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下场如何?
公元762年,已经7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病逝于长安,走完了他的一生。
这位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唐朝帝王,死时可以说是相当的凄凉。所有权力都已经被自己的儿子李亨夺走,身边的亲信更是被清洗干净,连一个能够信任的人都没有。宠爱数十年的杨贵妃,早在几年之前,就在马嵬驿兵变当中,被他亲自下令赐死。强大的大唐帝国,也因为他的失误,而支离破碎。
在种种遗憾之下,唐玄宗终于还是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世之时,身边连一个能够亲近的人都没有。
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会落得这样一个结果,其实纯粹是自己作出来的。
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于洛阳。当时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正在做皇帝,所以李隆基出生的时候,便是以皇子的身份出生的。
虽是皇子,但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情况却比较特殊。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其实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大权都掌握在李隆基的奶奶武则天手里。因为这个原因,李旦一家人被软禁在宫内,根本不允许接触外人。包括童年时代的李隆基,都是在严密看守下生活的。
在李隆基五岁那年,武则天从自己的儿子李旦手里,抢走了皇位,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帝。至于李旦,则被武则天立为了太子。不过,由皇帝变成太子的李旦,生活却更加的艰难。因为武家那边的几个男丁,时刻觊觎着李旦的太子之位,希望武则天能够立武家后人为太子。所以武家人一直在朝堂上找李旦的麻烦,李旦更是随时都有被废掉的可能。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隆基逐渐长大成人。
八年之后,随着武则天年纪越来越大,终于开始仔细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最终,武则天选择了她的三儿子李显,也就是李隆基父亲的哥哥做太子。至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则被改封为相王。
虽然从太子变成了相王,但李旦一家的日子,却反倒好过了很多。因为从这时开始,武家人攻击的目标,就不再是身为相王的李旦,而是新太子李显了。此后,李隆基也得以正式入仕,开始做官。
在之后的几年里,武则天最终去世,李显登基为帝。然而李显登基之后,李显的皇后韦氏,却阴谋除掉李显,打算像武则天一样,成为第二位女皇帝。后来,韦氏下毒毒杀了李显,然后立李显的儿子李重茂,做了傀儡皇帝,自己把持了大权。
眼见韦氏掌权,李隆基靠着自己在京城内积攒下来的一些势力,和姑姑太平公主联合,发动了政变,最后诛杀了韦氏,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为帝。李旦登基之后,李隆基也被封为了太子。
然而不久之后,曾和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的太平公主,不满足于自己的权势,打算除掉李隆基。为了调节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矛盾,身为皇帝的李旦,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禅位给儿子李隆基。公元712年,李隆基接受了父亲李旦的禅位,终于登基为帝,成了唐朝的第八位皇帝。
但是,李隆基虽然登基为帝,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依然不肯放弃,甚至阴谋发动政变,废掉李隆基。察觉到此事的李隆基,抢先下手,除去了太平公主,这才终于掌握了所有的大权。
掌握大权之后的李隆基,开始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名臣做宰相,拨乱反正,将已经混乱数十年的大唐帝国,再次带上了正轨。在李隆基的努力之下,唐朝再次出现了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李隆基治理的这段岁月,后世史称‘开元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盛世之一。
李隆基的前半生,大抵就是这样。生于宫廷当中,在种种阴谋算计当中长大,最后靠着过人的智慧,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且带领唐朝重新走上了正轨。
如果李隆基能够少活二十年,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李隆基一定是一个千古流芳的明君。
但问题是,李隆基的寿命,算是比较长的。
公元742年,地方官给李隆基献上了祥瑞,这让李隆基觉得,自己这一生似乎已经圆满了。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所以这一年,李隆基决定将年号改为天宝。
