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是历史罪人吗?
要想成为历史罪人,首先得对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杨玉环自然算不上是历史罪人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罢了。
提到杨玉环这个名字,很多人可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那个女子,也有人可能会想到某手游里面的那个中单法师。但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其实是个经历相当坎坷的女子。
公元719年,杨玉环出生于蜀地。当时正是唐玄宗在位时期,作为杨玉环后来的丈夫,唐玄宗当时已经35岁,在位七年了。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当时正在蜀地做官。到了杨玉环十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了,杨玉环也被迫回到洛阳,被寄养在三叔杨玄璬家里。
回到洛阳之后,杨玉环虽然失去了父亲的照顾,但好在她三叔对她还不错,将其视作自己的女儿一般。正是因为三叔的重视,杨玉环在洛阳生活的这几年,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在音乐歌舞方面,更是尤为擅长。
就这样,直到五年之后,一场婚礼的到来,改变了杨玉环的命运。
杨玉环出身弘农杨氏,弘农杨氏是隋唐时期的大族,族人自然很多。在杨玉环十五岁这一年,杨家有个叫杨洄的年轻人,做了驸马,娶了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既然是族人成亲,又是娶了皇帝的女儿,杨家自然要办得热热闹闹。身为杨家人的杨玉环,自然也受邀参加了这场婚礼。
不光如此,按照当时的习俗,杨玉环因为是杨家未出嫁的女子,容貌姣好,又精通音律,所以还被选做了咸宜公主的伴娘。正是这个伴娘的身份,让杨玉环第一次出现在了皇家面前。
婚礼开始后,身为皇帝的李隆基,以及咸宜公主的生母武惠妃,自然都要前来观礼。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位堪比皇后。在这场婚礼上,十五岁的杨玉环,表现极为得体,让唐玄宗和武惠妃,都十分的满意。
除此之外,在这场婚礼上,还有一个人,也注意到了杨玉环。
这个人,就是寿王李瑁。
李瑁是咸宜公主的胞弟,也是唐玄宗和武惠妃所生。李瑁在婚礼上见到杨玉环之后,便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此后,李瑁开始请求自己的母亲武惠妃,去给自己说亲。武惠妃对杨玉环的印象也不错,再加上杨玉环身世仪态都是上佳,所以武惠妃对她也很满意,直接就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去杨家提亲了。
杨家得知这件事之后,自然不会拒绝。而杨玉环本人,对李瑁也是观感颇佳。以她的身份,能够嫁给皇帝的儿子,而且还是做正妻,这也算是很大的福气了。所以最终,杨玉环嫁给了李瑁,婚后两人感情极为和谐,倒是也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
三年之后,发生了一件让现代人很难接受的事情。
武惠妃因病去世了。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变得郁郁寡欢。虽说作为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但那些后宫女子,却没有任何一个能讨唐玄宗的欢心。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和唐玄宗说,寿王妃杨玉环长得特别好看,于是唐玄宗就强行下旨,将杨玉环接进宫去,抢了自己儿子的妻子!
当爹的抢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妻子。
这种事情,不管怎么看,都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真是不知道,唐玄宗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野史当中,这个过程被后人演绎得无比精彩,后世还流传了很多相关的小说和戏曲。但遗憾的是,正史上对于这件事,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记载详细过程。估计可能是因为后来写史书的人,觉得这段历史实在是太乱,实在没好意思下笔记录。也有可能是因为这段历史,确实是一段极为隐秘的宫闱之事,即便是在当时也没几个人知道真相。
真相到底如何,对于后世来说,只是一个谈资。但对于当时的杨玉环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此之后,杨玉环从一个闲散王爷的妃子,一跃成为了皇帝的宠妃。
再之后,杨玉环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唐玄宗特别宠爱杨玉环,而且杨家也因为杨玉环而彻底发达,在朝中权势日盛。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玉环的一个远方哥哥杨钊。后来,杨钊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还特意改了个名字,改名叫做杨国忠。
从公元737年,杨玉环入宫,一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期间一共过了十八年。这十八年当中,杨玉环一直在宫中最为得宠,虽然只是贵妃,但却享受了皇后的待遇。那么,在这十八年当中,杨玉环又做了哪些危害江山社稷的事情呢?
