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蜀汉来说影响大吗?
关羽丢掉荆州,对于蜀国来说,绝对是最为重要的转折。自此之后,蜀国在战略上彻底陷入被动,基本没有夺取天下的希望了。
要想解释清楚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暂时击退了曹操,占据了半个荆州的地盘。按照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接下来刘备要做的,就是拿下益州,作为自己的大后方。凭借益州和荆州这两块地盘,刘备就有了夺取天下的资本。
不过,此时的益州,并非无主的地盘。益州当时的最高领导,名叫刘璋,也是一位刘氏宗亲。大家都是姓刘的,如果贸然下手的话,面子上实在有些不好看。而且,刘璋这会儿还算是很强的,如果刘备贸然进攻,无疑是自寻死路。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天爷再一次眷顾了刘皇叔。就在这个时候,益州内乱了。
益州名义上虽然是以刘璋为老大,但是益州北部的汉中地区,却不归他管。汉中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名叫张鲁。说起这个张鲁,也不是什么一般人。除了一个地区的老大之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
龙虎山第三代天师!
因为这个身份,张鲁在汉中地区的统治,可谓是无比牢固。最开始的时候,张鲁实力较弱,还依附于刘璋。但是后来,随着张鲁实力越来越强,也就越来越不听刘璋的安排。刘璋一气之下,干掉了张鲁的母亲和兄弟,这一下,双方彻底撕破了脸。接下来的几年里,双方多次大战,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益州以外发生的事情,让双方都不得不开始做出选择。因为赤壁之战后,曹操发现继续南下比较费劲,吃不下刘备和孙权。于是,曹操就转换了一下目光,决定调整一下战略方向,先向西攻取凉州,然后再取汉中,以汉中作为跳板,攻取益州。
刘璋听说以后,倒是也先和曹操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臣服于曹操,保住自己的富贵。刘璋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志向太过远大的人,也没想过去争天下,觉得能占住益州这块地方就挺好。
不过,当刘璋派使臣张松去见曹操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张松觉得曹操怠慢了自己。于是,张松回到益州之后,就开始在刘璋面前说曹操的坏话。因为张松的原因,刘璋产生了战略误判,认为曹操是想要武力攻占益州,而不允许他投降。
那还谈个球?
刘璋当即决定,不投降了!反正益州地盘也不小,自己割据于此,活得也挺滋润的。
但想要割据益州自立的话,还有一个问题:曹操很强的,凭益州这块地盘,想要挡住曹操的大军南下,实在是很难。再加上汉中还被张鲁占了,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只要张鲁投降了曹操,曹操占领汉中之后,益州几乎就必败无疑。
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时候,张松又跳了出来,给刘璋献了一条妙计:您可以联合刘备啊!你们俩都姓刘,都是一家人,地盘又紧挨着,找他帮忙多方便啊!咱们完全可以请刘备带着军队来,去进攻张鲁。这样咱既能得到实惠,还不用出工出力,多美的事情?
不得不说,刘璋脑子确实是不够用,居然还真的同意了!
刘备一听说,刘璋主动邀请自己入蜀,而且还是带兵入蜀,瞬间就开心了。这纯粹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刘备当即率领军队入蜀,入蜀之后,很快就和刘璋撕破了脸。还打什么张鲁啊?直接吃掉刘璋的地盘,不香吗?
但是,刘璋当时也是比较强的,毕竟掌控了大半个益州。单凭刘备带来的这支先头部队,想要吃掉整个益州,难如登天。所以接下来刘备不得不火速从荆州方向调兵,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都调到了益州战场这边。至于荆州那边,则交由关羽全权负责。
在经过近三年的战斗后,刘备终于打败了刘璋,逼得刘璋投降,自己独霸益州。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自然实力大增。但是同时,刘备也面临了和刘璋一样的问题:北边的张鲁,实在是讨厌。只要汉中地区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益州就等于是门户大开。但是此时的张鲁,已经投降了曹操。如此一来,刘备如果想要攻占汉中的话,就等于是要和曹操正面交手。
汉中之战,绝对是刘皇叔一生中最巅峰的一战。
历经数十载,从北到南辗转大半个天下,曹孟德,如今我终于有能力,和你正面硬碰硬地打上一场了!
