿站立、相互推搡、争先恐后的来抢食,旱獭拿到零食后就用胖乎乎的爪子抓着啃,就像贪吃的小孩,还有人给旱獭喂食奶茶,旱獭也毫不拒绝,张嘴就喝。

有些短视频甚至还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标题,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这些旱獭一般是在川藏地区的旅游景区和交通要道上,被人类的高热量零食吸引才接近人类,游客时常来喂食,当地牧民也时常给旱獭喂食,长期下来让旱獭形成条件反射,一看见人来了,就以为有吃的,争先恐后的跑来,丧失了野生动物该有的警惕性。旱獭本身是植食性的,吃太多人造高热量食物对它也没好处。

其次,对人本身也有很大威胁。

旱獭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其身上的跳蚤等体外寄生虫是鼠疫的传播者,人类近距离接触旱獭很可能被传染鼠疫,这种病毒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难以治疗。鼠疫就是导致7000多万人死亡的大瘟疫黑死病的元凶。

1910年11月爆发的东北大瘟疫造成6万人死亡,其疫源就是西伯利亚的旱獭。

2014年7月,甘肃酒泉玉门出现一例鼠疫病例。患者7月13日发现一只死亡的旱獭,将其处理后喂狗,当晚就发高烧,于7月16日死亡。

2019年11月12日,内蒙锡林郭勒盟2人被诊断为肺鼠疫。

2010-2015年全球共报告鼠疫3248例,584例死亡,但没报告的有多少就无法知晓了。

旱獭性格温顺,一般不会攻击人类,但是患疫旱獭身上的跳蚤传到人类身上并对人进行叮咬就很容易被感染。所以不要与旱獭近距离接触,对近距离接触旱獭的人也要远离。

为什么感觉土拨鼠不怕人?

土拨鼠又叫草原犬鼠,祖籍北美大草原,后来在欧洲草原和中亚中地区也有出现,甚至我国新疆一带也有,明显是人为带它们移民的。

说到鼠类,能让人伸手摸摸不觉得讨厌的就是松鼠和土拨鼠了。如果是老鼠,你的手碰过肯定会用洗衣粉洗了又用漂白水泡,恨不得刮掉一层皮。说明人们对老鼠非常讨厌,而松鼠和土拨鼠却是爱不释手。松鼠就别多说了,小小的身子、尾巴很大,看起来很漂亮。而土拨鼠身长有二三十公分,肥胖胖的身体看起来既笨拙又可爱。

其实,土拨鼠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笨,而且记忆力很好,仅见人一面,过后三四个月都认得,如果你曾经对它好过,它远远看到你便会爬过来嗅嗅这嗅嗅那的。

土拨鼠身上并没有臭味和腥味,看来很干净,长着淡黄色的毛,有的背部带浅黑色。土拨鼠是素食者,性子很温驯,也没人残害过它们,所以一点也不怕人。它的食谱有小麦草、野牛草、莎草、俄罗斯蓟、仙人掌、滨藜属和山艾树等,有些游客喂它饼干也吃得下,甚至能吃草地上的饲料,总之,肉是不吃的。

有些人觉得土拨鼠既呆萌又可爱,会养来做宠物。由于土拨鼠身体后半较重,常常喜欢坐着,前爪十分灵活,各有五根指。

由于与人类接触多了,土拨鼠一点也不怕人,不过惹恼了它也会发火的。所以,大家见到土拨鼠的时候要善待,千万别玩虐,因为土拨鼠是群居性动物,你伤害它们,它们会立刻大叫,然后出来一大帮土拨鼠军队,一个个肥肥胖胖的排队过来,你也不一定打得过它们。

为什么感觉土拨鼠不怕人?

土拨鼠不是不怕人,而只是不怕国人而已,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发现的土拨鼠绝对是死路一条,白人非常厌恶土拨鼠,见则杀之。

而中国因为地大物博,国人对于土拨鼠那憨憨的样子也是非常好奇,并且因为那张网上流传土拨鼠大叫的图片,对这种动物更是趋之若鹜,使其成为了有名的网红小精灵,且国人喜欢给土拨鼠带各种吃的,试问谁又会害怕宠爱自己且给自己带好吃的人了。

为什么感觉土拨鼠不怕人?

土拨鼠为什么不怕人?

我们在看一些关于土拨鼠的图片或者视频时,往往会被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所吸引,它们拖着慵懒肥胖的身躯,用突出的门牙啃噬食物,所表现出来的蠢萌样子,加上对人类似乎没有丝毫的戒备之心,看上去与人类“友好相处”到了一定境界。那么,土拨鼠为什么不害怕人类呢?

