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这也算是广为流传的谣言吧,或者说不算谣言,算是以偏概全的认知。

狮王,也称地主雄狮,它确实不会参与每一场捕猎活动,但是它们也不是完全“吃软饭”,它们有时会参与猎杀大型动物,但捕猎不是它们的主要任务,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巡视领地、震慑流浪雄狮、驱赶挑战者、保卫猎物、繁衍。所以狮王也是很忙的,它们的统治期很短,通常是3-5年,它们巅峰期一过,面对挑战者时很容易落败,战败的狮王非常凄惨,不仅丢了领地和狮群,还可能丢掉性命,未成年后代也会被新任狮王杀死,自己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雄狮通常不会参与狩猎,它们会做其他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早期的一些纪录片里,基本都将狮王描述成“吃软饭”的角色,每次雌狮捕获猎物之后,狮王大摇大摆的走过去将雌狮赶到一边,享用最肥美的部分。以前我也被这些画面给误导了,后来对狮子的社会行为稍微了解后才知道,雄狮的命运远比雌狮更曲折,雄狮不仅要经历艰难的流浪阶段,还要经历残酷的争权夺位,生存压力极大,雄狮的一生都在战斗,而雌狮可以一辈子生活在一个狮群里。如果雄狮结成联盟的话,生存下来轻松一些,但是也要面对很多难题,再强大的雄狮联盟也有分崩离析的时候。

雄狮当上狮王之后,虽然有了领地和狮群,不用再躲躲藏藏,但是依旧不能放松。它必须经常巡视领地,留下气味标记,以免自己领地被其他狮子闯入。还会在猎杀大型猎物时发挥关键作用,毕竟体型比雌狮大。雄狮对斑鬣狗的威慑力也远大于雌狮,有雄狮在场时,狮群保住猎物的成功率更高,抢夺斑鬣狗的猎物成功率也更高。在繁殖季节,雄狮还会尽最大努力繁殖后代,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

雄狮的捕猎能力丝毫不逊色于雌狮,雄狮捕获大型猎物的能力更强。

▲今年初托比狮群成功猎杀母子象,有雄狮参与。

在南非,雄狮的猎物平均体重为399公斤,雌狮为126公斤,而且那份统计报告中雄狮和雌狮联合捕猎算在雌狮之内,所以,捕获猎物的上限,雌狮高于雄狮。雄狮最大猎物是1.2吨的河马,雌狮最大的猎物是1.54吨的犀牛。

所以说,“雄狮当上狮王之后不狩猎”是错误的。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雄狮成为狮王之后,不参与捕猎的行为,是由族群利益最大化决定的。

在了解狮王为什么不捕食猎物,但仍能优先享用猎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狮群的结构。

狮群的结构

所有的狮群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领地非常明显,在这个领地内,一般只生活着一个狮群。

这群狮群多数情况下由1只雄狮带领几只雌狮和幼狮一起生活,偶尔也有两只成年雄狮,不过即使存在两只雄狮,也只有一个狮王,而且这两只雄狮一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平时生活时,雌狮承担着家庭的主要工作,包括照顾子女,给子女舔毛,以及狩猎。而雄狮则负责巡查领地,通过咆哮和战争击退外来威胁者,保卫家庭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一个狮群中的雌狮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待在同一个族群中,只有少部分雌狮会被清理出家门;而雄狮则要悲惨很多,一旦长大后,则会被赶出家门自谋生路。

狮王也常常面临外来雄狮的挑战,当狮王失败后,外来的雄狮会赶走狮王,自己成文新一代的狮王。

往往一个雄狮可以在一个种群中生活2年左右,很少超过6年,之后要么被年轻力壮的外来雄狮赶走,要么是自己离家出走建立新种群。

这种制度也可以避免一个狮群近亲交配,还可以促进狮群基因交流。

看完了狮群的结构,其实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狮王不参与狩猎了。

狮王为什么不狩猎

首先是因为狮群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凭借的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能力,而是集体的智慧,既然是集体,就会有分工。

因为狮子是性二态的动物,也就是雌性和雄性体型不一样,相比于雄性,雌性的体型更小。而且雌性的心脏也不大,不能承受长时间的奔跑耐力,因此狮子们捕猎时,并不像老虎那样单打独斗,而是采用围攻式。

