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五步。

第一步是重返关中,平定三秦;第二步是挥师东出,拉拢其他诸侯王,共同对抗项羽;第三步是分兵两路,自己正面拖住项羽,让韩信统一北方;第四步是决战项羽,消灭整个项羽集团。第五步是剪除几大异姓王,让整个天下彻底统一。

从刘邦获封汉王开始,一直到干掉项羽,名义上统一天下,刘邦只用了短短四年而已。至于第五步,则更像是汉朝的内战。所以大家对刘邦统一天下的这场战争,往往也用‘楚汉战争’这个词来指代。

想要说清楚整个楚汉战争,我们还得从刘邦刚刚就藩汉中的时候说起。

公元前206年,随着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率先攻入关中的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分封到了汉中和巴蜀地区。在得知自己被封到汉中地区以后,刘邦差点就想当场翻脸,想要直接和项羽开战了。

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巴蜀之地基本上就等同于不毛之地,不但人口极少,环境也特别恶劣。所以刘邦这次被封,基本上等同于被流放了一样。后来多亏了萧何等人的极力劝阻,刘邦才忍下了这口气,率领麾下军队,前往汉中就藩。

在前往汉中就藩的路上,刘邦还听从了麾下谋士的建议,焚烧了入蜀的栈道。在当时那个时代,栈道几乎是唯一可以出入蜀地的道路。刘邦这样做,也是为了进一步麻痹项羽,让项羽对自己放心。

不过,从刘邦抵达蜀地的第一天起,刘邦其实就已经开始准备反攻了。此后的几个月里,天下发生了很多事情。就在刘备抵达汉中的同时,山东那边就发生了一场叛乱,一位齐国后裔干掉了项羽分封的齐王,然后自立为王。

这场谋反,无异于是在打项羽了脸面。要知道,当时项羽刚刚分封诸侯,就有人不买他的账,长此以往项羽如何统治天下?所以接下来,项羽直接率领麾下大部分精锐,前往山东地区作战,想要平定这场叛乱。

项羽主力的离开,给了刘邦一个天赐良机。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之后,刘邦已经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军队,并且在萧何的建议下,拜韩信为大将,做好了战争的一切准备。不过接下来,汉军往哪个方向发展,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当时汉军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直接往东打,这个选择大概就相当于三国时代,刘备率兵征讨东吴。另一个是朝北打,先入主关中,再向东扩张。经过缜密的分析后,刘邦最后选择了朝关中方向打。因为一旦打下了关中,刘邦的地盘,基本上就等同于秦始皇即位之前的秦国,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容错率更大一些。

公元前206年11月,刘邦突然袭击关中。项羽之前为了钳制刘邦,在关中地区封了三个王,这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军。项羽的本意是希望,这三个王能利用秦朝将军的身份,治理好关中。但他却忽略了,之前秦朝覆灭的过程当中,这三个王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曾被项羽全部坑杀了,这就导致这三个王就藩之后,根本无法很好的治理辖境,大家都对他们恨之入骨。

如此一来,他们想要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阻挡刘邦,自然也就难如登天了。接下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刘邦直接横推三王,控制了大半个关中地区。只剩下一个章邯,还留有部分残兵,但却已经被汉军彻底围困起来,被灭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至此,刘邦战略计划中的第一步结束,第二步开始。

在第二步开始之前,刘邦先用了一系列手段,尽可能的麻痹项羽,让项羽相信,他拿下关中便已经心满意足,继续在山东那边作战。与此同时,刘邦又去联系其他诸侯王,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围殴项羽。其他诸侯王此时也都眼馋项羽的地盘,不满足于自己得到的利益。

于是,在极短时间内,一个庞大的反楚联盟,凭空出现了。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正式率兵东出,和项羽集团正式宣战。因为项羽当时正率领主力,在山东地区作战,所以刘邦几乎没费吹灰之力,便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下了项羽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刘邦有些忘乎所以,开始对项羽产生了轻视之心。所以,入主彭城之后,刘邦连忙召开庆功宴,仿佛项羽集团被灭,已经近在眼前了。

