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遗产有多少?至今发了110多年奖金,为何还是没有花完?

诺贝尔的遗产一直没动,发出去的奖金都是利息和分红。1896年,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与世长辞,他曾立下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1900年6月29日,瑞典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初期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于1901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首次颁发奖金。自此以后,除因战乱中断外,年年评选,至今已有119个年头。

诺贝尔生平积累了巨额财富。但由于他发明的炸药被人类广泛用于战争,于是晚年心生忏悔,在逝世前一年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3100万瑞典克朗(算上通货膨胀和汇率,保守估计约等于现在的14亿人民币)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和分红设立奖项,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按照诺贝尔当初的意愿,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额,应能保证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1901年的诺贝尔奖金额为15.087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当时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此后,奖金额不断缩水,1902年为14.1847万瑞典克朗,1903年为14.1358万瑞典克朗。到1923年,诺贝尔奖金额名义价值降到了历史最低,为11.4935万克朗。再往后,奖金数额虽逐年增加,但因瑞典克朗的贬值,一直到1991年,诺贝尔奖达到600万瑞典克朗,才与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首次超过1901年时的实际价值。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华诞时,诺贝尔奖金额达到1000万瑞典克朗,此后便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诺贝尔基金会百年来始终贯彻着诺贝尔“不动本金”的遗嘱,并成功开拓出了一条“永续年金”的道路。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的收入或支出相等金额的年金。期限趋于无限,没有终止时间,也没有终止值,只有现值。但实际上诺贝尔奖发放的前60年里基金一直在贬值,到了1953年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加上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当时的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差点就要破产。1953年,瑞典政府开始允许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可以将资金投放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

1950至1970年这20年恰逢一轮大牛市,诺贝尔基金取得的年化收益率,比之前表现好得多。于是将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同时由于政策的照顾(瑞典和美国都对诺贝尔基金的投资给予免税待遇),诺贝尔基金将大量资金投入不动产市场。股市和楼市的大牛,使得诺贝尔基金快速增值,诺贝尔奖金额也不断上涨。从2001年开始,诺奖金额已经上涨到1000万瑞典克朗。截止到2014年,诺贝尔基金会总资产已经达到36.84亿瑞典克朗,目前又长到了42亿瑞典克朗,相当于34亿人民币,已经是当初的两倍多了。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现在的基金再发个80年都没问题。

诺贝尔的遗产有多少?至今发了110多年奖金,为何还是没有花完?

自2018年起,诺贝尔奖奖金已经涨至了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38万元,差不多北京一套学区房的价格,只是,一般一个奖项,都有好几个人分)。

然而,一个多世纪前,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1901年,第一届的诺贝尔奖金是15万瑞典克朗。现在看着不算什么,但当年几乎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100年的工资收入了。

随着一个多世纪的通货膨胀,诺贝尔奖奖金也在不断的上调。所以,如果按传统的存银行,拿利息的形式,还真是不够用的。

那么,要想可持续,显然少不了“基金会”的运作。

这方面,大家肯定都注意过,国内外的各色基金会几乎涵盖了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比如李亚鹏和王菲设下的那个“嫣然天使基金”,就属于唇裂基金会的一个分项目,前几年因为账目没有捋清楚,还差点招惹到官司。更有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称盖茨基金会),对传染病防治和疫苗研发一直很关注,没成想,在此次疫情中竟然“躺枪”了。

因为,一些“持阴谋论者”脑洞大开的认为,盖茨基金会就是在打着做疫苗的幌子搞病毒,顺便弄个“解药”。

这样,就可以通过病毒对人类进行“筛选淘汰”,再以打疫苗的形式向每个人的身体里注射迷你芯片,最终达到“净化人类”的目的,呵呵。

显然,这些大大小小的基金会,都是由某个“金主”提供一大笔启动的本钱,然后招呼一帮管理人员,把这笔钱投入资本市场。期间,通常还会有各路“金主”对该基金会进行“捐助”。因而,基金会控制下的资金会像滚雪球般不断做大,来维持其日常运转。

不过,例外的是,诺贝尔基金会所有的本金,几乎只来自于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一人的遗产。能维持这么久还几乎没出现过特别严重的运营困难,还真算是有两把刷子的。

开始的时候,对于诺贝尔的遗嘱,瑞典人是有争议的。

因为“专心搞科研”,再加上初恋女神嫁了他人,诺贝尔一生未婚,无儿无女。1896年,诺贝尔去世的时候,根据遗嘱,他名下的90家工厂、355项专利,再加上个人财产,共计3100万瑞典克朗,竟然没有“捐给国家”来资助本民族的科研事业,而是要设立什么“基金会”来激励“全人类”。

