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对于这个“万毒之祖”如何理解?在武侠小说里面,敢以“祖”为号的,要么是一派宗师,要么是顶尖高手,所以这个“万毒之祖”可以理解为最早的有毒动物和毒性最强的动物。

最早的有毒动物

最早的有毒动物是牙形虫,外形类似海鳗,但只有5厘米长,出现在约5亿年前,约在2亿年前灭绝,它的牙齿比人类的头发丝还细,却是最锋利的牙齿之一。将它的牙齿和已灭绝的和现存的有毒动物进行对比发现,它用来释放毒液的是一种类似沟槽的结构,毒素是一种类似河豚毒素一般的神经毒素。看到这,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灭绝2亿年的东西,是这么知道它有毒的呢?

牙形虫拥有特殊的牙形刺,古生物学家仔细研究这种牙形刺,并将其与灭绝和现存的有毒的五的牙齿进行对比,得出牙形虫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毒动物的猜测,并利用更多的化石对这种猜测加以证实。

毒性最强的动物

关于谁是最毒动物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候选者主要有三个——内陆太攀蛇、箭毒蛙、箱型水母。

内陆太攀蛇是目前公认的最毒蛇,至于很多人认为海蛇更毒,那是之前论文搞错了,把贝尔彻海蛇弄成了最毒蛇,但后来证实它的毒性比不上内陆太攀蛇。通过LD50测试得出内陆太攀蛇的毒性为毒蛇之最,钩鼻海蛇排第五。另外,黄腹海蛇、杜氏剑尾海蛇、棘眦海蛇、橄榄海蛇的LD50值都很低(LD50越小,毒性越强),综合来看还是内陆太攀蛇还是最毒的蛇。但在现存最毒动物的选拔上面,箱水母和黄金箭毒蛙呼声更高,目前来看,是黄金箭毒蛙夺魁了。

单论对小白鼠的皮下注射LD50值。

内陆太攀蛇是0.025mg/kg,极端0.014mg/kg。黄金箭毒蛙最低致死量0.002mg/kg,比河豚毒素强五倍以上,河豚毒素提纯之后皮下注射LD50值为0.0125mg/kg。但黄金箭毒蛙毒素当中的某种物质提纯之后最低致死量只需0.00001-0.00002mg/kg,甩开其他有毒动物一大截。箭毒蛙通过进食某些昆虫积累毒素,毒素散布在皮肤上,相当于“护体毒药”,敢打它主意的动物会付出死亡的代价。黄金箭毒蛙的毒素尤为猛烈,拿手去触碰就有中毒的可能,但圈养的箭毒蛙毒性会小很多。

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印度尼西亚的斯摩格巨蜥。这种动物污秽至极,奇臭无比;牠的“强力武器”不是毒液,而是病菌;善攻击猎物,而且自信满满。这种动物体长达6米,奔跑速度极快。被牠撕咬的猎物,甚至野牛无一生还。该动物向鬼魅一样,潜伏于草丛之中,一野牛路过,该动物张开鳄鱼般巨牙,龌龊无比的吐信,突然闪电式攻击咬中;野牛惊慌逃遁。该动物顺着气味,悠悠哉哉的跟踪……被撕咬的野牛,其伤口沾满了该动物牙齿、吐信几百种病菌,迅速通过血液感染、繁衍、扩散,倒下;该动物怡然自得的体验“大餐”。这就是万毒之王,斯摩格巨蜥。

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在神话传说中,有一种虫子叫做“蛊虫”,在很多影视剧中,蛊虫被刻画的非常毒,能够传播很多疾病。但实际上,在真实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东西类似蛊虫的生物,它就是“蝙蝠”。

蝙蝠

蝙蝠之所以非常毒,其实和它们的飞行能力有关。

在我们的认识里,鸟类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鸟类有翅膀,但如果我们按照鸟类的翅膀比例、大小等为自己修建一个翅膀,却无法像鸟类一样飞向天空。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鸟类在使用翅膀飞行时,消耗的能量是地面行走的三倍,也就是说我们想要飞到天空,除了有翅膀还不行,还要提高自身的能量生产水平。