然而可惜的是,当项羽得知后院起火,率领主力军队返回的时候,刘邦的麻烦来了。接下来,项羽亲率三万精锐,回援彭城。当时的反楚联盟,名义上拥有五十六万军队,但面对强大的楚军,却被打得一败涂地。几场大战下来,项羽至少干掉了超过二十万军队,刘邦麾下的军队,近乎被打得全军覆没。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结束以后,刘邦率领残部,撤退到了河南郑州地区。原本强大的反楚联盟,也瞬间土崩瓦解,几大诸侯王也都纷纷转投了项羽,刘邦似乎已经是危在旦夕。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关中那边固守的章邯,终于被干掉了。章邯被干掉以后,刘邦彻底控制住了整个关中,有了坚实的大后方。所以接下来,刘邦派萧何坐镇关中,全力向郑州地区运送兵员和粮草。靠着稳固后方的优势,刘邦才艰难地撑了下来。

至此,刘邦战略计划的第二步结束,开始进入第三步。

接下来,刘邦自己率领一部分主力,固守在郑州地区,和项羽进行对峙。与此同时,刘邦让韩信和彭越等几位大将,率领军队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在这期间,彭越率军袭击项羽的补给线,导致项羽无法全力进攻刘邦,刘邦这才艰难站稳了脚跟,正面挡住了项羽。

另一方面,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韩信率军横扫北方,先后攻魏、破代、灭赵。到了韩信出征北方的时候,之前彭城之战的另一个影响就凸显了出来。因为之前彭城之战当中,项羽大败反楚联盟,导致北方的其他几个诸侯国,同样损失不小,这也给了韩信一个攻灭他们的天赐良机。

而随着韩信不断胜利,原本那些依附与项羽的诸侯王,也开始再次倒向刘邦。在这期间,刘邦自己也将一些大将分封为王,在这些诸侯王的支持下,刘邦集团开始逐渐扭转劣势,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到了公元前204年9月,在刘邦和项羽对峙了一年多以后,韩信挥师攻入山东,最后在山东潍河地区,打败了齐楚联军,后世史称潍水之战。潍水之战的发生,标志着韩信已经成功控制了中原北方,并且可以从山东地区,开辟第二战场,被项羽的侧翼迂回进攻。

此时被两面夹击的项羽,早已是疲惫不堪。所以,潍水之战结束以后,项羽被迫主动和刘邦求和,双方以鸿沟为界,二分天下。自此,刘邦战略计划的第三步结束,开始进入第四步。

就在项羽刚刚率军撤退,不到一个月之后,刘邦忽然率军猛攻,将战事推进到了项羽的腹地。此后,项羽虽然迅速回援,靠着自己的勇猛,夺回了一些失地。但到了这个时候,项羽的个人勇武,或者说麾下军队的强大作战能力,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劣势了。

当刘邦出兵的同时,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也纷纷率军进攻。最后,刘邦集团总计集结了超过七十万军队,与项羽集团在安徽灵璧地区,展开了决战。此时的项羽麾下,依然有超过十万精锐军队,但却已经疲惫不堪。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

在垓下之战当中,刘邦集团借助人数的优势,对项羽主力集团完成合围之后,尽可能地消耗项羽的粮草补给。经过近一个月的围困之后,最终,项羽集团粮草耗尽,被刘邦击溃。项羽本人率兵突围,但最后却自刎于乌江之畔,项羽集团彻底战败。

垓下之战后不到一个月,刘邦便在其他几位诸侯王的推举之下,正式登基称帝。至此,刘邦已经在名义上,完成了对整个天下的统一,汉朝也自此开国。

这就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整个过程。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刘邦其实仍然没有彻底统一天下。因为其他几个强大的诸侯王,依然有各自的封国,各自拥有强大的实力。所以,刘邦登基之后的几年里,主要也是忙着剪除这些异姓王。不过这部分历史,已经不再属于楚汉战争,而是西汉开国之后的内政问题了。