公元217年,刘备正式对汉中地区发起进攻。在经过近两年的战斗后,终于拿下了汉中。
至此,益州的大门,终于被封死了。自此之后,刘备在益州这边,便是进可攻退可守,局面大为改观。而按照当年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接下来刘备便可以从益州、荆州两个方向,形成钳形攻势,让曹操首尾不能兼顾。从汉中到长安,只有两百多里的路程。而荆州那边,北上则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许昌。
就在这个时候,身在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从战略构想上来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关羽从荆州方向进攻,威胁洛阳和许昌。而刘备则从益州这边策应,威胁长安。两路大军,不管哪一边能够取得战果,蜀国都是最后的赢家。
但问题是,刘备和关羽,都忘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时机不对。
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当中,拿下益州和荆州的蜀国,接下来应该是这样的。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而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这几个条件,似乎都不满足。
西边和南边的少数民族,都还没有臣服,导致益州后方不稳;从赤壁之战一路打到汉中之战,蜀汉内部已经疲惫到了极点,国力损耗极为严重,不足以支撑继续打下去;因为之前要攻略益州,刘备几次大幅从荆州抽调人手,导致荆州后方极度空虚;而曹魏内部,目前也还算安稳,没有任何变化。
最重要的是,刘备和关羽,都高估了孙权对蜀国的容忍程度。他们都认为,当下就算进攻曹操,孙权也绝对不敢背弃盟约,从背后偷袭蜀汉。
正是这个战略误判,让蜀国最终一败涂地。
公元219年,就在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以后,还没来得及将人手撤回荆州增援关羽,关羽便发动了襄樊之战。
首先,关羽主动进攻荆州北部的樊城,樊城被围,守将曹仁告急。
这里要说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曹仁被围之后,曹操当即决定派兵增援。不过,曹操最开始任命的领兵将领,其实是他三儿子曹植。结果在出征前一天,曹植喝多了,第二天没睡醒。所以没办法,曹操只能任命于禁前往。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的是祸福相依。如果曹植那天没喝多,而是真的带着兵去了樊城的话,以他那点本事,估计关二爷打得能更轻松一些。
当然,换上于禁之后,其实也没太多不同。于禁到了之后,关二爷利用一场暴雨,引汉水淹了于禁的大军,最终生擒了于禁。这一下,关二爷顿时声威大震。
到了这个时候,曹操再派援军增援,已经来不及了。樊城的陷落,似乎已经无可避免。而襄樊一旦陷落,关羽接下来便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许昌。所以当时很多人都特别看好关羽,从襄樊到洛阳,数百里的地界上,不断有人起事,响应关羽的号召,形势一片大好。
汉室再兴,似乎已经近在眼前。汉献帝就在许昌,只要拿下了许昌,抢回汉献帝,那就真的大业可成了。就连曹操本人,这时候都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先迁都再说。至少,要先给汉献帝搬个家,不能让汉献帝落入关羽手里。
但就在这个时候,当时还很年轻的司马懿,站了出来,向曹操献了一条计策。这条计策,彻底改变了整个三国的走势。
司马懿的计策,核心思想就只有一个:孙刘两家的联盟,或许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牢固。如果我们能够说服孙权,让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这事不就好办了吗?
曹操一琢磨,觉得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当即派人去联系孙权。孙权收到曹操的消息以后,觉得好像也很有道理。如果任由关羽这么出兵,用不了多久,曹操就被刘备打垮了啊!曹操要是垮了,那东吴怎么办啊?
最终,孙权决定,给关羽背后来上一刀。
公元219年十月,就在关羽距离攻占樊城只差最后一步的时候,东吴大将吕蒙,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因为此时的荆州后方,已经太过虚弱,吕蒙过江之后,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强力抵抗,就占领了蜀国在荆州的大部分地区。
这下子,关羽也慌了。
没了后方,这仗怎么打?