围攻式拼的不是单个动物的奔跑速度或者体型大小,而是团体合作。因此,由种群中数量最多的雌狮担任比较合适。

雄性由于体型较大,力量与咬合力比雌性更强,因此负责抵抗对种群有威胁性的食肉动物,比如斑鬣狗、豹等猛兽。还负责抵抗别的狮群侵占自己的领地。

从这方面来看,雄狮担任着狮群兴衰灭亡的重担,虽然它不参与捕猎,但为了让种群更好的发展,雌狮也会让雄狮先吃猎物。

其次,雄狮体型相对于雌狮而言更大,更有竞争力,在演化的道路上,雄狮可以轻而易举打败雌狮,优先吃掉猎物。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保留在了生物的基因中,让雄狮先吃也成为了种群默认的习惯。

狮王的悲哀

虽然成为狮王不用捕猎就可以优先吃到食物,但其实对于雄狮而言,大自然对他的要求要高得多。

首先,狮子是群居性动物,这意味着狮子单打独斗的能力不是很强,一旦脱离种群很难一个人生存。

而雄狮又必须在长大后离开家,要么这个雄狮能够挑战另一个种群的狮王,成为新的狮王;要么只能沦为草原上的“流浪汉”,与其他“流浪汉”一起组成一个临时狮群,一起捕猎。

但由于这种狮群是临时性的,因此它们还是非常容易落单,一旦落单,它们捕食猎物成功的概率就小很多。还有,草原上还有非常多的食肉动物,雄狮落单后,也有可能被其他动物所猎杀。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雄狮在挑战狮王时失败,被狮王杀死。

即使侥幸赢了狮王,当上了新一任狮王也不要开心的太早,狮王随时都会面临别的雄狮的挑战,一旦挑战失败,就又会沦落成“流浪汉”。

据统计,成年的雄狮死亡率非常高,雄狮幼崽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丧生于各种不同的狮群争斗中。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雄狮成为狮王后之所以不主动狩猎,那是因为它作为最臭的动物之一,它很懒,如果雌狮捕猎让它吃不饱的话,它才会象征性地“出手”帮忙。

不管是看纪录片还是动物世界,我们看见的雄狮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不是在树荫下乘凉巡逻,就是躺在领地里睡大觉,顺便用屎尿标记一下领地。

尤其是狮王,除了乘凉睡觉外,还拥有“后宫佳丽三千”,没事就造后代,它似乎和压力挂不上钩,日子更舒服惬意,羡煞旁人。

其实,狮王众星捧月的生活只是表象,当你真正了解狮子和整个狮群后,你会觉得,狮王的一生跌宕起伏,它才是整个狮群中压力最大的那一个。当它奋斗过、享受过、辉煌过以后,居然落得晚节不保。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狮王的世界!

雄狮成王败寇的一生

狮群中的雄狮,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命运。在前半年里,它和姐妹们待遇相同,母乳喝着,怀里躺着,有危险时有狮王爸爸解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半年后,通通断奶,开始吃肉,狮王和母狮可没有怜悯之心,有肉了狮王先吃,依次为雄狮、母狮,最后轮到幼狮时,说不定连渣都不剩。这时的幼狮,被活活饿死的情况特别多。

幼狮们好不容易熬到一岁,此时要学习狩猎本领了,母狮们会带着它们锻炼捕猎的技巧、胆识和智慧,幼狮们在实战中,又会死去一批。

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两岁,幼狮们带着猎物,正兴高采烈地向狮王爸爸邀功时,没想到狮王爸爸脸色一变,一声令下:“儿子你长大成熟了,为了种群不受近亲困扰和巩固我的王位,我也该驱逐你了,女儿们则留下。”

失去狮群庇护的雄狮,涉世不深,独自在外非常危险,可能会不小心踏入其它狮群的领地,遭到狮王猎杀,可能会遭到鬣狗、野狗等食肉动物的攻击,也可能被野牛、大象追赶。据统计,能活到壮年的小雄狮只有不到两成。

靠本事活下来的雄狮,一直在草原上流浪,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为了能生存下去,如果遇上对上眼的其它流浪雄狮,常常会临时抱团。如果没遇上或嫌弃它,往往会持续流浪,战斗至死或重新组合。

