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吃虫子来填饱肚子你是怎么看待?

那是拿来当菜吃的,不是当饭吃的,老挝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出口,不过肉类紧缺,但是热带地区昆虫众多,可以用来充当肉类的替代品,因此东南亚国家都有吃昆虫的风俗。

世界各地都有吃虫子的习俗,中国和东南亚是吃昆虫的主要区域,这是一种饮食习惯,不是用来填饱肚子的。

老挝2019年GDP人均2534美元,越南人均2715美元,两国相差不大,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老挝虽然穷,但是粮食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出口粮食。没办法,自然条件太好了。

东南亚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地肥沃、一年多熟,很适合发展农业。老挝面积达23.68万平方公里,比江浙沪加起来还大,和英国差不多,但是人口只有710万,可谓是地广人稀。拿近24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养活710万人口是绰绰有余。

老挝耕地面积约140万公顷,仅稻谷产量每年就能达到约350万吨,人均500公斤左右,比越南还高,2017年老挝还向中国出口了3000吨大米。老挝还有其他的农作物,加起来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基本不存在吃不上饭的问题。

此外,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也是东南亚海拔最高的国家,水力资源丰富。很多国家都跑去老挝建水利设施,2016年老挝建成投产的水电站有42座,年发电量338亿千瓦时,大部分出口到越南、泰国和柬埔寨。

但是热带地区适合发展农业,不适合发展牧业,所有东南亚人从古自今都处于肉类紧缺的状态,所以只好拿雨林里各种动物来补充蛋白质,蝙蝠、蜥蜴、蟒蛇、虫子等无所不吃,已经形成历史悠久的食虫文化。

▲这是老挝集市上很常见的竹虫,还在蠕动,非常鲜活。

▲柬埔寨的小吃摊,把一些昆虫油炸后拿盆装着卖。

▲泰国的昆虫小吃摊,琳琅满目的昆虫。

不止东南亚,世界各地都有吃虫的习俗,我国大江南北都有。

▲东北烧烤界的扛把子——烤蚕蛹。烤蚕蛹近几年在一些餐馆和小吃摊越来越常见,但中国人吃蚕蛹的历史已经有1400多年了。烤蚕蛹的加强版就是烤蚕蛾,就是蚕蛹里孵化出来的蛾子,扒掉翅膀也能烤着吃。

▲山东名菜,油炸蝎子。油炸知了猴也很好吃。

▲江苏连云港的美食,豆丹。

▲广州美食,禾虫煎蛋。

▲广西的虫子美食很多,上面这个是蜂蛹。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吃虫子的习俗,云南十八怪当中的不同版本当中,就有“蚂蚱能做下酒菜”、“三个蚂蚱一碟菜”的说法。

▲欧洲的虫子食物以意大利撒丁岛的活蛆奶酪为代表。

▲美洲的代表则是墨西哥香辣蠕虫。

全球大约有100个国家有食虫习俗,其中非洲36个,亚洲有29个,美洲23个,欧洲有11个,覆盖人口超过20亿人。

老挝吃虫子来填饱肚子你是怎么看待?

老挝吃虫子填饱肚子怎么看待?看个锤子噢,老挝是个粮食出口国,人口又少,要吃饱是绰绰有余的事情,吃虫子只不过是少数地区的一种风俗文化而已。

地处中南半岛的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不仅深居内陆,而且老挝境内大多数地方都是高原山区,所以也被称作“印支屋脊”。整个老挝面积约23.68万平方公里,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狭长平原地区,还有众多的山间盆地。

农业条件不是很好,也是长久以来老挝的人口一直不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正所谓祸兮福所倚,老挝人口只有700万冒头而已,这样的人口基数,使得老挝现有的耕地人均下来,其实也还算凑合,并没有那么紧张

而且,老挝虽说耕地总面积不是很多,但有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其位于热带地区,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可以轻易做到一年多熟,这是个极大的优势。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老挝现在每年的稻米产量超过了360万吨,平均每个老挝人每年的稻谷产量达到了500公斤以上,这个水平甚至超过了著名的世界米仓越南,毕竟越南的年人均稻谷产量也才468公斤而已。

不仅仅是稻谷,老挝的还有相当数量的玉米、木薯、番薯、豆类等其他粮食作物的产出,所有的粮食年产量加起来,每年超过了650万吨,这对于人口仅仅700万的老挝来说,整体来说老挝是个粮食供应非常充足的国家。