此后的李隆基,开始贪图享乐,不但强娶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为妃,还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终于将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式,败得干干净净。尤其是宠信边军将领安禄山,让安禄山执掌了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镇,更是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唐朝内部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所以短短一个多月之后,安禄山便率领叛军,一路攻陷了洛阳。唐玄宗虽然让大将封常清、高仙芝等人,率军前去抵抗,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此后,唐玄宗又火速启用老将哥舒翰,从边境调回了二十万精锐边军,供哥舒翰统领,死守潼关。与此同时,唐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又率领朔方军镇的精锐,从山西方向进攻,试图截断叛军主力和范阳方向的联系。随着战争时间越来越长,唐军方面死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后方却几乎被郭子仪率兵攻破老巢,形势已经处在了十分不利的态势。安禄山叛军被彻底平定,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唐玄宗却听信杨国忠的谗言,怀疑哥舒翰有可能会叛变,和安禄山一起造反。于是派出宦官前往潼关,强行命令哥舒翰必须主动出关迎战。最后,哥舒翰被迫无奈之下,只能出关迎敌。结果一场大战之后,二十万唐朝精锐,损失殆尽,潼关也因此被攻下。
丢掉了潼关,叛军便可以一路长驱直入,直接进攻长安。面对叛军的威胁,已经老迈的唐玄宗,再无任何抵抗的意志,只想带领文武百官逃往蜀地避难。结果就在唐玄宗的车架刚刚走到马嵬驿的时候,麾下的禁军就发动了兵变,逼迫唐玄宗处死了自己最心爱的贵妃杨玉环。
马嵬驿兵变之后,李隆基继续逃往蜀地,最后到了成都避难。而太子李亨则就此离开,返回灵武和朔方军汇合。最后在朔方军的拥立下,登基为帝,史称唐肃宗。
李亨即位之后,远在成都的李隆基,就被尊为太上皇。李隆基虽然心有不甘,但此时李隆基已经没有了实际兵权,前方叛军也需要李亨去率军镇压,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做了他的太上皇。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李亨整顿兵马,从各地又征调来了不少唐军精锐,终于挡住了叛军。再加上安禄山后来被其子安庆绪弑杀,叛军内部一时间群龙无首,战斗力大为衰退。接下来的战争当中,唐军终于再次占了上风。同年八月,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长安被收复之后,唐玄宗也得以从成都返回,重新回到长安。
只不过,再次回到长安的李隆基,已经由皇帝变成了太上皇。而且,此时的李隆基,就算有心复辟,也是有心无力。因为此时的大权,都已经全部被唐肃宗李亨所掌握。返回长安的李隆基,只能老老实实住在兴庆宫内,安心养老。
住在兴庆宫内的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而且,李亨为了监视他,还将自己的心腹宦官李辅国派来,侍奉唐玄宗的饮食起居,等于是将唐玄宗彻底控制了起来。
此后的几年里,唐玄宗不但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当中,行为受限,仅有的几个故人,也开始纷纷离去。曾一生追随李隆基,帮助李隆基诛杀韦后的禁军统领陈玄礼,病重去世。侍奉唐玄宗一生的宦官高力士,也被唐玄宗发配黔中。仅剩的一个亲妹妹玉真公主,也久居玉真观。唐玄宗本人,甚至也被宦官李辅国强行搬家,由兴庆宫搬到了太极宫。
虽然依旧享受着荣华富贵,周围却没有了任何一个能够说话的朋友;虽然被尊为太上皇,却只能每天盯着杨玉环的画像,睹物思人;虽然重新回到了长安,却没有半点权力,等同于被人软禁。
这样的日子,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凄凉。
可这些凄凉,纯粹是唐玄宗本人自己作出来!如果唐玄宗晚年没有宠信奸佞,没有宠信安禄山引发安史之乱,想必唐玄宗晚年也不会如此凄凉。
公元762年,四月初五,李隆基病逝于长安太极宫内,终年七十八岁。在唐玄宗去世的时候,安史之乱依然没有被平定,安禄山虽然已死,但他部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依然在统领叛军战斗。直到一年之后,才终于被平定。
同样是在这一年,就在李隆基去世后不久,唐肃宗李亨也去世了。在李亨去世的时候,唐朝内部差一点又闹出了一场夺权的惨剧,多亏了宦官李辅国帮忙,太子李豫才得以顺利登基,最后平定了安史之乱。不过,安史之乱虽然最终被平定,但自此之后,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宦官把持朝政的乱象。这些乱象,都是起始于唐玄宗在位时期。
如果唐玄宗能早死二十年的话,或许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了。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下场如何?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于开元年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天宝年间,志得意满的李隆基需要享受生活了,他把自己的儿媳杨环,“抢”来册封为贵妃,沉湎于后宫与杨贵妃的歌舞饮宴,荒于朝政。重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把持朝纲,任由边将安䘵山等人的势力不断坐大。最终,引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由盛入衰。