组队最成功的,当属由六只流浪雄狮组成的”坏男孩组合”,以及后来找“坏男孩组合”报仇,由五只雄狮组成的“复仇者联盟”。

组合在一起的雄狮共同狩猎,共同成长,它们骨子里一直都流淌着成为王的血液。到了壮年时,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年迈或不够强壮的狮王挑战。

成者王,败者寇,如果没有战死,大不了休养生息后再战。

敢于挑战狮王的雄狮才是真正的“草原之王”,一般情况下,有些组队的雄狮会拥簇其中一只狮子成为新王,由它们共同统领这个狮群,享受不需要自己捕猎的待遇。

所谓一代天子一朝臣,新狮王不但要赶走老狮王,它还要把老狮王的全部幼年后代统统咬死。咬死的目的是让雌狮们快快发情,它好利用自己有限的统治时间里,抓紧繁衍自己的后代。

新狮王的出发点是好的,它只是想趁着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让自己的后代赶紧长大,即使雄狮要被驱逐,总还有雌狮。

一般情况下,一届狮王只能干2~3年,届时,它又会被其它雄狮打败,运气好的话,它留下了一批子女,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这届狮王一个子女都不剩。

赶走的狮王才是最悲惨的,此时的它不再壮年,连组队都很难。当面对一个对手时,比如鬣狗,依靠体重优势还能一战,但鬣狗也常常团战,落单的老狮王,即使再强壮,也招架不住。

所以,你可能会看到老狮王除了坐在地上龇牙咧嘴外,连屁股都不敢抬起来(鬣狗的TaoGang本领炉火纯青),僵持不住时,就被作为“草原清道夫”的鬣狗清理了,悲惨之至。

综上所述,雄狮的一生,危机四伏,对于它来说,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不过是自己在负重前行。

被饿成皮包骨的老狮王

不过,在雄狮成为狮王后,又把臭和懒发挥到了极致。

为什么说雄狮最臭?又为什么说它很懒?

以非洲狮为例,它们生活在赤道左右的非洲大草原,这里终年高温,日平均温度维持在24~30℃,年降雨量只有可怜的750ml左右。而狮子作为唯一一种群居的猫科动物,集体生活众口难调,这是它臭味的开始。

别以为狮子顶着“草原之王”的头衔,吃肉时就应该横行霸道,其实并不是。在残酷的大草原上,每种动物要想生存,就必须练就非凡的保命本领,比如羚羊的高速急转弯,疣猪的地洞,平头哥(蜜獾)的不服就干,豹子的速度,等等等等。

在此环境下,狮子能吃上新鲜肉的比例只有40%,剩余的60%均来自腐肉。王者已经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面子也不要了,当一群狮子进食时, 完全可以用“血雨腥风”来形容,龇牙咧嘴,你争我夺,拼的满头满脸都是猎物的血。

加上狮子的汗腺功能弱,舌头和脚掌是它排汗的地方,高强度捕猎后,进食时既要考虑自己,还要提防胡狼、鬣狗抢食,一身臭汗,长达两小时左右的进食,气喘嘘嘘,虚屁乱漾,现场堪比化粪池。

狮子是最懒的猫科动物,吃都吃不饱,还要花时间去洗澡?在狮子的眼里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别想。它们吃饱后因为太累,都懒得动,就算高温炙烤着大地,它们也喜欢围在一起睡大觉,如果没有异常,这一睡就长达12~16小时。

成天睡大觉的懒惰狮子

满脸腥味和满身臭味的狮子,让苍蝇成为了它的忠实伙伴。一窝苍蝇在狮子头上嗡嗡嗡地乱飞,常让它们大小便失禁。可能雨季是狮子们唯一能洗澡的时候,届时,这自然淋浴才能让狮子洗刷一下王者的尊荣。

满脸苍蝇的狮王

狮王为了彰显权威和维护领地安全,偶尔会带着狮群在自己的领地周边活动,它们会把自己高浓度的尿液和高密度的粪便拉在边界上做标记。在领地里,四面八方飘来的“香气”直逼心头,狮子为了活命,也是够了。

综上所述,懒惰的狮子汗腺弱,吃腐肉,不洗澡,满身苍蝇,屎尿围绕,打一个饱嗝,或一身黄毛抖一抖,常常都让自己怀疑人生。

陶醉在自己臭味中的雄狮

带头的雄狮出类拔萃,很自然地成为最懒和最臭的那一只。但懒和臭的背后,也是雄狮不主动狩猎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雄狮不主动狩猎?