后人大致总结出来四条。
第一,杨玉环长得实在是太好看了,好看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因为长得太过好看,所以导致李隆基从自己亲生儿子手里抢女人,将唐玄宗迷得不再关心朝政,由一位明君变成了一位昏君,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
第二,杨玉环的得势,使得杨家在朝堂上逐渐势大。尤其是杨国忠,做了宰相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推行了很多负面政策,最后导致国家政治越来越混乱。
第三,生活太过奢侈,耗资巨大。唐玄宗为了讨杨玉环的欢心,不但修造了很多宫殿,劳民伤财,还大老远地从岭南运荔枝过来,只为博得美人一笑。如果没有杨玉环的话,唐玄宗就不会生活这么奢侈,国家也就不会由盛转衰了。
第四,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让唐玄宗误以为安禄山是忠臣,所以偏听偏信,给了安禄山很大的兵权,最后酿成了安史之乱。
这四条,被后世很多人认为是杨玉环的罪状。很多人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杨玉环的话,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唐朝也不会由盛转衰。唐朝衰落的根源,都是因为这个女人。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仔细推敲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四条罪状,归根到底,其实都怨不到杨玉环身上。杨玉环长得好看,难道是罪过吗?难道不是因为唐玄宗起了色心,所以才会强行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吗?
杨玉环得势,杨家由此得势,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古代任何一名女子当上了皇后,外戚都会成为朝堂上的重要力量。那为什么有的时代,外戚就能发挥好的作用,到了杨玉环这里就成了祸国殃民了?归根到底,还是皇帝本人用人不当的原因。
至于生活奢侈,这就更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中国古代大多数文臣,都希望后宫女子勤俭持家,甚至干脆一分钱都不花才是最好的。但实际上,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看出,花钱在经济发展当中,也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而且杨玉环本身也不是太过破费,身为贵妃,这些待遇对于她来说,根本就是标准配置。
还有所谓的收安禄山为义子,导致杨国忠上位,祸国殃民,这两件事就更算不到杨玉环的头上了。归根到底,还是唐玄宗本人识人不明,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人奸诈,所以才会引发后面那么多的事情。
然而,古代的文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是男人的问题,尤其是不能把问题推给皇帝。所以在这个时候,杨玉环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背锅对象。
说到底,杨玉环的骂名,其实不过是替唐玄宗背了黑锅而已。
那么,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唐朝由盛转衰的症结,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其实还是在于唐玄宗,以及当时的制度。
唐玄宗在位前期,确实十分英明,任用了很多贤明的大臣,开创出开元盛世,这确实是他的历史功绩。但同时,唐玄宗也做过很多错误的决定。比如对府兵制进行改革。
唐朝初期的时候,完全继承了隋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府兵制。所谓府兵制,就是指打仗的时候从各地募兵,带着军队去打仗。没有战争的时候,士兵们解甲归田,回家种地。这种制度,在唐朝开国的时候,曾经发挥过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唐朝刚刚开国的时候,只占有关中地区。凭着这种制度,唐朝能够募集到更多的兵员,而且也能以战养战,积攒国力。
但是,后来随着唐朝统一天下,尤其是国内彻底平定,战事主要发生在边疆地区的时候,府兵制就开始逐渐失灵了。从国内征兵,跑到边境上去打仗,这一来一回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种征兵方法,反倒会给国家造成极大的财政负担。再加上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承平已久,人民都不愿意去边境当兵打仗,唐朝官方也很难募集到兵员。
所以,唐玄宗后来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十大军镇。所谓军镇,就是有一支常规戍边军队驻守的地区,这个地区的最高官员,叫做节度使。节度使对于军镇内部的军队,有着绝对的指挥权。另外,因为当时中原人不愿意当兵,所以唐玄宗下令,边境地区可以就近募兵,直接由边疆民族组成军队。
另外,唐玄宗在位后期,因为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排斥异己,导致边境的将领几乎都是外族。按照唐朝当时的传统,边疆将领如果打仗打得特别好,可以入朝为相。李林甫和杨国忠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开始大范围启用边疆民族的人做将领。而这些边疆民族出身的将领,因为文化水平不够,所以不可能入朝为相,自然也就无法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边境上的军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边疆民族,将领基本上都是胡人。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国防开支,唐玄宗还裁撤了大量的内地军队。除了十大军镇之外,唐朝内部基本上就没什么像样的军队,内防极为空虚。
这种情况下,就算安禄山不造反,后面肯定也会有李禄山、张禄山跳出来造反。制度的错误,已经让唐朝由盛转衰成了一个定局。将问题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杨玉环一个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杨玉环是历史罪人吗?
