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秦朝之前其实并不是没有外族入侵,而是经常有外族入侵。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上,这些入侵的外族,要么慢慢被同化融合,要么被直接消灭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祖先开始占领更多的地盘,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如果从文明起源的角度来说,所以黄河中下游之外的文明,其实都算是外族。
历史上的第一次外族入侵,应该是黄帝和蚩尤的那场逐鹿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蚩尤其实就算是外族。不过,在这场战争之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击败并且吞并了蚩尤的部落。所以,自那之后,蚩尤的族人,便融入到了华夏文明当中。
当然,逐鹿之战实在太过遥远,相关的史料也比较少。所以这场战争的详细经过,我们如今也无从得知。但显然,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面对外族入侵的烦恼。
皇帝之后,后面的三皇五帝,以及再后来的夏朝,因为史料太少,所以相应的战争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据史学家考证,夏朝灭亡的时候,国境已经接近到长江流域。显然,在整个夏朝阶段,我们的祖先也没闲着,一直忙着对外扩张。
夏朝之后,到了商朝,情况亦是如此。而且,因为文字体系的成熟,到了商朝的时候,我们终于知道,商朝对国境以外的外族,到底都是怎么称呼的了。东北方向的称为东胡,北方草原上的称之为戎狄,河套草原以及河西走廊以西的,称之为西戎或者鬼方,云贵川等西南方向的,被称之为西南夷,江浙地区被称之为南夷,岭南地区被称之为山越等等……
另外,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商朝的时候,终于出现了第一次我们目前认知领域内的外族入侵。在商朝中后期的时候,曾经有一支来自西方的西戎军队,入侵商朝国境。后来史学家考证,这支西戎军队,应该属于雅利安人的一个分支。
结果,曾经纵横中亚的雅利安人,到了商朝之后,直接就被商朝的女战神妇好给埋了。这位妇好是当时的商王武丁的妻子,虽然是个女人,但却常年带兵打仗,非常勇猛。而这支雅利安人兵团,只是她一生当中打败过的众多敌人之一。
当然,这段历史在史料上,同样是一片空白。直到很多年之后,到了现代,随着妇好墓重现天日,我们在妇好墓的殉葬坑里,找到了很多雅利安人的殉葬遗骨,这才得知了这段历史。
而到了商朝末年,商朝的灭亡,其实也和外族入侵,有很大的关系。
在古代传说当中,周朝灭商的战争,向来被传得神乎其神,后来还演绎出了所谓的‘封神演义’。但在正史上,商朝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商朝末代君王帝辛,将国内的军队主力,都调去了江浙地区打东夷。所以,周武王才能趁势起兵,直接攻破朝歌,最后取而代之。
再之后,到了周朝,随着史料记载越来越多,我们对于外族入侵的了解,也就更多了一些。比如周穆王时期,为了重振周王室的威势,周穆王曾主动派大军征讨西边的犬戎。但结果,周朝非但没有打赢,反倒是输得一败涂地,同时也导致了周王室进一步衰落,为后来的西周灭亡,埋下了伏笔。
而到了西周末年,西周之所以会灭亡,也是因为西周的都城镐京,被犬戎攻破毁灭,所以后来的周平王才会东迁洛邑,开启了东周时代。而到了东周时代以后,随着各大诸侯国开始崛起,并且相互混战,传统汉地内的地区,基本上就开始进入了逐渐融合的状态。
到了战国末期,传统汉地内的地区,基本上已经被华夏文化给占满了。而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华文明第一次彻底统一了起来,大一统国家的概念开始出现。从这时开始,大家有了国内和国外的概念,同时自然也产生的外族的概念。所以,从这之后,仿佛外族入侵的情况,才开始变多了起来。
但实际上,自打中华文明出现的那天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面对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努力奋斗,为了保护家园而奋力战斗,这才有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一直有的,但始终失败。
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三祖战争(炎帝,黄帝,蚩尤),你可以理解为其中一方为外族,比如蚩尤!
