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从农夫变为皇帝的?

刘秀开局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刘邦的九世孙,身上有着皇室正统的血液。而刘秀从一个农夫,变成东汉的开国皇帝。这个过程可以用三个词来描述:会用人、会打仗、知进退

刘秀是刘邦的第九世孙子,他是长沙王刘发这一脉的后人。之所以会从皇族子弟,变成一个农夫,主要是因为汉朝当时实行的推恩令。

从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推行推恩令。大致就是每个皇族去世后,其权力和地盘,都要分给好几个儿子。这就导致诸侯的权力和地盘越来越少,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对权力的再次分割。诸侯的地方以前由长子继承,颁布推恩令之后改为由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蛋糕就那么大,土地越分越小,权力也逐渐收归中央。因此到了刘秀家的时候,他的父亲刘钦只是一个济阳县的一个小县令了。

汉哀帝元年,刘秀出生于济阳县。据史料记载,在他出生的那个晚上,屋子里并没有点蜡烛,但是屋子里却非常明亮,屋子里充满着红色的光线。古人好占卜,刘钦没想明白这种情况是好是坏,于是请人来算了一卦。来人对刘父说到,这是大大的吉兆,放心好了。正赶巧,刘钦房前的小米长了苗,异常旺盛,麦穗远远比一般的都多和饱满,因此刘钦给他的孩子取名叫做刘秀。

刘秀此人长得比较高大,而且嘴也大,这在史书中被称为与众不同的相貌。在刘秀的父亲刘钦死去后,刘秀和妹妹举目无亲,只好投靠南阳的叔叔刘良。寄人篱下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处处受人的讥讽。寄养在叔叔家的日子里,刘秀对于农活比较上心,这也就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的农民,他的哥哥还嘲笑他的所作所为,讥讽他干农活能有什么用?像我一样和侠士来往才是大丈夫所为。

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刘秀其实比他哥哥更聪明。

后来刘秀到了长安读书,在这过程中,懂得了不少治国之道。之后不久,汉哀帝死了,当时汉朝外戚势力很庞大,达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皇帝一死,太后王政君的家族集团,果断把控朝政。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先后立了汉哀帝的两个儿子为皇帝,虽然表面上王莽为汉臣,实为皇权的真正掌控者。在初始元年的时候,王莽不再有所顾忌,直接废除了刘婴,自己当上了皇帝,史称王莽篡位。

王莽当上皇帝后,另建新朝,另起年号。西汉在维持了214年的光景之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王莽当上皇帝以后,由于改革过于直接,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动了很多人的奶酪。既包括贵族利益,也包括许多普通老百姓。因此,没过多久之后,铺天盖地的反对王莽的起义开始了,其中就包括赤眉、绿林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也包括一些地主和豪强,纷纷起兵拉着队伍造反。

刘秀这一支血脉,虽说是正统,但是是比较远的一支。刘秀此人非常谨慎,不到起事的最佳时刻,绝不动手。他和他哥哥不一样,他的哥哥更多的是勇,并不是权谋。眼见着各地起义大军风起云涌,在经过再三的权衡之后,刘秀也决定起义反抗王莽。

但是起义总得有一个旗号,他们打的旗号,就是恢复汉高祖刘邦的基业。刘秀和从宛城起兵,后来来到了舂陵,遇到了他的哥哥刘縯,兄弟二人兵合一处将打一家。但是他们兵力稀少,更是缺少懂军事的将领,甚至于武器装备差到要骑牛代步。麾下军队的战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好在反对王莽的势力,实在过于庞大,刘秀弟兄和绿林军的队伍进行了合作,相互借助彼此的力量,并且成功将王莽派来平叛的将领杀死。在更始元年的时候,绿林军率先立了刘玄为帝。但是南阳一派的刘氏子弟,心中多有不服,内心虽然不承认,但是表面上还是要尊上。由于绿林军势力太过于庞大,而刘秀兄弟的军队,在反莽联军中力量比较弱小,只好委曲求全。