关羽火速率军回援,樊城之危随即解除。但此时关羽还能控制的地盘,就只剩下了麦城一带。最终,关羽中计被俘,最终被吕蒙所杀。
自此之后,蜀国在荆州的全部地盘,彻底由东吴接管。
消息传到益州之后,刘备顿时如遭雷击。
一方面,关羽是他最好的兄弟,从情感上来说,刘备无法接受关羽的死。另一方面,荆州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没了荆州,蜀国以后的钳形攻势就不成立了,只能从汉中这边进攻,那就没有任何战略回旋的余地了。
所以,刘备当即下令,集合全军,要和东吴打一场。既要给关羽报仇,也要夺回荆州。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就比较清楚了。刘备倾尽国力,和东吴打了一场夷陵之战,依然打输了。自此之后,刘备更是一病不起,最后直接死在了白帝城。临死之前,只能托孤于诸葛亮。仅此一战,蜀国国力大损,不但彻底丢掉了荆州,而且损失了极大的国力。后来,直到蜀汉灭亡,都再没能恢复巅峰国力。
从襄樊之战的前因后果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关羽丢掉了荆州,对于蜀汉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
首先从战略角度来说,没有荆州这块地盘,蜀国就无法形成钳形攻势。只要曹操放一员大将,率领重兵驻守在汉中那边,蜀国军队就被彻底堵死在蜀地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只能走北线的原因。
如果荆州还在的话,诸葛亮可选择的余地,就要大太多了。
其次,因为关羽丢掉了荆州,刘备不得不被迫去打夷陵之战。和现代人理解的不同,三国时代,中国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北方,也就是曹操那块地盘。刘备的地盘看上去很大,但人口其实很少。经过夷陵一战之后,蜀国的精锐军队,几乎全都被打光了。所以后来,不管诸葛亮如何擅长治理内政,也无法将军力恢复到夷陵一战之前的巅峰时期。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国力大损,那诸葛亮安心恢复国力,不去北伐不就好了?这其实更不行!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人口基数的问题,当时北方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如果诸葛亮选择安心休养的话,曹魏那边只会恢复的更快,国力越来越强。
前期打,蜀国和魏国之间,还能试着打一下。越往后拖,随着魏国国力恢复,越没法打。就算诸葛亮再怎么才智通天,总不可能凭几万军队,打赢曹魏的百万大军。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关羽丢掉了荆州,不但让蜀国的战略规划,彻底毁于一旦。而且也为后来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丢掉了荆州的蜀国,注定已经不可能再有夺取天下的希望了。
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蜀汉来说影响大吗?
关羽大意失荆州,对当时的蜀汉来说影响是很大的。这场战役是刘备由逐渐强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献上隆中对的策略,他分析了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先和东吴结成统一战线,找机会占据荆州,然后以荆州为据点进占益州,形成鼎足之势,然后在找机会图谋中原,联合孙权是刘备立业的根本。关羽丢失荆州,不单单是丢了一个地方,把孙刘联盟的基础打破了。在这场战役中,关羽被东吴活捉后杀害,自此刘备和东吴结下怨恨。才有了刘备为关羽报仇领兵伐吴,最后在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杀的大败,蜀国经过这场大战损失惨重,国力消耗严重,文臣武将损失很多,刘备也在战败后不久撒手而去,智商平庸的刘禅当了蜀国皇帝,蜀国从此失去了争天下的实力。
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北伐中原失去了地利。
诸葛亮曾为刘备谋划,占据荆州,益州后,对外结好孙权,对内好好治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军马向曹魏发动进攻,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到那时霸业可成,兴复汉室也就指日可待了。但荆州丢失,两路出兵的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而且秦川这条路北伐实在很困难,道路难行,粮草运不上去,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因为这原因不能成功。
而荆州北伐就相对容易的多,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而诸葛亮几次北伐,都对曹魏没有这么大的震动。可以看出从荆州出兵进攻比从汉中出兵对曹魏更具有威胁。关羽因为不能执行和东吴联盟的战略决策,又是孤军奋战,最终失败丢了荆州,如果荆州没有丢失,按诸葛亮的计划,待天下有变的时候,两路出兵北伐,那胜算就要大多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的蜀汉影响是非常大的。
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蜀汉来说影响大吗?