动物在生产能量时,需要依赖酶帮忙提高生产能量的效率,而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够进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动物生产能量的能力受限。比如:蛇属于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它们会冬眠。

蝙蝠和人类一样,属于恒温生物,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么变化,蝙蝠都能够转换出足够的能量用于飞向。

蝙蝠和人类不一样的是两者的体温,人类的体温保持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如果人类体温过高,此时将会导致人体细胞受高温影响而损坏,如果人类长时间保持在40℃的体温,那么人体很可能会因此而死亡。

但是蝙蝠却可以在体温40℃长期存活。这是因为蝙蝠体内具有修复基因的能力,它们可以将被高温损害的基因修复好,再加上它们的体细胞具有远超常人的分裂次数,使得它们已经适应了高烧能力。

而且,高温体温还给它们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酶催化能量反应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所以它们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能量(前提是有足够的食物),这些能量确保了它们能够飞上天空。

蝙蝠与病毒

虽然蝙蝠的高温能够帮助它们飞行,但它们的高温也为病毒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宿主。

病毒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它们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时才能呈现出生物的一面,在细胞外面则呈现出非生物的一面。

当病毒入侵蝙蝠的身体时,此时蝙蝠的免疫系统并不会激烈地与病毒发生争斗,而是温和地消灭它们。再加上蝙蝠自身体温较高,而较高的体温会抑制病毒的分类,所以病毒在蝙蝠体内既不能大肆繁殖,但蝙蝠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将它们完全消灭。

于是,蝙蝠体内的病毒数量维持在较少的范围内,不会让蝙蝠致病,但会让蝙蝠成为病毒携带者。

我们知道,蝙蝠属于大型群居动物,在一个大型洞穴中,可能生活着上千万只蝙蝠,这些蝙蝠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它们身上的病毒也发生了交流,所以在1只蝙蝠的个体上,我们能发现非常多的病毒,有时多达上百种。由于蝙蝠自身不发病,所以蝙蝠成为了病毒的自然宿主。

虽然蝙蝠会飞,但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这意味着和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病毒在宿主之间传播时,能够较为容易突破物种之间的屏障,使得它们能够从蝙蝠身上感染到其他动物。

比如:蝙蝠身上携带的狂犬病毒,经过演化之后称为了能够感染人类的狂犬病。除此之外,人类历史上许多大型传染病几乎都是它们所携带的。比如: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这些病毒原本在蝙蝠身上携带,但由于病毒的进化,再加上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使得这些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了人类。

其实蝙蝠身上还携带了许多未知的新型病毒,只不过这些新型病毒还没突破物种屏障,所以暂时威胁不到我们。这里多说一句,并不是蝙蝠身上的每一种病毒都会感染人类,只有极其少的一部分病毒才能够突破物种屏障感染人类。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科学家们在监视蝙蝠身上的病毒,但却无法预计下一次感染人类的病毒究竟是哪一种。

总结

由于蝙蝠身上携带了非常多的病毒,而且这些病毒有可能会突破物种屏障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因此对于哺乳动物而言,蝙蝠就是万毒之祖。

但对于其他物种而言,蝙蝠身上的病毒很难感染它们,比如:鸟类。这是因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越不容易传播病毒。所以对于其他生物而言,它们也有自己领域内的万毒之祖。

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谢邀!万毒之祖,我说不好。我只能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老百姓称之为“五毒"的动物如下:1、毒蛇,2、蝎子,3、蜗牛,4、壁虎(蝎虎子),5、蜈蚣。还有一种有点争议,那就是蟾蜍(胶东方言叫蚧蛤蟆),民间也有称之为五毒之一的。

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谢谢邀请:

个人认为万毒之王应属毒蛇与毒蝎子。

我们常比喻某坏人比喻毒蛇与毒蝎,可見它们的毒素是何等可怕!谢谢!