五帝时代除三苗,大羿射杀洪荒猛兽,三苗和洪荒猛兽可以理解为外族。
夏朝太康失国,后羿篡位。虽然是九个部落自己的事情,你理解为后羿是外族入侵,也没问题。
商朝牛逼了,根据现有资料和考古发现,可以大致推算在妇好时代,有白人入侵,大概率是雅利安人!他们失败了,被妇好殉葬在墓里了[看][看][看]
西周犬戎入镐京,就是外族入侵,被郑国,秦国等国家联手打掉了。
东周赵国干掉的中山国,晋国远征的孤竹国,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都被灭了。李牧干掉了匈奴十万人
秦国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
所以,哪没有外族入侵了?[看][看][看]
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你以为西周怎么变东周的?你觉得被妇好打败并俘虏万计的“鬼方”是什么?历史读成你这样,真够可以的。
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传说的时代》中叙述:“大约华夏集团从陕西、甘肃一带的黄土原上,陆续东迁,走到现在河南、山东、河北连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东夷集团相接触。始而相争,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
傅斯年名著《夷夏东西说》中论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东西二系,夏与周属西系,夷与商属东系。殷周间的剧烈变革“盖民族代兴之故”,是两个民族,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替。源于陕西的华夏文明最终取代夷商文化,重振夏文化风气,从而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秦朝以前怎么没有外族入侵?
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为何在我们的常识中会一直感觉在秦朝之前很少有外族入侵这回事?难道是在我们逐步成为大一统的国家之后,那些外族才慢慢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吗?又或者是历史的记录出现了偏差,并不为我们所知?
其实不然,在先秦时期,类似于外族入侵的事情时常发生。
对最开始的夏朝来说,商朝的取缔,无异于对夏地人民的一次“外族入侵”;如此,周朝取代商朝,对于殷商地区的民众来说,也是一种“外族入侵”。
因为后来的商周成为我们不可忽略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起源,我们并不会认为那个时候的他们属于这个“外族入侵”的性质。
但是从他们发迹的历史和轨迹上面来看,他们的行为都属于分封在外地的诸侯国对中央核心文化地区的一种“侵入征服”。成为国家的新主人。扮演着“征服者”的一个角色。
其实我们中国也是从一个从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远古部落相互融合,演变而来的一个文明古国。在华夏文化初成之时,周围部落曾有“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称呼;后来也随着时间与华夏版图的扩张,这些先前所称的“异族”慢慢融合进来,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的民众看来,秦国和楚国也属于外族。
秦国的起源是秦人先祖曾效忠殷商,不肯为周朝效力;好在当时的周天子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后因救驾有功,被分封西北,替天子养马,可到时的周天子正在逃难,自身都难保;所以秦国的爵位很低甚至是说没有爵位。
楚国的祖先原先都是在为中原王朝祭祀掌管火种的官,后到了周文王的时候,楚国先祖熊丽在周文王手下效力。而后周朝分封天下的时候,按照功劳大小分封功臣,按“公、侯、伯、子、男”依次分封。楚国只被分封为子爵。
又因秦楚两地处在边界,时常与外族交流;文化习俗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被中原贬称非华夏之属,甚至连楚王都自嘲道:“吾乃蛮夷。”
虽然有着这样的背景,但是秦人和楚人却非常自强,努力学习中原文化,向中原靠近,慢慢地就融入了华夏文明。
也正是因为这点,秦楚两地变成了华夏地区向外扩张的两个强力武器。楚国吞并南蛮各个小国;秦国称霸西戎,灭西戎、义渠国。
而中原地区也大有作为,晋国消灭赤狄。齐国对抗北狄、消灭莱夷,称之为“尊王攘夷”。战国时期的赵国也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主动痛击北方的匈奴。
在这种条件下,外族哪里有机会能够入侵?
在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原先分化开来,各自就地解决的外族势力无法分散解决,外在表现也成为了一国的难题。所以在秦朝的大一统之后,外族入侵的这个难题愈发显得非常重大;一直困扰着后来历代王朝的统治。
所以,并非是秦朝之前没有外族入侵,而是先秦时期,外族入侵这个难题因为国家分散到各个地区解决,并未成为心头大患。且当时的焦点都聚集在国内谁能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关键归属上,史官的记载也偏向于国内各地诸侯的混战。
写在最后,如今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处,友爱互助,并无高低之分。且我们之间相互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我们国家的文明自古以来都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的,各民族的相互交融才形成了今天多么伟大而璀璨的中华文化。
而且,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那便是——中华民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