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呢?不会是卖萌吧?

打个比方,你正在拆墙,拆了一大半的时候,一个人好奇的跑过来问:你家的墙怎么这么矮呀,这么矮的墙有什么用呢?不会是为了好看吧?霸王龙的前肢就和正在拆除的墙一样,正处于消失的过程,如果没有突发事件,霸王龙再活个几百万年,它的前肢还将进一步退化,但会不会彻底消失还是未知的。霸王龙的其他身体器官取代了前肢的功能,比如强壮的后肢用来行走,沉重的尾巴用来维持平衡,巨大的嘴用来捕猎和战斗,这样一来前肢的作用就降低了。但霸王龙的前肢既然没有全部消失,或者说目前还没发现前肢完全退化的兽脚类恐龙,就说明留着前肢还是有一定的实际作用,目前主流的猜想认为霸王龙前肢的作用有辅助维持平衡、交配时固定配偶、进食时固定猎物、爬起时支撑身体等。我认为对于平衡的作用最大,霸王龙的脑袋和脖子很粗壮,在奔跑时能用前肢维持平衡,就像人跑步时会甩手一样。但霸王龙的肩膀与手肘关节只能做出40-45°的旋转,无法像人类的手臂一样甩动,所以霸王龙奔跑时前肢如何运动还需要想象。

而用于交配和固定猎物这两点还需深入研究,而爬起时支撑身体显然做不到,因为霸王龙的前肢实在太小了。▲食肉牛龙的“小猪蹄”

其实不止霸王龙,暴龙科的已知物种前肢都很小,比如阿尔伯塔龙的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20%,其他种类就更小了。而阿贝力龙科的前肢更小,几乎都快消失了,比如著名的食肉牛龙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14%,外形看上去就像猪蹄一样。霸王龙的前肢长度一般为80厘米,和成年男性的手臂相当,所以很多人认为强壮的人类可以和霸王龙掰手腕,但这明显太小瞧霸王龙的小手了。霸王龙的前肢虽然短,但是肱骨非常粗,是人类的数倍,而且强度很高,成年霸王龙的肱二头肌能够举起约199千克的重量,虽然比不了专业的重量级举重运动员,但绝对能超过绝大多数成年人。

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呢?不会是卖萌吧?

参考袋鼠,霸王龙萌萌哒的小手当然不是长着玩儿,也有一些重要的功能,主要是协助霸王龙保持身姿,也能用于把住猎物,那小短手对很多恐龙来说已经比大腿粗了。

在霸王龙整个体型之上,霸王龙的前肢看起来十分短小,不能协助后肢支撑身体,伸的也没有脑袋远,不过相对于体型小于霸王龙的恐龙,小爪子却不小了,体型最大的霸王龙相对于人类已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身长了,妥妥的“大腿”,这么“大”的腿对于霸王龙来说自然不会是没有一点作用的。根据霸王龙前肢的位置和结构强度,前肢大概有三种功能:

1、支撑身体。前边说霸王龙不需要用前肢支撑身体,主要是指正常的运动状态下,霸王龙双腿行走却不像人类这样干脆直接将身体的重量放在腿上,霸王龙站起来后是需要前半身躯和后半身躯平衡,后肢就像跷跷板的支架,而后半身有尾巴能短暂支撑助力,前半身就需要用小短手支撑助力,而且霸王龙上半身重量尤其是脑袋比较大,颅骨长度可以达到1.5米,光是脑袋都有几百公斤到一吨重了,而霸王龙全身加起来最多也才14吨。

2、帮忙按住猎物。体型是决定自然界很多动物捕食对象的因素之一,霸王龙虽然体型比较大,但是也不会去捕食体型远大于自己的恐龙,而会把精力主要放在体型稍小于自己的恐龙种,小短腿就能从位置和大小上来看也比较适合按住个头低于自己的恐龙。

3、交配。霸王龙的运动姿态导致它们必须保证前后身躯的平衡,但是交配的时候却需要绕过尾巴等结构,小短腿就可以用来抱住磁性霸王龙,保持身躯的平衡。

结构决定功能,霸王龙长了这么个东西不会是没用的,在现代动物中也有数种动物拥有类似的性状,袋鼠的上肢就有搏斗、捡拾食物和交配时的作用,霸王龙也差不了太多。霸王龙的演化历史相当长,体型从只有人类大小到头高14米左右,小短腿也从真的小到相当粗壮,如果小短腿是不利于霸王龙生存的性状,大概会在进化中消失吧。

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呢?不会是卖萌吧?

霸王龙的前肢那么小,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是牺牲前肢的长度来提高其它方面的能力。

霸王龙的鼎盛时期是在距今6800万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属于蜥形纲蜥臀目暴龙科暴龙属,体长12米左右,身高近6米,体重10吨左右,是性情最为凶猛、撕咬能力最出众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与它体型最格格不入的,恐怕就是它的前肢了,一般长度还不到1米,仅和人类的手臂差不多,但却根本够不着嘴部,不可能作为给嘴部递送食物的工具。

有的人认为霸王龙的前肢可以在雄性交配时扶住雌性,另外可以把住猎物供撕咬,我觉得可能性不大。第一点,霸王龙前肢展开宽度仅有1.5米左右,其背宽能够达到3到5米,而且前肢的力量与身躯的重量相比太过弱小,用前肢根本不可能扶住。第二点,霸王龙前肢在抓握猎物时,其前端距离嘴部少说也有1米多,而且嘴的前端与前肢有空间死角,况且前肢离地还有3米多的空间,无论是用前肢提起猎物,或是嘴部叼着猎物,嘴和前肢都没法进行配合。

从霸王龙的进化历程可以看出,其祖先始盗龙,它的前肢就相对发达,长度可以达到后肢的一半,而且前肢前端的爪子比较锋利。

(始盗龙)

后来随着霸王龙的进化,其头部越来越大,嘴部特别是牙齿的咬合力在不断增大,直立奔跑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于此同时,前肢演化得就越来越小,这也说明了霸王龙是利用牺牲前肢的大小和力量,来换取更大的头部和更强的咬合力,否则如果前肢再像以前那样,霸王龙连直立都将非常困难,嘴部再强大也无济于事。据进一步研究,虽然霸王龙的前肢短小,但可以在奔跑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身体平衡,说明霸王龙的前肢并非一无是处。

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呢?不会是卖萌吧?