刘玄被拥立为帝后,刘秀的哥哥被任命为大司徒,而刘秀本人则被任命为太常偏将军。新的朝代和新的皇帝的建立,使得王莽新朝大为震惊。王莽在惊慌之下,派出了大司空王邑与大司徒王寻发,调集了军队一共四十二万,向昆阳和宛城进发,打算将刘玄以及一系列集团扼杀在摇篮里。

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就此爆发。

在同年的五月份,王寻发和王邑率领着军队南下,并且与战场上的其余旧部会合。这庞大的势力,使得刘秀的部队不得不前往昆阳避其锋芒。但是刘秀在昆阳的部队人数,远远不如王莽的军队人多,才去去几千人。当时不少汉军都觉得应该放弃昆阳,去荆州坚守城池。然而刘秀认为,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有自保的机会,如果分散部队,那么结局一定是失败。

做下决定之后,刘秀连夜带着几十人,向周围的根据地调兵遣将,一共加起来也就两三万人左右。王邑和王寻发等人自恃武力强大,选择了强攻昆阳城池,搭建云梯步步紧逼。刘秀背水一战,亲自带领数千人冲在最前头,与王莽军队厮杀在一起,汉军士气大为提高。

再之后,刘秀采用迂回策略,渡河前往敌军大本营。这时,王邑等人竟然还不以为然,不出全部兵力,仅仅带领数万人与刘秀展开搏斗,但是最终却因此战死。军营中的将领看到主帅双双被杀,顿时没了主心骨,纷纷倒戈逃跑。昆阳城中汉军则打开城门乘胜追击,一时间血流成河,昆阳保卫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当然,昆阳之战如果要详说的话,过程其实极为精彩。据说在两军开战之前,有大量陨石从天而降,砸到了王莽方面军队的大营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戏称刘秀是大魔导师的缘故。但不管怎么说,凭两万人打垮四十万人,这种战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刘秀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自此一战,刘秀声名远扬,王莽朝代根基动摇,不久之后,绿林军冲入皇宫杀死了王莽宣告了王莽朝代的结束。但是由于功高震主,刘秀的哥哥被刘玄莫名杀害。刘秀此时则是极为知进退,以退为进,彻底放弃兵权,开始做出一副声色犬马的样子,让刘玄对他放弃了警惕。

不久之后,刘玄对他彻底放松警惕,开始暂时信任刘秀,派刘秀前往河北平定反叛势力。刘秀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机会,进入河北后,连战连胜,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根基。等到刘玄反应过来以后,刘秀已经在河北的根基已成,便和刘玄彻底决裂。公元25年,刘秀在今河北邢台地区登基,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

此时的刘玄,已经被赤眉军进攻杀死,起义军内部彻底四分五裂。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秀率军南征北战,先定关中,再平陇西,最后攻略川蜀。自河北称帝以后,刘秀花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扫平诸强,彻底统一了天下。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从农夫变为皇帝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汉朝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首先要说的是,刘秀可不是农夫。

刘秀画像

刘秀可是汉高祖——大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九世孙。汉武帝为了解决西汉侯国问题,实行“推恩令”,把侯国化整为零,分成一个一个的小豆腐块。

到了刘秀这一代,属于他的豆腐块在陈留郡的济阳县,即今天河南的兰考一带。

刘秀父亲是济阳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

所以刘秀的出身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是有刘家的皇室血脉。

刘秀和南阳的关系匪浅,他幼年丧父,被南阳郡蔡阳的叔父抚养长大,因此刘秀对外便称自己是南阳人,之后刘秀还到都城长安求学读书。

刘秀像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天下大乱,刘秀和其兄刘縯在南阳起兵,从此开启了夺取天下的征途。

刘秀刚起兵时势力弱小,装备很差,刘秀本人无马可骑,只能骑牛上阵,因此被后人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