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
上面这段话是不是很经典?
的确经典,它的出处是《阿Q正传》,作者是鲁迅。
将帝王的失败、王朝的衰落归咎于女人,是史书乃至民间常有的做法。我们虽然不能否定一些女性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或者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种历史罪人式的“甩锅”显然是不对的。究其原因,只因为产生这种观点的时代,属于男权社会。
具体到杨玉环同样如此。
杨圆环是主动走上政治舞台的吗?
并非,杨玉环出身挺好,可也不是主动攀附权贵,而是被唐玄宗第十八子李瑁看上,而后被纳为王妃。
恋爱?不存在。
自由婚姻?也不存在。
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乐意,反正结果就是,她没有选择权,面对绝对的强权,只能顺从。
开元二十五年,寿王妃的婆婆、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去世。可以说,在杨玉环之前,武惠妃曾经是唐玄宗最钟情的女人。她早逝之后,唐玄宗真真儿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八年之后,通过为人所不齿的手段,唐玄宗将儿媳变成了妻子,杨玉环同样没有选择的权力,比第一次还无力。
马前卒还记得,在《唐明皇》电视剧中,有一段是已经成为贵妃的杨玉环(林芳兵饰)与李瑁偶遇,人还是那个人,人又不是那个人,看着昔日的丈夫,杨玉环一时欲说还休,无语凝噎。
虽然是电视剧的艺术加工,但是我想,真实的杨玉环,恐怕也如此。即便她贪恋权贵财富,也终究是有感情的,而且儿媳嫁公公,哪怕是在“胡气”颇重的李唐皇室当中,也不是光彩的事儿,因此,她既要面对感情上的割裂,又要承受各个阶层的嘲讽。
再后来,杨家得宠,姊妹弟兄皆列土,在封建王朝原本也算不得什么稀罕事儿。当然,我们也可以求全责备,质问杨玉环为何不能学习古代的贤妃们,比如汉明帝马皇后,比如唐太宗长孙皇后,像她们一样知书达理恪守本分并且不狐媚惑主。
然而问题在于,那样的贤妃,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皇帝昏庸,再贤的妻也是白搭,这样的例子更多,比如班婕妤,再懂礼明理,能改变汉成帝,能斗得过赵飞燕?
只有当皇帝和嫔妃都是明理之人,才能夫唱妇随,成就所谓的历史佳话。
所以,如果要让杨玉环来背唐朝衰落的这个大锅,那么尹志平可以让小龙女背锅,林平之可以让岳灵珊背锅,毕竟这些优秀青年原本都是可以做圣贤的,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
杨玉环是历史罪人吗?