这在当年的瑞典,曾一度招致了各种非议,还有专门的法律人士试图在遗嘱上“找茬”,千方百计的要推翻诺贝尔“成立基金会,激励全人类”的生前设想。

在诺贝尔遗嘱的执行团队执着的努力下,遗嘱最终生效,并得到了瑞典国会的支持。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那天,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获奖者是发现了X射线,为现代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奖金正如前面提及的那样,15万瑞典克朗。

此后,根据通货膨胀的比例,诺贝尔奖金数额,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开始的时候,基金会严格参照诺贝尔的遗嘱,只做“安全投资”。大概就是一部分存银行定期,一部分买些余额宝或者微信理财通这类的货币基金。

这么操作的话,保险是保险,但理财收益真的很难跑的过通胀。加之,瑞典作为高福利北欧国家,税费很沉重,即便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基金会,也没有豁免权。

因此,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基金会理财收益没什么起色,再加上每年要上交的重税和各种运用成本,已经明显入不敷出了。

此情此景下,瑞典政府首先出面,给予了诺贝尔基金会免税待遇。之后,基金会管理层和法律界人士一合计,干脆也不拘泥于诺贝尔他老人家的遗嘱了,开始尝试一些中高风险的投资。比如进入股票和基金市场,甚至是房地产领域。这点,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养老金入市。

而且,基金会运气也超好,正赶上了战后经济恢复,全球股市、不动产持续增值的时代。因此,大体上看,各路理财业绩一直不错,诺贝尔基金会资产也随之暴增。截至到2016年,已经高达到42亿克朗。

总之,虽然诺贝尔奖一年就上一次新闻,但其幕后的基金会管理团队,可是全年都没闲着。它下属的理事会的工作人员,各个堪称投资和审计方面的高手,每个版块的委托人,也都是业内大佬级别的。毕竟,诺贝尔奖那么大的名气,谁也不敢下手去坑的。

所以,诺贝尔基金会之所以能持续不断的发奖,还时不时地根据年份上调奖金,靠的就是合理稳健的投资与运营管理,进而成功走上了一条“永续年金”的道路。

诺贝尔的遗产有多少?至今发了110多年奖金,为何还是没有花完?

诺贝尔最初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这个这么多年的痛货膨胀,加上汇率,估计折合人民币14亿左右。

在网上可以查的到他们历年的奖金数量和资金增长状况。

资金最初可能只用于简单的投资,后来被组织允许投资股票后,资金增长的速度就很快了。

现在保守估计,诺贝尔基金已经超过折合人民币42亿。

所以,即使现在的基金数量不变化的情况,还能发奖金发个七八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诺贝尔基金被用于投资,但公认都比较保守,不然这么多的本钱,增长速度不止这么慢。

基金只要不变,不减少,能够满足奖金的发放就好,不做过多的商业投资,以免把过多的精力放到投资上面而违背了初衷。

诺贝尔的遗产有多少?至今发了110多年奖金,为何还是没有花完?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将自己财产的94%,约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成立诺贝尔基金会。该基金会不但负责资金管理、奖项的发放、一些科学研究的测评、研讨等等,还要负责基金的保值增值。

诺贝尔基金会也不负所望,将诺贝尔的财产,主要用于在美国和欧洲经营股票、债券、房地产等等。所以,虽然每年,基金会都花掉数百万至数千万用于诺贝尔奖,但基金会的财富,不但没有减少,还逐年递增。据2019年的报告,基金会目前所拥有的资产,超过8亿瑞典克朗。

从1946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各国的投资收益,全部享受免税待遇。诺贝尔生于1833年10月21日,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他获得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其中最著名的发明,便是炸药。诺贝尔也从这些发明中,积聚了巨额财富。

1888年,诺贝尔意外地在一份法国报纸上读到了自己的讣告《致人死亡的军火商死了》。实际上,当时是诺贝尔的哥哥意外身亡,但他并不是军火商。这一乌龙事件,令诺贝尔思考,自己的生命结束后,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告知世人。

在此之前,他拟过多分遗嘱。但是这一次,他彻底改写了自己的遗嘱。根据他的临终遗嘱,他将前述3100万克朗,设立了5个诺贝尔奖,分别是: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生理学和医学奖。

诺贝尔原本是没有设经济学奖的。1968年,适值瑞典中央银行建行300周年。为了纪念欧洲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瑞典中央银行与诺贝尔基金会商定,增设了经济学奖,其奖金同样来自诺贝尔基金,其推荐、评选及颁奖,与其他奖项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因脑出血在意大处的别墅中去世,终年63岁。他的遗嘱一经公布,引发了不少怀疑和批评,所以遗嘱在法律上最终被确定为有效,是在一年以后。随后,成立 “诺贝尔基金会”,操作奖项评选等等,直到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才颁出。