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刘邦是一位被低估的开国之君。

即使面对光彩夺目的项羽,他也毫不逊色。为何这么多优秀的将领都愿意为他效力,这叫做人格魅力或者是领袖气质。

在刘邦身上我们看到了并不是一个完人,但他依然能够成为君王。

刘邦的优点:仗义疏财

刘邦没有钱,但是总是装出有钱的样子。至少在对待朋友方面非常的豪爽。这一点在民间人士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穷人。而富人又不愿意和穷人玩耍。

所以一旦有人愿意出钱请他们吃喝玩乐,这就是交朋友的最好办法。

所以,刘邦就有了许多的朋友。

这些朋友将会成为他未来成功路上的最重要的辅佐之人。

可以这么说,刘邦一出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就已经拥有了一个比较有团结的团队。

宽仁爱人

史书上把“宽仁爱人”四个字送给刘邦,这一部分原因是作为开国皇帝必然要有的仁德。

更重要的是,这是未来皇帝的基本指标。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的前提是就是宽仁。

约法三章 就是一种宽仁。

从平民而来更加切身理解到对待百姓的仁爱之心的重要性。

这种品性是根植于内心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史书上是一个完美的刘邦,从结果来看他至少也是一个善良的平凡人。

有的时候平凡是铸造不平凡的基础。

魅力和魄力

吕雉会爱上这么一个糟老头子 ,关键在于她发现了刘邦身上的魅力 。

吕太公也不是一个平常人,他选择人的角度和看法也是让人信服。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承认自己的不足,也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局势这些就是刘邦能定天下的最关键的特质。

吕雉也是如此。她为自己的幸福投下了一笔赌注。这个落魄的男人最终带着她成就了伟业。你能说他眼光不好吗?是刘邦的魅力吸引了他们。

从善如流

刘邦有一点很像齐桓公。

自己可以没有本事,但是手下人都是大牛人。只要听他们的话就行了。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办法最终称霸

刘邦听三杰的话也成为了霸业

作为领导人最根本的效应就是听得进去话,下的了决断。失败不可避免,但是要吸取教训不要下次翻船。

刘邦几乎没有打过什么大型的败仗。但是就一场差点让他翻车。

但是他缓过来,开始用防守策略最终翻盘成功。

韩信要称王,开始他不高兴。但是听了张良的话,所以很快就答应这个条件。

这些明快的决断最终为他们赢得了生机。

总结

人之成功必然有其先决条件。

从成功走向卓越,最后靠的就是个人的品格。

刘邦就是最后走向卓越的人。

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秦末各路诸侯义军中,刘邦即不是起兵最早的,也不拥有六国后裔那般号召力,虽说最终被封为汉王,但项羽却意图将其牢牢锁死在蜀地。那么,刘邦又是如何击败项羽,夺取天下的呢?

注:秦末汉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初一为岁首

项羽深陷齐地叛乱,刘邦趁机杀出汉中

项羽虽然在鸿门宴没有诛杀刘邦,最终在大封天下时也将其封为了汉王,但在划分地盘之时却还是留了个心眼,虽封其为汉王,但却将其地盘主要放在了巴蜀地区,再加上一块汉中,建都南郑。

与此同时,项羽又将秦国故土一分为三,分别封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意图使三王彻底堵死刘邦北上之路;又封原楚国贵族后代、楚王熊心柱国共敖为临江王,使其堵死刘邦东出之路。项羽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彻底将刘邦堵死在蜀地。

项羽分封天下后,各地诸侯王便各自返回了封地。然而,由于项羽的分封并不公平,因此天下很快便再度陷入战乱。先是田荣赶走齐王田都、杀死胶东王田市、攻杀济北王田安,一统三齐之地,自立为王对抗西楚。接着燕王臧荼和辽东王韩广发生内讧,燕王臧荼攻杀辽东王韩广,吞并辽东。之后陈馀又向田荣借兵,赶走了赵王张耳,迎回赵王赵歇,赵歇则将陈馀封为代王,同样站在了项羽的对立面。