关羽失荆州,失去的更是蜀国的半壁江山,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转折点,也给蜀汉带来几乎灭顶之灾。
关羽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既能够亲自冲锋陷阵,在万军丛中取敌将的首级,也能够运筹帷幄,调度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在民间,关羽更是成为了忠义的化身,被人们尊为"武圣"、"关帝",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就是忠肝义胆、不爱财色的圣人。关羽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恐怕就是“失荆州”了。
当时,关羽投入全力北伐曹操,却因为对待属下的严苛态度引得他们投靠东吴。结果,东吴趁关羽守备空虚袭击后方,将孤立无援的武圣擒获并诛杀。
关羽失荆州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比看上去要大得多,可以说关羽失荆州失去的更是蜀国的半壁江山,这使得整个蜀汉都面临着灭顶之灾。首先,我们从表面上来看,关羽被擒杀对蜀汉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是关羽本人及其所属的将士、领地。
失荆州还意味着不但关羽北伐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原本蜀汉管辖下的部分荆州地区也被曹魏、孙吴瓜分。也就是说,关羽失荆州直接导致蜀汉损失了大量的土地、人口、资源,这些硬实力上的损耗对于本就在三国中势力最弱小的蜀汉可谓是雪上加霜。然而,这还只是最表面、最直接的损失。
当年,诸葛亮曾在草庐之中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之计,当时他曾经表示刘备的唯一出路就是同时占据荆州、益州,并且等待天下局势变动再共同出兵,这才有兴复汉室的一丝机会。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西线击宿敌曹操,占据了军事要地汉中,而关羽则是在不久之后便率领荆州兵马北上伐曹,这与诸葛亮的谋划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
然而,关羽被袭杀、荆州被夺取,蜀汉失去了进军中原的支撑点,宣告了"隆中对"的破产,二路出击没法实现了。
失去了荆州之地的刘备没有了从两路夹击曹操的资本,兴复汉室再度成为了一个遥遥无期的目标。当时,虽说是三分天下,但实际上南边的蜀汉、孙吴联合起来也没有曹魏强大。
刘备在国力、军力、人才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要想以弱胜强本来就只有奋力一搏,可是关羽一死、荆州一丢,原本就不大的获胜可能性瞬间又降低了不少,所以,失荆州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原来的战略基本宣告失效。
其实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压倒蜀国,蜀国最大的损失还在后面。我们都知道关羽和刘备兄弟关系,关羽被杀,那刘备肯定要为他这个兄弟报仇,所以刘备亲自率领大军进行东征,并且还命令他的另一位兄弟张飞从郎中向江州出兵,同时又派马良和武陵五溪蛮进行联合,同时又发动了蛮王沙摩柯出兵,但是张飞在还没有出兵的时候,就被他的两个部下给害死了。
刘备带着蜀国的大军,沿着长江一直往下走,但是这个时候陆逊一直在做准备,就把蜀军全部拖在夷陵这个地方,并且还放了一把火,把蜀军全部给烧死了。这样蜀军全军覆没,同时冯南、张习,傅彤为了掩护刘备能够安全撤退,三个人全部战死在沙场,也截断了黄权的退路,黄权不得已也向曹操投降,蜀国联合的蛮族首领沙摩柯也在战场上战死了,沙摩柯的死让他们部族的人非常气愤,而为了泄愤,将马良杀害了。
可以说这场夷陵之战,给蜀国的政权沉重的打击,更不要说夺回荆州了,多名将领以及数万的士兵全部战死,并且粮草以及其他的物资损失,更是难以计算,这对本来实力就不怎么强大的蜀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了。夷陵的大败,刘备也因此受了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逃到了白帝城,可以说羞愤交加。在两年后,刘备蜀汉核心人物也因为生病而去世了,剩下的这个烂摊子,留给了诸葛亮进行打理。
如果没有失荆州一事,刘备就不会短时间内受到关羽、张飞两大挚友去世的打击,也不会劳师远征还遭遇兵败。那么,或许他也就不会在悲愤当中染上恶疾,最终病逝白帝城了。
很多人认为刘备的能力并不出众,不管是文韬武略都比不上他的部下们。不过,除了拥有强大的魅力,刘备也是一位极具领导才能,具有识人之明的统治者,他的倒下,对蜀汉而言才是最大的危机。
有刘备在时,无数贤士纷纷为其效忠,各派系的文臣武将尽管存在不睦但也能同心协力,蜀汉治下的百姓都是安居乐业。
关羽失荆州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刘备的东征,还间接导致了刘备的病重去世。作为蜀汉的灵魂人物,刘备对于政权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他去世后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民穷兵疲、上下离心的摊子。
综上所述,关羽失荆州大概有着三方面损失,一是领地、军队将官的实质性损失,二是战略构思宣告失败,三就是刘备病逝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说关羽失荆州给蜀汉带来灭顶之灾一点也不为过。
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蜀汉来说影响大吗?
