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有鳄鱼吗?
中生代有海生鳄鱼,后来都灭绝了。现存的鳄鱼当中,湾鳄、美洲鳄、古巴鳄、尼罗鳄、凯门鳄、宽吻凯门鳄、黑凯门鳄、密河鳄、菲律宾鳄、马来鳄、泽鳄等都有在近海活动的能力,所以不要小瞧了鳄鱼,但能在海里觅食以及长期活动的就只有湾鳄和美洲鳄了。在中生代海洋里曾生存过数种海生鳄类,比如达克龙、地龙、地蜥鳄、狭蜥鳄、远距鳄、暴泳鳄、安那里奥鳄等,种类很多,在那个海爬称霸海洋的时代,鳄鱼家族怎么可能缺席。这些鳄类不仅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洋里,而且外表也不像鳄鱼,虽然和其他海爬比较像,但它们确实是鳄鱼家族的分支,可以看出进入海洋的爬行动物有趋同演化的现象。区分海鳄与其他海爬的一个简易方法就是看前后肢的长度,海鳄的后肢比前肢长,后肢的作用比前肢大,而其他海爬正好相反。达克龙从距今1.57亿年前一直延续到距今1.37亿年,活动区域为热带和亚热带浅海,达克龙体长4-5米,体型和现在的尼罗鳄相当,它的猎物是阿戈尔鱼龙和同为海鳄的狭蜥鳄。另一种巨大的海鳄Plesiosuchus全长可以达到7米左右,比现存的湾鳄更加强壮。而现存的鳄鱼当中最能适应海洋环境的就是湾鳄和美洲鳄了。
湾鳄又称咸水鳄、河口鳄,美洲鳄又称美洲咸水鳄,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人们经常在海水里遇到它们。湾鳄高效的排盐系统可以让它长时间在海水里活动,从湾鳄的分布区域就可以看出,湾鳄经常跨越海洋,湾鳄分布在澳洲北部、马来群岛、印度东海岸、斯里兰卡岛、中南半岛南部和大洋洲的一些小岛上,湾鳄曾经在我国的南方沿海和南海诸岛上分布过,韩愈的《祭鳄鱼文》提到的正是湾鳄,被周处杀死的蛟龙也是湾鳄,湾鳄很可能就是古代神话里蛟龙的原型。广东水师提督李准1907年到西沙群岛曾遇到湾鳄爬上舰边,他将此事记录在《巡海记》里,说明上世纪初我国南海还有湾鳄生存。美洲鳄也是经常出现在海里的鳄鱼,在墨西哥湾的浅海里经常拍摄到美洲鳄,甚至有模特专门寻找海里的美洲鳄合影,美洲鳄甚至还袭击过冲浪者。其余的古巴鳄、尼罗鳄、凯门鳄、宽吻凯门鳄、黑凯门鳄、密河鳄、菲律宾鳄、马来鳄、泽鳄等十几种鳄鱼也在咸淡水交汇处或近海被观察到,证实它们也有在海水里活动的能力,只是没有湾鳄和美洲鳄那么常见。所以,不要觉得鳄鱼只能待着淡水里,大多数鳄鱼都有在海中活动的能力。
海里有鳄鱼吗?
海里有鳄鱼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还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鳄鱼,它就是有着“食人鳄”之称的湾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湾鳄为什么被称为食人鳄?以及它为什么能在海里生存?