作为整个狮群中压力最大的狮王,无论是来自内部的压力,还是外界的压力,天天都压得狮王喘不过气,它不主动捕猎自然有自身的道理。

第一:狮王拥有绝对的王权,自然轮不到它亲自捕猎

狮王是孤独的王,因为只有自己统领的狮群,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相信它。也就是说,一个8~30只狮子组成的狮群,就是它作为王者统领的数量。

偏偏在演化过程中,狮子成为了雌雄两态的动物,雄狮比雌狮体型更大、更威武、更有竞争力,雌狮干不过雄狮,岁月蹉跎下,这种干不过的基因就被刻在了它们的基因里。

雄狮:你居然敢吼我?再吼一个试试?

雌狮瘦小,危险重重,它们需要强者的保护,自然雄狮成为了不二人选。所以雌狮们拥簇身强体壮的雄狮统领它们,好吃好喝的供着(雌狮捕猎后,狮群的进食顺序是:狮王-雄狮-雌狮-幼狮),还要帮它生孩子,伺候狮王就像伺候大爷一般。就好比封建帝王,享受着万万人之上的权威。

一个狮群除了狮王后,可能还有曾经和狮王一起流浪过的雄狮,数量在1~3只左右,你想,靠2~4只雄狮捕猎,供应整个狮群,显然不现实。

所以,狮王和雄狮享受着懒散的生活,捕猎这种事情,自然就安排给了数量较多的雌狮们。狮多力量大,捕猎成功率瞬间拉高,自然嘛嘛香。

第二:大草原的猎物密度高,不利于打伏击,围猎的成功率较高

非洲大草原是动物们的天堂,这里生活着来自水陆空的3000余种动物,据统计,非洲大草原上每平方千米就能达到两万千克左右的动物。

这里地势辽阔,不适合伏击,狮子要想生存,首先必须抱团群居,其次只能靠围猎才能提高成功率,才能填饱肚子。

雄狮不轻易出手,出手就代表收获

基于这一点,狮群中的雄狮数量少,捕猎就交给了雌狮完成,如果雌狮扳不倒猎物,雄狮才会出手。

第三:雄狮要养精蓄锐,对内“雨露均沾”,对外捍卫领地

一只雄狮靠自己的努力当上狮王,好不容易才结束流浪生活,自然要“静下心来”享享福。此时的雌狮们也愿意,看着统领它们的男人威武霸气,基因强大,雌狮们也存在争宠,想快速繁衍的现象(狮群里是“铁打的雌狮,流水的雄狮”)。

狮王很累的,面对这么多雌狮的示爱,没有两把刷子,怎能摆平呢!所以,为了尽可能地满足雌狮,狮王只能把身体调理好。

狮王在狮群里2~3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战斗着,内部可能有窝里反的雄狮,它要一个一个地打到服为止。外部也有其它雄狮来挑战狮王的位置,它要一一迎战驱赶。

狮王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臭来标记领地,一些不怕事的“非洲二哥”鬣狗、“战地记者”胡狼等来偷家时,狮王要主动出击,捍卫领地。

最可怜的是,当雌狮们看着狮王拼不动时,甚至会主动去找流浪雄狮来挑战它,狮王在狮群里是妥妥地“工具人”。

捕猎是一项较大的体力工程,狮王和雄狮们才不会好心地把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狮群拱手相让,唯有养精蓄锐才是上上策。

综上,雄狮当上狮王后,很少参与捕猎。

狮王不狩猎,它在狮群里的作用是什么?

1、守护领地

狮子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内部也分工明确,雌狮主外,雄狮主内。从纪录片中也能看到,当其它动物来挑战狮群的领地时,忙活的是雄狮,雌狮多数为干瞪眼。

2、保护雌狮和幼狮

雌狮们捕猎累了,幼狮们太小又无自主能力,守护妻儿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狮王身上。面对鬣狗群及其它狮子的骚扰,即使狮王难敌四手,为了妻儿,也要勇猛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一般来说,有狮王坐镇的狮群,其它动物还是有所忌惮的。