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万毒之祖”我们可以理解为毒性最强的生物,首先我们看一则数据,那就是由《世界野生生物》杂志精选出来的十大毒物,澳洲方水母、澳洲艾基特林海蛇、澳洲蓝环章鱼、毒鲉、巴勒斯坦毒蝎、亚漏斗形蜘蛛、太攀蛇、褐色网状蛇、眼镜王蛇、黑曼巴蛇。

这十种生物是被公认的最强毒性动物,毒性强度从前到后依次减弱,同时可以说明的是,再也没有比它们更强的动物了,而在这十种生物之中,最强毒性的就是澳洲方水母。

大家有没有看到,毒性最强的前三个动物都是在澳洲,这说明了澳大利亚真的是“毒窝”了,最强毒性动物都是在它们哪里最强,所以未来去澳洲旅游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这些具有极强毒性的动物,而这里我们从毒性最强来看,澳洲方水母算得上就是“万毒之祖”之一,同时这排名出来最强的十种动物,也算得上是“万毒之祖”的动物了,下面我们就说下最强毒性的澳洲方水母。

澳洲方水母为何说是“万毒之祖”?

澳洲方水母被称为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这比陆地区域的其他生物来说都强很多,该物种在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的北部沿海水域、菲律宾和越南等地都有分布,从表面上来说,它与普通的水母差别不大,因为都是属于同类型的动物。当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方形,大多数水母都是“椭圆形”,所以非常好分辨。

而澳洲方水母我们可以认为是“万毒之祖”,也就是因为它的毒性非常强,根据科学报告指出,澳洲方水母的毒液非常强,一旦它的猎物触碰到就会瞬间毙命,所以猎物是可能活命的。如今它还保持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就是世界上毒素致死时间最短的动物。对于人类来说,一旦被方水母的触须刺中,3分钟之内就会死亡,所以这种生物非常的恐怖。

同时在历史上,也真有被澳洲方水母所毒人的事件,但是最终采取了各种办法都没有救活,所以这种生物对人类来说是不友好的,特别是喜欢在海洋区域游泳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分布的地区尽量远离,不要用生命开玩笑。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澳洲方水母很独特?毒性这么强,有何依据?

确实根据科学分析来看,澳洲方水母确实很独特,并且与其他生物真的有点不一样,它除了与常规的水母一样,具有明显的须之外,它还具有明显的刺细胞,这是一种用于捕食、攻击及防卫性细胞,当它在进行与其他物体进行对抗的时候,就会触动它所带刺的触手,这样就可以瞬间进行猎物的阻挡,同时,钉向敌人,一切在不可思议的万分之一秒完成。

所以在攻击猎物上,澳洲方水母的表现非常的强,这也它能够让所有触碰到的生物毙命的原因之一,就这个速度基本上其他生物都是做不到的。同时科学家们也专门进行了毒性的对比,发现澳洲方水母毒性比眼镜蛇毒厉害很多。

包括在十大毒王之中排名第二的艾基特林海蛇都不是它的对手,其中艾基特林海蛇的毒性也是比眼镜王蛇还要大,但是如果被它咬一口,数十分钟才会死亡,而澳洲方水母是在几分钟内杀死(针对人的实验情况),所以这就是“万毒之祖”的毒王,科学界暂时还没有看到比澳洲方水母更强毒性的生物。

澳洲方水母难道就没有天敌?

澳洲方水母作为生物链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没有天敌的,当然这个天敌也是动物,根据科学数据显示,澳洲方水母的克星,就是海洋中的太阳鱼和海龟,它们就是以水母为主食。另外,一些品种的水母以其他一些水母为食物。

所以澳洲方水母也是有天敌,但是这些生物是如何避开这些天敌的,暂时没有一个说明,我们也不知道为何澳洲方水母会被太阳鱼和海龟等物种降服。

如果后期有科学家去分析,我们再来看看,不过对于这么强毒性的动物,人类都是避开,因为一旦被该生物所伤,那基本就是毙命了,可能根本没有几个人敢去做研究。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澳洲方水母的资料也是有限的,这就是大概的情况。还是等待自然界之中的生物,正常来进行控制吧。

其实这里也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生物的生存都具有自然规律的,如果没有外界进行生物的平衡打破,那么生物的多样性可能也会更加的丰富,如今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的影响之下,逐步减少或灭绝,所以我们还是原理生态系统的破坏才是最好的,让其正常的发展生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