湾鳄鳄鱼是鳄科动物的总称,现存的鳄鱼一共有23种,而其中体型最大的就是湾鳄了。湾鳄有着许多的别称,诸如河口鳄、入江鳄、食人鳄、咸水鳄等等。
湾鳄除了是最大的鳄鱼外,它与其他的鳄鱼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颈部没有鳞片覆盖,因此又被称为“裸颈鳄”。湾鳄是一种“臭名昭著”的猛兽,而它食人鳄的称呼就是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战役中,那就是有名的兰里岛之战。
兰里岛是缅甸的一个荒岛,在二战时期,日军与英军在附近交战,交战中,日军约两千米士兵不低英军退入了兰里岛中,没想到意外打开了“噩梦的大门”。由于白天交战,各种巨大的声响让湾鳄躲入了水中,入夜后,士兵们受伤散发出的血腥味让躲了一天的湾鳄终于忍不住了,数不清的湾鳄从海中爬到岸上,日本士兵由于交战疲劳以及受伤的缘故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湾鳄开始了自己的“饕餮盛宴”。据统计,此次在湾鳄的屠戮下,仅有20余名士兵生还,湾鳄也因此“一战成名”。
湾鳄的实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成年雄性湾鳄的平均在5米左右,最大者接近7米,体重平均在350公斤左右,最大者超过了1000公斤(鳄鱼王洛龙)。从体型数据上看,湾鳄比现存最大的狮虎都要大。
湾鳄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湿地中,比如河口、红树林、潮间带以及沼泽地等等,在湾鳄的生境中,它属于接近食物链最顶的存在,这一点从它可以捕猎水牛等大型的食草动物就能看出。
但是,之所以说它是接近食物链最顶端,就是因为,在湾鳄的生活区域还有一种猛兽,能够压湾鳄一头,它就是孟加拉虎。在印度,湾鳄的最大对手就是孟加拉虎。有记载的孟加拉虎与湾鳄交手的记录大都来自于印度孙德尔本斯虎保护区内,在两者5次交手中,湾鳄仅胜了一次,而这一次是偷袭了过河的雌性孟加拉虎,其余四次,均是发生了陆地上,而且都是孟加拉虎捕杀了湾鳄,最大的一次湾鳄的体重重达800公斤。
由此可见,在湾鳄的生存空间内,它是绝对的“水中霸主”,但是在陆地上遇到体型大一些的老虎就只能是退避三舍了。
湾鳄为什么能在海水中生存?从湾鳄的习性看,它无论是在淡水中还是海水中都能够自由的穿梭。对于大多数的淡水生物来说,如果将其放入海水中,它很快就会死亡,而将海水中生存的动物放入淡水也是一样的道理,问题就出在渗透压上。
海水和淡水中生存的生物都已经适应了各自环境中的渗透压,一旦互换,海中的生物会因为体内压比淡水压要大,造成一些器官破裂,而淡水生物放入海水中,是从低压环境到了高压环境,而生物本身就适应了低压环境,进入海水中,海水会大量的涌入体内,而同是海水中的盐分也大量 涌入,但是淡水生物滤盐系统并不发达,最后只能被活活的“齁死”。
那么,为什么湾鳄能够“淡海水”随意切换呢?原因有两点。
01 呼吸方式
湾鳄之所以能够在淡海水中随意的切换,与它的呼吸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湾鳄虽然可以在水中游来游去,像鱼儿一样,但是鱼儿是用腮呼吸的,而湾鳄则像我们人类一样用肺呼吸的。也就是说湾鳄在潜入水下的时候靠的是憋气,并不能在水下呼吸,所以,也就不会产生海水大量涌入体内的现象了。所以,它在海水中是不会被“齁死”的。
02 生活习性
湾鳄主要分布在淡海水的交界的河口三角洲这样的地方,从小就生活在有淡水和海水的环境中,它的身体已经完全的能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就好比我们人类从生下来就生活在两个国家的交界处的话,那么随着慢慢长大,两国的语言不用刻意的教,就能够掌握。
而且在湾鳄的喉咙的部位有一个瓣膜,瓣膜在湾鳄潜入水下时是闭合状态的,这样能够有效的组织水进入身体。所以,湾鳄即使在海水中张着嘴,也不用担心吸入大量的海水。
总结现存的生物本身就是已经适应了环境的变化才没有被淘汰掉,鳄鱼作为一种比恐龙出现都要早的生物,它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物大灭绝还依然存活到现在是有它独特的生存方式的。而湾鳄能适应淡海水的生活不过是生活在河口这样特殊的环境下而形成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已。
海里有鳄鱼吗?