次年(公元23年),刘玄在今天的南阳白河边被立为更始帝。王莽坐不住了,派王邑、王寻等人率四五十万兵马,从洛阳直入南阳盆地,意欲剿灭更始集团。

就在王邑大军刚入南阳盆地北缘的昆阳,双方进行了一次留名青史的昆阳大战。

刘秀一战成名,以弱胜强,以不足两万的兵力,击败了王邑四十余万人。只接将王莽的大军打的溃不成军,新莽政权经此大败而崩溃。

刘秀之名由此而被天下知。

之后刘秀忍辱负重,低调行事,被生性多疑的更始帝封为武信侯,后迎娶富家千金阴丽华。

阴丽华像

后刘秀平定河北诸州郡,势力更强,“跨州据土,带甲百万”。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沿用汉之国号。

定都洛阳,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得陇定蜀,最终一统天下。

东汉政区图毛主席曾赞刘秀曰:“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文化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从农夫变为皇帝的?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按理说,他可以称得上是正儿八经的皇族贵胄,不过,因为西汉实行了“推恩令”,所以诸侯的爵位和封地都是递降承袭。

到了西汉末期时,刘秀的父亲刘钦只是区区济阳县的县令。而且,刘县令还不长寿,在刘秀九岁时便匆匆过世了,留下他没有着落,只得由远在南阳郡的叔父刘良进行抚养。几年后,刘秀就成了当地一个还算富裕的青年农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两汉时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戚专权,从开国皇帝刘邦就开始了,他重用吕氏一族崛起并且清除隐患,甚至还造成了吕雉乱政的发生。

后来,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是不可一世的汉武帝皆如此,特别喜欢重用外戚。比如,著名的军事将领卫青、霍去病和李广利等人,说到底都是外戚出身。

汉成帝刘骜登基后,完全不理政务,反而一味宠幸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对“绿茶姐妹”,使得刘氏江山的大权旁落。趁此机会,皇太后王政君逐渐掌控了朝局,不断重用自己的母家王氏一族,尤其是侄子王莽还被加封为大司马,完全掌握了军权。

不满足于现状的王莽最终决定篡汉,堂而皇之地建立了新朝,开始推行了一系列急功近利的改革。此举,不仅使得天下百姓不满,弄得上层贵族也怨气冲天,短短数年间就天下大乱,各种势力群起响应。

这时,普天之下都开始怀念昔日的汉家王朝,怀念昔日的安定局面。

刘秀与自己的同母异父兄长刘縯共同筹划,准备分别在舂陵和宛城同时起义,反抗王莽的暴政。起义虽然取得了成功,但面临的形势却危机重重,新朝的军队随时都能将他们围歼。于是,兄弟二人选择带队加入最大的反抗军势力绿林军作战,以求得自保。

地皇四年,绿林军终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拥立刘氏宗亲刘玄为帝,改年号为“更始”,史称“更始政权”。很快,绿林军就攻入了长安,王莽被杀了,新朝灭亡了。

本来,当初拥立刘玄为帝就只是要一个傀儡和木偶而已,谁也不会真正替自己找个“”回来。不过,随着战势的顺利,随着长安的攻占,刘玄这个冒牌皇帝也当出了感觉,真的信以为真自己是大汉皇帝。

当刘秀在外面招兵买马和扩充地盘之时,其兄长刘縯竟然被刘玄联合绿林军其他将领给处死了。闻讯后,刘秀悲痛欲绝,想不到扶持起来的傀儡竟然实现了“反杀”。

本想杀回长安替兄长报仇的刘秀,最终还是决心隐忍并向刘玄示弱,表示自己愿意和兄长进行切割,完全服从更始政权的调遣和管理。本来还心存担忧的刘玄,竟然选择相信刘秀,还加封他担任武信候并且继续统兵。

不过,刘秀的隐忍显然是暂时的,他发誓要替自己的兄长报仇,发誓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势地位。为此,他不仅与绿林军彻底决裂,甚至还不惜放弃长安城,引来赤眉军杀死了更始皇帝刘玄,导致了轰轰烈烈的绿林大起义彻底失败。

赤眉军攻下长安后,实行了许多的倒行逆施之举。不仅烧杀抢掠,而且还烧毁皇宫,挖掘皇陵,甚至就连已经埋葬200年的吕后也挖出来进行辱尸,搞得天怒人怨。

就在赤眉军不断败光自己德行的同时,刘秀却迅速壮大,在公元25年于河南洛阳登基称帝。为了表示自己刘氏正统的身份,也为了迎合百姓怀念大汉王朝的民意,他仍以“汉”作为国号,史称为“东汉”。

后来,刘秀先后平定了关东、陇右和川蜀等地,终于结束了自王莽篡汉以来数十年的分裂和割据局面,重新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文史不假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从农夫变为皇帝的?