粮食是老挝的主要出口商品,每年,老挝在保证自身供应之后,剩余可以用于出口的粮食总数也非常惊人,仅仅是稻米就达到了40万吨左右,而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会大量进口来自老挝的玉米、木薯等粮食作物,所以说,老挝的粮食,是妥妥够吃而且还有很多剩余的

当然粮食虽然够吃,但老挝还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肉不够吃,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进行维持,平均5公斤粮食制成饲料,平均才能增长1公斤的猪肉,而在牛身上,则是7公斤的粮食,这也是我国每年进口大量大豆与玉米之类的主要原因,而老挝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大量进口大豆之类来发展畜牧业。

也因此,现实中的老挝民众,主要的肉食来源有两个,那就是丛林中的野物,还有湄公河里的鱼类。老挝各地的城镇,都能在市集上找到千奇百怪的野物出售,而近年来随着老挝水力资源的开发,各地的淡水养殖兴起,鱼类越来越成为老挝人的主要肉类蛋白质来源

至于吃昆虫,热带不少地区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东南亚尤甚,相对于越南和柬埔寨,老挝人食用昆虫还没有那么普遍常见,但也并非没有。

不仅仅是东南亚,在我国的云南地区,也有食用蜂蛹、竹虫等各种昆虫的习惯,过去的确是为了填饱肚子,如今吃昆虫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成为当地的一种食俗,甚至受到了外来游客的体验与欢迎。

听上去的确是比较吓唬人,但实际上同等重量的昆虫之中所含有的蛋白质与热量,远远高于同等重量的牛肉等,通常都在三倍以上,是完美的蛋白质与能量来源,再者,生活在丛林之中的老挝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早就形成了习惯,这无可厚非。

所谓老挝人靠吃虫子来填饱肚子,这种说法实在是很无稽,老挝虽然经济非常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而且农业水平也很低,但老挝的粮食是够吃的,而且还有剩余能够用来出口,所以根本没必要吃虫子来填饱肚子。

再者,老挝是个热带国家,物产非常丰富,其人口并不算很多,大概广西类似大小的土地,仅仅生活着南宁那么多的人口,依靠当地丰饶的物产,也不会出现多大的饿肚子问题。

老挝还有很多热带地区,至今也都还保留着食用昆虫的习惯,但这通常仅仅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而已,并非是因为没得吃所以才去吃昆虫,这个道理就像有人习惯吃臭豆腐、吃咸菜,这些产生于困难时期的食物,现在仍旧受到欢迎,是因为纯粹的喜欢,老挝人吃昆虫,也没必要去大惊小怪的。

老挝吃虫子来填饱肚子你是怎么看待?

你这个问题好像有点误解,嘿嘿。给人觉得老挝穷到只能靠虫子来填饱肚子。这就错了,老挝土地肥,物产多,可食的东西丰富,不可能只靠虫子来填饱肚子。当然老挝人总体来讲比较容易满足,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眼中的“懒”,所以不爱种或养那么东西,家里看起来也很贫穷。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武断地去判别人家。比如中国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西方人爱吃面包,菜品以肉为主,做法不多,而中国人却喜欢做出千奇百怪的菜肴;这都是根据自然环境历史传统形成的习惯,无所谓谁优谁劣。

老挝人总体生活态度就是随意而安,吃喝简单,拜拜佛,给和尚布施,逢年过节唱唱跳跳,就很好了。就我本人的印象,老挝条件较好的交通沿线地方,老百姓开着车或摩托,到处溜达,穿着也得体,也爱讲卫生,房子再破旧看起来都干净整洁,看不到南亚某大国贫民区那种让人看了不舒服的脏乱差。关键是老挝也不招谁惹谁,几十年来一直和平,治安总体来说不错,相比缅甸几十支武装,一言不合就用枪炮打一架,弄得老百姓鸡犬不宁,老挝人的日子还是很安逸的。吃虫子,是习惯,泰国,缅甸,越南,还有我们云南的好些民族都吃虫子,蚂蚱,竹虫,蜂蛹,等等都是美味,勤快的人才会找到,不是穷的体现。

老挝和中国是友好国家,两边政府关系密切,老挝民众对中国游客也友好,偶尔卖东西会收“外国人价”,比较贵,也理解吧。

你如果在老挝,或者有机会去旅游,祝玩的愉快!

老挝吃虫子来填饱肚子你是怎么看待?

其实就是贫苦导致的物质匮乏,并非是美食。

当有充足的肉、蛋供应以及人民能负担得起(表演/猎奇性质除外),没有人愿意去吃虫子的

都是找不到其它脂肪/蛋白质来源才找各种个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吃,类似于神农尝百草一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