关羽大意失荆州,对于蜀汉影响大吗?
大秦书生认为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直接破坏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刚得益州,而关羽已失荆州,诸葛亮战略被破坏殆尽,此后六出祁山,皆无功而返。
其次,间接导致了蜀汉精锐丧失。关羽失荆州,荆州军团全军覆没。刘备伤心之下,一意孤行进军伐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元气大伤,从此蜀汉沦落为三国之中国力最弱者。
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蜀汉来说影响大吗?
对于当时的蜀汉来说是十分大的,虽然蜀国比区区一个荆州大多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关羽和刘备可是结拜的异姓弟兄,刘备身为皇帝,九五之尊见关羽被杀,自然义愤填胸,发誓:“不灭东吴,不杀孙权匹夫,誓不罢休,今折箭为誓,若有违,死于万箭之下!”
后来,刘备发兵七十万大军杀奔东吴来,势不可挡,东吴如俎上之肉,任人宰割。孙权手忙脚乱,求贤人为自己效力,得到了陆逊,陆逊连营火烧七百里,杀得蜀兵尸横遍野,只有百十骑逃回。黄权投奔魏国,丧失千员良将,这一战是蜀汉从强盛到衰弱的转折点。
因此对于蜀国来说影响是十分大的。
关羽失荆州,对于当时蜀汉来说影响大吗?
关羽失荆州,使得蜀汉从汉中之战极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经过关羽指挥的荆州之战,以及其后引发的“刘封被处死,孟达投降曹魏”!还有后来的夷陵之战,进入了极度衰落,要不是诸葛亮等老臣力挽狂澜,蜀差点陷入灭亡的境地!
- 1,荆州之战后的蜀国,损失了荆州的南郡、武陵、桂陵三郡几五十万人口!
- 2,蜀国损失了第一大将关羽及周仓、关平等武将,及蜀汉最精锐的部队~荆州军团的五万余人。
- 3,蜀国损失了荆州这一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诸葛亮在“隆中策”里说,“待天下有变,主公当率益州之师,直取秦川,遣一上将,领荆州兵马,以攻宛、洛。”
- 4,开始了潘多拉魔盒,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的荆州战役结束后,蜀国又经过了建安二十五年的上庸之乱,孟达和他控制的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投降魏国。接着两年后,刘备打着为关羽复仇的旗号,打响了入侵东吴的夷陵之战。失败后,损失了马良、吴班、黄权、冯习、张南等一帮文臣武将!加上荆州之战前后损失的关羽、张飞,病死的马超、黄忠,法正、使得蜀国在夷陵之战后陷入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使得蜀国陷入几近灭亡的局面!
- 荆州之战的延续~夷陵之战后的形式!
- 上庸之乱后丢失的东三郡!
- 汉中之战后极盛的蜀汉局面!辖益州22郡,荆州3郡,及刘封、孟达的东三郡!
- 蜀汉第一大将,战神关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