在安禄山的叛军直逼长安的危机时刻,李隆基被迫逃往蜀地躲避。在离开长安不久,于马嵬驿,在太子李亨和护卫将军陈玄礼等人的策动下,护卫兵士哗变杀了杨国忠,并要求李隆基赐死杨贵妃,李隆基不得得以做出了他人生中最为痛苦的决择,命宦官高力士将扬贵妃缢死。其后,护卫兵士在大将军陈玄礼的率领下,得以继续保护李隆基入蜀避祸。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自行登基为帝,史为:“唐肃宗”,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至此,李隆基失去了国家权利。
“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唐军收复长安。李隆基得以重回长安,称太上皇居于兴庆宫。回到长安的李隆基十分思念杨贵妃,幸有陈玄礼、高力士和一些旧日的梨园子弟、宫女,护卫左右、侍奉起居。后拥立肃宗即位的宦官李辅国为了邀宠,密告陈玄礼、高力士与李隆基密谋不轨。肃宗对李隆基的亲信进行了清洗,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李隆基只身一人,十分凄惨。之后,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供李隆基使唤。晚年李隆基忧郁寡欢,762年5月3日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下场如何?
我是一更历史!
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十分有争议的一位皇帝。说他英明,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晚年却又沉迷女色,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而衰埋下了伏笔。最终也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成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说到底,唐玄宗这一生何其传奇。
开创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满足,开始贪图享乐。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日夜寝食难安。于是有人举荐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唐玄宗见到本人后,更是被杨玉环精妙绝伦的美貌和擅长音律的才艺所吸引,于是不顾礼节,将其召唤进宫。
不久后,更是将其封为贵妃,史称杨贵妃,其宠爱程度与武惠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形容。
不仅如此,唐玄宗爱屋及乌,将杨玉环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
《旧唐书·卷五十一》有记载:(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兄长大多都被封为高官,尤其杨国忠,更是一路平步青云,最后还做上了唐朝宰相。由于唐玄宗后期一直沉迷美色,终日与杨贵妃缠绵,不理朝政,很快,杨国忠就开始专权,扶持党羽,权倾朝野,一手遮天,整个唐朝也开始变得混乱起来。
不多久,便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最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李隆基携带杨贵妃、杨国忠,还有部分禁军仓皇出逃,到达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陈玄礼率领将士在太子李亨的支持下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这便是历史上的马嵬驿兵变。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不多久,李亨的良娣张氏,居然劝说李亨趁机登基称帝,这便是后来的唐肃宗。李亨平息安史之乱后,入主长安,这时候李隆基才灰溜溜地回来。
可是朝堂之上怎么能有两位皇帝呢?
李隆基此时明白,自己已大势已去,于是他自称太上皇,将皇位彻底的让给了李亨。而李亨在登基称帝之后,封张氏为皇后,这位张皇后野心勃勃,干预朝政,她十分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她私下勾结宦官李辅国,干预朝政,控制李亨,一时间权倾朝野。
不但如此,张皇后还十分担心唐玄宗这个大大的威胁,她暗中指使李辅国威逼唐玄宗迁居西宫,并派人日夜监视。唐玄宗的几个亲信也遭到清洗,比如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只剩唐玄宗只身一人,形影相吊,好不凄惨。
张皇后甚至还不让李亨与唐玄宗见面。
《新唐书》中曾经记载:帝泫然涕下,而内制於后,卒不敢谒西宫。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此时的唐肃宗李亨已经完全被张皇后、李辅国等人控制,甚至还不能和自己的父亲见面。
李隆基此时也已经不是皇帝了,他没有任何的靠山了。李隆基在位44年(不算太上皇在位时间),经历多少波折,成就多少辉煌。
但是晚年的时候,身为太上皇,却被自己的儿媳妇囚禁折磨。世事难料,这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也让唐朝走向了下坡路,真是可悲可叹。
综合来说,李隆基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卷五十一》等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下场如何?
