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能摆脱灭绝的危机吗?

千寻君来回答。雪豹目前的数量和栖息地虽然相比上个世纪减少了很多,但这一物种离灭绝还比较远,目前雪豹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相比濒危和极危来说,情况还是很乐观的,说明雪豹至少一个世纪内没有灭绝的危险,而且在各国的联合保护之下,雪豹不会重演新疆虎的悲剧。▲豹属成员

雪豹,是猫科豹亚科豹属的成员,但它不会像其他豹属大猫一样吼叫,也不能像猫亚科一样喵喵叫,因此以前雪豹一直单独作为一属。后来经过与其他豹属动物基因进行比对,认为雪豹和老虎的关系比较近,两者约在300万年前开始分化,所以雪豹被划入了豹属。高寒低氧的特殊生存环境致使它的身体结构和机能出现特化,比如雪豹调节呼吸、分配血液的机能非常发达,体内血红蛋白高度集中,血液储氧能力非常强,所以雪豹是目前生存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被称为“雪山之王”。雪豹发源于青藏高原,后向周围地区扩散,目前只分布在我国西部、中亚和南亚部分地区。雪豹也成为里海虎(新疆虎)灭绝之后中亚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大型猫科动物,是亚洲中部最珍贵的旗舰物种。雪豹现分布于12个国家,野生数量约为7000只,其中我国拥有60%的雪豹栖息地和40%的野生雪豹,我国毫无疑问是保护雪豹的中坚力量。大致分布情况如下:

中国约3000只、蒙古1000只、印度600只 、阿富汗50-200只、不丹100-200只、 哈萨克斯坦100-120只 、乌兹别克斯坦30-120只、 塔吉克斯坦250-280只、巴基斯坦250只、吉尔吉斯斯坦300-400只 、尼泊尔300-400只、俄罗斯150-200只。我国境内约有3000只雪豹,是我国目前野生数量最多的大型猫科动物,仅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有1000只以上,相比之下,我国金钱豹的数量只有千余只,野生老虎数量主要数十只。对比一下其他猫科动物的全球数量,野生老虎约5000只,狮子约2.3万只、猎豹约7000只。雪豹目前的野生数量并不会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告别世界,不过对雪豹的保护依旧不能懈怠,2013年12个雪豹分布国共同签署了《比什凯克宣言》,共同保护这一珍贵物种。雪豹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偷猎、栖息地破坏、全球变暖和突发式疾病。尤其是全球变暖使雪线上移,雪豹栖息环境剧变,不过雪豹正在适应这一变化,同时另一些低地物种开始进入雪豹栖息地与之竞争,比如喜马拉雅山南麓就发现过花豹与雪豹的冲突事件。科学家预测,雪豹数量在2040年时会减少10%,但在保护人员的努力之下这一变化会降到5%以内。所以值得高兴的是,这一物种暂时没有灭绝的危险,也许永远不会灭绝。

我是百科千寻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雪豹能摆脱灭绝的危机吗?

作为雪域高原的王者,雪豹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猛兽,在野外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的人很少,因为它们主要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原高山地区,行踪也十分隐蔽,被认为是生存区域海拔最高的食肉类大型动物,通常都在高山的雪线附近活动,人类很少会到达那样的地方。

今天是世界雪豹日,一些雪豹保护相关机构都进行了一些活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就透露科研人员在野外架设的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了雪豹的活动景象,地点在海拔4000多米的玛多县冬格措纳湖湖畔,9月和10月份的视频记录显示有只雪豹在湖边山脊上活动,很显然它将这片湖区当做了它的地盘,巡逻着属于它的一片领地。

科研人员说这只是部分的记录,其他还至少有5处自动相机拍摄雪豹活动,其中长江源头曲麻莱区域760平方公里内的自动拍摄装置一年中就记录到了1165次雪豹活动的视频和图片,显示雪豹们或者在巡逻,或者在游玩,或者在捕猎,有报告显示雪豹还曾经去牧民羊圈里捉羊吃,一年中上千次被抓拍到也说明雪豹的种群恢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另外在天山地区,也有动物保护组织称雪豹这种雪山“大猫”已经常现身,也说明这里的雪豹数量则恢复。

雪豹是一种样貌憨态可掬的猫科动物,体长在2~2.3米(算尾长)之间,体重在50~80公斤之间,体毛颜色较其他猫科动物要浅一些,全身灰白色,在油炒或者螺露岩石的雪地中很适合隐蔽,而且它的皮毛很厚实,具有很好的防寒保暖作用。

雪豹主要生活在亚洲中部山区,我国占了全世界雪豹分布地区的60%以上,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的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雪豹大多数都有固定的巢穴,这在猫科动物中比较少见,多以向阳面的岩石洞、乱石凹、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为巢穴。

雪豹喜欢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时间,主要以岩羊、北山羊、高鼻羚羊、野兔等为食,也会捕捉一些鸟类。

虽然雪豹的体态相较于其他猫科动物要更胖一些,但是雪豹仍然具备猫科动物的敏捷和机警,它们的动作十分灵活,可以从4米多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也可以爬山捕捉岩羊,在食物链上处于亚洲中部高山地带动物界的顶端,有“雪山之王”之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