3、给狮群留下优良基因

上边说道,狮群最稳定的核心是雌狮,为了整个狮群的壮大,雄狮自然会不留余力地留下优良的基因。即使可能被自己儿子驱赶,也心甘情愿。

总的来说

非洲大草原的属性,逼迫狮子要群居,对于雄狮而言,如果不战斗一生,可能会很快淘汰。

流浪雄狮积极狩猎时是为了生存,成为狮王后不参与狩猎也是为了生存,它们绝没有“躺平”一说。

可怜:肯尼亚一只流浪雄狮挖了7小时才成功捕获疣猪

你想,如果雄狮在两岁之前没有狮群的庇护,它就不会活着走出狮群。如果流浪的它还想着与世无争,它就不可能出现在狮群中成为狮王。成为狮王后如果不拼命,就会落得“后继无人”的境界。

人也一样,既然不能“躺平”,谁又不是为了家庭孩子,而拼命工作到凌晨半夜呢!好在人比雄狮幸福,雄狮打不动时,死期也就到了,人就算过了当打之年,也还能看到儿孙颐养天年。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雄狮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跌宕起伏的,它的辉煌中穿插着两次流浪。两次都是为了狮王之位置。狮子是唯一一种群居的猫科动物,在一个狮群中往往都会有10-12头母狮,1-2头雄狮。一般只有一只雄狮作为狮王,另外一只大多数都是它的兄弟,帮助自己抵抗外来的挑衅。在动画片《狮子王》老狮子王死后,刀疤继成王位,最后辛巴被放逐。实际上这个情节还是跟实际情况有一些偏差的,一般新的狮王上位会杀死上一代狮王的所有后代,尽量让雌狮进入发情期,好繁衍自己的后代。

当后代雄狮长大到2岁左右大约长出鬃毛,就会被狮王驱赶出狮群,这是雄狮第一次开始流浪。而母狮没有特殊情况会一直留在狮群中,雄狮开始自己流浪后就需要开始捕猎了,这是需要跨过的第一个难关。在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作为非洲大哥,之所以要成群结对就是因为捕猎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非洲大草原上随着进化各种草食性动物不是跳得高就是跑得快,不然就像非洲野水牛一样力气大脾气暴躁,单头狮子捕猎成功率并不高。因此一般流浪的雄狮都喜欢组队作业,更加有利于捕猎和生存,最典型的就是非洲“坏男孩组合”,由六只非洲雄狮组成。当流浪雄狮彻底成年后就会主动的去挑战一些狮群,当然并不是一对一群,都是雄狮之间的战斗。母狮对这样的情况乐见其成,因为需要一个更强大的雄狮来带领狮群,这更加有利于生存。如果老狮王被打败后就会被赶出狮群,它的后代也会惨遭毒手,最终老狮王孤独终老。而新的狮王就主要任务就是繁殖后代,保护狮群,巡视领地,很少会参加捕猎。除非是面对一些大型的猎物时,例如非洲象、水牛等。或者是被鬣狗欺负的时候雄狮都会主动出击。所以说捕猎这件事母狮完全可以独自完成,而狮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不是狮王不想捕猎,相反的是狮王很想捕猎,更不想“吃软饭”,而狮王一旦捕猎,就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雄狮当上狮王之后,不仅坐拥“三妻四妾”而且还“吃软饭”

每个雄狮自幼的时候,会被母亲照料得很好,同时母亲也会教给它一些捕猎的本领等等,但是等到雄狮长到2岁左右的时候,就会被赶出狮群。

这是因为狮群里面的狮子基于避免近亲繁殖的可能,而把长大到一定程度的雄性小狮子给赶出去,从此之后,小狮子就需要自己独立生活了。

在这段独立生活的过程之中,它逐渐地掌握了捕猎的技能以及锻炼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虽然这段日子比较艰苦,什么都要靠着自己,但是相对的来说,这种艰苦的时候,成长的速度是很快的。

有些时候,它也能够遇到其他一些被赶出来的小狮子,会和对方一起组合,结城联盟的方式一起生活着,

直到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去挑战某个狮群,一旦成功自己就当上了狮王。

当上了狮王之后,主要有2点好处,一是它能够过上坐拥“三妻四妾”的机会,二就是狮王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的自己辛苦地捕猎了。

而是因为在狮群里面,捕猎的任务主要是由雌狮群体来担当的,而雌狮捕猎回来的猎物,雄狮就可以安心享用了。

狮王的形象威风凛凛的,特别是雄狮脖子上的鬓毛,看起来十分的有威仪,而且狮子还有着“草原之王”的称号,

与它霸气的外表相比起来,似乎狮王“吃软饭”的这个行为和它的形象有点相悖。

那为何雄狮在当上狮王之后,就不像过去一样地捕猎了?反而是吃上了“软饭”?