霸王龙被尊为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之一,体重在7吨到10吨之间,它巨大的下颚能撕下400多斤磅的肉,但霸王龙最滑稽的身体部位可能是其瘦小的手臂。暴龙的小手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小,但依旧很健壮,肌肉发达,手臂有一米多长,每只手臂能够承受将近400斤的卧压,手臂上的肌肉力量是成年人的三倍多。霸王龙相对较小的手臂的确切用途一直是个谜,古生物学家无法提供任何直接的化石证据证明霸王龙的小手臂具有什么功能。事实上,几十年来,古生物学家一直在争论霸王龙是如何使用前臂的,提出了以下一些可能用途。

  • 交配时抓住配偶。霸王龙在交配时可能会用它们的小手来抓雌性,但是目前科学家对恐龙交配细节知之甚少,这个功能非常不确定,而且雌性也拥有这些小胳膊。
  • 第二种可能是霸王龙利用小手臂支撑巨大而有力的头部和颈部肌肉,方便从地面爬起来,帮助处于卧姿休息状态的霸王龙起身。

  • 还有一种假设是用于抓住挣扎的猎物。另一种可能是霸王龙用它的前手臂紧紧抓住猎物,然后用下颚发出致命的一咬。
  • 此外,近年来有古生物学家提出来一种与上面功能正好相反的假设,在用下颚抓住猎物后,霸王龙的小手被用作强有力的武器,挥砍短小有力的前肢和巨大的爪子切割或攻击猎物。

不管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大多数科学家的共识是它们都是霸王龙祖先的进化残余,这些爪子被用作次要的辅助用途。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发生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的时间,再经过1000万年左右的进化也许霸王龙的小胳膊会像现代蛇那样完全消失。

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呢?不会是卖萌吧?

人类对恐龙的复原不一定是对的。比如下图:

这是企鹅的骨架,要让那些专家复原,估计是个长颈鹿。然而企鹅没有“脖子”。

也有可能变成翼龙,两个足、一对翅膀,脖子还很长。

所以霸王龙有可能是袋鼠的样子。

霸王龙前面的小手有什么用呢?不会是卖萌吧?

霸王龙是最著名也是最凶暴的巨型食肉恐龙,但是却长着短的出奇的前肢,被戏称为“小短手”

图注:霸王龙的巨大身体和短小前肢,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因为霸王龙的前肢非常短,所以成了笑柄,晚上也充斥着各种关于小短手的调侃和漫画,比如下面这个“小短手”系列。

尽管霸王龙的前肢很短,但是这个短是相对于霸王龙自己而言的,如果与我们人类相比,它的前肢可是非常粗壮的,要不要掰个手腕?

图注:人和霸王龙掰个腕子,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霸王龙前肢与人类的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霸王龙的前肢短小是有原因的,至少它生活在侏罗纪的远祖,比如在中国新疆发现的五彩冠龙就长着长而灵活的前肢,而且前肢上有三个爪子,能够抓住并且固定猎物。

图注:最古老的暴龙类——五彩冠龙,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祖先有着长手,到了霸王龙就变得如此短小了呢?看脑袋!

霸王龙有一个长度超过1.5米的巨大脑袋,这个脑袋不仅长,而且宽,而且头骨和下颌骨骨骼厚重结实,再加上肌肉,使得霸王龙的脑袋又大又重!

霸王龙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正是加强了头骨的杀伤力,导致了脑袋变得越来越大,身体的重心也跟着不断前移,使它有向前栽倒的危险。

为了平衡身体的重心,霸王龙就牺牲了自己的前肢,前肢变得越来越短小,直到只有0.8米长,而且只有两个小爪子。

图注:霸王龙的大脑袋和短前肢,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我们回到问题本身,霸王龙的小短手有什么用?答案是不知道。

的确是不知道,因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都无法准确的解释霸王龙前肢的作用,所有的解释都是推测。

关于霸王龙前肢作用最主流的推测就是帮助它们从趴卧姿势站起来!巨大的霸王龙肯定不会站着睡觉,那么肯定会趴卧在地面上,此时它的身体重心就比较靠前啦。如果霸王龙想要站起来,那么必须有一个位于前方的支点,而小短手恰恰就是这个支点。霸王龙会用前肢将庞大的身体支撑起来,然后身体重心向后移,后肢就能够站立起来啦。

图注:用前肢帮助站立起来的霸王龙,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个推测就比较羞羞啦,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霸王龙在交配的时候,雄性霸王龙会用小短手抓住雌性霸王龙的身体,起到固定的作用。

图注:交配中的霸王龙,这可不是在打架,是雄性咬住雌性来固定身体,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关于霸王龙前肢的作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作为一个热门话题,相信未来古生物学家们会告诉我们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