刘秀从来不是什么农夫,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出身皇亲国戚,由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到刘秀父亲这一代时,只是个县令。

虽然如此刘秀在当地仍属豪强,父亲去世后,在家族的支持下,进入政府的最高学府太学来求学,显然出身不一般。

新莽末年,由于王莽改革失败,促怒社会多个阶层的利益,导致各地战乱四起,公元22年,刘秀与好友李通、李轶等人在宛城起兵,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与其兄刘縯在舂陵会和,称为舂陵军,人员主要是南阳宗室及地方豪强。

起兵之初,刘秀基本属默默无闻,而且还经常吃败仗,随何刘秀两兄弟,为了扩大势力,舂陵军与三支绿林军合兵一处抗莽。

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同为义兵的绿林军主要将领立为皇帝,刘玄就是更始帝。刘秀大哥刘縯被封为大司徒,而刘秀被封为偏将军,兄弟两人都有才华,在义军中不受重用。

更始起义军声势浩大时,王莽派42万大军来镇压,结果被刘秀领导的更始军击败,刘秀此战以少胜多,大败莽军。

到这年九月,更始军就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而在此时,更始帝刘玄觉得刘秀的刘縯能力强不好控制,就找个借口杀了刘縯。

刘秀听说后,马上向刘玄请罪示弱,忍辱负重,暂时放下仇恨,才保住性命。刘玄就让刘秀去河北招抚及攻打其它不服从的起义军。

刘秀去了河北后,发展很快,一路不断招贤纳才,平定河北。刘玄见刘秀势力渐大,欲夺其兵马并招回,但刘秀拒绝,两人公开决裂。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国号汉,拥兵百万,并击败了刘玄的军队,于当年十月定都洛阳,而此时赤眉军与绿林军在关中火拼,刘玄投降赤眉军,不久被杀,刘玄令大军进攻关中,不久就平定了关中。

到公元30年时,刘秀除了陇右及巴蜀外,基本平定天下。到公元36年时,又经过近六年的南征北战,刘秀统一天下。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从农夫变为皇帝的?

汉光武帝算不算农夫?其实是算的,毕竟史书上描写光武帝“勤于稼穑”,他哥哥刘伯升把他比做刘邦胸无大志的哥哥刘仲。中国古代讲求耕读传家,光武帝亲自下田种地,自然算是农夫。只是他这个农夫可能兼有庄园主的身份,是当地的豪族。

比起他哥哥刘伯升,刘秀算是老实的,但即便是这样,他年轻时也敢收留犯罪的人,违反王莽新朝的法律,这点在他登基后,他姐姐说起他们兄弟早年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长公主要求惩处强项令时)。

刘秀是汉景帝儿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这点是确定,毕竟西汉皇室的宗谱上都记录了。相比起来,后来刘备的身份疑问就要多得多(到底是不是,如果是到底是哪一枝)。

如果不去读史书,大家会有一个固化的印象,好像开国皇帝都是自己起兵,自己能干,自己夺取的天下。其实,每个开国皇帝的经历都是不相同的,刘秀自然也不同于刘邦、刘备等人。

刘秀年轻时虽然也种地,但他也到长安去求学过,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农夫,至少是个有知识有文化还有比较高社会地位的农夫。当然,他与刘邦不一样,显得有些胸无大志。刘邦见到秦始皇的队伍,就说:“大丈夫当如此”,而刘秀呢只是“当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很有点邻家男孩儿的感觉。因此,他威武雄壮、专学刘邦的哥哥刘伯升才会觉着他没出息。可以说,没有刘伯升,可能不会有以后当皇帝的刘秀,因为刘伯升帮他积累大量的社会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安分的豪杰的资源。