其实不是狮王不想捕猎,相反的是狮王很想捕猎,更不想“吃软饭”,而狮王一旦捕猎,就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雄狮并不是不捕猎,只是参与的少

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冷知识,并不是雄狮从来都没有参与过捕猎的这个行为,只是雄狮参与的少罢了。

在它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基本上雌狮群体出去捕猎,而它们捕食的对象通常是以非洲水牛,瞪羚,长颈鹿,为主,普遍地来说,

更加偏向于体型中等偏上的有蹄类动物,但是假设它们,所捕猎的对象是体型偏大的有蹄类动物,那么这个时候雄狮便会一起参与狩猎活动了。

因为雌狮限于体型和能力,是没有这种能力猎杀这种大型动物的,曾经看过一个视频,

有个雌狮和雄狮在猎杀一头水牛,结果雌狮在这场狩猎活动中,仅仅起到的作用就是简单的驱赶而已,

而最终的搏斗和终结都是由狮王做的,甚至有些时候都是雄狮一对一的猎杀大型动物,而雌狮仅仅是起到了个拉拉队的作用。

所以雌狮往往捕猎的都是一些类似角马、斑马这些中轻量级别的猎物,而像水牛这种重量级的猎物,就只能等雄狮出手了,

所以雄狮并非是不捕猎,而是只会参与重量级被的狩猎活动,其他的狩猎活动,

雌狮能够搞定,所以它就非必要的时候,都不会出手,必要的时候才会出手。

雄狮不在狮群,鬣狗笑呵呵

在狮群里面,雄狮和雌狮有着明确的分工定位,一般是雌狮捕猎,而狮王守护领地。

但是如果狮王去捕猎了,不在领地里面守卫领地,那么鬣狗就笑呵呵了。

因为鬣狗和狮子存在着竞争关系,鬣狗经常会攻击狮子幼崽、雌狮和雌狮群,

一个狮群里面如果当时雄狮没有在领地守卫,那么鬣狗就会上门偷袭,咬死幼崽和雌狮。

虽然雄狮是个“上门客”到了一定的时候,还得退位,但是不得不说狮王的存在对于一个狮群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雄狮才是狮群的保证,如果没有雄狮的保护,基本上无法生存,因为鬣狗会上门偷袭,

而仅仅凭借着雌狮的战斗力,想要自保都困难,只有雄狮才能够轻松地杀死鬣狗和震慑鬣狗群。

所以狮王在狮群里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无可言喻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设想一下,即便有了食物,但是狮群里面的幼崽和雌狮都被咬死了,还有存在着的多大意义吗?

狮子已是顶级猎食者,无论雌雄捕猎都没有太大关系

其实对于其他的动物来说,狮子已经是顶级的猎食者了,无论雌雄都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雌狮捕猎,还是雄狮捕猎,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即便是雌狮捕猎的时候,也都是在雄狮的领地范围内捕猎的,这样能够避免鬣狗过来抢食。

而对于狮子来说,它们不像人类一样也有着严格的分工合作,那么这种情况下,

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够让整个群体都能够受益,各有所长,都把自己的力量放在最值得放的地方,那何乐而不为呢?

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狮王“吃软饭”的行为,所以也不要用人类的思想和观念去定义狮子,而且狮子族群里面的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也非常的适合,实在是没必要对此有太大的反应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这个问题问的,谁当了皇帝还要自己下地干活啊?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宏观上看,就是狮王不需要狩猎。但是古代的皇帝还需要理朝政呢,雄狮当上狮王之后会做什么呢?它为什么不用狩猎呢?我们一一的来看一下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还是先看看狮子的习性

狮子是体型第二大的猫科动物,仅次于老虎。有许多小伙伴对狮子是否是猫科动物存在异议,主要原因就是猫科动物无论大小大都是独居动物,但是狮子却是群居的,而且大多数的猫科动物雌性和雄性的差别不大,但是狮子是雌雄两态的动物,尤其是体型和外观上差别很大。

