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这么想来确实很奇怪,鱼都没见过蚯蚓,它怎么就知道蚯蚓能吃呢?

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最重要,那就是形状。蚯蚓是长条形的蠕虫,而很多鱼类都对长条形的虫子特别喜爱,它们在水里也能接触到这种形状的虫子,比如蜻蜓幼虫、水蛭和各种蠕虫,因此即使鱼类没有见过蚯蚓,它们也会被蚯蚓的形状所吸引,忍不住前来咬钩。

利用这个道理,就有人发明了长条形的塑料蠕虫鱼饵,称之为仿生钓鱼法,英文称之为lure,音译过来就是路亚。使用各种塑料假饵来钓鱼的方式都可以称之为路亚,假饵不一定要做成长条形,还可以做成鱼形、虾蟹形,也可以根据想要钓的鱼制作特定的假饵。

第二点就是蚯蚓的扭动吸引了鱼类。蚯蚓被鱼钩穿刺后丢进水里,加之蚯蚓本就不会游泳,所以会拼命挣扎扭动,鱼类对活动的物体非常敏感。所以路亚钓法也会让假饵不断的活动,以此来引起鱼类的攻击。如何穿蚯蚓也有讲究,不能让蚯蚓死得太快,又要让蚯蚓不停扭动。

第三点就是蚯蚓的味道。

看过《荒野求生》的都知道一句名言:把头和内脏去掉就可以吃了,蛋白含量是牛肉的6倍。

蚯蚓没有骨头,内脏也少,浑身都是肉,蛋白质含量达70%,所以蚯蚓让人闻起来有一股腥臭味,这种腥臭味在鱼类看来就是美味的肉香,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很远之外就会被吸引过来。加之蚯蚓在水里会释放一些体液,更容易吸引鱼类前来。实际上淡水鱼是非常贪吃的,用很多东西都能引鱼上钩。

对于食草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可以用米饭、小麦、玉米、土豆、米糠、豆饼等就能吸引鱼类前来,因为这些东西里含有淀粉。这些鱼也没见过米饭、小麦、玉米、土豆、米糠、豆饼,但它们能闻出里面的淀粉味,知道这是能吃的。

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蚯蚓不生活在水里,鱼为什么会喜欢吃蚯蚓?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按理来说,蚯蚓一直生活在土壤中,和水里的鱼儿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两者一见面,蚯蚓往往会沦落为鱼类的食物。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蚯蚓在水中会来回扭动,会很快引起鱼类的注意,这样一来,蚯蚓就难免会沦为被鱼类捕食的对象

2018年夏天,为了研究鱼类对不同饵料的摄食反应,我还曾专门进行过一次小试验。不过,实验的对象并不是蚯蚓,而是摇蚊幼虫

顾名思义,摇蚊幼虫就是摇蚊产下的卵在水中孵化后形成的幼虫。农村的朋友肯定都有印象,久置的水缸中经常能看到有虫子来回摆动。当周围环境安静的时候,这些虫子会浮在水体表面,但如果等人稍微一靠近,它们就会快速下潜到水体。这些虫子就是摇蚊幼虫,对鳑鲏、鲫鱼、棒花鱼、麦穗鱼来说是非常可口的生物饵料。

▲▲摇蚊幼虫(又叫红虫,一般的渔具商店都有售卖,我们当地的售价是一块钱一小盒)

当时我在自家的水缸里收集了很多摇蚊幼虫,当我把活的摇蚊幼虫放到鱼缸里时,鳑鲏鱼和麦穗鱼的反应瞬间就变得激烈起来,追着摇蚊幼虫抢食吃。但是当光线变暗的时候,有些摇蚊幼虫也会成为“漏网之鱼”,当摇蚊幼虫停止扭动的时候,被鳑鲏、麦穗鱼摄食的几率会明显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活泼的摇蚊幼虫最容易被摄食,基本上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那些游动不活泼的摇蚊幼虫不容易被发现。这意味着鳑鲏、麦穗等小杂鱼都是通过视觉进行捕食的,只有在猎物来回游动的时候,鱼群才会表现出激烈的摄食反应。