项羽得知田荣自立后,遂命令九江王英布出兵帮助自己平叛,但却被英布所拒,无奈项羽只得亲自率兵平叛,然而项羽虽然击败了田荣,田荣随后也被平原百姓所杀。然而,由于项羽一路在齐地烧杀抢掠,结果激起了齐地百姓的激烈反抗,反而使得项羽陷入了战争泥潭。

就在项羽深陷齐地之时,刘邦也趁机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杀出汉中,重返关中。而章邯、司马欣、董翳因为让关中子弟损失惨重,早已失去了关中人心,因此章邯很快便被击败,而司马欣和董翳随后也战败投降,导致刘邦很快便一统三秦。项羽得知消息,连忙封受郑昌为韩王,使其在韩国旧地阻挡刘邦东进。

△“彭城之战”前形势

刘邦夺取秦地后,为了消除项羽的戒心,写信给项羽,表示自己夺取关中后已经心满意足,不会继续向东发展,项羽接到信后,便放心的继续平定齐地了。汉二年(前205年),基本平定三秦后,刘邦率兵东出,先后攻灭或迫降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和西魏王魏豹。

刘邦东出攻占彭城,项羽回军击败刘邦

汉二年(前205年)三月,刘邦以“为义帝熊心报仇”为由,趁着项羽深陷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尽起麾下兵马,并率领殷王司马印、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等诸侯军共计五十六万,兵分三路大举东进。

△刘邦进攻路线和楚军防线

此时项羽主力虽然在齐地,但为了防止刘邦西进,还是自济水西岸,迤南亘、太康、淮阳一线布置了防线。然而,面对刘邦大军,楚军防线迅速告破,而彭城也仅有数千老弱守军,结果西楚都城彭城很快便落入了刘邦手中。

刘邦攻破彭城后,令吕后兄长吕泽驻守下邑,任命彭越为魏相前往梁地,又令樊哙北攻邹鲁、瑕丘、薛,驻守于山东峄县、枣庄、邹县、曲阜、滋阳一带,掩护彭城安全。同时,令三十余万诸侯联军驻守于肖砀和彭城外围。

△刘邦防线和项羽回援路线

项羽得知彭城失陷后,最初也是大惊,但考虑到刘邦麾下军队的组成后,在齐地仍未平定的情况下,便留下众将继续讨伐齐地田横,自己则亲率3万精锐骑兵回救彭城。项羽先在鲁瑕丘攻破樊哙防线,之后利用夜色掩护绕道彭城以西,在守军还没有接到前线战报的情况下,于次日拂晓突然自西向东对彭城外围守军发动了进攻。

面对突然出现在背后的项羽军队,彭城外围的诸侯联军猝不及防,未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便迅速陷入崩溃,仅彭城外围便因自相践踏和楚军斩杀而损失了十余万人,刘邦战败之后西逃,项羽则率军紧追不舍,双方在谷水、泗水之地再次大战,刘邦的军队一触即溃,又被楚军斩杀、落水淹死十余万。

△刘邦败退路线

最终,刘邦偷偷抄小路跑到下邑的吕泽军中,与吕泽一起向西撤退,并沿途收拢败军,而萧何也带领关中援军赶来增援,刘邦一直撤退到荥阳南部的京邑、索邑附近,才凭借由关中援军组成的骑兵,击败了项羽的前锋军队,重新稳住阵脚。

刘邦坚持正面抵抗,韩信开辟北方战场

虽说“彭城之战”刘邦遭遇惨败,但实际上损失的更多是彭城周围的诸侯联军,而刘邦主力的损失并不严重,再加上刘邦留偏军牵制楚军,又布置了“丰县-下邑-砀县”和雍丘设置了两道防线,以及派遣随何策反九江王英布迫使项羽分兵。结果,不仅刘邦率领主力成功西返,就连西汉开国功臣一百四十多个列侯也无一伤亡,甚至六十多岁的郦食其也毫发无损的撤了回来。