海里有鳄鱼吗?当然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湾鳄(Crocodylus porosus),又叫咸水鳄。
图注:在海洋中游泳的湾鳄,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海滩上的湾鳄,图片来自网络
湾鳄的分布范围包括了印度东海岸,整个东南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和澳大亚洲的赤道两侧范围之内。
图注:湾鳄的分布范围,图片来自网络
湾鳄是现存最大的鳄类,也是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体长在3.5至6米,体重200至1000公斤。目前公认最大的一条湾鳄捕获于菲律宾,是一条名为“洛龙”的雄性个体,长度达到6.17米,体重1075公斤。
图注:刚刚被捕获的湾鳄“洛龙”,图片来自网络
与之栖息于淡水环境中的鳄类不同,湾鳄既能够适应淡水又能够适应海水,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湾鳄通常都聚集在河流入海口地区,有的也会进入海洋之中。根据对于湾鳄演化和扩散的研究表明,它们正是拥有了适应海洋生活和在海洋中远距离迁移的能够,才逐渐从亚洲沿岸进入到澳大利亚北部及位于太平洋之中的密克罗尼西亚地区。
图注:海洋中的湾鳄,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湾鳄能够在海洋中生存,但是它们主要生活在海陆交汇的湖泊沼泽以及内陆的河流之中,所以海洋中并不常见鳄鱼。
与今天地球上的鳄类相比,远古时代有着许多生活在海洋中的鳄类,有一些已经特化成为完全的海生鳄类,包括有下面图中展示的地龙、达寇龙、迅猛鳄和近鳄等等。这些生活在中生代的海生鳄类完全适应了海洋,四肢变成了游泳用的鳍状肢,已经无法回到陆地上生活了。
图注:生存于中生代的几种海鳄类,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已知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海生鳄则是著名的君王马奇莫鳄(Machimosaurus rex),其其体长可达9.6米,体重2.7吨,远超过最大的湾鳄,但小于像恐鳄、帝鳄和普鲁斯鳄这样的超级巨鳄。君王马奇莫鳄生活于距今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其四肢上还有爪子,还能够回到陆地上。
图注:君王马奇莫鳄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海里有鳄鱼吗?
全球23种鳄鱼中,大多数都生存在淡水水域,不过著名的湾鳄与有些种类的美洲鳄都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湾鳄又称咸水鳄,也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海水鳄鱼,如今在澳洲北部遍布,以及当年在缅甸兰里岛吞噬日寇的鳄鱼,都属于咸水鳄。
除了长江流域的扬子鳄与北美洲东南部的密西西比鳄是生存在温带的种类,世界上大部分的鳄鱼都生存在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与沼泽地区,主是淡水鳄。鳄鱼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远古时期的鳄鱼就可以在海洋中生存,即便如今被归类于淡水鳄的美洲鳄,也经常会出现在近海海域,鳄鱼天生拥有适应海水的能力。
不过最名副其实的咸水鳄,却只有湾鳄。湾鳄是现存全球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在南亚、东南亚与澳大利亚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相当广泛。经过亿万年进化,湾鳄的生理结构能够很好适应高盐度环境。与淡水鳄鱼不同,湾鳄颈部与背上的鳞片非常少,其可以褶皱的皮肤也可以阻止海水灌入耳里。当然,湾鳄与海龟、海蛇等完全适应了海洋的物种不同,湾鳄一生虽然主要生活在咸水水域,但一般都生活在近海。产卵繁殖季节都是在淡水水域进行,远洋地区发现湾鳄的案例不是说没有,但非常罕见。可以说,湾鳄也并非是纯粹的海洋生物。
根据目前的化石发现,远古时代的鳄鱼也曾经希望称霸海洋。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出现了海水鳄,当时的鳄鱼祖先进化出了更平滑少鳞片的皮肤,四肢与尾巴更加扁平更类似于鳍。这种放弃抵御换取速度的改变,也是当时的鳄鱼希望适应海洋生活的证明。不过很可惜,由于鳄鱼无法适应中生代海洋温度的骤变,也无法与体型更庞大的海洋生物竞争,进化到海洋里的鳄鱼种群大多都没能延续下来,最终走向了灭绝。现代的鳄鱼,对温度非常敏感,也主要以淡水种群为主,咸水鳄算得上是一枝独秀了。
湾鳄是唯一的咸水鳄,也是鳄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成年体长一般都在5米左右,也有体长超过7米的说法,不过缺乏实证。目前体型最大记录并有证可查的是,2011年在菲律宾捕获的一头鳄鱼,体长6.17米,体重达到1吨以上,2013年因为心力衰竭而死。
在东南亚与澳大利亚,咸水鳄数量非常多,仅澳大利亚北部就有超过30万头咸水鳄。
海里有鳄鱼吗?