基于这种现象,我认为鱼类以蚯蚓为食也是同样的道理。蚯蚓来回摆动时对鱼类造成的视觉冲击是很强烈的,再加上蚯蚓本身也有一定的腥味,也难免会受到鱼儿们的“青睐”。

蚯蚓会被列为鱼类的菜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很多鱼类都不“挑食”,而且都是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对于杂食性鱼类而言,它们的食谱是相当广泛的,从水生昆虫到鱼卵、蝌蚪、蠕虫、动物的内脏等,几乎所有的“荤食”都在它们的食谱上。

▲▲四大家鱼和鲤鱼的食性各有不同,其中鲤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能够同时摄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各种水生昆虫。

另外,从外形上看,蚯蚓和蠕虫、红虫比较类似,而蠕虫和红虫正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蚯蚓被鱼类捕食的几率。

对于视觉退化的鱼类来说(比如黄鳝),蚯蚓的气味则是吸引鱼类捕食的主要原因。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在水田经常能够看到黄鳝洞。白天黄鳝躲在洞里休息,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出来觅食。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下,黄鳝的视觉已经严重退化,追踪猎物主要靠发达的嗅觉系统。

黄鳝是非常贪食的鱼类,民间有很多抓鳝高手都是用蚯蚓引诱黄鳝出洞。准备好一小段蚯蚓放在黄鳝的洞口,黄鳝马上就能察觉到猎物并探出头来。抓黄鳝讲究一个眼疾手快,手法一定要“稳、狠、准”,否则到手的黄鳝很容易逃脱,“呲溜”一下就钻进洞里了。

综上所述,鱼类喜欢吃蚯蚓的原因主要还是蚯蚓的来回扭动及其本身带有的腥味,这两种因素都能够刺激鱼类产生捕食行为。

现在渔具商店里也有很多仿蚯蚓的假饵料,也能引发很多鱼类的摄食反应,效果也还可以。为了增强垂钓效果,很多假饵也能够通过电动装置来回运动,特别是在海钓金枪鱼、旗鱼时,这样可运动的仿真假饵非常奏效,效果确实不错!

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蚯蚓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环节动物,而鱼则是生活在水中的脊索动物,从表面上看,两种动物是没有任何的交集的。但是,奇怪的是,两种动物没有任何的交集,我们却能够用蚯蚓引诱鱼儿上钩,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鱼是如何知道蚯蚓可以吃的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蚯蚓能够钓什么鱼?

蚯蚓被称为“土壤清道夫”,它们喜欢栖息在温带潮湿的土壤中,以动物的粪便、土壤中的细菌等为食,而它的排泄物能够改善土壤的环境,并且在土中活动能够一定程度的让土壤透气性、透水性更好,所以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益虫”。

蚯蚓虽然有“万能饵料”之称,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吃这一套,比如我们用蚯蚓就很难钓到鲢鱼,这是因为鲢鱼的进食特点为滤食性,在原生环境中,它们主要以过滤浮游生物以及藻类为食,所以它们对蚯蚓这种“食物”不太感冒。但是相对来说,蚯蚓对大部分的鱼类的“诱惑”都是很大的。

为什么多数的鱼喜欢吃蚯蚓?

蚯蚓常被用来钓鲤鱼、鲫鱼、鲶鱼等等鱼类,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鱼都喜欢吃蚯蚓。但是,蚯蚓并不是鱼类生活环境中的常规食物,它们为什么会喜欢吃呢?原因有两个。

01 形态

我们以鲫鱼为例。鲫鱼是淡水中常见的鱼类之一,虽然它的体型不如草鱼、鲤鱼大,但是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所以它的价格比其他常见的淡水鱼要贵一些。在原生环境中,鲫鱼属于杂食性动鱼类,它们除了会吃一些水中的藻类植物外,还会捕猎水生的昆虫、小虾等生物。

而蚯蚓进入了水中后,它的形态与一些水生的昆虫长的很像,所以,把蚯蚓当成常规的食物,是鱼儿上钩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这只是推断,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科学家有做过一项实验,实验的内容就是用塑料的碎片和塑料做的蠕虫分别挂在鱼钩上测试鱼类的反应,结果很明显,塑料碎片的鱼钩“无人问津”,而塑料做的蠕虫则频繁的受到鱼儿的攻击。