△刘邦布置防线

不过,刘邦虽然主力损失不大,且在荥阳地区重新稳住了阵脚,但形势对其来说却仍然不利。刘邦战败之后,原本投降刘邦的各路诸侯王又纷纷再度倒向项羽,尤其是西魏王魏豹,以探亲为借口,率军重新返回魏地,直接威胁了刘邦侧翼。

面对不利的局面,刘邦采纳了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于是,刘邦继续留在荥阳地区,率领主力在正面战场抵御楚军,同时以韩信为主将,以曹参、灌婴为副将,统率十万大军开辟北方战场。

△韩信开辟北方战线

韩信先是率军偷渡阳夏,迅速围攻安邑,魏王魏豹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只得献城投降,魏地被重新纳入刘邦统治。之后,韩信又于汉二年(前205年),“后九月,破代兵”,迫使陈馀放弃代地,率军逃入赵地。而韩信则于汉三年(前205年)十月,以“背水一战”之策,夺取井陉关,与张耳率军杀入赵地,赵军主力惨败,主将陈馀被杀,韩信随后“岁余乃下赵五十余”,赵代之地遂被平定,刘邦则封张耳为赵王,使其巩固对赵代之地的统治。

之后,韩信在李左车的建议下,派使者前往燕地,燕王臧荼迫于形势,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与此同时,在“成皋之战”中战败的刘邦,恼怒韩信不派兵支援,遂夺取韩信兵权,并命令张耳在赵地重新征召士兵,以韩信为主将率兵继续向东进攻齐国。

△韩信攻占齐地

之后,韩信率兵东进,于汉四年(前203年)基本平定齐地,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与此同时,衡山王吴芮在张良的劝说下,也最终转投了刘邦。至此,刘邦已经占据全国大部,从三面对项羽形成了包围之势

项羽最终兵败垓下,刘邦称帝一统天下

项羽虽然在正面战场占优,但却始终无法突破刘邦的正面防御,双方陷入对峙状态。然而,由于韩信自齐地带来的威胁,再加上梁地彭越不断袭扰楚军粮道(项羽也曾回军攻打彭越,但正面却被刘邦击败),局势对于楚军已经越来越不利。无奈之下,项羽只得在汉四年(前203年)八月与刘邦议和,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

△“垓下之战”前形势

“鸿沟和议”后,项羽率领楚军疲兵东撤,而刘邦却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撕毁合约率兵追击,并令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尽数回军南下,同时令刘贾联合英布收复九江,自淮地北上合攻项羽。项羽撤至阳夏后,被刘邦大军追杀,楚军战败,大将周将军被杀,项羽被迫退至固陵,刘邦又追至固陵,却被断后的钟离眜击败,项羽赢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追击受阻,刘邦便命刘贾渡过淮河,阻断项羽南逃路线,并派人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帮助刘贾、英布攻占九江。此时,韩信虽然没有奉命出兵,但其麾下的灌婴、靳歙等人却出兵攻破楚都彭城,断绝了项羽逃回彭城之路,随后后率领骑兵挺进固陵与刘邦合军。项羽为防止自己被包围,只得向南退守陈县,集结剩余兵力意图做最后决战。

△项羽撤退和刘邦追击形势

汉五年(前203年)十月,汉军再败楚军于陈下,楚将灵常、陈公利几降汉,项羽本想退往会稽,但向南退路已断,无奈之下只得向东退往垓下。刘邦继续率军追击的同时,刘贾、周殷、英布也率军向垓下挺进,韩信、彭越见项羽大势已去,在刘邦裂土封王的许愿下,也率兵南下,参与对项羽的围攻。

汉五年(前203年)十一月,退至垓下的项羽率领十万疲惫之师筑垒安营,恢复军力。次月,韩信、彭越、英布与刘邦会合,汉军兵力达到七十万,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五年(前202年)一月,楚汉双方展开决战,双方激战一日,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汉军,楚军只得退守垓下城。夜间,汉军采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攻势,楚军士气将至冰点。项羽见大势已去,遂率领八百精骑突围南逃。