应该看到,整个刘秀的宗族都有豪族的背景和作为,包括刘秀的族兄后来被称为更始帝的刘玄,诸刘都是不安分的,喜欢结交江湖绿林人士,往往故意触犯新朝王莽所定下的法律,而当地的官员却拿诸刘没有太多办法。

刘秀起兵不是他自己主动去鼓动的,是诸刘起兵后,他被迫参与的,但即便是被迫参与,刘秀也表现得很漂亮。他不是愁眉苦脸的跟着跑,而是把自己打扮得很光鲜,来个惊艳的亮相,于是乡亲父老都说:“这谨厚的刘文叔也造反了,不可思议!”

刘秀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包括让他一举成名的昆阳大战也是如此。平常的刘秀见着几个贼兵都要往后躲,让盟友们觉得他是个胆小的人。在昆阳小城,面对几十万的王莽精锐,他却带头冲在了最前面,搞得那些自以为勇敢的绿林豪杰们血脉贲张,喊道:“刘文叔(刘秀)都能这样,我们怕个屁。”这就是见小敌怯见大敌勇的故事。

刘秀虽然在昆阳立下盖世奇功,但其实他家当时的老大依然是刘伯升,刘伯升率领的是主力部队之一,去攻打的也是南阳的首府宛城,后来刘玄登基,刘伯升的官职也远高于刘秀。刘伯升给刘玄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刘玄要害死刘伯升,但刘玄终究留下了刘秀。刘玄的失败,既有他的能力问题,更多是因为支持他的势力山头林立,都为自己着想,形不成合力,这和隋末瓦岗军李密的失败非常像。(而与电视剧《秀丽江山》中刘玄的形象实际上是有较大差别的)

刘秀脱离刘玄,独自去开创河北的根据地,这是他一生帝业的起点。刘玄之所以放他去,可能与他觉得刘秀不大可能成功有关系。刘秀率领部众渡过黄河,其间经历过非常危急的时刻,乃至于跑到馆驿里骗饭吃,靠着赢得河北豪族的支持才逐渐站住了脚(这也可以解释刘秀为什么去娶河北的郭后,而不是南阳的阴后了)。大破农民起义的铜马军,收服其中的精兵成为了其事业最重要的第二个支持点,因此刘秀又被称为铜马帝。其实按照这个逻辑,那刘玄就应该被称为绿林帝了(绿林派系太纷繁,刘玄又不能整顿,因此其失败就可以想象了)。

铜马帝与绿林帝最大区别在于,刘秀不但自己比刘玄更会打仗、更会统兵,而且刘秀自己几乎不怎么用铜马原来的将领,而绿林帝手下的大将多有原绿林军中人物,看来刘秀是看到了刘玄会失败的症结所在。刘秀用铜马之兵,将领谋臣都是与他出身相类似的,以这些人智能结合铜马的武力,最终统一了河北,为他南向以争天下打牢了根基。(袁绍后来显然是在学刘秀)

后来的过程就有些水到渠成了,因为河南没有三国时类似于曹操的人物,当刘秀借刘玄军内部的猜忌和矛盾(朱、李之间)拿下洛阳后,天下十分之七已经是刘秀的,统一天下是大部分人都可以看到的。刘秀怀柔与刀剑同行,这便让这个农夫最终成了皇帝。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从农夫变为皇帝的?

在古代天下混乱的时候大家最希望的便是出现一个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人,很显然刘秀便是这样的人,在王莽当权的时候由于他的政策多变导致百姓生活是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自发集结起来进行反抗,王莽刚开始的时候对这些人完全不在意因为他们行为混乱难以行成有效的战斗力,可是随着农民起义军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王莽心中的忧虑越来越深,他急忙派出大军前去剿灭可惜的是由于带兵的人能力不足导致兵马溃败,刘秀在这次的战争中表现出了优异的能力所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更始帝的无能与不作为让刘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良好的军纪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当他势力足够的时候取而代之成为皇帝也就成为了不置可否的事情,刘秀的崛起更多的是依靠于自身的个人魅力和品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