因此,对蠕虫状的物体会让鱼儿误以为是常规的食物,这就是蚯蚓能够钓鱼最主要的原因。

02 嗅觉

当然各个淡水水域中水质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水域中水下的能见度很低,在这种水域中,鱼儿有时会看不清蚯蚓,这就没法从外观上判断食物了。所以,鱼儿的另一个器官就开始工作了,那就是嗅觉。

嗅觉是鱼类最发达的感官,不然我们野钓就不可能钓到鱼。一般情况下,鱼有四个鼻孔,它们位于口和眼中间两侧的位置,呈对称状。其鼻子内部都有嗅囊,而嗅囊中又有无数的嗅觉细胞。而它们辨别气味的方式就是从前端的两个鼻孔进水,然后用后面的两个鼻孔再将水排出,在这个过程中,嗅觉细胞会抓取水中的有用信息,比如氨基酸

蚯蚓是一种高蛋白的生物,而氨基酸则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条成年蚯蚓中氨基酸的含量约为63%,所以,当蚯蚓入水后,由于鱼钩已经将蚯蚓刺破,其体内的氨基酸就会释放出来进入水中,当鱼过滤水时,就能察觉到,随后,它们会根据氨基酸的浓度,找到蚯蚓的准确位置,然后就被你钓到了。

总结

鱼并不是喜欢吃蚯蚓,而是喜欢蚯蚓体内的氨基酸这种营养物质,而这恰恰是蚯蚓能够引诱鱼上钩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同的水域中,鱼找到蚯蚓的方式也不同,比较清澈的水中,鱼儿主要是靠视觉来找到蚯蚓,而在相对浑浊的水域中,鱼儿则是靠自己的嗅觉找到蚯蚓的。

不管怎么说,大部分的淡水鱼对氨基酸都没有什么抵抗力,所以这也是蚯蚓被称为“万能鱼饵”的主要原因。

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蚯蚓素有“万能饵”的称呼,即可用作钓饵,也可制作窝料,应用极为广泛。回到钓友的问题,其实这也是部分钓友的疑问:蚯蚓不在水中生活、活动,为何鱼偏偏喜欢吃它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方面分别展开描述,看能否解开钓友心中的疑惑。

1、鱼摄食蚯蚓,既有鱼的原因,也有蚯蚓的原因

2、如何恰当使用蚯蚓,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鱼摄食蚯蚓,既有鱼的原因,也有蚯蚓的原因

像常见的杂食性鲫鱼、鲤鱼、鳊鱼等都会摄食蚯蚓,掠食性的鲶鱼、黑鱼等也对蚯蚓破感兴趣,但有些鱼对其不怎么偏好。因此不难看出,鱼喜欢蚯蚓,既有鱼的摄食习性的原因,也有蚯蚓自身特点的因素。解释为何鱼喜欢不生活在水中的蚯蚓,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鱼的摄食特点,是鱼喜欢蚯蚓的基础

鱼依靠多个摄食器官的搭配、作用,获取食物、补充营养。但每个器官所起到的左右,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有主次之分。比如鱼的嗅觉,鱼的头部有一对或两对鼻孔,鼻孔中有大量褶皱的鼻囊,表皮分布大量的气味细胞、神经末梢,嗅觉极其敏锐,是人的数百倍,很容易辨别出喜欢的食物气味,从而判断出食物的位置。与鱼的味觉、视觉相比,嗅觉功能强大、完善得多。

再说鱼的视觉。绝大多数鱼的视力弱,稍微有点距离的物体,便无法看清。更重要的是,相当部分的淡水鱼是无法辨别物体颜色的,物体在水中呈现给鱼的只是白色或灰色,所以鱼所看见的蚯蚓,与看见的其他物体,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的依赖嗅觉、味觉辨别出物体间的不同。像常见的鲶鱼,惧怕光亮,长时间生活在阴暗桥底、石头缝隙间,久而久之视觉功能退化严重,对捕食的帮助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鱼的摄食过程中,嗅觉、味觉起到的作用,明显大于视觉。鱼是否见过蚯蚓,显示不是鱼摄食蚯蚓的阻碍。