△项羽自刎而死,楚汉争霸结束

次日,发现项羽逃走后,刘邦命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虽然项羽“困兽之斗”极为勇猛,但心灰意冷之下最终还是在乌江边自刎而死。楚汉争霸,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汉五年(202年)二月,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等上书刘邦,请其即位称帝。于是,刘邦于汜水北岸称帝,建立西汉政权。

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回答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因为刘邦自己就给出了答案。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原因是刘邦善于用人。

汉高祖正确地总结了他取得战争胜利的成功经验和项羽的失败教训,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刘邦在当了皇帝后,于洛阳召开的庆功会上对群臣所说:“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之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从刘邦的这段话,就证实了,刘邦能够得天下,收拢英杰就在于他能知人善任,听取他人的建议。

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刘邦凭什么网络天下英才,统一天下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的印象中,刘邦就是一个市井小混混,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既然刘邦再很多人印象中是个无赖,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来投靠他呢?

第一、刘邦性格豪爽

刘邦年轻的时候最崇拜的人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但是,遗憾的是刘邦出生的时候信陵君早就过世。即使信陵君不在人世,也阻挡不了刘邦对他的敬仰。所以刘邦年轻时追随信陵君的重要门客张耳,这就造就了刘邦豪爽的性格。刘邦在四处游荡期间,他经常乐善好施,帮助他人,这为自己赢得了“仁而爱人”的美称。

因为刘邦有着豪爽的性格,使他吸引了不少的英雄豪杰。比如樊哙、周勃等人,这些人不仅成为了刘邦的铁哥们,也成为了刘邦后来开创帝业的重要人才。这些兄弟的帮衬,才让刘邦在楚汉相争中夺取最后的胜利。

第二、刘邦志向远大

刘邦去咸阳的时候,正好看到威风凛凛的秦始皇出行,他不禁感慨到:大丈夫当如此!这句话看似普通的话,其实已经暴露了他的雄心壮志。试想,如果刘邦真是一个不知上进的小混混,怎么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才投奔呢?很显然,刘邦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不甘平庸一辈子,而是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平时刘邦那流氓相,很有可能是想隐藏自己的野心。

当大秦体制开始崩溃的时候,刘邦才显露自己的雄心大志,因为他知道碌碌无为的庸才是干不了大事,更吸引不了天下英才。而刘邦的胸怀大志令许多的英雄豪杰产生共鸣,因而情缘跟随他一起打天下。比如萧何就是其中一位,他对刘邦的不离不弃,让刘邦他非常的信任。以至于后来在汉中有很多人都逃亡了,刘邦都不相信萧何会离开自己。那萧何为什么情愿跟着世人眼中的“无赖”刘邦呢?因为萧何知道“无赖”只不过是刘邦的表象,胸怀大志才是刘邦的真面目。但是,刘邦青年的时候秦始皇已经统一天下,他岂敢暴露心中的野心呢?所以,他只好伪装成“无赖”,以至于让世人对他的误解。

第三、刘邦是一位知人善用的领导

论带兵打仗,刘邦不如韩信;论运筹帷幄,刘邦不如张良;论筹备后方,刘邦不如萧何。那刘邦凭什么可以驾驭他们呢?那就是领导能力。作为领导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常要精通,也不一定什么事情能搞定,但是一定要知道用怎么样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事情解决。这就是领导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那就是知人善用。

用人是一门艺术,像袁绍那样,明明有许多英才投奔自己,却不懂得善于运用,导致人才都投靠曹操;像建文帝朱允炆,自己拥有庞大的资源,却不知人善用,结果靖难之役一败涂地。刘邦却是一位用人大师,他各方面都不是拔尖的,但是他知道如何使用那些拔尖的人才为自己服务,这就刘邦的厉害之处。因为刘邦知人善用,让很多顶尖人才施展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有许多的精英从项羽阵营中投奔刘邦的阵营。比如陈平、韩信等人,这些都是当时的高端人才,能影响当时的时局人物。但是,项羽像袁绍一样,同样不懂得使用高端人才,最后导致自己兵败名裂。