我认为杨玉环不能称为历史罪人,理由如下:
一是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历史罪人。能称得上历史罪人的,不仅仅是犯了错,而是对当时的历史进程及国家、民族构成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明确了这个概念后,我们再回头来分析杨玉环的情况,纵观她的一生,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从这来看,她没有对国家、民族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根本上就称不上罪人。
二是杨玉环的“罪”主要来自她的美貌。因为她的美貌,她被她的公爹唐玄宗从儿子手中抢走;因为她的美貌,她的她的兄弟姊妹均赠高官。正是一个远房兄弟杨钊即是大家熟悉的杨国忠,操纵朝政。而这都是因为唐玄宗对她的重宠的结果,说白了,是唐玄宗对她主动的“献媚”与“讨好”而造成的后果。而王莽的叛乱造成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困苦,其实有更深的社会与政治原因,这与唐玄宗宠幸杨玉环其实关系并不大,这条“大罪”不应该算在杨玉环的头上。
三是杨玉环其实对历史还是有贡献的。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其实在唐代应是有名的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她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可不仅是美貌,如果以美貌论,她体态丰腴在其他年代都算不上美人。另外杨玉环还有自己所作之诗,《全唐诗》收有其《赠张云容舞》一首云:“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杨玉环是历史罪人吗?
男人最好的台阶和借口!男人以征服世界而征服天下,女人以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世界没有了,找一个垫背的。[祈祷]
杨玉环是历史罪人吗?
可以肯定的说杨玉环不是历史罪人,杨玉环只不过是古代男权社会中被皇帝当成玩物,被军队当成反叛的借口,被后世文人当成红颜祸水的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
杨玉环的悲惨命运都源于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跟随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任其摆布,甚至连一个不字都不曾说出口。
杨玉环本是杨玄琰的女儿,也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弘农杨氏。杨玉环十岁的时候,其父亲就去世了,杨玉环无依无靠只好住在三叔杨玄璬家里,过起了林妹妹在大观园一般的生活。
当时玄宗皇帝的女儿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而杨玉环也参加了这次婚礼。在婚礼上,玄宗皇帝的儿子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
婚礼结束后,寿王李瑁对杨玉环念念不忘。无奈之下,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也就是寿王李瑁的母亲向玄宗要求,将杨玉环赐婚给寿王李瑁。玄宗对这件事没有反对,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杨玉环和李瑁结婚三年后,武惠妃就去世了。唐玄宗郁郁寡欢,这个时候高力士说寿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结果唐玄宗非常重视这件事,立马将杨玉环招入后宫中,这才发现杨玉环天生丽质,妩媚动人。几次趴灰事件后,让唐玄宗欲罢不能。
之后,唐玄宗就让杨玉环出家当了道士,道号“太真”,当时的杨玉环才二十一岁,正是女子含苞待放的年龄。其实唐玄宗就是为了和杨玉环寻欢作乐找的借口。唐玄宗在怎么无耻,作为皇帝总不能像朱温那般公开趴灰和儿媳妇乱搞。
只不过唐玄宗到了天宝四年,也就是武惠妃去世八年后,直接将杨玉环册立为贵妃。为了补偿儿子寿王李瑁,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
杨贵妃是唐朝前期众多宫廷女性中唯一一个不触碰政治的宫廷女人。唐朝前期的女性出名的有很多,比如长孙皇后、武则天、上官婉儿、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武惠妃、杨玉环等等。
但是这些女人中,长孙皇后是干涉政治的,比如赏赐魏征,还有就是劝阻唐太宗封赏长孙无忌,让长孙家族不干预政治等等。
武则天更不用说了,政治上废立唐朝两个皇帝,野心勃勃,最后自己当千古女皇。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培养的,因为参与韦皇后一事,李隆基发动政变后,被处死了。