许多鳄鱼都可以生活在咸水环境中,但有两种鳄鱼在海洋环境中最为适应——盐水鳄和美洲鳄。鳄鱼具有特殊的舌盐腺(lingual salt glands)能够将氯化钠排出体外,而且口腔内层有不透水的衬里,因此它们天生比较适应海水环境,体型较大的鳄鱼都可以在不喝淡水的情况下在海洋存活很长时间。
咸水鳄(Crocodylus porosus),又名河口鳄或印度太平洋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雄性咸水鳄平均体长5米,体重约500公斤,而雌性则要小得多,平均体长略低于3米,体重不足100公斤,有史以来最大的咸水鳄大约有6.3米长。咸水鳄分布非常广泛,但许多地区的咸水鳄已经消失如我国南海,在印度目前只在东海岸发现咸水鳄,澳大利亚北部众多,东南亚除了少数几个与世隔绝地区外大部分咸水鳄已经消失。
咸水鳄能够生活在沿海的栖息地,但在淡水河流中也很舒服,因此被认为是部分海洋生物,通常的栖息地包括红树林、海滩、河流、河口,甚至是开阔的海洋。在大多数情况下,咸水鳄在淡水环境中度过雨季,在旱季迁移到盐水中。咸水鳄的活动范围很广,它们可以在海上呆上几天甚至几周,漂流和游泳数百公里,还会在途中捕猎。2004年,一条鳄鱼在马绍尔群岛被杀死,当时它距离已知的最近的咸水鳄种群大约1900公里。最近,经常有流浪的咸水鳄出现在马尔代夫,2015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十多起鳄鱼目击事件。2010年,在安达曼群岛外开阔的沿海水域,一名潜水者在珊瑚礁上被咸水鳄咬死。
美洲鳄(Crocodylus acutus)同样拥有广泛的沿海领地,从南佛罗里达到南美的北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岸,经常在河流、泻湖、红树林沼泽、近海的珊瑚礁和环礁上游弋。一项研究显示,南佛罗里达州的鳄鱼的食物中65%的海洋生物,说明美洲鳄主要生活在海水中。和咸水鳄一样,美洲鳄有时也会在既定范围之外的海洋游荡。美洲鳄常常周期性地沿着科尔特斯沙漠海岸的海洋向北流浪,最远可以到达蒂伯龙岛。近年来,一些来自古巴的美洲鳄漂流到了开曼群岛。
当在海洋中冲浪时,鳄鱼经常碰上鲨鱼,两个顶级捕食者相遇时,后果可以通俗的概括为大鳄鱼吃小鲨鱼,大鲨鱼吃小鳄鱼。成年的海洋鳄鱼只可能受到最大鲨鱼的威胁,鳄鱼对抗鲨鱼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它们的游泳效率和精力远远不如鲨鱼。在南非海岸捕获的一条14英尺长的虎鲨的食道中含有尼罗河鳄鱼的头和前肢;虎鲨和大白鲨可对任何鳄鱼构成威胁,有记录表明,加勒比海地区的大白鲨捕食成年美洲鳄。
海里有鳄鱼吗?
湾鳄(咸水鳄)是一种海生鳄鱼,原产于从印度东海岸穿过东南亚到澳大利亚北部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咸水生境和微咸水湿地。它是最大的鳄鱼之一,被当地人视为危险动物。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因为皮革一直被猎杀,并受到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雄性湾鳄可以长到6米,但很少超过6米,体重达到1000-1075公斤。雌性湾鳄小得多,很少超过3米。湾鳄也被称为河口鳄鱼、印度太平洋鳄鱼、海洋鳄鱼、海鳄鱼或非正式地称为盐鳄。
湾鳄是一种大型的机会主义顶级捕食者。它能伏击大部分猎物,然后把猎物溺死或整个吞下。它能够战胜几乎任何进入其领土的动物,包括其他顶级捕食者,如鲨鱼,各种淡水和海洋鱼类、无脊椎动物、各种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湾鳄的咬合力是动物中最强的,大约16414牛的压力。湾鳄的寿命超过70岁。湾鳄也被认为是出色的游泳者,能够在海上长途游大约900公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