第四、刘邦从谏如流,不耻下问

刘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之奈何”,正是因为这句话体现了刘邦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谦虚的向自己的部下不耻下问。这也是领导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但是,现在的多少领导能像刘邦那样善于接纳手下的建议和意见呢?他们都摆出领导的样子,其实是最不合格的领导。

当项羽在霸上兵锋直指关中时,刘邦马上问张良一句话:为之奈何?意思就是我该怎么办?张良马上提出系列的补救措施,打消项羽对刘邦的猜疑。而刘邦也接纳张良的建议,并马上付出行动。先是和项伯结为亲家,令他在项羽说自己的好话;其次,亲自赴约鸿门宴,当面向项羽赔罪和解释;最后,用一对玉赠送项羽,并且拍项羽的马屁。如此一来,刘邦才走出险境。当韩信向刘邦索要“假齐王”的名号时,刘邦暴跳如雷开始爆粗口,在一旁的张良马上踩他的脚提醒道:不能和韩信翻脸。刘邦的态度马上180度的转弯,答应韩信使者的要求,同时他还真给了韩信“齐王”的封号。刘邦的从谏如流的故事有很多,这也证明了刘邦善于纳谏的领导,而不像项羽那些刚愎自用。

因此,刘邦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吸引了当时的英才,这才造就了他统一天下的帝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邦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刘邦,就是一个农村小混混,地里的农活一点也不肯干,家里也活计也从来不问,没钱了就找刘老汉拿,就是一个典型的啃老族,而且脸不红,心不跳。

不干活干什么呢?那可有意思了,帮着县里公差,拿个人,捉个贼,帮着人家打个架,说个和,整天忙得很。

帮了忙,谁都会给的酒饭钱,没事就到处聚会喝酒,那真是交友广阔,而且喝完酒,必须得是自己买单,谁抢跟谁急,因此刘邦大方好客的名头还是很响的。

喝多了没事干嘛?可有意思了,调戏老板娘啊,刘邦跟沛县有一腿的寡妇老板娘,至少有五个,给他生孩子的就有两个。

为什么刘邦喜欢寡妇,除了寡妇开的酒肆,可有欠钱喝酒以外,那就是寡妇漂亮,还没有人管,没有家庭省得麻烦。

如果和有夫之妇有染,罪名还是比较严重的,秦朝虽然被黑得很惨,说什么三个人交头接耳说话,都会被砍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但是和有夫之妇通奸,罪名还是很重的。所以刘混混只好找寡妇。

他爹看他玩得实在不像话,就花钱给他在县里买了个亭长干,因为刘邦和县里的萧何曹操都认识,所以也就容易。

可以说刘邦就是个农村混混,又没有背景,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那就是一个人的机会的把握,与方向的决策,是决定因素。

(1)比如他带领徭役造反,在芒砀山里躲了两年,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在附近弄些吃的,派人四处打探消息,两年时间就在山里待着,什么都没做。

这就是对自己命运时机的把握,与方向的决策,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做了,就是这么玄,假如他们忍不住寂寞,随便做出什么举动,都有可能被秦军剿灭!

(2)在山里呆两年并不是什

么都没做,他不断利用大家的迷信,讲述斩白蛇的故事,使自己的权威更加牢不可破。同时又不断派出人员打探外边的消息,听到陈胜吴广起义,他虽然高兴,但是还是按兵不动,在山里继续呆了一年多。

直到天下大乱,连项梁也造反 并且占领大片土地,附近的景驹也起来造反,并且对伍发展到了两万,刘邦根据这些消息,判断自己打回沛县,不会有秦国的援兵来了,马上联系城内的萧何曹参,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县城。

这又是一个对时机的把握与判断,对方向的决策。这两样东西,伴随了刘邦的一生。

(3)想要投靠景驹,消息传来景驹被战死,然后投靠了项梁,被分配到项羽的账下,项羽打完一个地方,如果打得辛苦,就会下令屠城,刘邦发现和项羽不是一路人,在楚怀王要派一路人马西入咸阳的时候,刘邦有把握住了时机,独立自主,攻打咸阳。