▲蚯蚓气味、营养是鱼喜欢蚯蚓的重要原因

应用在钓鱼领域的蚯蚓,以红蚯蚓、黑蚯蚓为多,其中红蚯蚓占主流。红蚯蚓颜色呈暗红,长时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携带一股土腥味,摄食食物的差异,有的气味偏浓,有的气味偏淡。蚯蚓肉质鲜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储存能量多。

当蚯蚓被用作钓饵使用时,在鱼而言,与其他活跃在水体中的软体小虫,在形态上并无区别,但浓厚的土腥味对鲫鱼、鲤鱼的吸引力大。钓鱼人清楚,越是深秋、冬季时候,用蚯蚓钓大鲫鱼、鲤鱼效果越好,与其他气味不同,腥味能刺激鱼的嗅觉,激发鱼的摄食欲望,越是低温环境,效果越突出,这也解释了为何冬季多选择腥味商品饵的原因。

综上所述,鱼之所以偏好蚯蚓,即有鱼摄食特点的因素,也有蚯蚓气味、营养价值的原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何恰当使用蚯蚓,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前文提到,有些蚯蚓气味偏淡,那么可适当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首先丰富蚯蚓的味型。丁香油气味浓郁,散发着一股鱼喜欢的香气。所以腥味偏淡的蚯蚓,鱼钩钩刺后,可轻蘸一下丁香油,在置入水中。或者在丁香油或红糖水浸泡一晚,气味分子渗透蚯蚓的皮肤,第二天使用气味强化明显,直接做钓饵使用。

其次用鲜活的蚯蚓。不少钓友,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钓友,习惯将蚯蚓拍死,再钩挂,像让汁液流淌出皮肤,提升它的诱鱼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皮肤破损的蚯蚓,在水流的冲击下,汁液很快冲散,只剩下发白的表皮。其实直接钩挂活蚯蚓,利用蚯蚓不停的蠕动,摆动腰肢,刺激鱼的视觉,激发它的捕食欲望,效果更佳。

写在后面

其实不止是蚯蚓,其他很多钓饵,包括商品饵料,鱼都未曾见过,照样摄食,这也看出,鱼摄食主要是依靠嗅觉、味觉。但并非鱼的视觉就没有作用,像传统钓讲究的逗钓,或者钓滑鱼所用的飞铅钓法、行程钓法等等都是利用鱼的视觉。所用钓鱼人在实际垂钓中,根据不同的鱼情,巧妙地利用它的摄食特点,能进一步提高渔获。

原创:野钓分享

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蚯蚓一直在泥土中,都没和鱼见过面,为什么水的中鱼却喜欢吃?

钓鱼用蚯蚓,似乎成惯例了,笔者在老家时也经常钓鱼,每次钓鱼前都会去墙角落里挖些蚯蚓备用,不过却从没有想过为什么蚯蚓和鱼都没见过面,怎么就成了钓鱼用的饵呢?

鱼是怎么寻找食物的?

我们一直用第一个吃螃蟹的形容大无畏的勇敢者,所以对于人来说,食物能不能吃,首先就是眼睛看作初步判断,然后就是鼻子闻闻是不是有刺激性的味道或者臭味,最后就是用舌头尝尝有没有特殊的味道,一般苦味就是不能吃的警告!

那么水里的鱼是怎么找食物的呢?这还要问吗?不就是眼睛么,鱼眼睛和它的身体比例来看,大部分鱼的眼睛都很大,那不就是用来找食物的吗?其实还真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因为在绝大部分水塘或者湖泊或者江河湖海里,水质并不足以达到在水下用眼睛寻找食物的程度!

鱼在大部分状态下是用鼻子来找食物的!

鱼的鼻孔不是用来呼吸的,因为它通过鱼鳃和水中交换二氧化碳、吸收氧气,但鱼鼻孔的嗅觉作用仍然是存在的,而且极为灵敏,水中的食物味道会刺激它的嗅觉,让它顺着味道寻找到食物!

鱼的鼻孔是紧挨着的,前后两个,水流从前鼻孔进入,后鼻孔出去,两者之间是一个U形,嗅球就在这个U形管的底部!