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也算是比较风光的一位皇帝了,他在位期间,一度把大唐帝国治理成同时期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没有之一,只是晚年有些凄凉,当然这也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了,怨不得别人。唐玄宗晚年的凄凉生活完全是自找的,如果不是他荒于朝政,不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也就不可能爆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由强变衰,唐玄宗本人也由威风八面的帝王变成人人可欺的孤家寡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唐玄宗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唐玄宗病死在长安太极宫,享年77岁。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下场如何?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的下场十分凄惨。
首先是马嵬坡之变。安禄山准备攻打长安时,唐玄宗仓皇出逃。一路上唐玄宗和士兵们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时间久了,士兵们的怨气也越来越大。将军陈玄礼以“杨国忠勾结胡人”的罪名,将杨国忠剁成了肉酱。
随后,士兵们围堵唐玄宗的住处,要求唐玄宗处决杨贵妃。 唐玄宗起初还打算好言抚慰士兵,希望他们能改变主意。没想到士兵们坚持要求唐玄宗处决杨贵妃,否则,“无法安心护送”唐玄宗去四川避难。 唐玄宗很无奈,只好下诏赐死杨贵妃,这一事件,史称“马嵬坡之变”。
马嵬坡之变后,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唐玄宗逃到了蜀地,太子李亨在西行途中,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郭子仪等重臣的努力下,至德二年(758年)末,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唐玄宗也由此返回长安。
唐玄宗不甘心权力到儿子手里,于是纠集一些大臣,密谋从唐肃宗手里夺回权力。 唐肃宗也不是傻子,本身他就心怀猜忌,加上奸相李辅国的挑拨,很快就发觉了。为了彻底避免玄宗出现复辟情况,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唐肃宗先是命人遣散了唐玄宗身边所有的侍从,把陪伴唐玄宗几十年的贴身宦官高力士流放到巫州(今湖南黔阳县)。;又将兴庆宫的马匹全都撤走,只留下10匹,把唐玄宗连骗带逼地软禁在太极宫,以便监视他。
唐玄宗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觉寂寞,凄凉,整日郁郁寡欢,连饭也越来越吃不下了,还常常想起死去的杨贵妃。上元三年(762年)四月五日,唐玄宗死在长安太极宫神龙殿,享年77岁。后人有诗形容他的晚年说:
“南内凄凉西内荒,淡云秋树满宫墙。由来百代明天子,不肯将身做上皇!”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最后的下场如何?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携杨贵妃、杨国忠及公卿卫士仓皇出逃,途中遇马嵬之变,大宦官李辅国联合禁卫军将士杀死杨贵妃和杨国忠,回兵北上拥戴太子李亨即位,遥尊已逃到蜀地的唐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回到长安,父子重逢,两相尴尬,在李辅国的主张下,将玄宗安置在偏离政治中心的兴庆宫。
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后,唐玄宗李隆基于757年12月返回长安,闲居于宫内甘露殿。他怀念往日的尊荣,目睹眼前的凄凉,伤感叹息,愁苦郁闷,渐渐成病。762年4月病危,他还念念不忘杨贵妃。传说他还请方士作法,想招来杨贵妃的亡灵相会。死前的一天,他吹了几声紫玉笛,声调极其悲凉,然后命令名叫宫爱的宫女为他沐浴更衣,卧于床上。当晚,他在室内还传出笑声。第二天黎明,宫女进入卧房,唐玄宗李隆基已经双目紧闭,四肢僵硬而死。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