这个决策,使刘邦在楚王面前,活的了和项羽一样的地位,并且可以独立领军,不在受制于人。

刘邦在把握时机,和决策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

(4)刘邦的大度,与在用人上的舍得,比如张良,他用了一个月,死了很多人,打下了韩国的都城,韩城,他用韩城从韩王哪里,换来了张良。

比如他用真金白银,和宽广的胸怀,征服了陈平。

他用高超的识人之术,起用了韩信,并对韩信登台拜将。

历史上,比刘邦大度,宽广的皇帝是基本上没有的。

(5)鸿门宴,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敢于赴宴,体现了他的勇敢与担当,都说他是小人,可历史上敢于去敌营赴宴的最高领袖,只有不到五个人。

并且他可以做到随机应变,在酒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借尿遁,逃出了楚营,并派张良送上重保,安抚项羽,因为张良当年不但救过项家,还是显赫的韩国丞相之后代。项羽非常高看张良,甚至想封张良为王。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之了。

刘邦的勇气,与临机决断,也是无人能及的

(6)刘邦在彭城,50万诸侯联军被项羽攻破,项羽的军队,只追着刘邦的部队打,刘邦最后差点被抓到,推孩子下车就不说了,虽然狠,但是他说对的,假如他也被抓,那孩子就肯定会死,自己如果没有被抓,还可能把孩子救回来。

楚汉议和的时候,刘邦果然把一家老小都救了回来。

刘邦的军队被打没了,萧何关中的兵源一时又过不来。他率领几个部下,连夜骑马来到武涉,进入韩信的中军大帐,将护肤帅印拿在手里,坐等天亮。

击鼓召集重将中军大帐集合,韩信还迷糊呢,自己没有事要集合重将开会啊?进到大帐一看,刘邦坐在帅位上。满脸不可置信,刘邦开会,二十多万士兵,全部集合,跟随汉王,进驻荥阳傲仓一带,对抗项羽,留下五千老弱军兵,跟随大将军韩信,攻打魏国。

刘邦像一个大侠一样,在夜里进入韩信军营,带走了韩信训练好,准备好的二十万精兵,真的是有胆有谋。

又是一个把握时机和决策的经典案例。

(7)刘邦的用人之道,很多人说,韩信如果造反,肯定可以三分天下,可是看看韩信部队的主要构成,曹参,樊哙,罐英,陈涉,都在韩信军中,统领一部军马。这些大将都是刘邦沛县集团的铁党。

关键时刻,韩信是调不动他们的,而且韩信军中,到处都是刘邦的眼线,一举一动都在刘邦的监控之下。韩信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刘邦这么厉害的人物,怎么会对手握重兵的大将,没有一点制裁的手段,这是不可能的。

(8)表面上和项羽议和,可实际上,刘邦调兵遣将的动作一直没有停过,在军事战略上,刘邦可以说是碾压项羽的。

刘邦命令韩信,带领三十万部队,进驻荥阳以西,命令彭越带领十万部队,进驻淮南,堵项羽后路,自己帅20万大军,和项羽正面对持。

在签了议和合同之后,项羽释放了刘邦的一家老小。刚起兵回彭城,刘邦就命令韩信率领,彭越越和井步,共五十万兵马,对项羽的十六万兵马,进行了围剿。

韩信设定十面埋伏,刘邦二十万大军按兵不动。并发出悬赏令,杀项羽者赏万金封万户侯。项羽这次是插翅难飞,必死无疑。

听说项羽被乱刀砍死,刘邦连夜进入韩信军营,,收缴了韩信的虎符和帅印。并把韩信从齐王的位置上撤下来,改封为楚王。

刘邦有一次把握了瞬移万变的战场形势,一举解决了两大威胁,可以说这次决策,奠定了汉王朝大一统的统治地位。

在后世里,毛主席都说,刘邦是中国古代最厉害的皇帝,朱元璋的偶像,是刘邦。

刘邦这种对时机和决策,是他一步一步踏上皇位的天生的本事,大度大方能容人,是他能够当领袖的条件。

把韩信设定为绕后偷塔的英雄,还是比较准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