土拨鼠是生活在草原区域一大类啮齿类动物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北美大草原、中亚和东欧草原。我国境内也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纬度较高地区的草原地段。其中在北美栖息生活的土拔鼠主要是草原犬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地区,以及俄罗斯栖息的多为草原黄鼠和旱獭,其中旱獭的体型较大,身体更加肥胖,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土拔鼠图片和视频,大多是土拨鼠的一个分支—旱獭。

旱獭体形比较肥壮,身长一般能长到50厘米左右,脖子比较粗短,四肢短粗,背部毛发呈棕黄色。它们的生活习性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喜阳,无论是高山草甸草原,还是山脚下的平原,都倾向于在洞穴中留有阳光照射,或者能够易于接触到阳光的通道。

二是挖洞能力强,旱獭属于群居动物,一个种群的旱獭,往往共同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洞穴内,这个洞穴不但深度大,而且构造复杂,里面纵横交错,有主洞、副洞、避敌洞等之分,既能根据外部环境不同栖息在不同的洞内、有效地储存食物,还可以在遇险时高效地逃脱。

三是有冬眠习性,当环境温度较长时间低于10摄氏度时,旱獭便自动进入冬眠阶段,一般时间达3个月以上,最长甚至能到半年。

四是食量较大,旱獭喜欢汁水充足的牧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类植物的茎、叶或者花尤其受到它们的喜爱,由于食物中水分比较充沛,旱獭一般不主动去找寻水源,也很难看到它们喝水。

五是性情温顺,攻击性弱,很少主动攻击其它动物,同时抗病能力较强,因此容易被人们所驯化。旱獭的这种性情,使得人类容易近距离接触,一些甚至被人们以宠物进行饲养。

在野外生活的旱獭,现在与人类活动区域的重叠越来越普遍,由于旱獭温顺的性格、憨憨的模样、可爱的表情,人们看到他们不免心生怜爱,不但游客会将一些高蛋白质、高糖分或者高脂肪的高能量零食投喂给它们,很多牧民也会给它们投食。久而久之,旱獭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遇到人类就觉得会有食物吃,因此不但不会逃避,而且会主动接近人类,有时还会形成集体争抢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就如同动物园里的猴子一样,哪还会怕人呢!

但是,这种人类给旱獭投食的习惯,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对于旱獭来说,改变了主动觅食的习性,对环境的警惕性逐渐降低,高热量食品也极不利于它们的身体健康,一些图片里旱獭那么肥壮,实际上都是高热量食品“催的”。

对于人类来说,旱獭身体上会携带多种细菌病毒,其中最为猛烈的就是鼠疫病毒,要远比乙肝、非典之类的病毒毒性强,像野生啮齿类动物通常都是这类病毒的宿主,因此,近距离接触旱獭,就走被感染的风险,比如倍旱獭的爪子或者牙齿刮破皮肤、被旱獭身上的跳蚤蛰叮等。

所以,在野外大家尽量不要给旱獭投喂食物,减少直接接触机会,也最好不要在家中饲养包括旱獭、老鼠之类的啮齿类动物,防止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和侵害。

为什么感觉土拨鼠不怕人?

土拨鼠也被称为旱獭。它们是啮齿动物家族的一员。这些土拨鼠通常入侵农田和菜园,吃或破坏蔬菜和观赏植物。尽管土拨鼠跑得很慢,但当它们感觉到危险时,它们会迅速奔向它们的巢穴。土拨鼠的主要捕食者是鹰、狐狸、狼、野猫、狗和人类,是的,藏区有些牧民也抓土拨鼠来吃,机动车辆每年碾死或撞死许多土拨鼠。

土拨鼠伸出头的时候是不是很可爱? 你必须抵制靠得太近的诱惑,它们会咬人。 这很正常,因为它是野生动物,通常害怕人类。如果你不试着触摸它,它不会攻击你。 如果你试着给它一根胡萝卜或一个苹果。 不要试图抚摸它,尽管它会做出反应,但它是野生动物。 虽然有些土拨鼠被驯服为宠物? 但这需要耐心和时间。

如果它是一只野生成年土拨鼠,就很难驯服它。 野生土拨鼠的皮毛中有跳蚤等寄生虫,可能传播鼠疫,不管它们被驯服得多好,它们的行为都不像家养动物。 任何有牙齿的东西如果被激怒都会咬人。

土拨鼠通常很温顺,但是它们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如果受到惊吓或威胁,它们会战斗。它们可以与一只猫和小型狗搏斗。有些视频中土拨鼠可以被人摸头,但这是你喂它,它对你放下戒心的情况下,没有好处,看它会不会让你摸。

为什么感觉土拨鼠不怕人?

不是所有土拨鼠都不怕人。有些地方例如西藏,当地人都信佛不杀生而且还好意喂养。另外从土拨鼠眼里看人类也就是大号的土拨鼠而已。

所以本问题本身无意义,没有怕和不怕之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