当然有味道还不行,鱼也会尝试着吃吃看,这就是钓鱼时,有时候浮标动动,但却没有咬钩,鱼并不是来试探的,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这吃的饵里面还藏着一只钩,它只是在尝试能不能吃,是不是方便吃,只要尝试完毕,就会一口吞入!此时你起竿那肯定是妥妥的!

蚯蚓是什么味道?

估计也没人知道吧,除了《流浪地球》那榴莲味蚯蚓干的梗以外,真正的味道估计除了当药吃以外,就没几个人尝试过了,毕竟吃蚯蚓还是小众!但如果各位亲自去挖过蚯蚓的话,那必定对蚯蚓的气味还是有所了解的!蚯蚓的种类挺多,有正蚓、爱胜蚓、异唇蚓和环毛蚓与微蠕蚓等,种类极其繁多,种花家对于这么多蚯蚓实在认不清,就算花钱下载了一份蚯蚓的论文还是搞不清蚯蚓怎么区分!

不过江浙地区挖出来的蚯蚓中一般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区别,一种肉红色,还有一种是青灰色,相对而言青灰色的比较腥臭,味道很浓,根据鱼类习性来说,红色的在静态水库或者湖中比较好,味道很浓的在流水中效果比较好,因为它经久不散嘛!不过腥臭味太重,容易招惹小杂鱼,要不然下钩就是千年长不大的鱼,恼火!

当然这鱼饵的气味的选择还和季节有关,冬天冷,散发慢,用腥臭味为主,秋天则香味,夏天则是清淡为主,所以对鱼来说,它见没见过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气味比较吸引它,至于这食物来自哪里那就不是它所能关心的事情了!

钓鱼的各种饵料

尽管蚯蚓是“万能饵”,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喜欢吃蚯蚓,不同的鱼需用不同的饵,比如最简单的玉米粒也能作饵,而且它也是万能饵,效果也相当好,鲶鱼、鲤鱼、青鱼、草鱼都可能上钩,最好的玉米粒是饱满爆浆的那种,晒干的还是不要用了吧!

还有田螺也是,鲤鱼、青鱼以及大体型的鲫鱼、鳊鱼都可能上钩,第一种是敲碎螺蛳壳取用螺肉,切记,不要去掉肠子哦!或者直接挂田螺,田螺大小自己判断哈,能吃那个超级大田螺的,估计你的钓竿断了都拉不起来,用田螺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田螺就是本塘食物范围,鱼根本就没警惕性,一口吞钩,效果好!

田螺挂钩要注意,起竿的时候钩要能脱出勾住鱼嘴

同样道理,河虾也可以作饵,而且它还能活蹦乱跳,这引鱼效果杠杠滴,这里必须要说明下,尽管上文我们有说明浑浊的水中鱼都是用嗅觉找食物,但在水质比较好的条件下,活的饵料效果更好,所以弄条蚯蚓,拖长一点能动,或者钩上挂只虾,效果是同样的。

虾米做钓饵

其实随手就能找到的饵料还是很多的,比如蚂蚱,有时候甚至比你带的红虫或者精心调制的香饵效果还好,主要是随机应变,不能一个饵料掉到底,野钓时各个水塘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还得研究研究才行。

窝料也要注意下,活水窝料,比重要大一点,容易沉底的那种,然后根据不同对象窝料,比如是鲫鱼,用碎米泡酒或者酒糟、碎蚯蚓等,如果是鲤鱼那么选发酵型饵料,持续时间长,穿透力好,诱鱼效果比较好。如果是草鱼,那么就用鲜玉米,最好刀削留破口。如果钓胖头鱼,那么白醋或者酸奶拌料,这些鱼喜欢酸臭.......

种花家不钓鱼已经很多年,知识更新度已经远远不够,请各位钓鱼高手补充,感谢!