从那时起到去年,诺贝尔奖共颁奖597项次、950名个人和组织受奖。每一个奖项的获奖者,会收到一份获奖证书、一块金牌和一笔奖金。这笔奖金的数目,每年略有不同,具体数字由诺贝尔基金会决定。比如在1980年代,每项诺贝尔奖金为100万瑞典克朗,到去年,这个数字为900万瑞典克朗。

每年的诺贝尔奖评选结果,与当年10月公布。除了和平奖以外,每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都于12月10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那一天是诺贝尔的祭日。颁奖典礼的程序、晚宴、舞会、参加者的着装,获奖者的致词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100多年没有变过。

诺贝尔的遗产有多少?至今发了110多年奖金,为何还是没有花完?

很难想象到,一个人连自己有多少钱都搞不清楚,但是诺贝尔就是搞不清自己有多少钱。但是在其1896年去世之前留下了遗嘱,要把他的全部资产变成现金,最后这个遗嘱变成了一个牵涉到多国经济和法律的巨大工程。 经过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花费4年在多国之间来回奔波,最后在1900年对诺贝尔遗产的清理有了一个 初步的轮廓。 诺贝尔在各国资产变换为现金后,一共是在9个国家,资产变现金打了不少折扣后,一共得到现金总额33,233,792瑞典克朗,约为920万美元。在当时,确实是一笔巨额巨大的遗产。

他的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产用作基金,将每年所得到的利息,用来奖励在全世界物理.化学.生理.医学以及和平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原话是“分配给前一年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当时瑞典国内舆论都是谴责他,因为觉得他应该将遗产捐赠给国家,他不是一个爱国的人。最后在1898年,瑞典国王确认遗嘱有效。这才开始准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在1901年第1次诺贝尔颁奖活动开始。

前面诺贝尔最初奖项只有5个奖,后来瑞典国家银行又捐赠了一大笔收入,并且要求增加了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没有数学奖,数学界的最高奖项是菲尔茨奖。

从1901年第1届颁奖,一直到现在120年,单发出去的奖金早已超过原来的本金,那么还能持续不断的颁奖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理财。当年的奖金金额定为一个教授20年的工资。后来有一段时间奖金缩水,到了21世纪开始奖金又开始大幅提升。到现在诺贝尔的基金会的资产仍然有近30亿瑞典克朗,接近创立之初本金的100倍。也就是说在不断的颁奖拿走奖金后,但是经过120年,管理者仍然用高超的理财本领让本金仍然翻了10倍。

按照目前诺贝尔基金会掌管的资产来看,每年产生的利息以及投资回报,有可能会让诺贝尔基金会永存下去,利息已经足以负担发放的奖金额。只要不遭受大的本金损失冲击那么诺贝尔基金会将成为人类永远存在的基金会之一,而且诺贝尔奖项将成为人类永远的奖项。

诺贝尔奖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益,它的存在,是对科学成果的汇聚,是在不断的督促提高人类科学的研究成就与水平。你只要不断奋斗,未来也有可能获得哦。

诺贝尔的遗产有多少?至今发了110多年奖金,为何还是没有花完?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了

大家知道,在当今世界,诺贝尔奖几乎代表着最高的科技荣誉。自1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自己研究新型炸药所得到的巨大财富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项就被世界各国认可为该领域最高奖项,只有对该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才能获得。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一个国家拥有的诺贝尔奖得主多少,代表着这个国家在该领域的软实力如何。

诺贝尔奖的奖金是很丰厚的,按照规定,奖金的数量至少能维持这个科学家二十年左右的研究和生活开支。于是我们不禁疑惑,诺贝尔当初到底留下了多少财产?奖金发了一百多年,难道还没用完吗?

当然是没用完,因为世界上有投资这种东西

什么是投资,投资就是钱生钱,当然一个不慎也有可能是血本无归。诺贝尔奖最初的基金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不过后来,因为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财物只剩下300多万美元。为了可以持续运营,诺贝尔基金会开始考虑其他的出资途径。

1950至1970年这20年恰逢一轮大牛市,于是很多资金被投入股市。一起因为政策的敞开,诺贝尔基金还将很多资金投入不动产(楼市)。股市和楼市的大牛,使得诺贝尔基金快速增值,诺贝尔奖金额也不断上涨。这才是诺贝尔奖年年得以发放的主要原因,真的是守着曾经那些财物,可能早就没了诺贝尔奖的发放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