韦皇后、安乐公主甚至毒杀了唐中宗,要想做武则天第二,可惜政治手腕还不行,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起来,在唐隆政变中被搞下台了,处死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众多儿女中最像武则天的,不论是政治权谋和手腕。可是其碰上了李隆基,再加上唐朝自武则天后,唐朝的贵族、大臣和百姓非常讨厌女人干政。太平公主失败了,被处死。
而武惠妃也是武则天娘家人,其干预政治在于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上太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武惠妃勾结朝廷大臣李林甫,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玄宗听信谗言,一天之内杀害了三个儿子。可惜武惠妃的目的没有得逞,太子被杀后,唐玄宗也没有让寿王李瑁成为太子,而是立李亨为太子。
而杨贵妃并没有参与和插手唐朝玄宗皇帝时期的朝廷大事。奸臣李林甫的重用不是杨贵妃搞的,奸臣杨国忠虽然是其堂兄,但是其之被重用,乃是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安禄山身兼三个节度使也是唐玄宗任命的。
当然了杨贵妃也没有在重大的朝廷大事上劝谏唐玄宗。可能是杨贵妃没有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眼光和水平,比如杨国忠本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结果被任命为宰相,杨贵妃也没有认识到这种人会给杨家带来多大的灾难。
所以说杨贵妃是一个连政治眼光和嗅觉都没有的宫廷女人。可能就是因为其不讨论政治,没有政治野心还有手段,恰恰被唐玄宗所喜欢。
一个连政治都不参与,没有野心的女人,竟然成为了历史罪人,这无疑就是个笑话。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杨贵妃无关?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唐朝均田制的破坏有关,均田制被破坏,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府兵制也随之瓦解。恰恰唐朝在这个时期,北边是突厥,西边是吐蕃,南边是南诏,东北是契丹,唐朝的生存压力很大,必须建立强大的军队。
而募兵制又刚刚建立,各项制度还不成熟,比如募兵制需要巨额军费,朝廷又没有钱,只好放权给节度使进行解决。而朝廷中央又为了应对均田制瓦解,财政问题成为了朝廷最主要的事情,需要用有能力的大臣解决财政问题。
唐玄宗不得不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解决唐朝的财政问题。其实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是理财高手,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的财政收入都是盈余。而奸臣有才有能力,但是没有原则。李林甫为了自己专权,让唐玄宗抛弃了唐朝的政治传统边将入相,导致地方节度使做大。而杨国忠为了自己专权,几次要搞垮安禄山,甚至劝谏唐玄宗杀了安禄山。
安禄山手里拥有十五万大唐精锐骑兵,怎么能够甘心任人宰割,于是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为名起兵造反。
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也是唐朝均田制崩溃后,募兵制制度不成熟导致的。当然了唐朝天宝年间,气候已经变化,北方气候变冷。长安城中冬天十分严寒,华清池温泉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窝冬的地方。
气候变冷导致干旱,北方粮食减产,安史之乱前杜甫写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气候变冷的真实写照,就算没有安禄山,大唐盛世也已经走到尽头了。
杨玉环是历史罪人吗?
杨玉环是不是历史罪人,要看其是否做了危害国家与社会的事,如果她做了对国家和社会有害的事情就是历史罪人。
有的人认为杨贵妃不是历史罪人,是唐玄宗的错误导致唐朝中期的衰落,与杨贵妃没有关系,而且认为杨贵妃并没有参与政治,一直只是以歌舞来取悦唐玄宗,因此,她并不是历史罪人。
但实际上杨贵妃是历史的罪人。因为杨贵妃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是杨贵妃错认了干儿子,是杨贵妃对安禄山的阿谀奉承与甜言蜜语所蒙蔽。安禄山非常聪慧,他一眼看到唐玄宗的软肋是杨贵妃,与其奉承皇帝不如去阿谀杨贵妃。杨贵妃国色天香,惹人怜爱,于是安禄山的筹码就压在了杨贵妃身上。
如果杨贵妃对安禄山的目的有所警惕,有所顾忌,那么远离安禄山,杨贵妃就不会是历史罪人。
但是杨贵妃经不住安禄山的甜言蜜语与曲意奉承,还答应做了安禄山的干妈,那么这时候的杨贵妃就已经干预了朝政,她对安禄山的偏爱,不但没有对社会与国家有利,反而引起安禄山对皇权的觊觎,反而引来了安史之乱。
从这个角度来看杨贵妃实际上是历史的罪人。所以军中的士兵要处死杨贵妃,杨贵妃是不冤的。
认知美、探寻美、
发现美、热爱美。
追寻美的足迹,
过美丽人生。
丽文悦心,
用美丽文字,
愉悦心灵。
编者茹立文,
文学爱好者,
喜欢文学与诗歌。
愿生活与诗常相伴,
愿岁月与美常相依!
图片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