延伸阅读:各种鱼找食物的绝招

尽管大部分鱼都在水中觅食,但有几种鱼能将水面以上的食物捕获,其手段令人叹为观止,比如射水鱼那双穿透水面的眼睛,还能修正折射带来的偏移,准确的射出水流,将停在水面上方树叶的昆虫射落睡眠大块朵颐!还有希氏石脂鲤,能从水面跃起,准确咬住临近水面的浆果,扯下来吃掉。

还有鲨鱼与鱼能通过电信号感知躲藏在泥沙以下的猎物,这一点连寻宝仪都自叹不如!当然更狠的还有电鳗,它捕猎的方式甚至直接就用高压电,将猎物电晕,甚至能将人电晕倒在水中窒息而死,所以非洲和南美捕获电鳗时都用牛赶到水里,让电鳗放电彻底在捕鱼!

蚯蚓不生活在水中,鱼为什么喜欢吃它?

下雨的时候,蚯蚓喜欢爬出地面,在地面翻滚,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雨水灌满了土壤使它们没法获取氧气。虽然蚯蚓没有肺,但是却需要通过皮肤获取氧气。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任何一个湖泊里的鱼遇见蚯蚓的概率都非常小,但是许多人却都喜欢用蚯蚓钓鱼。

是什么让蚯蚓成为鱼儿的最爱呢?

事实证明,虽然鱼类的一生中不太可能遇到蚯蚓,但它们却很容易遇到类似蚯蚓的东西。比如一些水生蠕虫,它们和蚯蚓有些相似,但却是不同的物种。

此外,许多鱼对它们所吃的东西并不是特别挑剔,就像人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吃一样。

如果你去询问任何一个有经验的钓手,他们可能都会告诉你,鱼被诱饵所吸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气味,二是动作,而蚯蚓很符合这两个“气质”。

图为:鳄龟会用它的蚯蚓形状舌头钓鱼

虽然在水下,鱼类同样会被气味所吸引,例如,海洋鱼类主要以小鱼或腐肉为食,因此,切碎鱼饵(切成片的鱼)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血液的气味在海洋中传播得更好。

然而,在湖泊和池塘里,鱼类的主要食物比较多样化,诱饵选择也就比较开放。例如,湖里的鱼喜欢吃那些掉到水里的昆虫,就像它们喜欢吃枯死的植物一样。

所以垂钓的时候,可能选择蚯蚓钓鱼和选择蟋蟀、蜜蜂没什么区别,甚至可以完全放弃鱼饵,只使用看起来像鱼饵的诱饵在水里摇摆就可以了。

那么鱼儿真的喜欢吃蚯蚓吗?

从上面的这些解释,你可能会倾向于认为,鱼并不是真的喜欢吃蚯蚓,只是喜欢类似蚯蚓的任何东西,以及切碎的任何食物。

而蚯蚓很容易获得,而且切碎放下水中之后,它们还会拼命蠕动身体,这不正是鱼最喜欢的吗?

但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可能蚯蚓的气味和蠕动都不是必须的,而它们的形状才是必须的。

在伯克利鱼研究中心曾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将鲈鱼样本放在特殊的培养箱中,它们一生中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类似蚯蚓的食物。

当研究人员投入晃来晃去的塑料(和鱼儿的平时食物相似)时,鲈鱼对普通食物的塑料版本基本不感兴趣。

然后,研究人员把看起来像蚯蚓的塑料投入培养箱中。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鲈鱼对蚯蚓形状的诱饵反应强烈;更有趣的是,即使蚯蚓形状的塑料是完全静止不动的。

实验结果是,与正常食物形状相似的塑料诱饵相比,鲈鱼吃蚯蚓形状的塑料诱饵可能性要高出10倍。

最后

从上面的这个研究可以看出,鲈鱼根本不在乎蚯蚓的气味和蠕动,它们只喜欢吃蚯蚓形状的东西而已。

最终,这个研究不了了之了,研究人员并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尤其是这种蠕虫形状、没有气味的塑料不动的时候,鱼也很喜欢吃。

或许,鱼儿喜欢吃蚯蚓可能纯属天生好奇,看到一个全新的物体,会本能地反射,看看它是否可以食用;也可能蚯蚓形状的东西在鱼看来就是好吃。

谁知道呢?不管怎么样,蚯蚓确实是一个良好的鱼饵。

参考资料:

Karl Smallwood.DO FISH REALLY LIKE EATING EARTHWORMS?todayifoundout.2015.3.19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