但是,尽管如此,在自然界中,狮子与其他猫科动物的血缘关系是最近的,所以它被划为猫科动物之中。

从宏观上看,现存的狮子种类分为亚洲狮和非洲狮。虽然一个生活在亚洲的印度,一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但是它们的形态以及生活习性是一样的。那我们就拿数量最多的非洲狮简单的来看一下生活习性吧。

非洲狮是纯正的肉食动物,由于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大都体型较大(比如水牛、斑马等等),所以为了降低自己捕猎的危险,它们选择了团队作战。

一个狮群大都由3头以上的狮子组成,其中只有1-2头雄狮,数量少的狮群大都只有1头雄狮,而成员数量较多的狮群则有2头雄狮。我们称之为“狮王”。

雄狮的成王之路

每一头雄狮的成王之路都充满了坎坷和生与死的考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雄狮的成王之路。

雄狮和母狮在刚出生时待遇是一样的,它们都有长达半年的哺乳期。过了哺乳期之后,它们就开始跟随母狮们捕猎。但是好景不长,2岁是小雄狮和小雌狮的分水岭。因为,过了2岁,小雄狮就会被狮群驱逐出狮群自己生存,而小母狮则会继续留在妈妈身边。

“王者”的考验正是开始

由于狮子是群居的,所以刚刚2岁的小雄狮要面对单独狩猎。此时的小雄狮为了生存只会捕猎一些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尽管如此,猛兽横行的非洲大草原上危机四伏,有成群的鬣狗、野狗等食肉动物,它们经常会攻击年前的小雄狮,再加上小雄狮在捕猎时会受伤。因此能够平安长大的小雄狮只占一半左右。

雄狮的成年期大约是5-6岁,也就是说“未成年”的小雄狮需要自己生存3年以上。这是残酷的现实。

小雄狮成年后,为了繁衍后代,它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挑战其他狮群的狮王,“成王败寇”,一旦挑战成功,它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受整个狮群,然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它们会杀死前任“狮王”的幼崽。

雄狮当上狮王之后,为什么不狩猎?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01 狮群的结构

上面咱们说过,一个狮群中只有1-2头雄狮,母狮占绝大部分,也就是说雄狮的这个“王”除了自己的“妻子”没有任何听它指挥的“臣民”。所以,自己不动的情况下,只能安排母狮们了,而且在狮群中,雄狮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02 习性

狮群中大都只有1-2头雄狮,如果雄狮外出捕猎的话,它们需要供应整个狮群的食物,这无疑是靠1-2头雄狮所无法满足的。而母狮就不同了,它们数量较多,在狩猎时成功几率大,而且它们一次外出可以多个狩猎。

再加上,从小狮子们就是跟随母狮狩猎的,所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们就一直沿袭了这个习性。

03 权威性

既然雄狮的成王之路如此的坎坷,那么,当上狮王之后,自然会有狮王专属的待遇和权威性。再加上所有的母狮都靠1-2头的雄狮来繁育后代,所以它们自然也会为了争宠而不遗余力。

综上,雄狮当上狮王后是不需要自己捕猎的。毕竟它是“王”。

(妻妾成群的狮王也有烦恼)

那么,既然雄狮当上狮王后不需要捕猎,它的职责是什么呢?

在残酷的大自然中,除了幼崽,没有动物可以真正的坐享其成。尤其是群居动物,它们有着明确的分工。那么,当上狮王的雄狮不外出狩猎,它的职责是什么呢?

01 守护领地

众所周知,狮子是群居动物,而且它们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而负责领地防御的就是雄狮。所以在分工上,母狮负责狩猎,狮王就负责保护领地。

02 保护幼崽

几乎每个狮群的领地上都有小狮子,而母狮们需要外出狩猎,此时的领地里就只有小狮子和狮王,最多会有一头哺乳的母狮。此时的领地是最薄弱的,像鬣狗、其他狮子会趁这个机会来领地上猎杀小狮子。

而狮王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有狮王坐镇的领地,其他的动物很少敢来偷猎。

03 养精蓄锐

由于狮群中“男女失衡”,而动物最重要的就是繁衍。所以对于狮王来说,压力很大,它要“雨露均沾”。所以,狮王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养精蓄锐。

(“争宠”的母狮们)

综上,雄狮当上狮王后,并不是变成了“游手好闲”,而是它有比狩猎更加重要的事情要负责,比如领地的保护、繁育后代等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